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38

  “是这么个理,”
  王二先生想了想,对那几个人道:“余先生走的时候交待过我,咱们淮军现在就听陆兄弟的,大家伙不能有别的心思,一定要拧成一股绳,若不然一盘散沙的,你说朝东他要朝西,最后咱们就没路走了。”
  “二先生都这么说了,那咱们就去吧,总不能白叫淮军吧!”
  说话的是山阳县新编“海字营”的营官郭老四,此人是个乡兵,和余淮书是邻居,算是余淮书的亲信。
  “我没意见!”
  秦五说完看了其他几个营官,这几人见状倒也爽快起来,都说按陆兄弟的意思来。
  盐城县这边的人肯定是没意见的,陆四已经在他们心目中树立威望,再说又关系自家活路,哪有那么多废话可言的。
  双方达成一致后,王二先生便问陆四:“那我们去帮造反的官兵攻城?”
  “是否攻城,要见机行事。”
  陆四摇摇头,将孙武进的那个建议告诉了众人。
  “哎,这个主意好,两条狗打架,咱们拎棍子先打死一条,回过头来再把另一条打死,这淮安城不就是我们的了?”
  秦五颇是兴奋,他刚刚把自已的“秦字营”给编好,足有八百人,队官、哨官都是他老家的人,全营上下对他秦五都很拥戴,这让秦五很有成就感,并且也一下有了当官的感觉。
  “陆兄弟既然有了主意,咱们就赶紧出发,是骡子是马到了淮安城下不就知道了,到时候打起来,我风字营第一个打头阵!”
  风字营是陆四给起的名字。
  陆四的意思必须有一两支中坚营头,关键时候要敢打敢冲,做为全军的主力使用,否则淮军的营头编得再多也是群乌合之众,真要碰上硬茬子,没中坚营头顶上去,肯定是一营接一营的崩。
  如此,在陆四的授意下,夏大军便将200多大刀队员和100多降兵编进了风字营,此外就是竹篙队员,全营总人数600人。除了降兵外都是经历过清江埔和桃花坞血战的,有那么一股子血性,队官、哨官人选也都是信得过的人。
  武器配备也是最好,基本上都换了从官兵手中缴获来的武器,穿的也都是官兵的衣服,乍一看这风字营跟官兵没什么两样,除了他们胳膊上的红巾。
  除了风字营外,程霖照陆四的意思编了林字营,全营总人数也是600人,除了200多新兴场程霖的老乡外,就是大刀队员和降兵。武器半数是缴获官兵的刀矛,半数是竹篙和铁锹和斧头之类的。
  其他盐城县的河工大致还能编七八个营左右,不过除了风字营和林字营外,陆四对其它营头起什么名并没有过问。
  程霖曾私下问陆四为什么以风、林二字命名,陆四告诉对方这是取自《孙子兵法》的典故。
  “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此为风林火山之精神,亦是我淮军之精神。”
第50章
淮字能灭清!
  幸好是新兴场卖油郎问的这个问题,如果是蒋魁、周旺他们这些邻居问,陆四恐怕又要寻摸个说法,不然怎么解释他又懂起孙子兵法这个问题的。
  总不能说是天父上身了吧...
  似乎天父也不懂孙子。
  有风,有林,无火,无山。
  却是眼下的条件只够编风、林二营,虽说参与反抗的河工多达数千,但始终奋战在一线拼命的只其中一小半,其余多不过是随大潮而矣。
  此一时彼一时,陆四固然需要淮军声势浩大,营头吓人,但于淮军的中坚力量却只要一个精字。
  大刀队和竹篙队这两个在夜里为了活命而形成的队伍,给风、林二营提供了足够的兵员,也将敢于和官军拼命的气势带到了二营之中,使得新组建的风、林二营在一开始就明显具有不同于其余诸营的特点——血性!
  接下来便要看这两营河工是不是能承受一次比一次猛烈的战斗了,有幸活下来的才能称为兵,称为将,将来更可称为开国元勋。
  陆四从来没有替明朝续命的想法,也没有给满清效犬马之劳的念头。
  他要为自已,也为这易子而食、千里无人、活人不及死人香的时代去拼!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青天!
  广远这孩子见程霖和夏大军两人都能独领一营,他这个和老叔最先起事的大侄子反而没啥事干,肯定有些不乐意。
  论拼命的劲头,广远不觉得自已比程、夏二人差。
  论忠心,他这个打小跟老叔一块长大的侄子还能差得过别人?
  老叔叫他跳河,他绝不上吊!
  那凭什么老叔不给自已差事?
  广远想不通,有些委屈。
  这小子还寻思万一老叔将来真带着大伙打进北京城,他这个皇帝的大侄子一点功劳没有,就太说不过去了。
  “老爷,我也要当营官!”
  挣脱父亲的手后,广远跑到老叔面前表达了自已的抗议。
  “营官是那么好当的么?不仅要管好一营人,关键时候还得做这一营人的榜样,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
  “我不怕死!老爷你知道的!”
  “我知道你不怕死,我们陆家人就没有孬种,”
  陆四看了眼不远处墙角坐着的堂哥,轻叹一声摸了摸侄儿的头,并没有遂了侄子的愿,却告诉侄子他可以当掌旗官。
  “掌旗官是什么?”
  “我们淮军有大旗,自然就要有掌旗官。”
  广远一听就不乐意了,他以为掌旗官就是扛大旗的,没想到老叔告诉他这个掌旗官可以统领整个淮军的旗牌兵。
  “旗牌兵又是什么?”
  广远精神头子上来了,带兵他高兴着咧。
  陆四真建了一支旗牌兵,由120名大刀队员、80名竹篙队员,以及孙武进为首的70余名降兵组成。
  名义上叫旗牌兵,担负淮军各营之间的传令联络,实际是陆四给自已编的亲兵。
  出于各种因素考虑,陆四没有办法现在就将淮军的大权抓在手中,让盐城县以外的河工都唯他号令是从,但却可以通过现有现有的资源打造自已的嫡系班底。
  风字营,林字营是这个嫡系班底,旗牌兵同样也是。
  “当好这个掌旗官,我死了,咱们淮军这大旗就得你来扛!”
  陆四郑重的将那杆简陋的淮军大旗交到了侄子手中,他不要侄子说旗在人在的话,他只要侄子记住这句话。
  淮军是建立了,但却很弱小,即将到来的却是疾风骤雨,是风暴闪电。
  陆四不知道自已哪天会不会战死,但他不怕死,只要广远能将淮军这杆大旗一直打下去就成。
  淮字可以灭清。
  历史证明过。
  ........
  风、林二营作为淮军现在的“精锐”,陆四肯定要带去淮安城,其余各营要么还在编,要么就是队官、哨官人选没落实,要么就是没什么武器装备,拉上去壮壮声势可以,真要摆开架势上阵杀敌恐怕不行。
  另外,就是河工虽然接受了淮军这一概念,但大部分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老百姓的角度,突然间叫他们服从管理,听从号令,同当兵的一样正式上阵杀敌,难免不适应。
  仓促间,能把风、林二营和旗牌兵组建起来,已经是陆四的幸运了。
  山阳县那边情况大体同盐城县差不多,最后王二先生和山阳县的营官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由秦五的秦字营和郭老四的海字营跟着陆四一同前往淮安,余下各营抓紧整编,争取下午能和盐城县其余的各营一起出发前往淮安。
  陆四对此没有意见,四营人马加在一起有两千多人,且还是双方都认为敢于拼命的“精锐”,且有四百多降兵编组在内,战斗力不会弱于李士元手下的那几百官兵。
  毕竟,淮军取得过对官兵的两次胜利,士气高昂的同时,战场厮杀的本领也得到了提升。
  至于被李士元裹挟的几千河工,陆四不认为会对淮军构成威胁,更大可能是淮军只要取得对李士元部官兵的稍许优势,那些被裹挟的河工就会反水投向淮军。
  因为,淮军才是河工的队伍。
  ........
  “那还等什么,出发吧!”
  夏大军性子急,见双方人马都准备得差不多了,恨不得马上飞到淮安城和那里的官军一较高低。
  秦五也是这个想法,想着桃花坞的官兵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淮安城那边的官军肯定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却没想过他们取得的这些胜利,是以陆四为首的盐城县河工在付出上千条性命后才取得的。
  “再急,也得让大伙把肚子填饱,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陆四也急,可他知道河工们经历了夜里到白天这一场厮杀,肯定都饿的慌,要是不把众人的肚子填饱,到了淮安城一个个肚子呱呱叫的怎么行?
  打仗,拼的不仅是杀人的本领,还有士卒的体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