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638


第451章
既寿永昌
大印千古
  “我听那道人说,这王灵官名叫王善,本是萨真人萨守坚弟子,其在湘阴城隍庙当需隍时不知何故提罪了萨真人,结果被萨真人一恼之下轰雷致电,焚毁了城隍庙,这才四处云游...玉帝欣赏王灵官疾恶如仇,敢作敢当,便封他为豁洛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后被道家尊为护法神。”
  城中灵官殿内,高皇后陪着丈夫李自成一起坐在王灵官神像前,却不是向这位道家护法神祈祷什么,夫妻二人就是同百姓两口子般坐着,时不时说些话。
  “这道教也是我大顺的国教,我还封那宋献策做咱大顺的开国大军师,不想这人...”
  李自成微微摇头,起初田见秀他们说宋献策降了鞑子他还不信,直到前天在城上亲眼看到宋献策同鞑子站在一起,这才信了,当时真的是极度失望。心情大概就同崇祯听说洪承畴没殉国反而降了满洲鞑子差不多。
  高皇后将装好烟叶的烟枪递在丈夫手中,道:“怪人家宋军师做什么?树倒猢狲散,这道理你又不是不明白。再说自打你从北京退出来,有多少臣子背叛了你?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吧?这么多人,又何必介意人家宋军师一个,他要不降的话,满洲人能饶过他这大顺大军师?”
  “我没怪宋献策,就是觉得他不该降的这么快,我这不是还没死么。”李自成苦笑一声。
  “你没死,人家降了才能保命,你要死了,人家降了还有什么作用。算了,别去想了,再想你就一夜白头,跟那伍子胥一样了。”
  高皇后比夫君想得开。
  “伍子胥一夜白头,总是过了那昭关,朕若是白了头也能过此关,那宁可全白了。”
  说到这,李自成忍不住长叹一声,拉住高皇后的手道:“桂英,两年不到,朕的大顺就跟盖起的楼房似的一夜就塌了,文官们跑的跑,散的散,降的降,武将们也是各自打算,那王得仁和王体中朕待他们不薄,谁曾想这两狗贼...唉,不过两年,两年,桂英,就这短短的两年呀,朕到底是错在哪里!……”
  李自成的眼中竟泛出泪水来。
  高皇后瞧着也是难受,叹口气道:“他们说你错在不应该放弃山西,放弃西安,可照我这个做妻子的说,你最大的错是妇人之仁。”
  “妇人之仁?”
  李自成愣了下,一边用袖子抹去泪水,一边拿起烟枪“吧嗒”抽了两口,却咳了起来。
  “还是别抽了吧,”
  高皇后将烟枪拿到一边,“你说田见秀妇人之仁害得咱们被鞑子追着跑,可我瞧你这永昌皇帝是妇人之仁在先,才有今日被困之局面。”
  “这是说的什么话?”
  李自成实在不解自己何时有过妇人之仁。
  高皇后“唉”了一声,道:“你李自成是泥腿子穷百姓造明朝的反,跟着你的人也都是穷苦百姓,那些明朝的官绅还有地主都是你的敌人,可你最后怎么就信了那帮明朝的降官降将?你要是同在北京一样狠生对付那帮明朝的官,把姜瓖、白广恩、唐通那帮降将都杀了,把那帮欺压咱们百姓的地主都杀了,就信咱穷苦人出身的老兄弟们,咱们会丢掉山西?山西没丢,他鞑子能打咱们的老家?逼得你连西安都不要?”
  李自成若有所思,却不怎么认同高皇后的意思,他摇头道:“你不懂,当初我要不纳这帮降将降官,这些人一定会拼死与我为敌,那北京城怎么会轻松拿下呢。”
  “你这么急着拿下北京干什么?他崇祯手里没兵没将,没钱没粮,空守着一座京师有什么用?你一步步来,跟从前一样,打下一块地盘就把那帮明朝的贪官污吏连同乡间的圭豪劣绅全杀了,这些地盘怎么会轻易叫人颠覆,让你连喘口气的机会都没有...难道百姓会造你李闯王的反?”高皇后真是痛心。
  李自成久久无言,半响方叹道:“已经错了还能怎么办,或许,这就是命吧。”
  见丈夫气馁灰心,一点也没有当年的斗志,高皇后忙道:“你也别丧气,咱们还有不少粮食,只要你这个皇帝不灰心,总能守一段日子。我兄弟同你侄子还有好几万兵马,他们要是能赶到的话,鞑子说不定就解围了。”
  李自成却摇摇头,落寞道:“桂英,兵法上说三军不可夺气。几年前南原大战,朕败得很惨,突出重围后身边只剩下十几个人。可那次朕虽然败了却没叫明朝吓住,心里也不服这口气,结果没多久就东山再起...可这次,不瞒你说,朕真的累了...桂英,朕现在最想的是找个山野无人知晓的地方隐居,下半辈子种种地,打打猎,甚至钓钓鱼,做个悠闲的老农。”
  “你怎么能这样想?”高皇后惊住。
  李自成没有回答,却问她:“那枚印呢?”
  高皇后道:“我收着呢。”
  李自成说的那枚印是他于西安登基时刻的玉玺,上面是“既寿永昌”四个大字。
  自汉代传国玉玺下落不明后,历代皇帝都刻有大印,明朝前后更是达二十四枚之多,不过这些玉玺连同崇祯生前使用的大印都没有在宫中发现。
  有人说这些玉玺在城破之后被太监私自偷走,也有人说被崇祯给了三个儿子,但李自成却没有在崇祯三子那里寻到玉玺。
  李自成的这枚玉玺上刻的是“既寿永昌”四字,其年号“永昌”也是源于此。
  “你问这个做什么?”
  高皇后心中没来由的蒙上阴影,觉得丈夫似在交待后事。
  果然,李自成竟说:“万一守不住,我让双喜保着你冲出去。你若能见到你兄弟和过儿,就把朕的大印给过儿,让他替朕报仇。”
  高夫人怔住,许久方道:“你侄儿未必想要你这大印。”
  李自成沉默,侄子李过的心性他这个做叔父的岂能不了解,根本无意皇位。
  “你告诉过儿,他要不当皇帝也行,但千万不能投降满洲人。朕没能挡住这些鞑子,百姓一定骂我李自成祸国,过儿若再降了鞑子,我李家世世代代就要被骂得不能翻身了。”
  李自成凄惨一笑。
  “百姓不会骂你,你李自成永远是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大英雄!因为,是你李自成带着他们反抗不公,是你李自成让他们不做家中饿死的孤魂野鬼,是你李自成告诉百姓活不下去就起来杀官造反!”
  高皇后凝视着丈夫,“哪怕你败了,死了,我相信后世子孙在遇到不公的时候,一定会想起你。”
第452章
智顺王的心思
  我是百姓的英雄?
  灵官殿内,妻子高桂英的话让李自成心中迟迟无法平静。
  灵官殿外,代表汉家政权的顺军将士同那代表满洲异族政权的前明军队依旧在以命相搏,而远处旌旗招展的满蒙汉八旗兵则在那一动不动观战。
  智顺王尚可喜也在观战,他的兵马不及吴三桂多,只有五千余人。
  随豫亲王多铎回师京畿的怀顺王耿仲明兵力与尚可喜差不多,只是同在山东阵亡的恭顺王孔有德是独自成军不同,尚可喜与耿仲明的兵马都是隶属汉军八旗的。
  尚部为汉军镶蓝旗,耿部为汉军正黄旗。
  不过同满蒙兵那边焦急观战,迫切盼着吴三桂部能够破城不同,尚可喜的脸色极其死沉,十分难看。
  其部将许尔显、班志富、江定国等人同样也是如此,一个个都是心不在焉,对眼前的拼杀根本无心多看,反聚在那窃窃私语。
  “王爷,这么大的事情,满洲人却隐瞒不告诉王爷,他们安的什么心思!”尚可喜部将汉军甲喇额真连得成恨恨的看着远处的满洲大营,要不是辽东那边逃出来的家人冒死来报,海州城的事情他们到现在还被蒙在骨里。
  尚可喜却没有任何表态,只是紧绷着脸。
  “王爷,这件事眼下咱们还能压上一阵,可用不了多久下面的人就会知道,我等知道此事关系厉害,可下面的人未必就知道,万一闹将起来,末将怕难以收拾。”
  连得成最担心的就是下面的官兵知道家眷被掳会动摇,到时真的是压都压不住。万一有人再趁机煽动,几千人马当场反了都很难说。说不定不少将领都能跟着反了。
  毕竟,老婆孩子、父母妻儿,做儿子的、做爹的、做丈夫的有几个能狠心不要了。
  尚可喜依旧那幅阴沉模样,没有开口说一句话。
  有些话连得成却要说,他道:“王爷,听说淮贼不仅派兵攻打盛京,还派兵攻打北京,多铎就是因为京师吃紧被多尔衮紧急调回去,照这形势看,就算李自成死在这新野,满洲人怕也不可能轻松夺取中国,甚至还会...”
  “还会什么?”
  尚可喜眉头一动。
  连得成大胆道:“末将的意思...这满洲人未必不会落得跟李闯一个下场。山东那边,满洲人可是败的很惨,豪格同孔有德近万人马叫淮贼全歼,如今这淮贼又有能力渡海打盛京,北上打北京,怎么看,这淮贼都不比李自成弱啊。”
  尚可喜若有所思。
  一直站在尚可喜身边没有说话的副将郭虎迟疑一下,低声道:“王爷,咱们逃过来的人说淮贼虽然抓了咱们的人,却没有杀害一个人,反而对王妃同世子很是礼遇,又将咱们的人往山东迁,我看淮贼似乎有意同王爷交好。”
  尚可喜有些不快:“难道你要本王改投那淮贼不成?”
  “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末将只是说王爷得替下面人着想...”
  郭虎话还没说完,就被尚可喜斥断:“够了,难道你以为本王不为将士着想!难道你以为本王非要断子绝孙不可!可我们就这么点人马,英亲王明显已经提防咱们,真要轻举妄动转眼就是全军覆没,死了还想什么老婆孩子!”
  连得成和郭虎彼此对看一眼,不敢再言。
  尚可喜平复心绪,看向新野城下,道:“看样子吴三桂拿不下来,”转头问郭虎:“炮队什么时候过来?”
  “炮队大概已经到了商南的富水堡,末将已经派人催了。”
  “这么多炮,路这么难走,催有什么用?”
  尚可喜摆了摆手,朝满洲大营那边看了看,淡淡道:“王爷若派人催问,便说还需几日。”
  言罢,也不去看吴三桂部打得如何,掉头返回自己的大帐。
  留下有些明白的连得成和郭虎。
  .........
  吴三桂那里,很多将领已经沉不住气了。
  人人都知道只要攻破新野的城墙,那滔天巨贼李自成就会身死,可顺军的顽强超出他们的想象,己方巨大的伤亡也超出他们的心理预期,再这样被和困兽般负隅顽抗的顺军拼下去,就算这城破了,关宁军也完了。
  “王爷,收兵吧,再打下去,咱们可就全打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