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1/638

  陆有文这边也是舟车劳顿,同大哥有才、二哥有富用了晚饭后就去歇了。
  “老太爷,那我就过去了。”
  说话的一咱都在陆有文身边服侍的年轻人,名叫雷都,排行老五,所以家里人都叫他雷老五。
  按亲戚关系算的话,雷老五是陆有文妻子吴氏的姨侄孙,也就是雷老五他爹是当今大顺监国的姨弟兄,管监国他爹叫姨父。
  因为娶妻早,生子早,因此雷老五这会得唤陆有文一声老太爷,他姨奶奶吴氏在的话就是姨老太。
  “回去就歇了吧,莫去甩钱了,也莫去再找粉头,你再这样下去,可不能叫你大爷给你官做。”
  陆有文念着死去妻子吴氏的好,所以对吴氏娘家那边人都想照顾些,因此在扬州时便决定让儿子封小五子一个知府干干,实在不行给个知县也成。
  怎么着,人家小五子也管你叫一声大爷不是。
  不过之所以特意嘱咐雷德一句,主要是这雷老五心性不够,不管船停哪里都喜欢上岸找花柳巷,游娼楼、登酒店。
  先前路经济宁的时候还包了个十八岁的粉头,结果把身上带的银两都搭进粉头身上了。
  也不止雷老五一个德性,陆亲当中不少人打从扬州北上后,都有些“胡闹”。
  比如陆四他叔伯兄弟陆文庆就在船上偷偷招来岸上的姐儿嫖,陆四他表哥家的三小子吴大德从扬州贩了百两丝绵绸绢货物准备沿途发卖,结果货卖了,钱却没有,都叫这小子给包了婆娘。
  这边哄了老太爷后,雷老五可没乖乖听话去睡觉,而是找到陆文庆、吴大德那帮人聚起赌来。
  这事,打从扬州出发就没停过。
  问题是雷老五身上的银子都扔姐儿身上了,哪有钱赌。不要紧,他是没钱,可他有官啊!
  看着众人不搭理他,雷老五顿时胸口子那么一拍,雄纠纠气昂昂道:“老太爷那里许了我个知府,这知府总值一千两吧?”
  一帮陆亲赌友寻思了一会,都说值。
  肯定值啊,要说知府不值一千两,那他们当中的知县不就更不值钱了?
  知府值一千两,陆文庆这个巡抚不得值五千两?
  花花轿子大家抬。
  左右都是陆亲,也都是要进北京帮陆小四子管江山的,那官,少不了!
  于是,雷老五就同吴大德写了封协议,约定吴大德借他一千两,等他上任知府后半年归还。如果到时候没有归还,这个知府就转让给吴大德,或者吴大德委托的人都可以。
  “还愣着干什么,拿银子来啊!”
  雷老五二话不说大拇指红印泥一粘,“叭”的给签了押。
第674章
太上皇的春天
  雷老五、宋文庆、吴大德等一帮“陆亲”耍钱动静太大,吸引了不少护卫官兵。
  有军官觉得这帮陆亲此去北京就是皇亲国戚,将来肯定非富即贵,所以这会加以示好虽未必能立竿见影,但谁也不敢保证就没有好处。
  所谓多条朋友多条路,况是这帮能够直达天颜的陆亲。
  再者,地方的官兵大多是出自前明军队和绿营,有的更是直接就地改编的土匪,几乎个个嗜赌,听了那耍钱声,哪能不心痒痒的很,于是很自然的就参与进了赌局。
  掷骰子的,推牌九的,摸叶子戏的,赌得那是一个不亦乐乎,也不怕吵着老太爷们。
  也幸亏东昌到临清这一段区域早前被淮军第六镇和随后北进的第一镇拉网似的剿过匪,要不然哪怕就是冒出一支响马盗来弄个奇袭大运河,监国他爹同众皇亲国戚宗室弄不好就得全部壮烈。
  那样的话,北京的陆监国恐怕就得缓个两三年再登基了,也不知如何在史书上给他陆家满门壮烈给定性。
  照实写,太过丢人。
  粉墨春秋,又与他向来提倡的给后世子孙一个历史真相不符。
  .......
  “太不像话了,这德性以后怎么做官嘛,怎么给百姓当父母嘛。”
  虽然现在不管谁见了都得尊称一声老太爷,或者是“亲公”,甚至还有提前叫太上皇的,但比起大哥陆有才,二哥陆有富,身为老三的陆有文才47岁,属于还很年轻,因此哪里听不见远处的动静。
  尤其是雷小五的大嗓门,那真是听着跟赌桌上的明灯似的,再想之前这小子答应自己的乖巧样,陆有文肯定有些来气,坐在那闷闷不乐,觉得不应该带这么多人进京的,这些个亲戚有的也实在是不如请托的长辈说的那么优秀。
  真要叫他们当了朝廷高官,地方父母,哪里是帮衬他儿子,只怕是给他儿子添乱才是。
  只是这事说起来也不能怪别人,还不是他这个太上皇自个寻思儿子打下的江山不能都叫外人沾了光,好处叫外人得了去,陆家怎么也得出些人帮衬一些。
  老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
  还有老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打江山这帮亲戚们可能没出多少力,但守江山这事,陆有文认为亲戚们多少还是能干一干的。
  没想口风一松,结果便成了如今这局面。
  事已至此,也没什么好说。
  要发脾气,也只能自个闷着了。
  另外也是担心自个带了这么多人进京跟儿子要官,会不会让儿子觉得为难,又是不是会让儿子对他这爹来气。
  再想几年没见小四子,心里也着实想的很,上次收到小四子来信还是小四子说要娶媳妇的事。
  途经徐州时,陆有文曾想进城看看自家那媳妇,不过徐州府却说郡主已经进京,这让陆有文有些遗憾。
  转念一想到了北京后肯定能见着儿媳妇,便也没再放在心上。
  “太上皇,跟后辈们有什么可气的,这不大家伙在船上憋的慌,玩一玩,放松一下也是好的,就是我这一路过来也闷的慌呢...喏,太上皇,这是我刚给你炖的老鸡王八汤,您赶紧趁热喝,赵师傅他们说这汤可补身子呢。”
  一个长相中人之姿,身段却是丰满的女人将手中端着的盘子摆在了陆有文面前,盘子上是一碗热腾腾的汤,光是那散发出的香味就让陆有文鼻子本能的抽了抽。
  要说享福,陆有文这辈子也就才享了一年多福,在这之前,他可是受了不少活罪,就现在左腿走路都不利索,那是当初在海子里叫盐商打手给打的。
  为了这事,他儿子陆四特意派兵扫荡海子,把囚禁他爹有文的盐商全家都给砍了,如今尸首怕是在滩涂里沤烂了。
  也因了陆有文这事,海子里再也没有盐商有胆绑人去干活,尤其是盐城县的。
  再经盐运使王二先生的整顿,淮盐产量比之前明崇祯年间都要高了几成。别的地方不清楚,反正南京城的盐都是打江北过来的,据说还是南京那个伪京营把持的。
  做生意嘛,大家有钱赚就行。反正是人就要吃盐,管他吃的是哪的盐。
  只要老百姓有盐吃就好。
  陆有文的侄子陆文华家的盐就是全部销往南京的,上回陆文华回来时还提过一嘴,说是和南京那边的孙老总谈妥了。由孙老总将他家的盐专门包装,然后印上“御盐”二字,这样价格就能提高一倍。
  销路,孙老总包了,南京城的达官贵人没人敢不卖他的面子,便是宫中都没问题。
  这一年多托儿子的福,陆有文在扬州也真是做的老太爷,虽然他自个闲不住,没事在园子里翻翻地,种种菜,但扬州城的山珍海味他哪样没尝过?
  隔三岔五还有江南那边的人往陆亲府送好东西,把个陆家三位老太爷吃的是白白胖胖,油光满面,远看是富家翁,近看是有福人,再也不是从前那三个又黑又瘦的庄稼汉喽。
  “妙莲啊,劳烦你了。”
  进来的这个女人让陆有文的脸色顿时缓和下来,同时心中也扬起异样的感觉。
  这个女人是扬州府特意从天鹤楼请的厨娘,名叫徐妙莲,三十四五岁的样子,看着虽不甚美,但胜在有股味道,这些天来陆有文三兄弟的饮食便都是徐妙莲负责。
  “太上皇还知道人家的名字啊,我还以为太上皇贵人多忘事呢。”
  厨娘妙莲一个秋波过来,迷得陆有文心头又是一颤,自打光棍十几年以来,还是头一回有个女人对他嘘寒问暖的。
  “别叫我太上皇,这八字还没一撇呢,不好,不好。”嘴里这么说着,陆有文的样子看着却没那么谦虚,并且隐有得意之色。
  生个儿子当皇帝,这事搁谁身上不得意?
  “瞧太上皇这话说的,您儿子都快当皇帝了,您不是太上皇是什么?”徐妙莲端起汤碗,用汤勺舀了一口汤,放在嘴边吹了两下便往陆有文嘴边递去。
  “呼...”
  陆有文一口将汤喝的精光,朝舱外瞄了一眼,竟将这厨娘搂进怀中。
  徐妙莲也不挣扎,更没有惊讶,而是熟络坐在陆有文曾受伤的左腿上,继续给太上皇喂汤。
  看动作,看神情,显然不是头一次。
第675章
监国,天下第一孝子也!
  太上皇的春天,缘于七天前的济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