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5/638

  不过问题在于不管是称帝还是监国,帝之子侄兄弟皆可,却无女婿监国继位的道理。
  哪怕当年柴荣以郭威夫人内侄登基,其也是改姓为郭的。
  让淮侯现在改姓,未免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孟乔芳也提出这个疑虑,早在西安归降时,这位陕西总督就对“名份”问题比较重视,并一直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毕竟,当时李自成这位皇帝尚在,也因李自成才是大顺皇帝,贺珍他们才迟迟不敢安心率部来归。
  “伦序不够。”
  孟乔芳摇了摇头,这事当真棘手。
  “事缓从恒,事急从权;事缓则圆,事急则乱。”
  顾君恩却认为不必在意伦序,眼下能够继承李自成帝位的弟弟李自敬同侄子李过皆在西路军,而在高皇后身边的义侯张鼐乃是义子,比淮侯这个女婿更无继承资格。
  “都督有光复西安之功,又为陛下女婿,更拥强兵十万,且奉迎皇后,当此国难当头,人心惊惶之时,都督不监国,何人能监国?...都督也不必自谦,绵侯他们是支持都督的。”
  让陆四没有想到的是,顾君恩竟然与绵侯袁宗第、右武毅将军田虎讨论过监国之事,在其利害陈述下,袁宗第同田虎对淮侯这位驸马监国并没有异议。
  这二位对当下局面也是看得最透,知道如果不能让大顺将士重新团结在一有力人选麾下,大顺必会随着陛下身死而灭亡。
  于山东斩首上万满洲,据有鲁地、淮扬,又光复西安的驸马爷无论是功绩还是实力,都当为顺军诸将之首。
  乱世之中,唯有强人才能领导群雄。
  虽然淮侯这位驸马监国可能会让大顺的江山姓陆,但总比大顺就此亡了要好吧。
  田虎更认为大顺将士们不是不能打,而是陛下连续的错误决定让将士们欲打不能,不断的撤退逃跑一点点的瓦解了大顺官兵的战斗力,也瓦解了他们抵抗满洲人的决心意志。
  淮侯虽是外姓驸马,但进取之心比之当年的陛下还甚,如此英雄才值得他们追随。
  “皇后那里?”
  孟乔芳担心高皇后不同意,怕这位高皇后想着将帝位交给李自敬或李过,而不是女婿。
  其实就算是监国,明眼人都能知道将来真的为陛下复了大仇,这大顺也不可能再姓李了。
  大顺乃丈夫一生心血,高皇后这个李家的主事人能舍得将丈夫的“遗产”全交给外姓女婿?
  “皇后不喜李自敬。”
  顾君恩直接道明当下能与淮侯争夺“遗产”的就是亳侯李过,李自敬那里过不了高皇后这一关,而李过虽是亲侄,但向无名利之心,只要淮侯能善待之,坚持与满洲半争,其必俯首听命,绝不可能拥兵自立。
  高一功那边,只要高皇后同意淮侯监国,他这做兄弟难道还能违了姐姐不成。
  至于李过、高一功所部十万将士更是不必担心,他们现在缺衣少粮,也无根据之地,只要淮侯能接引他们至西安,于将士们而言就是救命大恩,又有为皇帝复仇的大义号召,十万将士当重为虎狼。
  陆四端坐,对顾君恩劝他监国是深以为然的。
  事情走到这一步,他陆文宗必须“上位”。
  大顺的监国对大清的摄政,是监国胜还是摄政赢,全看上天了。
  可高皇后肯不肯交出“遗产”,陆四也不确定,他不可能武力逼宫。真要强行从高皇后那里索来李自成的玉玺,囚禁这位大顺皇后,“假皇后号令诸侯”,李过、高一功那里肯定会与他淮侯反目。即便不反目,西路军这十万人马对他淮侯监国的命令也未必肯从。
  所以,必须由高皇后出面主持大局,将大顺的权力以礼法形式转给女婿。
  顾君恩说此事由他去向高皇后陈述利害,并称高皇后乃女中豪杰,不是一般妇人,对局面当如何决择当有清楚意识。
  孟乔芳说最好公主殿下也能前往劝说,这位高皇后虽不是公主殿下生母,但于礼制就是嫡母,现陛下不在,论亲近,女儿与嫡母要胜过侄儿与婶婶。
  陆四点头同意,顾君恩是李自成的三大谋士之一,又是如今大顺政权仅存的高官,说其是文官之首都能当之,由其若出面劝说高皇后,于礼于制都叫人挑不出毛病。
  至于自家那位妻子是否肯打亲情牌,帮丈夫“谋夺”娘家产业,陆四倒是不太确定。
  毕竟这种事对于李家女儿而言,还是有些难以决夺的。
  “事不宜迟,我马上去见皇后,”
  顾君恩必须早点将淮侯监国之事做成,要不然贺珍那里一直拖下去,李过和高一功那十万将士就没法到西安。
  没有兵马,拿什么去堵荆襄的清军。
  陆四犹豫了下,起身朝顾君恩作辑一拜:“有劳先生了。”
  “非为都督,实为国家。”
  顾君恩言罢,便欲前往高皇后暂居之处,此时陆义良却来报,说是义侯要见淮侯。
  “义侯?”
  顾君恩同孟乔芳彼此对视一眼,不知这位李自成的义子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陆四朝侄孙道:“快请义侯!”
  “侯爷,下官是不是避一避?”孟乔芳担心他和顾君恩在这里同淮侯议事,于义侯眼中有“密谋”之意,要叫高皇后知道怕是不妥。
  “不必。”
  陆四觉得让张鼐看到顾君恩同孟乔芳在他这里也是好事,起码能让这位义侯知道眼下大顺文武心之所向。
  张鼐很快过来,他不认识孟乔芳,但见顾君恩在,不由怔了一下,但旋即拱手对自己名义上的妹夫淮侯道:“阿娘要你过去。”
  闻言,不待陆四开口,顾君恩已是紧张问道:“义侯,皇后召淮侯是?”
  “阿娘说咱大顺现在不能没个当家的,淮侯是家里人,有些事情得跟淮侯交待。”
  张鼐说完,目光有些复杂的看着陆四,“阿娘说你替咱大顺收复了西安城,得封王。”
第483章
第三代闯王
  陆四对高皇后的身世并不太清楚,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老闯王高迎祥的女儿;一说与高迎祥没有关系。
  第二种说法称高皇后的大弟高立功早年是米脂县衙的狱卒,曾与李自成一同在驿站共事过,后来私放李自成与其一同潜回家中。其姐高桂英是好武之人,极讲义气,却已经嫁人,只是成婚后丈夫就得病去世了,所以是个寡妇。
  因为李自成在狱中折了不少折磨,伤势很重,因此高桂英便照料李自成的日常起居,时日一长生了情,高立功便撮合他们。
  此后高桂英与弟弟高立功、高一功跟着李自成造反,后高立功阵亡于河南。
  相较第二种说法,陆四更倾向第一种说法。
  时间上,高桂英是李自成的第三任妻子,第一任韩金儿与人通奸被李自成所杀;第二任邢氏与高杰私通,崇祯八年随高杰降了明朝,现在则被陆四安置在扬州为“质”。
  因此高桂英不可能是在邢氏之前与李自成在一起的,而崇祯九年高迎祥在陕西黑水裕被孙传庭伏击被俘,押往北京凌迟。
  从高迎祥死亡时间推算,高桂英极有可能是高迎祥的女儿,因为李自成是被高迎祥残部推举为闯王的,如此可以推测高桂英于此间发挥了重大作用,不然不会专门负责老营,李自成无比敬重于她,于西安正式建国后封其为后。
  至于高桂英是不是习武,这一点陆四还真看不出,他也问过顾君恩高桂英的来历,可惜崇祯十六年方投李自成的顾君恩对这位大顺皇后也是知之不多,仅知“高夫人主老营,多谋略,行事有任侠之风。”
  也就是说高皇后是个豪爽女人。
  席间高皇后给陆四的印象也颇深刻,甚至有点像前世那种妇女主任,就是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是风风火火类型。除了她父亲高迎祥与丈夫李自成的性格感染外,怕与其这么多年随父、随夫征战有关。
  前往高皇后住处的路上,陆四心中实际是激动的。
  他没想到高皇后这个名义岳母竟然会生出给他这女婿封王的念头。
  果如顾君恩所说,这位高夫人真的是女中豪杰,知大局识大体,知道眼下谁最能领导大顺将士,谁最有可能替她的丈夫报仇。
  所以,于其被动等着女婿相“逼”,不如主动“交权”,换取大顺眼下的团结,渡过危难。
  陆四见到高皇后时,这位年近四旬的奇女子正坐在椅子上入神。
  “娘,淮侯来了。”
  张鼐自小就在孩儿营中,可以说是高皇后一手抚养长大,论起亲情的话,怕是比李翠微这个女儿更厚。要不是张鼐同妹妹实在是撮合不到一起,当年高皇后便将翠微嫁给义子了。
  “坐吧。”
  高皇后抬起头来,看向有些拘束的女婿,“你与翠微圆过房了?”
  “啊?”
  陆四一愣,没想到高皇后竟然会问他这种事,一时面红,吱吱唔唔。半响,点了点头。
  “那你这一声阿娘我倒是受了,”
  高皇后微微点头,继而道:“乱世儿女,本就没那么多规矩。当初我和你爹见了一次面就在山洞圆了房,没什么。朝不保夕,还想着那俗礼,什么圣人礼教,才是痴人可笑。这年头,能生儿育女都是世间最大的幸事了。”
  陆四不敢吱声,只恭敬的端坐一边凝神听着。
  可能是想到被害的丈夫,高皇后神情有些悲伤,之后强自抚平内心的忧伤,对女婿道:“双喜将我的意思与你说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