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638

  防止出现这种状况,最有效的手段当然是军政分开,另外就是易地为官。同时已占领地区的驻防兵马的指挥权必须掌握在顺军将领手中,新降兵马则一律随大军东征,不使留在后方生出隐患。
  换言之袁有龙这个河南布政使、田文庆这个怀庆知府除了民政事务,他们根本调动不了顺军的一兵一卒,也无法依靠原先为官地的士绅力量作乱。
  至于降兵,大顺给予你们戴罪立功、荣华富贵的机会,不好好珍惜是嫌陆闯王的刀不比高闯王、李闯王的锋利么。
  卫辉方面是在获嘉城投降后的第三天方知道府城的西大门已被顺军攻占。
  知道这个消息时,城外已经出现顺军的骑兵。
  当天更是有浩荡顺军大队旌旗招展,旗鼓鲜明绕城北去,看样子是要去打北边彰德府的。
  卫辉城中的清军根本不敢派兵出城截杀往北方而去的顺军,因为城外至少有几千顺军的骑兵虎视眈眈的看着城内。
  为了一举拿下卫辉这颗钉子,陆四集中第二军、第三军四镇主力,集中了军中所有的攻城器械以及贺珍部携带的20门火炮。
  其实陆四手中的火炮很多,前番从巴哈纳部、孔有德部缴获的大小火炮有几百门之多,红夷炮都有几十门,莫说全拉过来,就是拉来三分之一也能半天轰塌卫辉城墙。
  可惜,这些炮现在都归山东战区炮兵部队所有,而炮镇现由洪宝带领随山东战区北进,以致形成侄子那边家大业大,叔父这边却是穷困潦倒的局面。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拿下卫辉城,陆四也充满信心。
  城内只有不到一万守军,且是残兵败将,又无援军,四镇主力参战还拿不下,莫说两个提督同下面的四个镇帅了,就是陆四自个都没脸再带兵。
  卫辉城内,河南巡抚罗绣锦、怀庆总兵刘芳名、卫辉总兵祖可法面对顺军的兵临城下,很快就达成一致决意负隅顽抗,等待可能的北方援军或南下荆襄的英亲王大军回返。
  为了表明自己对大清的忠心,对坚守卫辉的决心,罗绣绵甚至以唐时张巡自诩,更将张巡的诗《守睢阳作》题写悬于大厅,以示与卫辉共存亡的决心。
  祖可法知道此事后,于左右私下道:“罗中丞以张巡自居,却不知要以何人为食。”
  二十日,顺军攻城。
  首先攻城的是第十一镇,镇帅辛思忠曾率残兵荡平西宁明军及诸多土司,并派兵攻打青海,是顺军中有名的悍将。
  既是悍将,辛思忠用兵自是狠辣。
  其先是驱使于怀庆、获嘉等地投降的绿营兵发起试探性攻城,以寻找卫辉守军的薄弱之处。
  数千降兵扛着云梯,推着冲车,冒着清军的箭雨向卫辉城墙涌去。后方稍有滞步不前者,立时遭到辛思忠部大刀督战队的砍杀。死尸割其首级,垒于尸旁。
  守城清军尽管士气低迷,但在顺军驱降兵攻城后还是硬着头皮进行了反击。
  巡抚罗绣锦坚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故命人将府库中的银两全部抬来,凡守城营兵皆有赏赐。
  怀庆总兵刘芳名不相信京里会派援军南下救援,因为顺军已有兵马北上,便是京中真有援军过来也要先冲破顺军拦阻。至于巡抚大人所言南下英王大军不日将返,刘芳名更是压根不信。
  英王大军真就不日将返,他顺贼岂敢聚集主力于此间攻城!
  可事已至此,为身家性命,刘芳名也只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拼死撑下去。
  降兵攻城仍在继续,为了守住卫辉,城中清军将城中房屋几乎拆了一半,拆下的木头和砖瓦都运到了城上,此时砖瓦如雨泼不断扔到城下,滚木也不住丢下,或是变成干柴,把一锅锅沸腾的粪汁劈头盖脸的倒在攀城的“顺军”头上。
  那些被驱赶着攻城的降兵是有苦难言,想要退,顺军督战队的大刀更是锋利,后面的人头堆都垒了七八个了。想往上爬,上面过去的“同袍”下手也不留情。真是进退两难,在城下倍受煎熬,惨叫哀嚎之声响彻云天。
  突然,顺军大阵传来收兵声,降兵们如蒙大赦,纷纷退下。
  如潮水一般涌来,又如潮水一般退下,只不过城下却多了上千具尸体。
  看着退回去的顺军,守城的清兵大口大口的喘着气,但上上下下都知道,这只不过是顺军的一波试探,猛烈的攻势在后头。望着城上已经清了一半的守城器械,清军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顶住,又能顶得住顺军多少次攻击。
  “贼兵退了,退了!”
  不管顺军这次攻势是试探还是正式,总归是打退了贼兵,罗绣锦这位全城军民的主心骨放声笑了起来,以此来激励将士们坚守信心。
  不过,罗抚台的笑声刚落,撤走的顺军阵中却有两骑如逆水行舟般纵马奔到城下。
  马上骑士也不多言,张弓搭箭就往城上射箭。
  二人前后连射十数箭,箭枝落在城上不同地方。
  每枝箭上都绑着一封信。
  信是劝降信,上面言道若清军再不投降,破城之后则守城官员不论文武,近亲三族都要处死。
  简单一句话后,附了长长一串人名,定睛一看赫然是这卫辉城中文武官员的姓名。
  上至巡抚、总兵,下至主薄、把总,无一不登记在册。
  而让那些看到信件的官员震惊的是,信上每个名字后面都标注了这些官员的籍贯,也就是老家所在。
  蝇头大的小楷字,密密麻麻。
  似在提醒这些看到劝降信的官员——你祖宗十八代我大顺都能查得出!
第516章
大顺不屠城,只屠官
  当官,是祖坟冒青烟的事。
  能考中秀才都值得放三天鞭炮,况举人、进士,出仕呢。
  卫辉城中的文官底细都不必费心打听,降官河南布政使袁有龙都能弄出清单来,因为这位袁布政之前可是河南右参政,专管河南人事。
  某某官于某某时中某某功名,又于某某时得官授官,其籍贯哪里,是否降过顺,何时降的清,袁布政细书起来,都不必僚属提醒。
  武官方面倒是费了些周章,怀庆总兵刘芳名、卫辉总兵祖可法底细好查,下面的都司、游击也好查,可最底下的把总就不太好查了。
  好在,降兵很多。
  一一盘问起来,当真是祖宗十八代都能给你摸清。
  几乎是不约而同的,那些看到劝降信内容的清军官员都集体哑了口。
  这年头,能当官的那都是人精,信尾那近乎官府查户口似的标注,是什么用意,还用绞尽脑汁想?
  诚然,有很多清军文武的籍贯并非河南,如刘芳名籍贯宁夏,祖可法籍贯锦州,这些地方眼下并不在顺军控制区,可是,照眼下这情形发展下去,谁又敢保证他们的家乡不会被顺军攻破?
  当官,是光宗耀祖,是提携近亲,不是当了官反让族人落个身死族灭的。
  陆四直指清军文武内心深处的软肋,休想以一人之壮烈搏取什么名声,大顺不仅要你死,更要你全家死光光,要你的近支三族都人头落地,要你这汉奸无后!
  残忍是残忍,因为此举简直就是滥杀无辜。
  可当此乱世,不用重典又岂能治世!
  古往今来,这是最恶毒的逼降!
  效果是很明显的,当意识到自己拒降的后果不仅身死,更会族灭,一些籍贯在顺军控制区如山东、陕西、淮扬的官员当场便变了脸色。
  老家徐州丰县的卫辉知府、前明天启年进士出身的葛存孝捏着劝降信的手指都在发颤,第一个念头就是赶紧投降。他可不敢赌顺军是恐吓还是真准备这么做,他扛不起,也担不起,更赌不起!
  这赌注太大,是他丰县老家葛氏近亲几百条人命!
  如瘟疫蔓延,劝降信中的内容在卫辉城中迅速流传,一半的文武官员都没了坚守下去的勇气。
  提督河南学政王四维是北京的降官,籍贯江南松江,所以顺军对宗族屠杀的威胁对于这位提督学政显得不是太迫切。然而提督学政胆子较小,顺军攻城时就一直躲在衙门里,连上城头的勇气也没有,现在听说顺军以全城文武官吏宗族迫降,这位胆小的提督学政却鼓起勇气向巡抚大人委婉表达开城的意愿。
  王提督的勇气来源于城中已经骚动的人心,提督判断此时城中至少超过八成的官吏已经动摇,加之顺军势大,卫辉孤城,再坚守下去毫无必要。
  怀庆总兵刘芳名倒是坚定,不为顺军“屠族”所动,然而卫辉总兵祖可法却有了别样念头。
  如今局面,好像大清这座大厦已有崩塌迹象,先是肃亲王豪格、恭顺王孔有德在山东大败,后是顺军渡海征伐辽东,打了入关的大清一个措手不及。虽然京中对辽东的消息有所封锁,可身为汉军旗高级将领,祖可法即便是身在卫辉对辽东的情形也是有所了解的。
  关外已经大乱,辽阳、盛京两座重镇被顺军围攻,广宁、锦州等地更是被顺军及响马盗反复劫掠。而北直及京师更被顺军骡马骑兵流窜破坏,以致北京城屡屡封城戒严。现在陕西又重新被顺军占领,英王大军被隔断在千里外的荆襄,北方只有豫王所部三五万人马,如何能敌挡自潼关东出卷土重来的顺军。
  祖家原就是明朝将门,今明室南渡,清室又失大势,未必还要为清室卖命。
  顺军射进劝降信后,祖可法麾下的军官们就不断前来“打探”总兵大人的意思,从这些军官们焦虑的表情及欲言又止的样子来看,指望他们不顾亲族坚守下去已然不现实。
  “我等中国之人何为满虏作伥!”
  下午,劝降信导致的主降声势达到高潮,有不少军官开始聚集,希望巡抚大人能为全城军民及将士家眷族人着想。而那些河南本地的官员更是煽动城内士绅百姓“哭请”抚抬大人开城。
  罗绣锦大怒,欲派兵镇压,然而祖可法却劝说强行镇压恐会引起激变。刘芳名倒是想镇压,可问题是手下的那帮河南绿营兵有点“指使”不动。
  看这形势再发展下去,怕就要有人拿巡抚同总兵的首级出城邀功了。
  无奈之下,迫于压力,罗绣锦派人出城前往顺军大营,请顺军派人入城商谈。
  “恭喜监国,卫辉可下!”
  虽然罗绣锦没有明确说要投降,但顾君恩断定这个满清的河南巡抚已经压制不了下面。
  陆四笑道:“左辅以为何人可为使者?”
  话音刚落,两员将领争先恐后挤到前面,却是樊霸同陈威力这对旗牌亲兵的老搭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