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638

  有家眷为质逼迫,有亲王世封诱惑,尚可喜不动心,他下面的人难道也不动心?
  陆四也并非一定要尚可喜反正,他要的是尚可喜部内乱,越乱越好。
  杀了一个恭顺王,再死一个智顺王,“三顺”就剩那怀顺王了。
  树叶一片片凋零,枝干一根根折断,大斧就可以劈向满洲这根大树根。
  “淮侯,我大顺没有封王先例。”
  袁宗第更想说即便封王也得大顺的皇帝来封,哪能由你这个淮侯来封。
  顾君恩没有说话。
  “没有先例就开例,此例由我来开。”陆四根本不在乎。
  “不妥,不妥。”
  袁宗第摇了摇头,有些话他不方便讲出来,因为大顺姓李,不姓陆。
  顾君恩知道袁宗第的意思,斟酌道:“绵侯的意思封王之事干系太大,恐须陛下御准才行。”
  陆四却道:“陛下被围,音讯不明,事急从权,这个道理不必本侯再与先生说了吧。”
  说完,以斩钉截铁的口气道:“此事就这么定了,陛下将来纵怪,由我这个女婿一力担之,不关绵侯与先生的事。”
  “救出我爹要紧,其他的事,日后再说。”李翠微聪明的支持了自己的夫君,要是尚可喜反正能解了新野之围,那这个亲王给的就值。
  顾君恩沉思片刻,对皱眉的袁宗第道:“我去和尚可喜谈,此事能有七成把握,当务之前是替陛下解围。”
  袁宗第“吧嗒”一口,知道轻重急缓的道理,便道:“成,就给他尚可喜封辽王,将来陛下怪罪,我同淮侯一力担之就是。”
  见袁宗第不再反对,顾君恩也愿意去,陆四暗松一口气,说道:“先生是陛下身边的谋士,也是我大顺的吏政府侍郎,先生本身就足以代表大顺,代表陛下。见到尚可喜后,先生与他说明白,满洲人虽入关窃居京师,其族却是小族,人丁不过数十万,能战之兵十余万....”
  陆四唤来侄孙义良,让他将自己亲手绘制的北方战局形势图拿来摊开。
  “多尔衮以举国之力入关,如今清军主要有三股,第一股便是包围陛下的阿济格部,真满汉军连同尚可喜部约有七八万人;第二股是回师北京的多铎部,约有三四万人;第三股是留守京畿一带的清军,我推断最多不过一万多人,其余都是新附绿营兵...”
  多铎部为何回防京畿,陆四之前在开封府境时曾告诉顺军将领他派有一支兵马北上,但没有说带兵的是高杰。
  “我部下第七镇攻掠辽东,攻打盛京,满洲人不可能不要关外,多尔衮肯定要从关内抽兵救盛京,人少了不顶事,至少得一万真满兵...”
  陆四拿拳头示意,五指紧握这拳头才力量大,但现在满清的局面却是五指都散了开来,形不成合力,尤其是满清的五指还被淮军在山东断了一指。
  顾君恩听的很入神,因为这些都是说服尚可喜反正的有力说辞,尤其是淮军在山东的大捷打破满洲兵不可敌的神话,对尚可喜部下汉军可以起到很好的动摇作用。
  袁宗第没有意见,提出自己明天带一千人脱离队伍南下南阳府境,收拢顺军溃兵,并派人护送顾君恩去尚可喜部。
  陆四则道:“绵侯可先去,顾先生却要再等两日。”
  “为何?”
  袁宗第不解,救驾如救火,既然定下劝反尚可喜的策略,那还不赶紧去。
  顾君恩也是糊涂。
  “因为本侯要送尚可喜一份大礼。”
  陆四笑了笑,说两天后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当能由自己的亲兵队长牛二等人送来,而他要让顾君恩将尚之信还给尚可信。
  一听要把尚可喜的儿子还给他,袁宗第急了:“淮侯糊涂,把那个狗崽子还给尚可喜,这狗贼哪里还肯归顺咱大顺?”
  李翠微也是一愣,这男将失心疯了不成。
  “妙!”
  顾君恩却叫了一声好,挼须道:“如此就能有八成把握了。”
  袁宗第一脸困惑:人质都没了,这成功机率怎么还大了一成呢?
  “绵侯有所不知,世上事不患寡而患不均。”
  见袁宗第还是不解,顾君恩笑着解释“还子”的好处。
  大意是尚部官兵的家眷都在淮军手里,尚可喜就是坚决不反,他的部下多数还是能听从其命令的。毕竟,第一个被杀的肯定是他尚可喜的儿子。
  “把尚可喜的儿子送回去,他要是还不肯归顺咱大顺,那他手下那帮人的家眷就要被杀,很多人说不定就是断子绝孙,如此一来,尚可喜就不得不反,要不然他根本无法服众,是这个意思?”袁宗第大致明白了。
  陆四点了点头:“就是这个用处,并且也显得咱诚心不是。”
  李翠微再三思索,道:“阴谋。”
  “不是阴谋,”
  陆四纠正李翠微的说法,“是阳谋。”
  “那好,俺明日先过去,先生等那狗崽子两日。”
  见时候不早,顾君恩同袁宗第先回去歇着。
  棚屋里有张铺草的木板床,没有被子。
  李翠微将床上的灰掸了掸,示意陆四同她和衣休息。连日行军,这对没有举办婚礼的夫妇都是如此睡觉。
  陆四也很困,正准备睡下,侄孙义良在外面敲了敲门,说有事要四爷爷商量一下。
  “什么事?”
  陆四开门问义良,义良朝屋内的“四奶奶”看了眼,小声说了句。
  陆四听后拿上挂在门上的蓑衣,对李翠微说他有点小事要处置,让李翠微先睡,没等李翠微回应,就已经披了蓑衣同义良往外走去。
  是顾君恩。
  这位大顺皇帝的谋士、吏政府的侍郎在同袁宗第走后,却又独自悄悄的折返过来。
  见到披着蓑衣在亲兵护卫下过来的陆四,顾君恩竟是问道:“若是陛下已遭不幸,淮侯当如何自处?是降清,还是降明,亦或是想继承陛下未竟大事,号令大顺官兵?”
第460章
无毒不丈夫
  李自成有点悲哀。
  倚重的三大谋士,牛金星降清,宋献策降清,这个顾君恩历史上是随李过荆州之战后心灰意冷归隐山野。
  而这三人,论对大顺政权影响最深的,还是顾君恩。
  李自成于襄阳建立新顺政权后,有三个战略方案供李自成选择。
  一是牛金星的“先取河北,直走京师”的方案。
  二是杨永裕提出的“先取江南,断明朝漕运,再事北伐”的方案。
  三便是顾君恩的先取关中策略。
  顾反对杨永裕的理由是“先据留京,势居下流,难济大事,其策失之缓。”
  反对牛金星的理由则是“直捣京师,万一不胜,退无所归,其策失之急。”
  顾认为“关中之地,为元帅桑梓之地,建国立功,旁略三边,资其兵力,进取山西,后向京师,进退有余,方为全策。”
  最后李自成采纳了顾君恩的策略,可惜这个方案虽好,但设计者顾君恩从头到尾都没有考虑关外满清方面,而清军已经数次入寇,最后两次更是以围魏救赵的手段“救援”闯军,从而使明朝彻底被农民起义放干鲜血,由此可见满清决策者的战略眼光有多强大。
  因此,大顺军真的攻打北京,关外满清岂会坐视不理,任由新兴的大顺取代腐朽的明朝,成为满清的劲敌?
  要知道清军入关,表面上是吴三桂引东虏,是一次意外,实际根本早有预谋。
  所以,顾君恩这个谋士的眼光还是差了些。
  从后来人角度看,陆四也不欣赏牛金星的策略,这个方案过于冒险。反而杨永裕的方案倒是不错,顾君恩认为杨的方案过于缓慢,然后此时北方完全依赖南方的漕运,可见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转向南富饶的长江中下游,若李自成率大军渡江攻取江南,有千万钱粮为资,有数千万人口为根据,怎么也比残破的关中更有利于顺军的发展。
  要知道大顺的败亡除了李自成的战略失误外,与其大肆宣传闯王来了不纳粮有极大关系。
  “三年免征”是能收取民心,可免征之后几十万顺军吃什么喝什么,最后只能追赃助饷,从而弄得北方地主士绅纷纷叛乱,京畿站不住,山西站不住,一路退,最后落得皇帝被围,顺军分崩离析,地盘几乎没有,倒是大顺名义上的臣属淮军坐拥二省之地。
  若李自成纳了杨永裕的策略,明朝灭亡是肯定的,因为没有人再给崇祯输血。
  有江南半壁为基,李自成也不可能一战就失了本钱,满清也一定不会如现在这般顺利。
  不过这个杨永裕也是下落不明,不知道是死在乱军中,还是也归隐了。
  顾君恩给李自成的方案是不全面,但眼光也算是这个时代的一流了。
  “我倒是想降清,可我怕那满洲人会与本侯算那万颗人头的账。”
  降清这个念头,陆四直接排除,想都不想,真要降的话,当初和洪承畴扯屁时弄个平南王,玩玩满洲公主不挺好,何必打生打死,光着膀子扛大刀,又喝酒来又撒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