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3/638

  不少没能参加此次行动的将领同士兵闻讯之后,都是遗憾不能再搏新功。
  辛思忠待士兵全了之后也不废话,直接命人打出火把往武功方向奔去。天色很黑,虽有火把,但马速一旦快起,火把也多是息灭。天上也是乌云没有月光,千余精锐疾行困难可想而知。
  好在辛思忠是大顺有名的骑将,“虎焰班”的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当年在西北青海、西宁之时曾多次组织骑兵夜袭明军及当地土司,因而在其指挥之下顺军行进虽有困难,但除了两名士兵因为没看清道路失蹄摔落,其余人都安全通过。
  此时的武功城中,一场内乱却在发生。
  投降顺军的王自奇说对了,逃到武功的大西左丞相汪兆龄同抚南将军刘文秀、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中军都督王尚礼等人因是否坚守武功城发生争执。
  汪兆龄欲放弃武功甚至是凤翔城,将步军主力全部撤回固原,然后檄传由榆林、延安方向攻击顺军的孙可望、李定国撤回,然后改变张献忠生前“击顺”政策,西军重新入川“攻明”。
  这样既可以修复同顺军的关系,也可以通过重新入川掠取云贵二省,从而使得大西能在西南有一处根据之地。
  刘文秀不同意汪兆龄的全盘撤退方案,因为那样大西就要放弃已经占领的西北地区,并且还不能为父皇报仇。他意坚守武功,实在不行就退守凤翔。
  “万岁虽然不在了,但东府、西府还在,我大西依旧有数十万兵马,岂能一昧惧顺,不报万岁大仇!”
  刘文秀的意见得到了与他关系不错的左军都督马元利的支持,只是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却叫皇帝战死,三万精锐骑兵覆没的消息吓到,竟然支持汪丞相的大撤退方案。
  就在左丞相同抚南将军争执之时,中军都督王尚礼提出一个中间方案,就是大军在武功暂时先守几日,然后派人快马将马嵬驿之败的消息传到东府那边,由东府决定西军今后走向。
  汪兆龄立即反对,道:“万岁虽不在,皇后娘娘尚在,我等当下应当速奉皇后娘娘主持国政,怎可由东府越俎代庖?”
第736章
数万西军齐解甲
  与东府孙可望关系紧密的王尚礼打的什么主意,汪兆龄岂能不知,倘真同意王尚礼的意见待东府决断,便等于承认孙可望是大西新君。
  孙可望若为新君,怕第一个就要拿下他汪丞相了,故而汪兆龄直接否定王尚礼的意见。
  吏部尚书胡默也叫白日御营惨败吓倒,坐在边角不吭声,细加注意看,明显其腿脚在微颤。
  同汪兆龄向来意见不合的礼部尚书吴继善却难得的支持起这个对头来,认为大西文武现在应当奉皇后为尊,而不是现在就遥尊东府。
  原因倒不是吴尚书想示好汪兆龄,而是根据礼制东府即便要称新皇,也要得到杨皇后的同意才行。毕竟之前老万岁只是说他死后要诸将以东府为首,不曾说过东府就是大西太子。故而现在就要奉东府为新君,于礼是不合的。
  八卦营将王明、振武营将洪飞龙、三奇营将宋官等人因为曾受刘文秀指挥缘故,肯定都是支持抚南将军。
  隆兴营将郭嘉无、永定营将郭尚义、三才营将娄文等人却是支持汪丞相,其余诸将态度不一。
  汪兆龄同刘文秀争了一阵,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不欢而散。
  内侍太监王成私下劝汪丞相不要在武功同抚南将军争那无用之辞,当速回固原以皇后娘娘名义直接命令诸军,而且一定要抢在右丞相严锡命等人前头先见皇后,谓此是根本。
  汪兆龄一想也是,而且刘文秀真同意与他一同回固原也将影响他以奉皇后为名,把持朝政的初衷,便秘见皇城都指挥使窦名望,劝其领军同自己一同回固原。
  窦名望犹豫之后答应下来,于是在刘文秀正同马元利、王尚礼等人商议如何沿武功布防抵御顺军之时,窦名望指挥御营兵两万余人突然拔营而走,隆兴营、永定营、三才营等十四个营头也在发现御营兵西撤后蜂涌出城,其余不知情的西军诸营只以为是顺军来袭,结果也是吓得出城西窜。
  等刘文秀同王尚礼等人反应过来时,城内城外十数万大军竟然散了大半,余下各营也是人心惶惶。
  等弄清楚是汪兆龄同窦名望跑了后,刘文秀恨得直想拿刀砍了二人,然而事已至此,这武功县城是想守也不能守了,遂咬牙下令剩下的人马同他撤走。
  等到辛思忠带着一千骑兵赶至武功城下时,城内已是空无一人,内外到处都是散落遗弃的辎重军械,往西边的道路之上旗帜兵器也是丢了许多。
  大喜过望的辛思忠立即命人将此消息回报监国,尔后领着所部不顾疲倦向西猛追。
  追了十几里就发现前方路上有大量西军步卒在奔走,发现后面有顺军骑兵追来,这些西军步卒更是大乱。
  辛部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就逼降了数千西军,问过俘虏后知刘文秀就在前方,辛思忠二话不说拍马就追。
  又追数里,前方景象让辛思忠心头狂跳,只见蜿蜒道路之上几万人黑压压的正在往西行进,队伍之长一眼望不到头。
  “顺军追上来了!”
  惊呼声很快在逃窜的西军中响起,惊得这些西军步卒惊慌失措,不顾道路已经极度拥挤拼命往前冲撞,结果让本就混乱的队伍变得更加混乱。
  随着顺军骑兵的迫近,很多西军士卒绝望大叫,一些凶悍的西军士兵甚至开始抽刀砍杀起挡路的自己人。
  “不要乱,不要乱!”
  一些清醒的西军将校在马上拼命维持秩序,然而只以为顺军大队追来的西军士卒哪里还有半点精兵模样,急于逃生的他们根本不理会军官叫喊。一个拔刀欲砍乱兵的游击都被两个红了眼的士兵从马上拖下活活打死。
  等到顺军骑兵冲到,后面的西军士兵连抵抗都没有,纷纷跪地投降。投降的西军人数之多一度令顺军骑兵难以纵马往前,迫使辛思忠不得不分出一些人手去“组织”那些西军士兵离开官道,好让他往前继续追刘文秀。
  可很快辛思忠就发现他的人手不够用了,因为投降的西军数量实在是太多,如果再将剩下的几百人也分派去收拢降兵,辛思忠就要光杆去追刘文秀了。
  王自奇这个西军后军都督的身份于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迅速从降军中找到一些熟悉的将校,然后让这些将校再组织一些信得过的人手帮助顺军收拢。
  有了王自奇的帮助,辛思忠才得到腾出手继续带人往前追赶。
  前方还有数量更多的西军士兵在逃跑,路上不时能看到被自己人杀死的西军士卒尸体。
  此时的西军再也没有人去维持秩序,所有人都在跑,除了赌自己的腿脚利索外,就是赌运气了。
  刘文秀朝后看去,追兵距离不到两三里地,虽然他想带着这些士兵逃走,但事实已经注定他这个抚南将军不可能如愿,只能将这些西军精锐遗弃,带少许精锐骑兵匆匆西逃。
  抚南将军一行的消失让正在奔逃的几万西军彻底成了没娘的孩子,赶过来的辛部也早已经不是追杀,而是成了收容队。
  甚至在他们还没有冲过来时,前面就已经有西军的将领组织手下坐在路边等待顺军接收了。
  粗略估计,一路下来少说也有两三万西军向顺军投降,这一幕倘若是陆四亲自过来也会惊的目瞪口呆。
  辛思忠也被这辉煌的战果惊呆,要不是监国果断下令由他先带人来追,岂会有这么大的收获!
  只是让辛思忠再次失望的是,他想要的大鱼刘文秀还是跑掉了,又担心投降的西军人数太多,若是让他们发现追过来的顺军不过千人,恐会哗乱,遂下令停止追击带人返回震慑降兵。
  不过辛思忠还是多虑了,西军之中其实有不少将领意识到顺军追过来的人马并不多,但却没有人因此生出不降之念,都很老实的坐在原地等侯顺军到来。
  张献忠的死,让这些堪称精锐的西军是彻底的垮了。
  而顺西同源的根本,也让这些西军将士不愿再厮杀下去。
  正在带领大队人马向武功赶来的陆四闻听辛思忠竟然收降了几万西军,高兴的就差在马上跳上一曲,更是放声对左右道:“西北战事,年前当定!”
第737章
父皇,你死的好惨!
  延安。
  大顺政权委任的延安总兵李元胤率部东征入晋之后,延安地区顺军实力薄弱,孙可望自靖边、龙州等地南下侵入延安地区后,留守顺军根本抵挡不住,丢城失地,军心焕散,不少城池堡寨更是直接倒向西军,致使孙可望部得以长驱直入于十月十七日攻占延安府城。
  大顺陕西总督孟乔芳闻延安有警,急令兴国公李过之子李来亨、原西路军将领田虎、贺兰领兵五千赴援延安城。
  三将率部赶至延安以南甘泉县时方知延安已失,顿时进退失据。李来亨同贺兰意立即退至麟州组织防线。
  田虎则从溃兵口中听说西军在延安以北的安塞屯有粮草后,不顾贺兰同李来亨劝阻,执意带领3000骑兵绕延安城越袭安塞,想一举烧掉西军粮草迫使西军因无粮止步延安。
  两军交战,断敌粮道自古就是用兵正道。
  谁知孙可望早已断定顺军必会打他粮道主意,因此早就使兵密伏往安塞的道路上,结果田虎不备正中西军埋伏。
  西军将领祁三升、李本高各领数千兵马于东西合攻田虎,东府另一大将张虎同时指挥兵马封堵田虎退路,使之不能南撤。
  面对数倍于己的西军,老八队出身的田虎临危不乱,奋力指挥所部突围,然而包围他的西军实在太多,苦战之下始终不能突围。其部下骑兵不断被西军以铳射杀,部将(族侄)田雄亦被西军火铳射中,从马背上一头载落下来。
  左冲右突都不得出的田虎逐渐焦虑不安,情知已难突围,遂咬牙率领一队亲兵欲冲击西军祁三升的将旗,争取最后的生机。
  可惜半道却被陷马坑掀翻在地,几个亲兵奋不顾身将主将扶起,正欲扶着主将上马走时,就听铳声大作,不等黑烟散去,几个亲兵便发现自家主将胸前尽是血洞。
  “妈啦个逼的!”
  望着远处合围逼近的西军,田虎骂了一句不甘心的仰倒在地。
  主将之死让残余顺军彻底失去抵抗意志,在西军的进逼下终是崩溃,纷纷下马乞降。最终只有十几人侥幸逃出重围往甘泉报讯。
  得知田虎奇袭失利全军覆没的李来亨同贺兰都是顿足惋惜,但二人此时麾下除了从西安带来的两千步卒就是沿途抽调的杂兵乡役,根本不可能再向西军发起任何攻势,遂商议之下决定退出甘泉城往麟州而去。甘泉城实在太小,且易被西军合围,麟州城则有险可据,能够坚守。
  挫败袭击粮道的顺军后,孙可望不再耽搁,亲率兵马向南挺进,旋即占领已被顺军弃守的甘泉城,未经休整就命前锋向麟州进军。
  为了展示西军威风,孙可望命各部多打旗帜,约束部卒,使得往南挺进的西军看着军容威武,森然有序,从上至下除有杀伐之气更有王者之师,令得沿途士绅百姓纷纷来附。
  通过对俘虏的审讯,孙可望基本弄清当面顺军李来亨、贺兰的虚实,又知其父皇正领御营主力自固原东征凤翔,几乎调动了顺军兴国公李过、陕西总督孟乔芳所能指挥的全部兵马,因此他这一路根本没有强力顺军阻拦。
  故而只要他能攻破麟州就能一路畅通挺进西安府境,届时或可直接挥师攻战西安,或可迫使李过、孟乔芳放弃西安。
  不管哪一个,西安都是唾手可得。
  南下攻顺以来军事上的不断胜利让孙可望不禁有些志得意满,诚如其父皇张献忠所言,大西一旦占领西安,则顺强西弱格局立时颠倒,重新据有优势的大西彻底击败顺军统一北方绝不是痴人说梦,将来南征朱明更不是异想天开。
  而父皇如今膝下无子,又已叫他这义子之长开了东府,视为继承人,那将来这天下还不是他孙可望的。
  如此动力,更是叫孙可望对进军西安无比积极,于马上对身旁骑马的一老者扬鞭笑问:“李相以为我东府之兵如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3/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