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638

  守在城后的明军同乡兵不备一发炮弹从城门上方穿过落下,三人当场被铁弹击中,连叫疼的声音都没发出一声便见了阎王。
  “两发炸门,两发炸楼!”
  在郭七的部署下,4门火炮同时发力。
  轰隆巨响中,嘉定的东门再次被击中,上面的城门楼子也叫炮弹砸中,砖瓦轰然而下,险些砸中下面的嘉湖参政侯峒曾。
  “城门要塌了,城门要塌了!”
  下方守城兵丁的惊叫声令得城上一众嘉定官吏和士绅手脚都在颤抖,眼看城外的海匪已经叫嚷着要来夺城,侯峒曾赶紧趴在城墙上对城下一众官兵同乡兵青壮声泪俱下道:“城门快撑不住了,贼人很快就要进城,为免全城死难,还望诸位能够奋勇杀贼!”
  言罢,更叫小吏叫嚷鼓动,说只要能杀海匪一人就给白布一匹,或发银二钱。
  然而这些官兵、乡兵青壮哪里还有勇气同城外呼啸涌来的白头军为敌,根本不听官员鼓动,发一声喊便四下溃了。
  吴淞游击吴志葵见状,也是迅速脚底抹油往北门逃去,试图趁海匪急于夺城之时趁乱逃走。
  随着白头军涌进城中,嘉定城大势已去。
  侯峒曾等人皆已做好满城死难的心理准备,然那入城的白头军却没有逢人便杀,而是在城中大呼:“不杀人,不杀人!”
  又或叫唤:“各家归各家,莫出来,莫出来!”
  未几,嘉定城便被白头军控制。
  侯峒曾一心报效明廷,不愿为海匪生擒,竟纵身跃入城中一池塘,可随后就被赶到的白头军救起。同侯峒曾一起主持嘉定防务的进士黄淳耀等人也相继被白头军生擒。
  “贼子,速杀老夫,速杀老夫!”
  侯峒曾不愿受辱,疾声大呼,其子侯玄演、侯玄洁二人也对擒他们的白头军破口大骂,父子三人皆存死志。
  不想,那赶来的白头军首领顾三麻子却没有怒而杀人,反命人取来干衣服给侯峒曾换下,尔后再叫人直接将其架起抬到嘉定县衙。
  之后一众白头军纳头便拜,口呼:“请老参政率领我等共抗暴明!”
  “贼子安敢坏我名声!”
  侯峒曾面如死灰,跺脚直跳,哪里愿意同这帮海匪合流,可是那帮海匪却将他的怒骂视若不见,双手给他一绑,嘴中棉花一塞,便就在那嘉定县衙中以其名义向松江、苏州等地广发檄文,要江南各府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南都,是谓“保一方水土,活一方百姓”。
  两天后,昆山县被奴军齐三部围城,城中绅民原在知县杨永言带领下誓死坚守,可在乡的翰林院编修朱天麟却突然发难带人捆绑杨永言,又杀县丞阎茂才开门迎那奴军入城。
  齐三攻占昆山县城后,又强绑大儒顾炎武、归庄等人充入军中,再以这些大儒名义传檄东南,声称即日起各地当废奴,还仆从于自由,如此江南奴变才能快速平息,否则精华之地必毁于旦夕。
  松江府城也在几天后横生陡变。
  苏淞总兵黄蜚原为东江镇总兵黄龙外甥,年少时便随舅舅在辽东对抗清军。后黄龙与后金军在旅顺激战中牺牲,黄蜚便以外甥承袭舅舅,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再至援剿东北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清军攻破北京后,黄蜚领残兵以海船南下,被弘光朝任为吴淞总兵。早在白头军自崇明内犯时,黄蜚便领兵拒敌,奈何不敌无奈逃往浙江。后兵部遣人问罪,黄蜚迫于压力不得不率部回到松江。
  然而这位黄总兵不思杀贼报效朝廷,反在嘉定、昆山相继被奴军贼兵占领后,竟带部下在松江城中发难,软禁了松江知府徐汧、吏部考功司主事夏允彝等人。
  松江府城的沦陷使得松江府属各县士绅顿时惶恐,逃的逃,跑的跑,很快上海、华亭二县便被义师占领。
  苏州那边,太湖鱼民赤脚张三聚众造反后曾经围攻过苏州城,然而却被城中的明朝副总兵鲁之逊带人击败。
  兵败之后的张三带残部逃入太湖,又转而在无锡、金坛等地活动,皆连击败多股明军,更是与其他奴军共同进逼南都,于方山一带大败明朝应天巡抚王永祚指挥的乡兵,声势一时高涨,以致南京那边吓得闭门封城。
  不过张三等人也没有真的去攻南京城,而是返回太湖体整数日后大张旗鼓再攻苏州城。
  这一次张三的太湖水军展现了比起事之初更强的战斗力,以四百披甲兵猛冲明副总兵鲁之逊的兵马,尔后多方合力将鲁之逊残部围困于泖湖。
  张三采纳其部参军蒋国柱的计重,用小船截断泖湖出口,尔后乘风纵火,明军水师船只高大,运转不灵,被烈火一一焚毁。鲁之逊同从嘉定逃出窜至其部的吴淞游击吴志葵都被活捉。
  不久后,苏州城内的苏松巡抚祁彪佳便接到以鲁之逊名义发出的檄文,称明朝无道,于江南地区强征暴敛,所得财富一不思北伐驱逐鞑虏,恢复故都;二不用于整兵备战,却大笔大笔的拨于那鞑子阿济格同汉奸吴三桂,以江南人民血汗养此二奸。如此朝廷可谓昏庸无道,故天下有志之士当群起而攻,革新社稷。
  江阴方面,原江阴典史阎应元突然袭杀奴军首领徐有量,夺其兵权后派人往城中劝降陈明遇、冯厚墩。陈、冯二公不肯出降,守备顾元泌却被削鼻班重金收买,连夜率部出城。
  没了顾元泌部助守,陈明遇、冯厚墩独臂难支,加上阎应元再三保证不犯江阴百姓,迫不得已只好开城投降。
  随后,阎应元自封江南提督,号召左近共抗南都。
  另有义师吴胜兆部领兵攻入吴江县,杀明知县朱廷佐,树旗响应愿奉阎应元为首。
  阎应元据江阴之后,遣兵攻常熟,该县知县陈日升吓的魂不附体,向苏松巡抚祁彪佳求救,祁彪佳遣兵800往援,半道却被吴胜兆部截住,双方在常熟境内的南湖荡、沙家浜一带交战。
  苏松巡抚祁彪佳所遣800兵原是北方沦陷后逃至江南的溃兵,这些士兵不习水战,吴胜兆利用此点,事先派部下操舟好手混于民间。
  待明军抢掠百姓船只载兵追击之时,吴部下操舟好手即扮成水手为之操舟,行至湖中,却是纷纷跳入水中,取出工具把船只凿沉,致使明军淹死两百多人,带兵守备彭某也被击毙。
  吴胜兆获胜之后,又同奴军李国翰部、义师郎廷佐部会合,纠集上万人攻打苏州。
  取得泖湖之捷的赤脚张三也从太湖向苏州进攻,松江一带也有多支奴军义师前来助战。
  多股义军会师苏州,人马多达五六万人。
  苏州城中人心惶惶,副总兵鲁之逊被捉,守备彭某被杀,城中守军不足千人,南都援军迟迟不至,为保全城中商民百姓,苏松巡抚祁彪佳不得不派人出城与义军协商,终以苏州不奉南都之命,并为多路奴军提供钱粮为条件换得诸军不攻城。
  苏州、松江二府的彻底“沦陷”,使得江南奴变形成新的高潮。
  各路奴军从起事之初的流窜乡野,破坏袭击明军卫所转而营建城镇,发动百姓,事实上形成根据之地,已经对南京明朝统治形成足以颠覆的威胁。
  当苏州被奴军所围消息传到南京时,实在是坐不住的弘光皇帝终是拉下脸来亲来拜访养病的孙武进,好话说尽,以武安伯爵位换取孙统制带病领军出征。
  可孙伯爷领大军出城三日,却才走到大胜关,这可把南京城中急坏了。不得已,在首辅王铎的劝说下,弘光帝再进孙武进为武安侯。
  敕书一到,孙武进精神一振,一日便行三十里,但之后却以遇贼为名又停留不进。
  而此时,苏松巡抚祁彪佳已同各路奴军和谈,并以个人名义发表支持废奴的公揭。
  这可是自奴变以来第一个转而支持废奴,并向贼寇公开纳降的督抚大员。
  性质十分恶劣,随后顾炎武、归庄等江南有名大儒的公揭也不断传到南京,造成朝野哗然一片。
  老家常熟被奴军所占的文坛大宗师钱谦益痛心疾首,称“朝廷再不能平乱,则乾坤必然颠倒”。
  一道晋武安侯为武安公的敕书快马出了南京城。
  不想,领着大军在句容正与强敌对峙的武安侯却看也不看国公的丹书铁券,带着一众部将就去游玩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去了。
  临行前给那来宣旨的内侍摞下一句话——“江南乱事,非王者不能平!”
第755章
入川
南北
女子封侯
  陕西延安府保安县顺宁镇,大顺监国行营临时驻跸处。
  看过江北传来的明朝几大势力动向、及江南奴变最新形势后,陆四随手便将这些密档扔在案中。
  因为,除了细节上的不同,南明那边形势的发展整体与陆四的判断并无两样,有的甚至直接是按照陆四给出的“发展模板”进行的。
  “现在看来,原是准备三年时间打过大江扫平朱明残余,一统宇内,现在看来,最多一年便可以了。”
  陆四心情不错,因为刚刚他接见了生擒西军悍将高文贵的王辅臣。
  这个“马鹞子”也的确名不虚传,长得真同画中吕布一样,武艺也是了得,若大顺将领有武力值排名,这个马鹞子要排第二,怕是没人敢当第一。纵是高杰、李成栋、辛思忠、夏大军等都不如。
  出于对王辅臣的喜爱,陆四直接挖了姜骧墙角,命王辅臣就在行营听命。那个曾逼得第四军提督左潘安摞挑子不干的高文贵,陆四也没有杀他,而是命人将其连同俘虏的数千西营士卒送到辽东拨第七军提督高杰看管。
  “一个翻山鹞子,一个马鹞子,好,好,好啊,两个鹞子都为我所用,何愁天下不平。”
  陆四爽朗大笑。
  见监国心情不错,贾汉复这个兵政府侍郎、行营参军也笑道:“监国,南都忙于平江南之乱,只要乱事持续一天,南都必不敢北伐,孙可望、李定国现向花马池逃窜,只要封死二人逃往宁夏三卫的道路,臣以为西北战事当能速决,尔后当能挥师南征,先灭阿济格,再灭吴三桂,拿下淮西与荆襄,大军东西两路同时进军,南都大抵只能奉表出降了。”
  “嗯。”
  陆四点了点头,南明方面除了被江南奴变牵制吸引外,其他封疆大吏多是狐狗无能之辈。
  如史可法、如何腾蛟、如章旷、如傅上沅等,虽通过所谓“纵横”收心之法纳降了大批清军,可彼此之间却无法合力形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军事集团,甚至暗中互相拆台,争权夺利,朝堂之上更是有大臣派、小臣派互相攻击,如此便是有阿济格麾下那十万真满洲为明朝所用,南明的覆没也是天王老子来了都没救。
  而这一切,全是他陆监国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的结果,现在看来,真当之无愧17世纪第一人矣。
  不过陆四对南征用兵显然另有想法,他道:“攻略荆襄、淮西之前,须先将四川拿下。”
  “四川?”
  贾汉复微怔。
  “是啊,这天府之国如今可是有趣的很。”
  陆四轻声一笑,将高进派在四川细作发回的“川案”拿给贾汉复看。
  大西军主力出川之后,明朝在四川的军队很快就击败了西军留守兵力,攻占四川全境,不断派人往南京报捷。
  弘光虽暗受大顺牵制,但听闻四川全境光复,身为朱明后人内心也是喜悦,所以对四川有功之人都是予以封赏,任命崇祯年间的东阁大学士王应熊为兵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督川、湖、云、贵军务,楚、郧、贵、广悉听应熊节制,给银三万两,赐尚方宝剑。又命副都御史马乾接替接替战死的龙文光为四川巡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