大流寇(校对)第3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2/638

  这已经不是请兵,而是求兵了。
  其中一次,有名的大思想家黄宗羲也在使团之中,并且还是以左都副御史的身份出使。
  最后一次向日本求援的使臣是大儒朱舜水,然而依旧没有成功。此后朱舜水眼见复国无望,便留居日本成为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座上宾。
  日本为何没有响应明朝的求援,陆四了解的也不多,可能与德川幕府锁国有关,但知道国姓郑成功父子也多次向日本求援。其中一次不知道是幕府还是哪个藩主真的派兵渡海来助,半道遇上风暴被迫撤回了。
  而到了明朝最后时刻,永历帝朱由榔甚至派太监庞天寿等人联络天主教会,希望教皇能够组织十字军东征帮助中国抗击鞑靼。
  永历的亲笔信中道:“今祈尊师神父并尊会之友,在天主前,祈保我国中兴,天下太平”。
  只可惜路途遥远,两年多的时间永历朝廷的使者才到达罗马,却没有直接见到教皇。
  又经两年多的等待,使者终是见到了教皇英诺森十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七世。
  新教皇对中国被野蛮的鞑靼人入侵十分同情,然而教廷今非夕比,已经组织不了十字军帮助中国。
  在给中国的皇帝写了一封回信后,亚历山大七世送走了中国的使臣。等这些使臣回到中国时,他们的皇帝早已被弓弦勒死。
  中国,也亡了。
  溯其根源,明朝之所以向日本求援,也是因了日本的一切都源于中国。
  说大哥有难,二弟来助也罢;说师父有难,徒弟来帮也罢;
  满清之前的中国与日本同根同枝,同源同文。
  之后,不提也罢。
  提了,就是日本看不起满清这个外来户。
  “既然倭国主动同咱们接触,那咱们就看看他倭国是真心要助咱们,还是另有企图。”
  由于前世历史上是南方主动向日本借兵,现在却是日本主动跑来同淮军接触,陆四肯定好奇心大盛,想知道是他的蝴蝶翅膀把德川给扇了,还是说历史还有他不知道的真相。
  如果德川幕府真的肯借兵,陆四觉得可以让他们去打朝鲜,断掉满清粮草来源之一。
  海州方面接到督府将倭国使臣送至徐州的命令后,立即安排人将那自称幕府使臣的杂贺党大名一行快马送往徐州。
  只是,这个杂贺党大名却是个骗子。
  严格来说杂贺是中日混血儿,爷爷是中国福建人,奶奶是原日本杂贺大名的独生女。
  杂贺的汉名姓魏,名耀祖。
  杂贺藩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德川幕府所灭,所以魏耀祖压根就不是什么幕府使臣,他就是个海上破落户,因为通晓日语和葡萄牙语还曾在郑家当过一段时间的翻译。
  听说中国大乱,关外的鞑子破关占了北京后,魏耀祖倒是心系故国,想着自己是不是能为祖国抗鞑做点事。
  可他一无兵马二无钱粮,能做什么?
  世上事,不怕有心人。
  魏耀祖思来想去,决定“空手套白狼”,他先是跑到日本招了几十个没饭吃的浪人,然后雇了条船到了崇明岛。
  原是准备以幕府使臣身份同南京的官员商谈,骗取南京明朝政府向日本借兵的国书或相关凭据,再以此去幕府。
  这样在两边都不知他底细的情况下,弄不好真能促成双方联兵,且自家也能从中谋取利益。
  不想崇明的明军却把他们当成倭寇开炮轰击,吓得魏耀祖升帆逃窜,心有不甘,又听人说江北有什么投效李自成的淮贼,计上心头,想着这帮淮贼都是泥腿子,没见过世面,哪晓得什么幕府不幕府的,于是驾船来到海州亮出幕府使臣的衔头,称日本国愿意借兵中国讨鞑。
  果然江北的泥腿子没见识,一听日本国肯借兵,就立时隆重的将他们迎了过去,甚至在徐州城门还组织了军民热烈欢迎他们,这让魏耀祖庆幸自己来对了。
  出示了仿造的幕府官印后,魏耀祖一行被带到城中一处大宅,这宅子从外面看起来很大,门禁森严,里外皆是手执大刀的精锐士卒,不用说,那淮贼的首领就住在这宅子中。
  一层又一层,也不知进了多少门,魏耀祖同手下几个浪人被带到了一座大屋前,随着一扇大门被推开,一股热气汹涌朝杂贺脸上扑来,等到雾气消散,眼前视线为之一清时,眼前一幕让魏耀祖眼皮没来由的一跳。
  却是几十个光着身子且光头的中国彪形大汉看着他,这帮人身上不是青龙就是白虎,着实吓人。
  而在这群大汉后面赫然是一个大水池子,池子中一个背后绣有几条龙的大汉正背对着魏耀祖他们。
  “将军!”
  魏耀祖强迫自己镇静下来,上前几步,不卑不亢,将幕府使臣的姿态拿捏得十分到位。
  背对着他的大汉缓缓转过身来看了一眼魏耀祖,右手上裹着一块湿毛巾,满脸横肉,看着有些可怖。
  果然,敢造反的都是最强男人啊!
  魏耀祖正要开口说话时,旁边有声音传出:“樊霸,你吊很大么?站那干嘛?还不过来给我擦背。”
  “哎,来了!”
  樊霸朝魏耀祖咧嘴一笑,从水池中走到角落。
  魏耀祖这才注意到角落的台阶上竟还趴着一人。
  看身形,不是很强。
第422章
日本,挺有钱
  身形不是很强的,正是陆四。
  这个大浴池是陆四成为淮军创始人以来,第一次拿公费替自己私人营造的休闲之所。
  不对外开放,但对内开放,淮军标统以上高级军官都可以入内泡澡。
  计划中,陆四准备以这个大浴池为基础扩建一个类似高级将领俱乐部的场所,高薪聘请南京秦淮河的艺术技师,及扬州专业修脚师傅、按摩师傅前来坐镇。这样可以定期让淮军的高级将领们轮流到徐州疗养,放松一下身心,以便更好的投入到抗清大业之中。
  劳逸结合,是陆四一直坚持的理念。
  人家给自己卖命,自家就要给人家富贵,让人家享受,这是陆四的为人准则。
  苟富贵,是万不能相忘。
  衣锦了,也必须要回乡。
  从单县回徐州的次日,陆四就给江南的寇女侠写了信,盛情邀请寇女侠能够组织秦淮珠市的姑娘到江北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听一听,从而可以通过这些姑娘将淮军将士浴血杀鞑,守护中国的英勇形象传遍江南。
  最好河东君柳如是也能前来,虽然因为淮、明彼此阵营不同,河东君又是大文宗钱谦益的夫人,不能再像从前一样抛头露面,但陆四还是希望寇女侠能够多做工作,并指示孙武进为此次南都女子北上团提供一切便利及保护。
  当前政治形势,由于东林党的顽固及史可法对农民军的偏见敌视,联寇抗虏的政策迟迟得不到推进,所以在决定迎娶明周王郡主以“洗白”自己流贼身份外,陆四也需要有其它方面的推动。
  民意,是最好的推动。
  中国历史上,普通百姓从来不是民。
  所谓不与民争利,不是指不与百姓争利,而是不与士绅富户争利。
  故而士绅富户的意见才是民意。
  这在江南体现的尤为突出,因为繁华富庶的原因,江南的文人更得百姓尊重爱戴,所以他们的意见也更为百姓重视,甚至可以说是一呼百应。
  差不多就是读书人说淮军好,老百姓就会认为淮军真的好。
  想要有民意,就必须让江南的那些“民”了解淮军,对淮军有重新的认知,而不是固有的“淮贼”印象,如此,这些士绅富户最向往的秦淮会局就得利用起来。
  传统印象似乎青楼出身的秦淮姑娘们于政治并无影响,但实际上江南的大部分“新闻娱乐”都出自于这些秦淮姑娘组织的各种会局,出席会局的无一不是有名的士子才子,达官贵人,富绅巨户。
  江南各种民间小报刊登的内容也多与这些会局有关,各种人士事迹,才子佳人故事,源头就是这些会局。
  因此秦淮河的珠市青楼养了很多文人,这些文人用陆四前世的话讲就是写手和推手。
  只要金主舍得投入,哪怕一个乞丐都能被这些会局包装成大才子,从而天下知。
  珠市的会局,也从来不与皮肉产生联系,是真正的高端局。
  秦淮河,代表了这个时代文化娱乐的顶流。
  “旧院与贡院相对,仅隔一河,原为才子佳人而设。”
  陆四前世,但凡明末戏剧,无一不与秦淮相关,由此便能看出秦淮的地位。
  这里是文人骚客的流连之所,是达官贵人的交流之所,更是万千百姓精神娱乐的源头。
  当然,也是升斗小民的向往之所。
  陆四就很向往,毕竟,这年头,王法保护。
  不犯法,为啥去不得。
  借助“新闻传媒”最喜欢的秦淮姑娘搞的会局来推动民意,显然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而且有寇白门这个“秦淮八艳”中最有侠义精神,组织能力最强的姑娘操办,陆四相信江南的民意一定会向好的一面发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