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638

  陆四听后眉头顿舒,立时说道:“心亭可派人联系贺珍,告之西安光复,叫他们重新率部反正。”
  想了想,摇摇头,道:“还是本侯亲自给贺珍他们写一封信吧,只要他贺珍愿意率部来归,本侯可与他们于城外歃血盟誓,绝不追究前番叛降之罪,有违此誓,天诛地灭!”
  陆四对贺珍还是有点印象的,这人先为明将,降了李自成后成了顺军大将,后来又降满清为汉中总兵,可不久之后又反清,并称李自成用过的“奉天倡义大将军”号,以示继承李自成的事业。于陕西抗清失利后转战多地,最后又与李过、高一高合兵,成了著名夔东十三家之一,并一直坚持到最后。
  纵观贺珍一生,虽有瑕疵,但不失为一汉家英雄。
  若能得贺珍来归,便是凭添两万可用之兵,再能接引李过、高一功,陕西棋盘便全盘而活。
  不想,那孟乔芳却是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
  陆四见状,道:“本侯既用心亭,便是信任心亭,心亭心中但有所想,都可与本侯直言,勿要有什么疑虑。”
  “这...”
  孟乔芳迟疑片刻,终道:“侯爷能代陛下?”
  这位“留任”陕西总督的言外之意自是纵淮侯贵为驸马,怕也不能代李自成这位皇帝随意赦免众多降将的叛降之罪,所以贺珍他们凭什么信你。
  屋内静了下来。
  许久,方听一年轻的声音道:“陛下在,我为半子。陛下不在,我为万岁。”
第476章
侯爷真天子
  对孟乔芳这等降官,陆四没有隐藏自己的野心,因为他的野心于对方也是一种激励,而且他也需要这些降官能够第一时间摆正自己的身份,清楚知道他们现在是谁的人,要替谁做事,而不是天真的以为他们还是在替永昌皇帝卖命。
  对有本事的降官降将用好了,对陆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事业,也是一大臂助。
  他比这个时代任何一方都有个独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他陆文宗知道谁可用,谁不可用!
  这就是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也是最大的光环。
  “心亭还有什么要问的?”
  话说到这份上,陆四也不想孟乔芳还有什么顾虑。所谓上了“贼船”就死心塌地摇浆吧。
  好比牌桌上的两个赌客,该掀牌就掀牌。
  从筹码多寡而言,现在陆四的筹码是中国这场赌桌上最大的赢家,随着西安光复,整体战略格局对陆四是最为有利的。
  如何将这个战略优势放大“变现”,就需要有人来帮他完成。
  孟乔芳这个替满清坐镇西北十年的能臣,无疑是最佳人选。
  而对眼前这位年轻侯爷的野心,孟乔芳又惊又喜,旋即觉太正常不过,自古兵强马壮者为天子,那李自成名为大顺皇帝,可实则如丧家之犬;这淮侯名为大顺臣子,但无论是地盘还是兵马都比李自成这皇帝多出许多,如此,还怎么可能甘心向李自成称臣,将一手打出来的基业全盘交出去。
  换作他孟乔芳,也是万万不会!
  这淮侯真要假仁假义说出一番大义凛然的话来,孟乔芳估摸心中怕得有所保留。
  因为,那李自成流寇成性,毫无眼光,屡出昏招,他孟乔芳真要替李自成卖命,焉知道将来这李自成会不会再一败涂地。
  反观这年轻的淮侯,对满洲国情之了解中国罕见,胸襟气魄也是人上之人,更难得的是其眼光狠辣,自入山东用兵以来,无不打在满清七寸险处,待人之诚更是豪杰风范,此不是天子气度又是什么?
  联想到刚刚在西安城上演的“真龙降世”奇观,孟乔芳也不禁怀疑天命就在眼前了。
  心中盘算一番后,孟乔芳已经有了决夺,就是全力以赴。继而问出他现在最关心的事,便是河南那边究竟什么情况。
  陆四不瞒,直言李自成连同御营残部现被阿济格困在新野,现时新野是否城破,他并不知道。
  “如新野未破,则陛下...”
  孟乔芳渐渐进入状态,提出三个可能。
  第一是新野未破,李自成尚在坚持,阿济格也在坚持,从时间上看,至少还得有几天阿济格才能知道商洛粮道被断,西安被占的消息。
  第二是新野已破,李自成身亡,阿济格部连战多日,正在休整。
  “不管新野破与未破,清军一旦知商洛消息,必定班师。”孟乔芳对此十分肯定,现在满洲最大的敌人不是残明势力,而是淮军。
  要是阿济格知道商洛粮道被断还无动于衷,此人也不配被封英亲王,领三分之二八旗主力了。
  第三个可能则是同陆四所想那般,新野虽破,但李自成逃往荆襄,阿济格在不知后路已断的情况下依然率军追往荆襄。
  “如果是第三个可能的话,下官建议侯爷在接引李、高二部后,要马上回师河南将清军主力堵在荆襄,不使他们北归...”
  孟乔芳认为陕甘那些绿营兵不足为虑,基本构不成淮军的威胁,因此只需以李、高所部顺军堵截荆襄,其余淮军主力立时攻打北京,必能使北京动摇。
  他甚至提出两个同时进军的方略,即山东淮军主力从山东出击,陕西方面如果贺珍等人愿降的话,就驱使他们连同愿降的绿营兵重复李自成东征策略,从山西进军,于东西两线同时合击北京。
  如此还有辽东与北直的两路淮军呼应,能战之兵不过三四万的北方清军如何能敌。
  “到那时,下官认为多尔衮必定放弃北京,北京一弃,满洲根基尽丧,便是多尔衮能率余部退入关外也对中国再无危胁...阿济格所部兵马虽众,但于荆襄也是无根之树,长久不得,届时是战是和,甚至是招抚,都是侯爷便宜之事。”
  孟乔芳说的竟是陆四心中所想,此次西夺商洛,光复西安是两手准备,一是能接引李、高所部出商洛封堵阿济格。
  此是建立在李自成未死前提下。
  若死,则在阿济格还在南阳时席卷陕甘,东征北京,擒贼先擒王。
  原先,东征这个设想不过是纸上谈兵,但如今有西安存粮,又有可能接引过来的李、高十万顺军,可能愿降的贺珍等部,东征就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切实可行的战略。
  这也是势,大势。
  要形成淮军席卷的大势,陆四才能彻底奠定北方格局。
  “一切就全靠心亭了!西安以外诸府州县能否归顺,还要心亭多费心。”
  陆四起身突然向孟乔芳作辑一拜,后者忙侧身避让,避让不得又赶紧回礼。
  “侯爷以真待心亭,心亭岂敢以假对侯爷。陕西之事,心亭全力而为,不使侯爷操心,只是...”孟乔芳的样子告诉陆四,他心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担忧。
  陆四忙问:“只是什么?”
  “若陛下身亡,侯爷纵有万岁之念,也请忍耐,北京未下之前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孟乔芳竟是担心万一李自成败亡,眼前这年轻侯爷就迫不及待登基为帝,到时顺军余部不服号令内讧的话,这大好局面就又要倾覆了。
  “李、高所部为顺军精锐,又皆是陛下亲信,侯爷虽是陛下半子,但于伦于序皆无继承陛下事业资格,侯爷于陕西之兵马又不及李、高二人,独威望最重,故下官以来侯爷可以为陛下复仇之大义号令李、高二部,待东征大功告成后再于北京登基...至于李、高等人...”
  孟乔芳没有明言,陆四却知道这位陕西总督想说的是让他翻脸不认人。
  陆四没有直接对孟乔芳的劝谏有所表示,只淡淡道:“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帝位最正。”
  孟乔芳微怔,旋跪,道:“侯爷真天子!”
第477章
陛下已死,天下归都督也!
  西安既下,对陕西所辖各府州县的招抚劝降、攻取便成了陆四头等大事。
  好在,有孟乔芳相助,这些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许多,基本不需要陆四操心,这也是他重用孟乔芳的原因。
  上任不过四个多月的孟乔芳对陕西各府州县的情况了如指掌,在他的密信相召下,督标副将陈德于高陵县率部割辫,愿意全军反正来归。
  陆四听从孟乔芳的意见,授陈德为潼关总兵,命其率部前往收复渭南、华州、华阴、富平等地。
  这些地方的绿营兵多的七八百人,少的二三百人,而陈德所部三千余兵是孟乔芳的总督标营,战力在陕西绿营为冠,对付那些地方营兵自然是手到擒来的事。
  聚众抗清的道人胡守龙闻大顺军光复西安,清廷的陕西总督都降了大顺,前些日子从西安开来要剿灭自己的绿营兵都割了辫子成了大顺军,大喜过望之下不待西安方面遣使来谈,便主动派人入西安商谈。
  孟乔芳同胡守龙来使做了详谈,双方约定收编胡部抗清民众中的青壮可战之人约3000人编为一营,其余民众遣散务农,又以胡守龙为延安总兵,由西安提供钱粮前往收复延安府。
  其余西安所辖州县如临潼县、鄠县、盩厔县、兴平县、泾阳县、同官县、耀州等地,大部分在孟乔芳的招降下易帜归附,只有咸阳知县丁某拒不肯归。
  陆四命顺军将领白鸣鹤率500顺军连同收编的1000多西安绿营兵攻打咸阳,结果那丁知县见到真大顺兵来攻,竟吓得弃城而逃,跑之前连自己写的愿与咸阳共存亡的血书都没来得及带走。
  白鸣鹤在咸阳稍作补充之后便奉命西进凤翔府,沿途收复兴平、武功、郿县等地,收编绿营兵两千余。
  七天后至凤翔府,城中知府闻元早得孟乔芳书信密召,有意反正,然苦于城内绿营听命于参将汪得功不敢轻举妄动。
  汪得功原是明朝总督孙传庭部下,孙传庭死后其率残部曾逃往甘肃,后清军入陕率部降清,被英亲王阿济格授凤翔参将,其部有营兵四千多人。
  五月十二日,知府闻元得知来攻凤翔“顺贼”只有几千人,且有马骑兵不过几百,便极力劝说汪得功出城击贼,给贼一个下马威,要不然任由贼兵临城下,城中人心惶恐势必有动摇之人为贼内应。
  汪得功深以为然,遂点起所部营兵出城击贼,怎想汪部营兵刚出城不到五里地,知府闻元就带人斩杀了汪留在城中的亲信军官,继而于城上砍倒清旗,树立顺旗。
  此举让汪部绿营兵阵脚大乱,“顺贼”未至就大呼“老府爷背了咱!”四散而逃。
  顺军在白鸣鹤的指挥下趁势猛攻,一柱香未到,汪部就大溃,汪得功本人被白鸣鹤于马上斩落,收拢营兵两千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