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638

  孟乔芳点了点头,以他对尚可喜的了解,此人现在就是在观望。一日局面未分明,这位满洲的智顺王就一日不会动摇,哪怕都督威胁杀他尚部家眷。
  “有意思,有意思。”
  陆四连说两个有意思,尚可喜真的有意思,这位智顺王不愧有个“智”字,竟能以己之短搏他陆四之长。
  很聪明,表面看陆四以尚部家眷威胁尚可喜反正,尚可喜却吃准淮军方面要他反正的迫切之意,所以他哪怕现在不反正,但只要没有表示出坚绝跟随满洲人的意思,他及他部下的家眷反而会安全。
  因为一旦淮军方面真的杀害尚部家眷,就等于逼着尚部那几千汉军与淮军彻底为敌,所谓不死不休。
  不到最后,淮军方面不可能动手的。
  顾君恩道:“想要让尚可喜反正,就得让局势明朗。”
  “先生的意思是?”陆四问道。
  “阿济格部清军主力追到襄阳去了,这是上天给侯爷千载难逢的机会...”顾君恩认为应当趁清军主力在襄阳未及北返的当头,赶紧调兵封堵。
  可设两道防线,一是于南阳、襄阳交界。
  二是于伏牛山区。
  陆四认真听着,将阿济格堵在荆襄地区不使其北归,等于斩了多尔衮两条腿,问题是他现在没有兵马可以派往设防截堵。
  “襄阳一地不足以支应阿济格大军,其若想北归则必须有粮草可食,如此必先攻打荆州等地抢掠粮食...”
  孟乔芳判断阿济格北归的时间至少还要拖两个月,因为清军无粮。但那样一来,清军肯定会同明军交战,而湖北明军是左良玉部,这些连顺军都打不过的明军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
  “如此不是更好?”
  顾君恩捋须道:“阿济格无粮北归必拿明军开刀,如此明清定然无法联手,纵是左良玉部望风而逃,将湖广精华尽予清军,对我军反而极为有利。”
  “这?”
  孟乔芳有些不解,清军在湖北打的越顺,怎么就对这边有利了。
第481章
淮侯当监国
  时间。
  顾君恩的意思很明白,清军在荆襄耽搁越久,淮侯这边就能有时间收拾李自成死后的大顺残局,聚合兵马,到时把北归道路一堵,阿济格哪怕是打到江南去,对于满洲而言,也是败了。
  因为北京,才是满洲的根基!
  这也是陆四的看法,他不怕阿济格有多能打,哪怕打下南京城,他也不在乎。
  说句难听点的,他阿济格敢把吊往哪边伸,他陆四就敢去北京捅他满洲的洞。
  北京没了,拿下南京的阿济格不软也要软。
  吴三桂、尚可喜他们也不是吃醋的,怎么可能还听命于只有几万人,如同无根浮萍的阿济格。
  如果局势真演变成这种情况,弄不好阿济格得带着他的真满汉军割辫降明,吴三桂摇身一变成为大明的保国重臣,引鞑子入关也真变成了引沙陀入中原了。
  好比阎老西利用几万鬼子。
  那样,可真是讽刺。
  对南京朝堂主政的大佬们而言,农民军出身的“流贼”比关外的建奴更可怕。
  南京那边对吴三桂可是一直抱有希望的。
  要不是潞王害怕孙武进半夜勒死他坚决不肯,恐怕史可法连北使团都派出去了。
  “听说左良玉病了。”
  陆四现在担心的是左良玉,如果这位左大帅同前世历史一样病死,他那二十万兵马又会否会降清。
  左良玉部可是满清绿营的一大组成部分,金声桓、马进忠、李国英、徐勇、张勇这帮人相对明军而言也是能打的。
  要是二十万左军降清跟着阿济格北上,局面转眼又不利陆四。
  左良玉部在湖北经营也有两三年了,提供不了长期粮草,凑几个月应该没有问题。
  换作陆四是阿济格,只留三四万能战之兵,其余全部解散也是可以的,如此更是能省下大批军粮。
  有粮又有兵,全力北归,淮军主力在山东,顺军主力又尚未接引过来,陆四拿什么挡。
  到头来,原本将清军两大集团南北分割的战略,就变成被人家清军东西分治了。
  可惜没有左部的相关情报,现在只能结合前世历史猜测。
  顾君恩倒是提出一个看法,便是阿济格真要筹粮北归,肯定会攻打左良玉,以左良玉为人不可能投降满清,其多半会顺江东下去东南。左部和清军一旦交战,满洲摄政王多尔衮的“联明平寇”策略就要破产。
  陆四点了点头,顺江东下倒是左良玉最有可能采取的应对办法,前世历史左良玉就是这么干的,不过撵他东下的不是阿济格,而是李自成。左良玉那二十万比贼都不如的兵东下,南都的弘光政权有的受了。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孟乔芳却提出一个惊人假设,那就是阿济格同左良玉联手怎么办?
  “这...”
  顾君恩被这个假设惊住,他推演的局面一直是基于清军因为缺粮不得不攻击明军,但要是明军主动向清军提供粮草,“祸水北引”,怎么办?
  这种情况不是不可能,以左良玉那军阀习性未必干不出来,甚至这位左大帅还能向南京宣称是他将清军赶回北方的,更说不定还会以供粮为条件向阿济格索取李自成的尸首,对外宣称是他左大帅擒斩了祸害大明十几年,逼死先帝的闯贼。
  那可真是滔天大功啊!
  “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陆四不敢将弄死阿济格的希望放在南明同左良玉身上,他让孟乔芳将陕西的情况同顾君恩简单说下。
  在孟乔芳的招降及李元胤、白鸣鹤的征讨下,西安、凤翔二府是完全被顺军占据,延安同庆阳二府占了一半,其余各府不是在明军手中,就是在清军绿营手中,另外在甘肃、宁夏还有顺军余部在活动。汉中则被贺珍等人控制。
  “都督意对唐通、白广恩、姜瓖等降将以安抚手段,暂不入延绥、宁夏、固原、兰州等地,从而可以让这帮降将能够暂时观望,也就是都督所说的中立...”
  孟乔芳说他已经给这帮降将去信,但姜瓖、唐通等人都没有回信,只有白广恩复信。
  白广恩的回信陆四也看过,信中并没有说要反正来归,只是询问河南战局情况。
  孟乔芳认为那帮绿营降将多半都有反正之意,只是也不清楚眼下中局战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因而都在观望,同时也害怕李自成会跟他们算帐,所以这才一个个犹豫不决。
  “心亭可再给这帮人去信,告诉他们陛下已死,但我大顺却未亡,”
  说到这,陆四又摆了摆手,“再对他们说,先入山西者为王。”
  顾君恩一听先入山西者为王,心道岂不是太便宜那帮降将了。比如姜瓖本就镇守大同,这要是真的带兵回了大同,难不成还真封他个王不成。
  “不便宜。”
  陆四笑了笑,“这帮人既然都在看,那总要有个带头的吧。”
  降将抱团也从众,有一人“铤而走险”,其他人恐怕就得蠢蠢欲动了。
  “贺珍现在举棋不定,党孟安、郭登、武大定等人唯贺珍马首是瞻,贺珍不来归,他们也不敢来归。”
  孟乔芳给贺珍去了两封信,贺珍也给西安回了两封信,信中说辞都是模拟两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贺珍对于大顺重新光复西安是高兴的。
  “贺珍是担心大顺会追究他叛降之罪,这才迟迟不肯反正?”
  顾君恩见过贺珍几面,对这个原先的明将有些了解。贺珍那边除了害怕李自成追究他降清之罪外,可能也害怕李过、高一功跟他算前番偷袭的账。
  孟乔芳皱眉道:“贺珍不肯归顺,毫侯他们就没法从汉中过来。”
  “要给贺珍吃一颗定心丸啊,这件事不能再拖了,实在不行我亲自去汉中一趟。”
  陆四这个决定有些冒险,万一贺珍翻脸扣了他,或杀了他怎么办?
  孟乔芳同顾君恩都道不可。
  “就算都督亲自过去,以何身份让贺珍放心?”顾君恩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现在顺淮联军谁也绕不过的问题。
  “陛下身前未立太子,又无遗旨,为大顺数十万将士计,臣请侯爷代为监国!”
第482章
封王
  请淮侯监国,是顾君恩早在尚可喜那里知道李自成被害就有的念头,因为不如此做,大顺便是群龙无首,淮侯也无法理制辖诸军,从而整合顺军力量对付清军。一旦荆襄清军及时北返,于顺也好,于淮也好,都是灾难。
  直接劝进称帝,顾君恩是不为的,这是下策。
  称了帝,是顺帝还是淮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