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638

  这位“李相”便是原前明崇祯朝的首辅大学士李建泰,也就是那位奉皇命出京抗清结果不敢攻击清军,反令部下兵马炮击自家县城并纵兵屠城的李大学士。
  李建泰是同原明朝宁夏巡抚李虞夔一同起兵抗清,然后归降西军的。
  孙可望开东府之后认为这个李建泰毕竟做过明朝的首辅大学士,于前明官绅有很大影响力,便命其在东府幕下效力,更向父皇张献忠为李建泰请了一个招讨使的官衔。
  为表对这位崇祯朝首辅的重视,孙可望则是以“李相”称呼,这让李建泰倍觉荣光。
  毫不迟疑,李建泰就肯定的回答了东府所问,道:“殿下兵马,那是当世强军!”
  这话说的不违心,因为在李建泰眼中大西征东将军所属的兵马真的举世无双,精锐的很。
  “噢?”
  孙可望哈哈一笑,复问:“那李相以为此强军可取长安否?可取中原否?可取北京否?”
  “可!可!可!”
  李建泰一连三个“可”,言辞激动,面容兴奋,长须飘飘。
  首先取长安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顺贼在陕西兵力本就薄弱,而大西数十万将士同时用命,顺贼就是把脑袋想破了也不可能守住长安。
  至于取中原更没有问题,大西得了长安自会再得潼关,居高临下兵进中原,如此王霸之局立成。
  再观顺贼,先丢西安,再丢中原,北京又如何能守住?
  不过又一个窃取神器的满洲而矣。
  当下局面,李大学士相信,天命在西。
  那所谓顺贼便同当年李自成般,根本没有多少回旋余地,最终只会灭亡。
  孙可望再次开怀大笑,心中无比舒坦,点了点头道:“长安已是我大西囊中之物,我现在考虑的不是长安,而是河南,自古能中原者得天下。有中原在手,我大西进可攻,退可守。”
  “殿下所言甚是,以顺贼现在局面如大厦将倾,无力可支...”
  李建泰一番恭维加自身见解听得孙可望连连点头,此时却有探马来报,说是有一支顺军渡过黄河自山西方向向延安攻来。
  山西方向?
  孙可望微一沉吟,不认为山西会有顺军重兵渡河而来,便命祁三升领兵五千前往阻截。
  自山西大宁方向来援延安的是随满清山西安抚吴惟华降顺的太原副将南一魁,此人原是明朝的副将后降李自成,太原城破之后率所部向清军投降,被清廷任为太原副将,现在则是重新归顺还是太原副将。
  南一魁所率兵马是山西巡抚吴惟华从各州县拼凑的几千原绿营乌合之众,本意不过是应付行营驰援延安的旨意,不想西军这边却派出大将祁三升东征而来。
  结果两军在延安城东北的延长一带相遇,西军一个冲锋南一魁部就有些支撑不住,眼看西军来的是精锐骑兵,南一魁自知不明,遂带马逃跑,结果遗尸千具,另有两千余人被祁三升俘虏。
  逃回大宁的南一魁躲在城中不敢再出,败讯传到太后,吴惟华也是牙疼。
  退回麟州的李来亨同贺兰组织部下加固城防,发动城中青壮决意坚守待援。
  四天后,西军前锋李本高部抵达麟州,遂开始攻城,但连攻两次都不能破城。
  孙可望率步军主力赶到后,带人纵马仔细察看麟州城墙,与诸将商议如何破城时,义弟西府李定国派人快马急报,称其在宁武关前虽击败顺军将领李成栋,但因宁武关守军增加,其部缺乏攻城器械,因而无法破取宁武,现大军在宁武与保德之间扎营,粮草已经困顿,怕是不能在山西境内久留。
  孙可望思虑之后,回信义弟李定国命其将一支兵驻守保德控扼榆林,将当面顺军堵在山西境内不能让他们出延绥威胁西军后方,李定国本人则率本部兵从速南下同他会合。
  次日,孙可望亲自督兵猛攻麟州,将主攻方向放在麟州东门,并用随军携带的火炮猛击城中,诸将轮流督兵攻城,自清晨直攻到下午,城内顺军死伤惨重,李来亨、贺兰情知难以守住麟州,被迫于夜间弃城突围南逃。
  孙可望命大将张虎带兵追击,李来亨、贺兰逃至凤凰谷下金锁关时只余残兵三百余,至此延安府全境被西军攻占。
  金锁关是延安同西安府交接的一座重要关隘,此关若失,关南的同川、富平、耀州、渭南等地一路无险可据,因此李、贺二人接连派人往西安告急求援。
  陕西总督孟乔芳闻李过、贺兰兵败,田虎被杀,西军孙可望已逼近西安府境,情急之下只得将战斗力低下的潼关总兵胡守龙部派往金锁关增援。
  胡守龙本是道人,清军攻占西安后聚众抗清,所部都是由信众和平民组成,虽被授予大顺潼关总兵一职,但其部堪用兵丁不过千人,其余都是乌合之众。
  好在胡守龙部只需同李来亨、贺兰守住金锁关,不需野战,否则怕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
  为了激励李来亨、贺兰二将,孟乔芳将监国已领大军入陕,现正全力对付西军张献忠主力之事相告,盼二将能够在金锁关坚守七日,届时从河南赶来的高一功部便将接防金锁关。
  高一功部是大顺最早成立的一个军,士兵都是西路军的精锐,比之胡守龙的乌合之众要强数倍,有些精锐来援,西军孙可望再是能打,怕也无法破关。
  果然,听说监国已经入陕,高一功也即将率兵来援,被孙可望接连击败的李来亨、贺兰重拾信心,日夜督促军士加固关防,誓将金锁锁住孙可望南进之路。
  孙可望攻占麟州后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在麟州停留了三天,原因是麟州城被李来亨、贺兰走时命人纵火,使随后入城的西军在城中没能缴获到粮草补充。
  因此孙可望便令暂停攻势,一方面等待安塞粮草运来,另一方面也是等义弟李定国的西府兵前来。
  结果这三天的耽搁让原本只有几百人的金锁关得到了潼关总兵胡守龙部增援,守军多达六千余,给了李来亨、贺兰喘息之机。
  此后孙可望兵至金锁关下,接连督兵夺关都不能取,最危急的时候顺军大将贺兰被西军炮火击中受伤,李来亨亦险些叫城下的西军冷箭射中。
  胡守龙虽是道人,从前不曾领过兵打过仗,却在守关过程中表现出了难得的勇气,亲自带兵拒敌登城,更于夜间带了两百多死士攀绳下关突入西营放火。
  金锁关之战从十月二十四日一直打到十一月初七,整整十四天,西军除了伤亡近万将士,硬是望关兴叹,这让孙可望感到沮丧。
  好在义弟李定国已领本部兵赶到麟州,最迟两天就能同东府合兵,有了西府这一支有生力量加入,孙可望对于破关的信心提升不少。
  然而十一月初八日,就在孙可望带领麾下诸将眺望十四天未能夺下的金锁关时,关门忽然大开,紧接着大群顺军从关内冲出。
  孙可望的亲信将领郑国、王爱秀首先遭到这支顺军的攻击,因为连口夺关苦战,西军将士大多疲倦,又不曾想顺军竟敢出关来战,上下都是猝不及防,结果很快被出关的顺军突入,冲成两段。
  孙可望于千里镜中发现出关的顺军打的是“高”字旗及第一军字样后,立时想到了顺军大将、李自成的小舅子高一功,又见出关顺军怕有上万人,情知郑国、王爱秀不能敌挡,急令吹号命二将退回大营,不要与高一功厮杀。但还是迟了一步,收兵号角声响起时,高一功部顺军已经攻破郑国同王爱秀所部,许多西军士兵被如猛虎下山般的顺军冲垮斩杀。
  “殿下,坏了,坏了!”
  “李相”李大学士建泰哪懂什么军事,就见前方西军不住败退,顺军冲杀勇猛,吓的竟要翻身上马准备一跑了之。
  孙可望虽惊顺军高一功出现,但却不乱,急命张虎、李本高等将接应郑国、王爱秀,利用弓弩、火铳迟滞顺军。
  经历了初期混乱后,在孙可望的指挥下,西军迅速稳住阵脚,甚至张虎同李本高有反包围吞掉出关顺军的迹象。
  见此情形,高一功也是果断下令脱离与西军的接触,撤回关中。
  此战,顺军伤亡千人,西军伤亡四千余。
  金锁关前平静之后,关中却突然有几骑再次出关,这几骑径直纵马来到西军阵前射出书信,指名要征东将军孙可望亲览。
  孙可望疑惑,命人将信拿来,展开来看,却是眉头急跳,胸口如被巨石压住难以呼吸,继而痛心疾首,泪流满面,仰天呐喊:“父皇,你死的好惨!”
第738章
大西的生死存亡
  顺军射来的信不会有假,因为写信人笔迹孙可望太熟悉了,正是后军都督王自奇。
  王自奇信中如实叙述了大西大顺皇帝张献忠如何被顺军炸死,顺军又是如何突袭御营,追击步军主力的。
  “二十万将士猝失万岁,顷刻全线败退,各部建制被顺军冲得是七零八落,三十余营土崩瓦解,战死者两三万,被俘者七八万,文臣将校损失几乎怠尽,尚书重臣被俘者四人,都督以下将领或俘或降多达数百,此外马匹辎重尽为顺军所得。抚南将军刘文秀独木难支向陇州逃去...”
  王自奇除将西营大败实情相告外,更是将左丞相汪兆龄先刘文秀前奔往固原之事透露。
  “大顺监国久闻西营征东将军大名,顺西本是同源,只因西王在世糊涂以致两家相煎,今西王既死,顺西当抛弃前嫌共图未来,他日顺西一家,共享富贵...”
  王自奇称大顺监国陆闯王对西营诸将都是久慕,因此只要西营诸将愿投大顺,皆不吝封爵。
  更说孙可望愿降,必酬以亲王,可称“义王”。
  悲痛万分的孙可望没有将此信撕毁,他知道即便他现在能将御营败讯压住,诸将很快也会收到消息。于其诸将到时慌乱,不如实情以告,当下将王自奇的信交祁三升、张虎、李本高等将领传阅。
  果然,顺军射来书信后未过多久,金锁关上便传出“西王已死,西军当归”的万众吼声。
  至此,西营上下皆知老万岁驾崩,哀哭之声四起。
  孙可望深知军心已乱,高一功部的到来也让他意识到顺军的增援主力已经赶到西安,如果他再不撤兵,追击御营主力的顺军精锐骑兵一旦赶至,以现在低迷的士气怕是会成为顺军下一个消灭对象。
  投降顺营成为大顺的义王,孙可望是不考虑的,御营主力虽败,可他与义弟李定国、艾能奇等仍手握二十万重兵,义父又刚刚惨死,他这个义子怎么可能向杀死义父的仇人投诚。
  唯今之计是火速退兵同李定国会合,集中东、西两府兵力与顺军相持于延安,实在不成就退到固原同艾能奇合兵。
  王自奇信中透露的汪兆龄抢在刘文秀之前往固原这一信息,也让孙可望心头紧张,他与汪兆龄素来不和,杨皇后又对他这个事实上的大西继承人不满,万一汪兆龄蛊惑杨皇后另立他人为大西新君,不仅会分裂西军余部,更会让他孙可望陷入危机,因此是绝不能让汪兆龄成事。
  东府麾下诸将皆是孙可望的亲信,初始皆沉浸于御营大败,万岁归天的噩耗悲痛之中,但领军之人又哪里不晓得轻重,孙可望将所担心的事情与诸将一说,诸将立时达成一致立即退兵回固原。
  撤军命令一下,西军诸部动作也快。
  然而来时容易,想走却不容易。
  当面顺军显然知道孙可望一定会撤兵,所以在高一功的指挥下,李来亨、贺兰、胡守龙不断袭击骚扰撤退的西军。
  虽然金锁关的顺军骑兵不多,但赶来增援的第一军第十镇却有大量骡马,属于“半骑兵”性质,配合随李来亨、贺兰退下的三百多骑兵,倒也拼凑了一支两三千人的“马队”。
  孙可望麾下骑兵此时仍有近两万之众,然而张献忠之死令得西军士气低迷,连攻金锁关不克又使西军将士极度困乏,故而哪怕追击的顺军人数不多,却也严重影响西军撤退速度。
  顺军战法也是狡猾,往往以小股精锐突袭袭扰,一旦西军调集重兵前来就立即后退,可等西军重兵撤走顺军又重新咬上来,如此反复几次,令得西军的撤退变得极为缓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