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0/638

  吕弼周接着再算原顺军西路军那边,仅以原西路军为主编成的高一功第一军、刘体纯第二军、贺珍第三军及后来收编的忠贞营,总计兵力就有七万余人。
  “监国东征之时,绵侯袁宗第于南阳收拢残兵聚得近两万众,后监国命党守素率三万人赴河南与绵侯连兵拒南下清军北上,如此不计臣部同张国柱第五镇,便是约五万之众。”
  “陕西方面,兴国公李过麾下王进才、武大定、郭登先驻防汉中,有兵两万。白鸣鹤驻防凤翔有兵9000。牛先勇、牛万才统所部8000将士进驻巩昌府。党孟安、田虎统所部12000人驻西安府。延安总兵李元胤自入山西以后,收编招降所部扩至两万余人...”
  吕弼周是扳着手指头算的,再加上以陕西抗清群雄改编的杀奴军,如此又是近十万之众。
  此外大顺还有辽东水师和淮扬水师这两支水军。
  初步估算四十万众乃是保守了,很有可能这个数字要往五十靠。
  真正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要知道李自成兵锋最盛时号称百万大军,但实际却只有三十余万人,其余多是并不可靠的降兵。
  陆四这个女婿眼下的实力已然不弱老丈人,号称百万是完全够格的。
  除去老弱和收编的绿营、土匪,裹挟的百姓,顺军现在能战之兵至少也有三十万,这个兵力绝对是顺、明、西三家最强者了。
  “兵不在多,在于精。”
  感慨自家如今兵强马壮后,陆四挑明自己的意见,就是要由吕弼周这个枢密副使主持顺军的精简裁撤,以及诸军整顿事项。
  吕弼周迟疑了下,却说自己资历不足,要是奉命精简诸军,恐怕很难服众。
  的确,吕弼周是前明的河南副使,乃是降官,虽然李自成任他为河南节度,但不管是资历还是功绩远不足以同健在的那些顺军将领相提并论。
  现在陆四提他于枢密院任副使,暂时全面主持枢密院工作,并且还要其领头主持顺军精简裁撤,怕是那些顺军老将包括淮军的后起之秀们没一个肯服的。
  “什么叫资历不足?”
  陆四掐灭烟头,对那吕弼周道:“你是我大顺的枢密副使,这就是资历。你只管大胆放手去做,我这个监国就是你的后台,谁敢反对你就是反对我。”
  闻言,吕弼周略作迟疑,起身道:“臣领命!”
  陆四点头,告诉吕弼周他的意思是首先将各部裹挟的青壮裁撤释放,叫人家回去和妻儿团聚,同时充实地方以利恢复民生。
  有人,才有生机。
  五万青壮从军中回到地方,代表的可不是五万个青壮劳动力,而是五万户家庭。
  吕弼周说这部分人大概有五万左右。
  “原先河南、河北、顺天及山西、天津等地的绿营,汰其老弱,择其精壮,五人选一个编入正军,其他视其归顺日期,逾一年者一人给发十两银着其回家,有地者务农,无地者由当地给予分配土地,若不愿务农可在乡村给予安排,如地方治安相关的岗位。不够一年的发其几两银为路费,令其回乡务农便是。”
  投降的八旗兵,陆四却没有说要裁撤。
  根据吕弼周的估算,如果精简各部收编的绿营老弱,大概能裁撤两到三万人。
  “我意可以多裁撤一些,最终保留三十万军队就可以,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军队所需钱粮,另外也可让这十几万人解甲归田。”
  陆四同时要吕弼周尽快在从前淮军伤残军人安置办法基础上拟定大顺伤残军人退役条例,从怃恤、津贴、回乡后的安置、治疗、待遇方面都要形成定制。
  并透露等灭掉明朝同大西后,大顺要进行正规化的军事调整,对于军中老卒年限较长却不能晋升者要予以安排退役,享受军官待遇至地方当差,如淮扬那般担任地方的乡长、村长,甚至是县令的佐贰官。还可以到军校任职,担任府县缉盗捕私工作等。
  这样一来能让士兵不致在军中困熬一生,无论生死都如前明一样乃是军户,甚至子子孙孙都如此。
  等国家完全统一后,实现义务兵制的条件成熟,陆四便要推行义务兵制,使大顺的军事力量完全正规化,从而形成国家力量对外开拓。
  监国所说吕弼周自是用心记下,就是记不全也不要紧,殿边角落有两个书记员正在案桌上认真记着。
  回头枢密副使与监国交谈内容都会抄录一份正本转至枢密院。
  “精简过后,我意组建至少十个主力军,每个军原则上两镇编制,若战事需要也可三镇编制,统称大顺陆军。海军那边稍后我们再议。”
  军一级编制吕弼周在河南已经知道,并同率第二军赶到河南的提督刘体纯见过两次面,对淮军的军、镇、旅体系有清晰的认知。
  陆四希望吕弼周借着这次精简裁撤整顿的机会,将大顺军事力量从头到尾,从上到下理顺一遍,无论是人员组成还是战斗力都要焕然一新,更上一个台阶,从而为即将进行的统一之战奠定基础。
  十个军提督人选陆四这边也早有腹案。
  高一功的第一军提督、刘体纯的第二军提督、贺珍的第三军提督暂不动,又以左潘安为第四军提督、徐广大(和尚)为第五军提督、程霖为第六军提督、高杰为第七军提督、蒋魁为第八军提督、赵忠义为第九军提督、党守素为第十军提督。
  原镇帅中,夏大军任河北巡抚,袁宗第任河南巡抚,张国柱任陕西巡抚,陆文亮任江北巡抚,不再兼军职。
  但巡抚节制辖区军政。
  又因刘体纯为美国公、高一功为法国公,这两位国公衔军提督肯定不可能受侯爵衔或伯爵衔的巡抚节制,因此陆四拟将第一军、第二军升格为集团军,一军辖三镇编制,使之成为大顺中央的机动力量,也就是相当于从前的禁军。
  十军提督,大顺十大将也。
第687章
北地第一军事集团
  高一功的第一军提督、刘体纯的第二军提督、贺珍的第三军提督,陆四暂时是不会调整的。
  因为这三位任职军提督才几个月时间,又刚刚同所辖两个镇熟悉,冒然将他们调离换其他人来,肯定会让这三个主力军下面的将领有所不适,进而影响战斗力,甚至还会让各军将领人心浮动。
  所以,不动最好。
  陆四心中其余七位军提督人选是左潘安出任第四军提督。
  左追随陆四起事自淮安南下攻打扬州,率先攀登宝应,又于高邮卫浴血在前,其后参与瓜洲之战、安东之战、小淮海战役、山东剿匪、沧州之战、香河之战。
  虽不曾参与歼灭豪格、孔有德集团,但左潘安率第二镇收复胶东半岛,稳定青州,从侧翼威胁清军,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清军用兵,功劳亦是显著。
  加上第二镇是老淮军主力四镇之一,身为第二镇的当家人,又是陆四最忠实的追随者,肯定要出任一军提督。
  有一点陆四不得不承认,他那光着膀子挥大刀很大程度上是受左大柱子感染。
  第四军将由老淮军第二镇为主,抽调部分顺军组建。
  第五军提督人选陆四中意徐广大,这位老家朦胧院的菩萨信徒敢打敢拼,忠心更是无二,虽所部第八镇为新编战斗力较差,但和平解放天津使得大顺成功保住北地如今最为繁华的大城市,徐广大功不可没。
  不过徐广大好色这个毛病着实让陆四头疼,好色不要紧,是男人都好色,不好色的就不是男人了。
  然而好色到当街公然强抢“民女”,放眼淮军上下,还就徐和尚一人了。
  前番陆四已经变相敲打过徐和尚,再有一次他肯定是不能轻饶了的。
  第五军也将由第八镇同部分顺军合编。
  第六军提督程霖,也就是陆四于大运河畔发出谁跟我来第一个响应的新应场卖油郎。
  说来也是稀奇,这个卖油郎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从前也没有行伍经验,甚至都没有领头人经验,可自随陆四起事后却表现的极为亮眼。
  攻下扬州后,陆四给了程霖一千五百人让他和沈瞎子去打泰州和通州,二人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这两处江北太平之地,并且将所部由一千五百人扩充到如今的三万人。
  通州和泰州也被程霖治理的有模有一样,以致陆四特意将这两州从扬州府剥离出来,单独组建江北省的第四府——通州府。
  在陆四率淮军主力北上重点打击清军时,程霖和沈瞎子却在长江边成天琢磨打过大江去。
  可以说,如今对发起渡江之役扫平江南心思最热的就是程霖和沈瞎子了。
  程霖既出任第六军提督,那所部第六军肯定是以其与沈瞎子打造的通泰驻军改编。
  陆四也不从其它地方抽调人员,直接就给程、沈三个镇编制,将来第六军就是大军南下的先锋。
  第七军提督是高杰,淮军各镇扩编最凶的就属高杰的第六镇。
  如今算上由高杰部衍生出来的李成栋部、胡茂桢部、杨清泉部、李本深部以及陆四外甥李延宗部,第六镇实有兵员多达五万余人,而在山东向淮军投降时,高杰本部只有步骑七千余人,算上李延宗带来的曹元、齐宝两千人,也不过万人。
  虽然这五万多人中有一半是被高杰部裹挟的北地青壮,但高部实力也属可观了。
  陆四属意的大顺辽东方面大员就是高杰,所以提高杰为军提督,未来可能高杰的第七军要辖三个镇,因为第七军要从关外配合讨伐蒙古,并且不断往北地拓展,未来势必会同罗刹人相遇,因此第七军实力要强,也要配备大量骑兵和火器兵。
  第八军提督是陆四的邻居蒋魁,这位此前倒没什么战功,但胜在做人踏实,之前也一直同郭啸天等协助陆文亮筹建第四镇,属于忠厚老实人,进取可能不足,但守成却是有余。
  陆文亮要出任江北巡抚,郭啸天是战将,蒋魁作为淮左老人中的守成者,暂时担任第八军提督一职倒也合适,将来可视形势发展予以更替。
  第九军提督却是原高杰部下李成栋。
  提李成栋为军提督,可以说是陆四对此人的器重,也与其子李元胤深得陆四喜欢有关。
  如今李元胤已经率兵接收驻防太原,不仅是实质的太原总兵还兼着延安总兵,麾下有兵马两万余人,做爹的李成栋在北地战功显赫,杀人如麻,满洲人最是惧他,因此其出任军提督并无问题。
  当然,在外人眼中看中,这也是监国对高杰的提防。
  毕竟李成栋是高杰的部将,如今却同高杰一样为军提督,自是意味着高杰的本部实力被分化。
  陆四倒真没有分化削弱高杰实力的意思,而是李成栋这等悍将确是可以替大顺,替他陆四分忧。
  第十军提督是顺军老八队出身的党守素。
  党于顺军资历很足,又率领三万顺军西路军入河南参加封堵兵团,现在袁宗第出任河南巡抚,张国柱出任陕西巡抚,驰援河南的刘体纯既是军提督又是美国公,那作为顺军的另一老人党守素肯定要升任军提督一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0/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