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638

  徐和尚要一百万两,这数目跟骆养性给出的十万两相去甚远,怎么也无法谈拢的。
  李化熙心中也是腹诽,果然流贼都是一个娘生的,前有顺贼在北京拷饷追赃,今有淮贼强行勒索,这等架势又哪里是成大事的模样。
  只心里骂着徐和尚的娘,面上这位李侍郎却是一脸为难的样子。
  一听没银子,徐和尚不乐意了,当时就发作起来,骂道:“没钱你跟佛爷我谈个吊?你当佛爷是闲着无事吗!回去告诉姓骆的,这一百万两他要不出,佛爷就自个带兵进城搜!若搜出来一百万两,佛爷把他当烤全羊给烤了!”
  “那个谁谁谁...”
  气极之下,指着李化熙却叫不出名字来。
  “在下工部侍郎李...”
  李化熙还没报出全名,徐和尚就一拍桌子,瞪着他道:“我说老李,你可要弄清楚,满洲鞑子现在可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等咱大军破了北京城,你瞧这鞑子还能蹦跶几天!...莫怪佛爷说你们,你们这帮人好歹还是前明做官的,也个个都是汉人,难不成真想当鞑子的孝子贤孙不成?”
  “徐帅,跟他废什么话!末将这就带兵攻城,看他城中到底有没有银子!”
  气乎乎说话的是徐和尚手下的旅帅赵应元,此人也是淮军之中唯一的原大顺建制兵马出身,后被清军巴哈纳部击败,但却领人往青州诈降破城,坚持抗清,不想最后又被淮军的李化鲸给诈了降,部下也多半被李化鲸收编。
  因赵应元坚持抗清,淮军都督陆四没有杀害他,先是留在督府听用,后编第八镇时着其出任旅帅一职。
  “对,打进天津城!”
  “一百万两,少一个子都不行!”
  “破城之后,老规矩,当鞑子官的满门抄斩,灭他三族!”
  “......”
  第八镇一众将校咆哮起来,群情激昂的很。
  “诸位,有话好说,好说...”
  李化熙见状吓坏了,这淮贼真要攻城,就城中那营兵的军心哪里能撑得住。真叫淮贼破了城,又杀官又灭族的,那可是飞来横祸。
  可一百万两的确太多,李化熙做不了主,于是以商量的语气对徐和尚道:“要不,我回去和总督大人再商议商议?”
  闻言,徐和尚紧绷的面皮略微一舒,一脸正色道:“我说老李,不是本帅贪财,实是将士们不容易啊。你以为这一百万两银是本帅要的么,非也,非也,本帅这是要给将士们的啊!...老李你有所不知,我麾下这些儿郎苦得很,苦得很哪,自打北伐以来,都吃不饱,穿不暖...”
  徐和尚到底是信佛爷的,耳朵根子软,心也软,一番苦衷之后同意李化熙回城商量。
  心底里,也怕姓骆的凑不出一百万两,所以能给个七八十万两,这事便这么算了。
  真要强攻天津城,说实在的,徐和尚心里也没底,这要是炮镇在的话,他现在就拍胸脯下令攻城了。
  临走时,徐和尚特意送李化熙到营门,还拍了拍对方的肩膀,低声道:“老李,姓骆的要同意给一百万两,我这边怎么也少不了你的辛苦费。一成如何?”
  “啊?”
  李化熙一愣,久久无语,继而怦然心动。
第556章
顺治以来第一稀罕事
  天津,还是很繁华的。
  不管是农民军还是清军都不曾攻破过天津,骆养性降清后,由于一个多月时间内北京两易其主,京畿地区不免陷入混乱,作为北京门户的天津当时也是人心不安,盗贼蜂起。
  因骆养性同其父骆思恭都是前明锦衣卫都指挥使,而天津又是锦衣卫经营了两百多年的“老巢”,所以锦衣卫的当家人骆养性在天津地区威望是很高的,出于长远考虑,多尔衮便命骆养性总督天津等处军务。
  骆养性回到天津后,不负多尔衮所望,凭借前明锦衣卫的力量及自己于天津士绅当中的威望,很快就平定了盗贼,同时还收集海舟,招抚土居,安神流寓,惠通商贾,使得天津地区成为京畿地区难得的稳定地区。
  当时有大量不愿降清的明朝官员多经天津出海奔赴南方,骆养性对这些官员的“出逃”不仅不作阻拦,反而提供方便,却不知多数南逃官员在半道的海州都叫淮军截了。
  另外还有很多既不想投清,也不想去南方的官员来到天津,这些有钱人的到来使得天津的地面竟是出奇的繁荣。
  市面繁荣,天津城中肯定就有钱。
  骆养性拿不出来,城中的前明官员、士绅富户们总能拿出来吧?
  这帮有钱人,国难之时不思报国,反而给满州鞑子当孝子贤孙,如今大军杀来,没拿他们开刀已经是天大恩遇,要他们点身外之物又算个什么事?
  徐和尚不觉得自己索要一百万两是什么贼寇行为,而是认为天经地义。
  退一万步讲,这会天津城中不拿银子出来,难不成那帮有钱人还真想将银子带进棺材中去么!
  真是死鸭子嘴犟的话,他日恐怕连棺材本都保不住。
  给姓李的一成好处不算亏,因为徐和尚的底线是七十万两,姓李的能拿十万两好处费的前提是有足银一百万两,那样就算扣掉十万两也能纯进九十万两,比之底线多了一二十万两,这生意放哪都划算。
  佛帅这个人虽打小信佛,但那寺里的和尚们却也是个个油滑的很。
  十万两好处费着实让有贤名的李化熙动了心,心中天人交战之后准备吃下这笔天上掉下的陷饼,可是事情却出了点变化。
  李化熙回城之后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找骆养性商量百万“赎金”的事,反而找到也在天津的刑部侍郎党崇雅商量起来。
  这个党崇雅是前明天启五年的进士,累官为户部侍郎,督饷天津,前年于通州降大顺,仍于户部任职。后随骆养性降清任清廷的刑部侍郎,任上以明律为基础,草拟成《大清律集解附例》,是个于刑律极为精通的务实官员。
  党崇雅和骆养性在前明崇祯年间有过渊源,党曾上疏反对崇祯任用宦官监军督饷,气得崇祯下令骆养性派锦衣卫拿纠党崇雅。
  人,骆养性是拿住了,可对狱中的党崇雅却很是照顾,因为他知道皇帝也是一时气头上。气消之后,党崇雅还是会官复原职的。
  果然,一个多月后党崇雅被崇祯放了出来,继续做户部侍郎。而结了善缘的骆养性同党崇雅的关系便变得极好。
  李化熙是因为要在天津督饷被困城中,党崇雅则是眼见满洲人越来越不行,所以悄悄从北京跑到天津的。党原意是想从天津出海去南京,但经不住骆养性再三挽留,便化名在其幕府帮忙。
  堂堂刑部侍郎躲在被革职的天津总督幕下当“师爷”,由此管中窥豹,可见清廷此时朝堂已乱成什么样。
  当真是人心动摇,大势已去。
  李化熙希望与骆养性关系密切的党崇雅能够帮他一起劝说,让骆养性接受城外淮贼提出的百万“赎金”,故而也没多想,直接将淮贼徐帅的一成方案也说与党听。
  目的自是让党知道,事情若成,这一成好处费他二人可平分。
  一人独吞十万两,李化熙有这个胆,却没这个操作本事,必须要拉一个骆养性身边的重要人物一起操作才行。
  如果骆养性同意,最终这笔银子肯定是经党崇雅之手筹集,因此党若吃饱,这事就天不知,地不知,鬼也不知了。
  “这样啊...”
  让李化熙万万没想到的是,党崇雅在听了此事怔了半响之后,竟轻咳一声,尔后压低声音道:“如此,可报一百五十万两。”
  李化熙瞬间石化,他怎么也没想到党崇雅竟然加了五十万两出来。
  “这怕是不妥吧?”
  李化熙还是有点良知与羞耻的,这要是按党崇雅的意思报,那他二人可就是一下从中漂没60万两啊!
  这么一大笔银子,哪个敢伸手?
  “有何不妥?骆公将和谈之事全权委托五弦兄,那位徐帅又是私下与五弦兄提此事,难道还怕骆公知晓不成?”
  党崇雅微挼胡须,心有所感道:“五弦兄,时事如此,我等读圣贤书之人,难道连变通的道理都不明白?”
  “.......”
  李化熙当然明白,可六十万两巨资怎么藏匿?
  “此事,我来办便是。”
  党崇雅胸有成竹,骆养性极是信任于他,天津城中的粮饷都经他之手操办,想让六十万两银子安然不动放在城中,却又在账面上消失,最终变成他与李化熙二人的私产,办法是很多的。
  “这...”
  又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李化熙咬牙同意。
  十万两是赚,六十万两也是赚!
  左右时事艰难,弄不好北京城又要换皇帝,这官当得不安全,不如拿了银子回乡稳妥。
  当下,二人又对了一番说辞,便立即去找正等着回信的骆养性。
  “一百五十万两?!”
  庞大的数目让骆养性倒吸几口冷气,淮贼开出的数目竟是他能承受的15倍,这可如何个谈法!
  “一百五十万两已是我再三争取,若不拿,淮贼说不定下午便要攻城...”
  为了让骆养性同意筹银子,李化熙添油加醋将淮军每到一地,但使不降文武皆灭三族的事大说特说,说的骆养性口干舌燥,不停喝水。
  无它,皆因他骆家全族都在天津。
  真要破了城,他骆家就绝了后!
  党崇雅也从各个角度为骆养性分析满清大势已去,人不能为了钱而舍了命,最终,在两位大清侍郎的共同努力下,骆养性同意给付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巨资,并派兵去请城中有头有脸有钱有地位的各家大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