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638

  也因此惨象,洪承畴、张存仕、祖泽润等才迟迟无法剿贼,实因处处皆贼,今日东有号闯天王,西有号日天王,北有敢日王,南有捣日王等大小贼号百多。
  众多贼人挟乱民起事,致使洪承畴方面也不知贼主力所在。霸州之战,其好不容易拼凑起来的万余绿营兵更是全军覆没,造成洪承畴即便判断高杰部去向,也无兵可追,甚至还要随时担心山东的淮贼趁势北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洪承畴现在的处境。
  这位前明崇祯朝的重臣不是不想替大清杀贼,实是无力回天,只能等八旗主力回师。
  洪承畴还上书弹劾逃到北直境内的山东巡抚方大猷,说此人畏贼如虎,每日躲在城中只知饮酒作乐,酒醒之后除了往京中发告急文书,再无作为。
  局面之坏,范文程等人也是心知肚明。
  要是大清没有入关,对此局面,他们是求之不得,可如今大清已经入关,北京是大清的新都,这局面就不能不让他们忧虑和不安了。
  宁完我这几个月曾对北直和京师人口做过统计,乐观估计大致现在顺天府连同京城中的汉人不足七十余万,北直各府最多也就百万人。
  人口何以如此稀少,除崇祯十五年始的大瘟疫外,也同他大清有关。四次入关,连南边的山东人口都下降了七成,况每次入关必至的重灾区北直京畿呢。
  人口少自然土地多,可土地多了没人种又有什么用。
  去年六月开始,清廷就将关外的汉人往关内迁,时至今日,总计已经迁移七十万余人,大多安置在永平四府。现在这个迁移人口填充京畿的方案却被渡海的淮贼中断,因此若不能及时剿灭那支北寇的淮贼,京畿连同北直地区就不是什么胜利的“果实”,而是一片片荒芜人烟的赤地。
  “武清、香河、通州并无兵马驻守,贼若沿运河北上,不用两日就会兵临京师,王爷须赶紧抽兵布防,否则京师门户便开。”范文程一脸担心。
  最后赶到的刚林却有不同看法,他道:“王爷不必忧烦,前番洪承畴已探明北犯淮贼不过是从前明军的高杰部,此人是流寇出身,只知四处流窜,又无攻坚器械,真就是窜到京师,也不过自投罗网。”
  多尔衮大怒:“流贼?河间、沧州、天津所属州县焚掠一空!这高杰看起来是流贼,实是欲行流寇之举毁我根基之地!”
  成为皇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在百官心中威严日重,此时发怒,便是刚林贵为内院大学士,多尔衮的心腹重臣也是不敢再说,以免触了摄政王心中紧绷的弦。
  最后,还是苏克萨哈觉得这样静着也不是个事,便开口禀道:“王爷,奴才以为贼军纵是入畿辅也无以立足,只要京师戒严,严阵以待,贼兵必不能持久。
  “说得对,”
  范文程点头说道,“豫亲王已马不停蹄回师,贼兵若敢顿于城外,无异自寻死路。”
  “豫王麾下将士南征北战,都是一等一的良将劲卒,高杰这支贼兵断然敌不过。”刚林道。
  “这些还用你们说?本王就是不明白这高杰怎么就突到京城来了!”
  多尔衮面黑。
  范文程体察上意,大致明白想说什么,忙道:“各督抚株守郡邑,意在城池无恙,可以逃避失事之责。”
  苏克萨哈也恨声说道:“不止这些,他们想的是保境祸邻,祸水他引!哼,那淮贼野掠林宿,何用攻城!这种防盗,实同纵盗!还有,就是欺饰隐匿!骆养性说天津大捷,怎的转眼那贼兵就兵临京师了?虚报冒功,着实该死!”
  “剿贼安民,督、抚、总兵都有责任,原不宜分彼此。既称流贼,原无定向,只视我兵将之勇怯以未趋避,岂可因责分东西而袖手旁观?这些个前明官员,真是拿我大清当那明朝了。”刚想也是气愤,地方表现实在是太过恶劣。
  “内阁拟个谕旨斥责他们,叫他们知道朝廷不是傻子。”
  多尔衮脸上黑云不散,却没说要罢要杀,因为他知道眼下还得靠着这些前明降官们。
  满清入关之后承沿明制也设内阁,大学士们依旧票拟,只是却无了司礼监批红。
  然而,票拟不到一年,多尔衮即认为,“凡陈奏章,照故明例,殊觉迟误”,往往误事,于是决定各部院以及各省文武官员奏章不再经由内院大学士票拟,所奏与六部无涉者,如条陈政事、外国机密、奇特谋略等本章俱赴内院转奏于他摄政王知晓,使得内阁没了票拟权力,朝中大权全部归于他多尔衮一人之手。
  “是,奴才这就去拟。”范文程赶紧应下。
  “叫在京各王、贝勒、贝子家中奴奴阿哈都发甲上城助守,叫豫王不必被贼偏师牵制,立行北上,叫洪承畴、张存仁速速平定乱民,断不能让贼再逃回...各地布防兵马,无论满汉绿营,俱由豫王一体节制。”
  一气下了几道意旨后,多尔衮脸上黑云始散,但心中仍是压抑,对刚林四人道:“入关时本王以为李闯是我大清心腹大患,不想山东却出了个陆贼,英亲王那边即便杀了李自成,这陆贼也将为我大清劲敌,叫本王寝食难安。”
第464章
辽王可投明主
  新野。
  几天前持续下了两天的大雨让被围已半个多月的顺军将士得到了喘息之机,因为清军无法于大雨中攻城,且清军扎营于城外,所受困苦活罪比城中的顺军更甚。
  雨停之后,城外泥泞异常,清军用于攻城的盾车、撞车都没法往城下推进,大雨更加导致清军粮道不畅,加之接连攻城不克,形势对被围的顺军渐渐有利起来。
  这两天,清军主将阿济格只是不断派人到城下劝降,说什么只要李自成去掉帝号归降大清,大清可以仿吴三桂例封授为王,甚至可以陕甘为李自成世镇之地。
  对此,城中毫无反应。
  诚如牛金星对李自成所言,满洲国中亲王、郡王多如牛毛,汉人封王者前有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后有吴三桂,而这等人又如何配与大顺永昌皇帝并论。
  李自成更是没有降清之意,他亲手灭亡明朝,若转而归降满洲,一个汉奸的千古骂名便叫他李自成永为后人唾骂。
  阿济格无力攻城的原因除了粮草不能及时送上来外,就是尚可喜部的火炮也因这场雨被滞留在了路上。没有火炮,一昧强攻,除了损兵折将外,也让清军士气低迷。
  无奈的阿济格只能一边部署围死李自成,一边将这边的困境向北京急报,免得他那位太过强势的弟弟又发谕令斥责于他。同时督令陕西总督孟乔芳征调民夫疏通因被泥石流堵塞的商洛粮道。
  这两天虽说没下雨,可也没出太阳,一直都是那种阴天,时不时还会下上半个时辰的小雨,不少官兵的被褥都发霉了。
  相对于还有城中房屋可以住的顺军,几万清军连同降军在城外的烂泥地野营,不管是真满汉军,还是二王降兵,都是困苦不堪。
  天黑之后,新野城中的军民再次安心的睡下,呼噜声叫人震耳欲聋,不过也有人无法入眠。
  除了值夜守城的,便是那心中有事者。
  当中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浑身泥污,蓬头垢面,恍如乞儿。别人和衣一个挨一个的靠在廊檐下酣睡,他却东张西望,时而抱膝沉思,时而面露愁色,时而咬牙切齿。
  这少年便是前明永康侯徐锡登的侄子徐霖。
  第一代永康侯徐忠早年随明太祖南征北战,镇守开平。成祖靖难时,徐忠率部投降,屡立战功,获封永康侯。至徐锡登已是第十一代,如果不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十七岁的徐锡很有可能承袭为明朝第十二代永康侯。
  可惜,如今的徐锡不过是顺军之中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喂马夫子。其父徐锡登于顺军破城之前将儿子徐锡送出侯府,顺军入城后立行自尽,历代侯府积蓄尽被顺军抄走。
  徐锡一个少年只要不暴露身份,当能安全从北京脱逃。可不久后顺军东征山海关吴三桂,征招顺天府百姓三万余从军为夫役,徐锡同收留他的原鸿胪寺高主薄的仆人穆虎一起被顺军征召。
  顺军大败后,清军于一片石大肆屠戮顺军民夫,穆虎侥幸带着徐锡逃过屠杀。本是想带徐锡南逃,可却始终没有机会,跑到永平时又被顺军残部强征带走,结果就这么跟着顺军一路辗转先是去了山西,再之后又到了陕西,最后来到这河南新野。
  徐锡是侯府之子,见多家中奴仆喂马,因而与那穆虎二人替顺军喂马,倒也被征召他们的顺军看中,一直没将他二人抛弃。
  但是想着国仇家恨,小小年纪的徐锡又如何甘愿替贼人效力,奈何他和穆虎被困在这新野城中,城外满是清军,他就算想跑也无处可逃。
  心中充满仇恨,别人困的要睡,这少年自是难睡。
  “小侯...霖少爷,快点睡吧,明日要出了太阳,地一干,鞑子肯定还要攻城,到时想睡都没机会。”无意醒来的穆虎见边上的徐霖还抱着双膝在那呆坐,知其心事便劝了一句。
  “穆大哥,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徐霖面色愁苦,极度压抑。
  “走一步看一步吧,想也没用。”
  穆虎心里其实也无奈,当初他是有机会独自逃跑的,可寻思这少年是永康侯的儿子,其父又在北京殉国,而南京那边立了新天子,所以他要是能把殉国的永康侯之子带到南京,朝廷肯定会给予优待,总比他到南边继续给人当奴仆的强吧。
  徐霖微嗯一声,心里明白穆虎说的不假,可偏是怎么也睡不下。
  城中一个不为人知的前明余逆之子心事重重睡不着觉,全城军民的核心大顺永昌皇帝李自成同样也没有心思睡。
  同李自成一起退入新野的牛金星劝道:“陛下,这场雨下得及时,胡马虽众,可咱们有粮可食,时日久了,先撑不住的是他胡马。”
  李自成盯着城外的清军大营看了许久,突然说道:“老牛,朕想突围。”
  “突围?”
  牛金星一惊,失声道:“城中尚能坚持,粮食还能撑上一二月,陛下若是舍了新野,清军必然全力追击,再无喘息之地啊!”
  “朕不能被困在这小小新野,外无援军,此地就是绝地。老牛也莫忘了,清军连番攻城不克,只因火炮未到,等他火炮到了,这小小新野城断然是挡不住的。”
  李自成深虑清军火炮,太原一役陈永福他们坚守顽强,可清军大炮一到,半日便被破城。新野小城难道还能和太原城比吗。
  “朕意已决,趁鞑子不备突围。”李自成拿定主意,他前几天就有此念了。
  牛金星默然不语,半响方问道:“突围之后,陛下打算去哪?”
  李自成不加思索道:“去荆襄。”
  “前番白旺领军北上,荆襄之地几无驻军,现在多半已被左良玉占了去,陛下若突围去荆襄,岂非入了险地?”
  牛金星提醒道,心中对他的儿子牛佺也甚是担心,因为牛佺是襄阳府尹,如今不知襄阳是否还在。
  “左贼畏我如虎,不值一提。”李自成根本不在意左良玉那个手下败将。
  牛金星眼见劝不住,只得说道:“城外清军甚众,陛下若强行突围,城中人马不可能都冲出。”
  李自成叹口气道:“朕只带御营同皇后等突围,其他人,各安天命吧。”言罢,不容置疑吩咐,“事不宜迟,老牛你速准备,二更之前一定要出城!”
  牛金星无奈只得答应,自去通知必须带上的大顺政权官吏。
  与此同时,李自成秘密召见将领,将其决意突围出城与众将说了,众将有的惊讶,有的劝说,有的支持,但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
  二更,田见秀率所部三千人马突然冲出新野南门,猛冲清军。
  动静很快惊动夜色中的清军各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