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1/638

  回头看到身后道上还有大量西军士兵,辛思忠本想使尽最后的马力,哪怕座骑累死也要再行冲杀,可刀举了举终是放下,命人纵马向那些西军大呼:“跪地者不杀!”
  顺西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很多西军士兵听到顺军的喊话后,大部分人不加思索就听话跪于道旁两侧。
  也有一些人不愿投降,弃马往山上爬去。
  赵忠义也领兵追了过来,见到前方辛思忠正在劝降西军,也下令停止砍杀。
  此时的顺军将士虽个个累的手酸腰酸,甚至有人连刀都提不稳,可大脑却是个个兴奋至极。
  如此大胜,天大的疲倦也都烟消云散了。
  从马嵬驿一路过来,道上到处都是死尸,有被顺军杀死的,有被战马活活踩死的。
  樊霸在大营中找了一圈没找到什么像样的目标,大为失望,正灰心时,几十骑西军骑兵突然在右前方的岔路口出现,当中有人浑身着甲,一看就是大人物。
  那股西军之中还真有大人物,却是后军都督王自奇。
  可现在王自奇这个后军都督也失去了对部下兵马的掌控,同抚南将军刘文秀一样急于逃命,只往西的道路被败兵堵住,顺军又追杀甚急,王自奇只能选择向北逃,不想还是有顺军阴魂不散的追了上来。
  “都督,快走!”
  王自奇的亲兵见顺军冲来了,赶紧喝喊。
  然而他们的都督拉了拉马缰,突然对部下挥了挥手,叹了一声道:“我的马不行了,你们各自逃命去吧。”
  说罢,竟是翻身从马上跳下,然后就这么坐在地上,竟是有意让顺军俘虏于他。
  众亲兵个个惊疑,你看我,我看你,无一人打马逃走,均是同都督一样翻身下马走到道旁。
  樊霸也叫前面西军大人物的举动弄懵了,反应也快赶紧喝令不要杀人,纵马近前后翻身下马,走到那坐着的西军大人物面前,先是好生打量两眼,尔后抱了抱拳:“俺是大顺羽林将樊霸,敢问阁下是?”
  王自奇抬头看了看面前的大汉,沉声道:“大西后军都督王自奇。”
  一听是后军都督,樊霸立时心中大喜,虽说不是孙可望、李定国那种擒了能封郡王的主,可西军之中都督同大顺的巡抚、军提督也差不多,这擒了回去怎么也能给他樊大将弄个伯爷当当吧。
  “王都督可愿与俺去见俺家监国?”樊霸对面前的“活大功”很是客气。
  王自奇却是没有半点拒绝,很自然的起身拍了拍屁股:“请将军带路。”
  “好,好,好。”
  樊霸一看对方如此识趣,心中更是高兴,寻思这王都督是个可人,日后同朝为官,得好生照顾些才是。
  ........
  西军大营之中,喊杀声已近歇了。
  张献忠御营大帐外,一袭白衣的陆四勒马远眺,视线中遍地的西军将士尸体让他有些不忍。
  这些人,于他顺军一样,都是为了活命而反抗的农民而矣!
  这些人,在没有他的时空中,是捍卫中华至死的勇士!
  他们中的很多人永远回不到故土,回不到生他养他的家乡,而是留在了异国他乡,成为了后世中国眼中的“异族”——明明是汉人,却成不了中国人。
  蔡锷说愿吾滇人永不忘晋王李定国,但陆四想说愿我中国人,永不忘大西将士!
  如果不是张献忠猪油蒙了心,他陆四绝不愿意与西军兵戎相见。
  然而,事情已经发生了,陆四要赢得这场农民军的“内战”,他就不能有妇人之仁。
  张献忠的死已经从几个西军御营俘虏口中得到证实,这让陆四彻底安了心,失去了张献忠的西军已然不能对大顺形成威胁,而他大顺监国闯王也绝不会让孙可望成为大西军的第二代领袖。
  天下,只能有一个抗击暴政、抗击异族的领袖,这个领袖只能是他淮扬陆文宗。
  这是天命!
  “闯王,大印!大印!”
  几个冲进张献忠御营大帐搜寻的羽林军将士欢呼着将一枚大印从帐中取了出来。
  一听搜到了张献忠的大印,陆四也是高兴,可接过那枚金印一看,却是有些愕然。
  因为这颗金印上刻的不是大西皇帝印,而是永昌大元帅印。
  永昌是岳父李自成的年号,可李自成什么时候封过张献忠做大元帅了?
  张献忠都在成都自立为帝,建国大西,年号大顺,又怎么不用他大西皇帝印,用了这个永昌大元帅印的?
  陆四好生不解,但不管是皇帝印还是大元帅印,总是张献忠的大印没错。
  大帐附近帐中又陆续发现大量金、银、铜制的“西王赏功钱”,其它珍宝金银倒是不多。
  想来也是,张献忠急于夺取西安,又怎么可能将金银珍宝带在身边。
  看着将士们抬出的一筐筐金银铜制的“西王赏功钱”,陆四从马上翻身跃下,抓起一大把金制的“西王赏功钱”抛于半空,哈哈一笑,大手一挥,喝道:“此钱既叫赏功,便赏我三军将士!”
第734章
宜将剩勇追穷寇
  随着天色渐黑,各路追击顺军将士陆续回返,大营内外已经稍作收拾,阵亡战死的顺、西将士都俱单独安置,再行归葬。
  受伤士兵则不问顺军还是西军,都妥善收治,绝不歧视。
  陆四为此特意传谕:“救死扶伤,一视同仁。”
  除顺军本部随军郎中医官外,又命西安方面速派医官前来,如重伤者明日便以车马送往西安救治,能活一人便活一人。
  至太阳下山,各部陆续将战果递来,计斩杀西军六千有余,俘虏上万人,缴获骡马三万余匹(头),另缴获大量火铳、弓弩、甲衣、矛盾。
  顺军方面的伤亡则不足千人,两方战损对比,无疑大顺取得了一次重大且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胜利。
  此战过后,所有人都清楚意识到大西将退出北方争霸的历史舞台,大顺的崛起再无人可阻。
  西军方面除张献忠外,又有虎威将军张能、右军都督张化龙、御营总兵商元、汪万象、副将杜兴文以下76名将校被杀。
  张献忠义子抚南将军刘文秀、大西政权的左丞相汪兆龄、吏部尚书胡默、礼部尚书吴继善等官员逃脱。
  听闻此事的陆四不由大为遗憾,否则便真是将大西的领袖连同大西的朝廷一锅端了。
  官员方面,顺军倒是抓获了十几个大西政权的底层官员,这些人于西军之中都无足轻重,多是做些书办文抄之类的事务。不过抓住了张献忠册封的两个西洋天学国师利类思和安文思。
  对这二人,陆四颇感兴趣,前世印象中对张献忠及大西抹黑最狠的一本书《圣教入川记》,就是出于这两位西洋教士之手。
  另外三本则是《续编绥寇纪略》和满修《明史》、毛奇龄的《后鉴录》,前两本说张献忠在四川杀川人六亿,后者则是肯定大西军四路屠川,以致“自成都起由城北威凤山至南北桐子园绵亘七十余里,尸积若丘山。其妇不胜杀,则引絙而批于水...平东一路,杀男五千九百八十八万,女九千五百万;抚南一路,杀男九千九百六十余万,女八千八百余万;安西一路,杀男九千九百余万,杀女八千八百余万;定北七千六百余万,女九千四百余万。”
  前后总计杀七亿川人,然后几本书共同得出最后结果,四川几亿百姓被大西军杀的就剩六万人。
  四本书加上所谓的“七杀碑”使得张献忠及大西军在此后三百多年时间内,一直被视为最凶残,最无人性的农民起义军,流毒至广,以致后世竟有许多无知之人深信不疑。
  却不曾想,几百年后四川不过人口过亿,几百年前又哪来六七亿人让几十万西军杀的。
  《圣教入川记》说西军自入武昌以后便每日大杀,在四川每天都杀四十万人,如此西军在川两年,也杀了两三亿人。
  当真是让人瞠目结舌。
  如今看到作者了,陆四当然要当面问问有没有这事。
  若有,依据在何处。
  若没有,你们是怎么脑洞大开的。
  “你二人可写有中国游记?”
  陆四开门见山,估摸这会《圣教入川记》的书名可能没定好,两个西洋和尚多半是以记录文性质在写日记。
  利类思迟疑了一下,安文思摄于厉害,不敢隐瞒,乖乖将日记文稿交出。
  陆四拿来翻阅,结果都是西洋文字,他是中国人,不学ABC,因此反手递还那安文思,命其读于他听。
  结果听来听去,除了日记中满是吹颂张献忠“智识宏深、决断过人”、“天姿英敏、知足多谋、其才足以治国”的马屁话,怎么也没听到什么每日杀人四十万,命令西军派兵分剿成都府属三十二州县,定例每杀一人,剁两手掌、割两耳及一鼻解验准一功,妇女四双手准一功,小孩六双准一功的荒唐记录。
  倒是对西军军纪良好多有记录,除此还有记录张献忠派人安民招抚的记录,听起来最狠的大概就是命使者对明将杨展说的“暂取巴蜀为根,然后兴师平定天下。归诚则草木不动,抗拒即老幼不留。”
  这就是一个罗生门了。
  明明《圣教入川记》大量描写西军残暴,杀人上亿,司铎心惊,怎么这日记原稿却是只字无一个呢。
  陆四很自然的想到了凤阳花鼓戏的前世今生,当下微微一笑将这日记原稿还给那安文思,对他二人说大顺同大西一样重视科学,善待教士,只要教士于中国遵守法纪,劝民良善,则大顺欢迎耶稣会在华传播,并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如有必要,澳门的耶稣会甚至可以在北京设立堂口。
  “...待平定西北,二位司铎可以随我去北京,我大顺意与西洋诸国及耶稣会建交,届时少不得要二位司铎从中牵线...”
  陆四这番话让利类思和安文思震惊万分,狂喜万分,待听这位年轻的大顺皇帝陛下说他还要亲自写信给教廷,二位教士就已经不单单是震惊与狂喜了,而是无形之上似有十字架的荣光在他二人身后冉冉升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