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1/638

  这条路线比第一条要多绕几百里,好处是可以绕开明军把持的汝州府,而清军主力是在南阳府南部同襄阳接壤的新野一带困住李自成御营,所以从南阳北端经过大概率不会遇到清军。
  走哪条路,陆四在同顾君恩、袁宗第等人商议后,决定还是选第一条。虽然走汝州和河南两府会遇到明军同清军,但就时间上来讲无疑是最快的了。
  此路多山区不假,可顺军同淮军都是轻装疾行,除了必要武器和干粮外,没有携带任何辎重,因此可能会有所耽搁,但影响不会太大。至于和明军、清军遭遇的可能性,陆四只说了一句杀过去。
  定下路线后,七千将士便以快马加鞭之势向西如箭驰去。
  很快,缺少合格骑兵及战马的淮军同顺军之间的差距就开始体现出来,顺军右营兵始终将淮军拉在后头,一些顺军官兵见淮军马术差劲,骑骡子都不敢松手,只死死抱着骡子脖子,不禁发出哄笑。
  “真了不起也不至于叫咱们去救了。”
  陆义良微哼一声,这个陆四的侄孙为了不让自己从马上摔下来,特意用绳子把两只脚给绑死在马上。
  “咱们的骑兵精锐都叫小爷带走了,要不然怎会叫他顺军看笑话。”赵忠义也是憋屈。
  “你们就不要在这里自贬了,他顺军真要能打,也不会叫鞑子从北京一直赶到南阳,连皇帝都被围了。咱们淮军可是杀了他鞑子两个王爷的!有句老话不是说,咬人的狗不叫,会叫的狗...”
  樊霸的声音嘎然而止,因为这话好像把自个给绕进去了。
  “我们的长处要保持,别人的长处要学习,顺军自崇祯年间起事反抗明朝,打得明军分崩离析,望风而逃,逼得那崇祯于煤山上吊是很了不起的,至于其现在的困境,与李自成决策失误有关,并非顺军官兵不能战,这帮兵还是很强的。”
  贾汉复这个督府参军还是很客观。
  赵忠义闷声道:“贾参军,理是这个理,可弟兄们就是憋屈,瞧那帮顺军看咱们的眼神,就好像咱们会拖他们后腿似的。”
  “瞧就瞧呗,这些人将来还不都是咱们的。”
  贾汉复朝前方瞥去,却是尘土飞扬,看着好像那帮顺军右营兵故意想让后面淮军跟着吃灰似的,但他知道不是。不扬灰就不是骑兵了,要怪就怪他们淮军速度拉不上去。
  陆四没说话,骑马不是一件舒服事,时间一长马鞍磨得两腿疼。
  成为一个合格骑兵或骑将的前提是,大腿两侧至少要磨破无数回,最终在腿内侧形成一层厚厚的老皮才行。
  前方尘土飞扬中,却有几十骑在路边停留。
  望着一脸灰尘的李翠微,陆四诧异:“你怎么停下了?”
  李翠微没吭声,而是朝陆四身后那帮拼命往前赶的淮军将士看了眼,之后才打马奔到陆四身边与他并行。
  陆四从怀中摸出帕子递了过去,示意李翠微将脸上的灰尘擦擦。
  这样子可半点不像大顺公主。
  李翠微却没接,朝陆四看了眼:“嫌我难看、邋遢?”
  “没,怎么可能。”
  陆四笑了笑,见李翠微似乎不高兴,便问道:“怎么?”
  李翠微犹豫了下,还是说道:“右营有人看不起你的兵,说要是知道你们连马都不怎么会骑,就不同你们一起了。”
  陆四还道什么事,手一挥,道:“我淮军成军不过两年,江淮之地又没什么战马,就这些马还是从清军那里缴获的...比不上你们顺军正常。”
  李翠微不乐意了:“可看不起你的兵,就是看不起你。”
  “没事,淮军也好,顺军也好,正如我之前所说大家是一家,看不起没事,只要齐心杀鞑子就行。”
  陆四依旧一脸无所谓,这世间看不起他的人多了,孙武进秘报上说史可法在弘光面前就一口一个“陆贼”叫他,半点都不想“陆贼”是怎么放他一条生路回南京的。
  李翠微却不答应了,哼道:“不行!看不起你就是看不起我,我的夫君可不是让人瞧不起的,而是要让人敬畏的,要不然我嫁给你干什么,跟着你丢人么?”
  说完,恨铁不成钢的瞪了眼陆四,“要知道你是这脾气,我才不会答应父皇嫁给你。”
  李翠怪也是不解,一个带着家乡河工铤身而出造明朝反的大贼,怎么就这么好脾气的。
  “脾气是用在敌人身上的,又不是用在自己人身上的。”陆四摇了摇头,却发现自家亲兵和李翠微的亲兵都落在了后头。
  “我知道,可一想他们看不起你的兵,我就不舒服。”李翠微将座骑往边上靠了靠,几乎是同陆四并肩前行,两人之间的缝隙大概只能塞进两只拳头。
  “翠微,你是真心要当我陆文宗的女将,还是一心想着让我全力救你父皇?”陆四侧脸很是认真的看着这个大顺的公主。
  李翠微不答,却纠正陆四话中的错误:“是爹。”
  陆四无奈点头:“嗯,爹。”
  “我如果告诉你我是真想让你全力救爹,你是不是认为我这个做女儿的只会替娘家考虑而不考虑夫家,就对我很不满?”李翠微目中闪烁。
  “不会,”
  陆四想了想,又说了一句,“理当如此。”
  “不知道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不过我要是死了,埋的可是你陆家的地,墓上刻的也是陆李氏。”
  李翠微神情有些忧伤,“只要你尽力而为,能不能救出爹,我都感激你。”
  陆四意动,看着一脸灰尘的李翠微,久久没有说话。
第450章
闯贼,中国大旗也!
  南阳府新野县城,满洲英亲王阿济格率领一众满蒙汉军八旗将校正在观战,攻城的是平西王吴三桂部兵马。
  随着大营号声,几千已经剃发蓄辫的原关宁明军向着新野县城黑压压的扑了上去。
  连续鏖战数日的顺军御营将士或蹲或靠在垛口下,他们大多疲倦不堪,有的甚至抱着怀中的长矛在打盹。远处清军的号角声很是响彻,但这些顺军依旧不为所动,如石像一般在那一动不动。等到攻城的清军抵近城下后,这些如石像一般的顺军却一个个睁开了眼。
  指挥攻城的是吴三桂的副将杨坤,去年山海关之战时,正是这个杨坤快马出关向清军求援,令清摄政王多尔衮当即改变行军路线,八旗军以日行两百里的速度直趋山海关,终在关宁军覆没之前出现在战场,打了顺军一个措手不及,取得了一片石之战的胜利。
  今日已是李自成从南阳撤出被围新野的第六天,此前阿济格组织多次攻城,吴部已经出战两次,但均被守城的顺军顽强击退。
  顺军叛将王得仁和王体中也组织兵马攻城三次,同样也没能破城,反而折损数千之多。
  当初二王叛乱之时杀害了荆襄军主将白旺连同大批忠于李自成的将领,大部分荆襄军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裹挟进叛军中的,等他们知道自己竟然参与围攻闯王后,很多荆襄军官兵开始反戈相向,若非二王请得真满洲兵助阵,恐怕早就一哄而散,但即便满洲兵帮二王稳住了阵脚,逃亡的顺军也多达上万人。
  阿济格连续三次逼迫二王率部攻城,其实也是有意消耗荆襄顺军,但连续三次攻城不果后,阿济格也不能再逼迫二王,不然很容易引起二王麾下那些降军反弹。
  又不能让真满汉军去打攻城这种伤亡注定很大的战斗,平西王吴三桂麾下的原关宁军自是成了继续攻城的主力。
  吴三桂部自山海关之战后已不足两万人,随阿济格追着顺军打到现在,吴三桂没有从清廷那里得到一个兵的补充,如今全军上下只有一万四千余人。
  吴的谋士,也是少年好友、原明朝大学士方一藻之子方光琛不无担心告诉吴,清廷很有可能是想借顺军之手消耗关宁军。原因除了吴三桂没有将崇祯太子交给清廷外,也与明朝的潞王在南都成立弘光政权有关。
  吴三桂对此也是清楚,奈何他的兵马一直被满洲重兵监视,从来不能单独行动,如今也只能认命,盼着赶紧消灭李自成好保存他这一万多兵马。
  前方,杨坤将军中所有云梯和撞车都集中起来,又效仿满洲兵组织了一队死士,人人披三层甲。
  城内顺军在大将田见秀、张鼐、刘芳亮、刘希尧等人的指挥下拼死反击。
  义侯张鼐是李自成的义子,箭法很准,百发百中,一张大弓在他手中俨然就是致命的利器,这一手好箭法完全是他的义父李自成一手所教。
  二王于南阳叛乱之时,就是张鼐率亲兵死战迫退叛军,否则李自成恐怕已经于南阳殉国。
  张鼐本人擅射,于弓弩自是重视,手下几百名亲兵是他在全军挑选的神箭手,箭箭到肉,只几轮齐射,便放倒数百清兵。杨坤见顺军箭枝厉害,急令游击郭云龙组织所部铳手压制顺军弓箭手,其余各部迅速抵近攀墙撞门。
  顺军占着城高之利,但倒下一个就再无补充,守到今日,将士们全凭着一股心性。
  可能是天不绝李自成,这新野城中存有大量粮食,乃是白旺生前从荆襄往南阳输粮的中转站。
  王得仁同王体中商量造反时,原是准备派一支兵马夺取新野,切断李自成的退路,可人算不如天算,二人动手之前,李自成派大将刘芳亮到新野督粮,结果攻打新野的叛军被刘芳亮组织城中几千荆襄民夫击退,并接应李自成退入城中,让清军不得不从利于他们的追击战打成了不利的包围攻城战。
  尽管城中的顺军拼命放箭放铳,但他们的箭枝和铳子都已不足,在付出相当大的伤亡后,吴三桂部清军开始在城墙上架起云梯。
  情势变得危急,把守北门的左营制将军刘芳亮的鼻子上渗出了汗。在发现清军组织了一队披甲死士推着盾车向城门冲去后,刘芳亮将城墙防务交给部下将领刘汝魁和吴汝义,亲自带兵到城门防守。
  推着盾车来撞城门的清军披甲死士约有两三百人,手持大盾高高举起,防御城上顺军射下的箭枝和丢落的砖块。其余各处的清军攻势也猛,如蚁附般一波接一波的攀城。
  四下喊杀震天。
  顺军将士尽管疲倦,但能随李自成退入新野的无一不是百战老卒,他们四人一队守在垛口处,一人持叉竿,一人持矛,两人持刀,一旦发现有清兵从云梯上爬上来,便立行用叉竿去割,割不到便用矛去捅,再不行,则由两个刀手守在垛口两边,上来一个便砍一个。
  可是清军的云梯太多,上梯的清兵源源不断,顺军的伤亡越来越大,有些地方开始出现不支。关键时候,李自成将孩儿营仅存的四百孩儿兵派了上去。
  这些孩儿兵身形虽矮,但甚是矫健,个个视死如归,人人嘴中喊着杀清狗,打得那些攀城的清兵鬼哭狼嚎。
  整个新野城都在为活着而战斗。
  无论是随李自成过来的一万多御营官兵,还是那些老营不多的妇孺,又或是城中的新野百姓同那些荆襄民夫,所有人都在为守城出力,因为他们清楚,一旦城破,清军必然会屠城。
  正黄旗一等公谭泰见顺军守了几日还这么顽强,一方面对顺军有些敬佩,一方面又怀疑城中的真实情况是不是如那个投降的矮子宋献策所言,完全是胆气皆丧的溃兵。
  思索片刻后,谭泰上前进言道:“王爷,李自成已是瓮中之鳖,插翅难逃,是不是让吴三桂先撤下来,再围上一些日子,免得伤亡太大。”
  “李闯是中国抗我满洲的一面旗帜,不把他砍倒,我满洲何以能得中国。”
  阿济格没有采纳谭泰的意见,就是把吴三桂的兵打光了他也不会皱眉头,因为他根本没有办法长期围困李自成。一旦让这个大贼逃出生天,满洲就同明朝一样受困于这个大贼而无法征服中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