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5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7/638

  “大明威武,京营威武!”
  “......”
  往南京城报捷的快马竟是露布告捷,因为此役实是江南奴变以来大明官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最大的胜利!
第781章
大宗师岂能通寇
  “贼约数万,啸聚山野,张旗吹号,竟言占都城,易天子座,臣实愤慨...前番江南诸军皆畏贼兵,而不怯百姓,闻贼远循,欺民如虎,何如京营劲旅...国难当头,战事当前,臣不欲为亡国之人,使陛下蒙尘...
  贼兵突至,臣披甲上马,不惧贼势纵兵冲击,反复数次,纵身中数矢亦不退半步...蒙陛下之福,将士奋武,大破贼兵,斩首万余,余众或溃或俘...此战,南都无危矣,江南可定矣。”——提督京营武安公《为飞报大捷事》揭贴。
  “武安威名震天下,阵前言今日之计,有进无退。有将惧贼众难敌之,公曰:世人皆可退,独京营不可退。有言退者自去,吾独进,与贼不两立矣。与吾同进退者皆须用命,否则不死于贼,必死于法...将士皆服,遂进兵,大捷。”——司礼太监韩赞周立呈题本。
  “武安公用兵如神,有小诸葛之称。所部纪律严明,东征秋毫无犯,所至人争归之。军民皆有职事,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后营,纫织为衬甲、快鞋之用,无弃遗者。凡百姓衣不蔽体者,公使钱资之,劝以安生。”——吏科都给事中章宸《观武安用兵招抚疏》
  .....
  宝华山大捷无疑如雪中送炭,令得奴变以来始终环绕在南都上空的阴影一扫而空。
  露布当日,都城内外,鞭炮大作。
  有那因奴变逃难至京的士绅富户激动难按,自掏腰包请来戏班开锣,请那京中百姓免费看戏。
  从老家常熟狼狈逃到南都的大宗师钱谦益闻捷报,喜极而泣,于夫人柳如是道:“武安实今日武穆,有此武功,江南平定指日可期,再是不惧奴仆刀戈,为夫与你也终有归乡之日矣。”
  却是浑然忘记从前对那位北来护驾功臣鄙夷万分,因不屑与其同列朝班,指使党徒上书攻劾,以致百官于朝堂之中大打出手,结果尚书受伤者三人,侍郎受伤者五人,为民间一时谈笑之资。
  年近三十的钱妻“河东君”柳如是却不如丈夫这般乐观,称江南奴军遍地都是,数不胜数,如今是处处都乱,今京营虽得胜,然只是击败奴军一部,江南之地尚有十数万奴军为祸,而京营不过两三万人,平乱犹如水中葫芦,按住这头翘起那头。
  “妾恐京营如救火之人,疲于奔命,如何能持久。”
  柳如是虽是妇道人家,于如今局面倒也看得透彻。
  “夫人多虑了,奴军贼兵是多,但多是乌合之众,怎能与京营精兵相比。”钱谦益挼须大笑,告诉夫人京营经武安整顿之后可不是从前了,内中更有上万武安自北边带来的强军,消灭江南贼寇简直如杀鸡用牛刀,大军所至必摧枯拉朽,反贼末日指日可期。
  说这话时又忘记自家曾在去年向天子密奏,言称京营禁军甚至是锦衣亲军都以北来兵马为主,而北兵多是淮扬山东人,其亲人家眷现都在顺贼治下,万一北兵生有异心,便是肘腋之疾,心腹之患。
  “或许吧,”
  柳如是轻叹一声,“只是那什么奴军,什么反贼,也不过一帮可怜百姓而矣。”
  见妻子竟对反贼抱有同情,钱谦益顿时感到不悦,闷声道:“夫人忘记你我是如何狼狈离乡的吗?当日若非官军及时出现,恐你我夫妻二人早成了那帮刁奴刀下鬼了!”
  柳如是摇了摇头:“刁奴固是可恨,但妾以为今日局面一昧强硬镇压并非良策。”
  “夫人的意思是?”钱谦益疑惑道。
  柳如是道:“妾意顾归二人公揭才是正理,欲平江南,首当废奴。”
  “大户之家并非刻意蓄奴,实家大业大打理不便,这才雇佣人手,且雇主对奴仆也并非人身捆绑,生杀予夺...今日乱象,实是那帮刁奴故意生事...”
  钱谦益可不主张废奴,因为他家也蓄有大量奴仆。某种程度上,这些奴仆也是大户的私有财产。
  且正如钱谦益所言,今日参加奴军反贼的奴仆中确有一些欺主刁奴、豪奴存在。于这些刁奴而言,那是唯恐天下不乱,欲趁火打劫,私分家主财产而矣。如此小人,岂能安抚纵容,理当严厉打击。
  于柳如是眼中,这类刁奴是有,但终究少数,大部分参加奴军的奴仆确是受主家盘剥欺压太狠,这才铤而走险。
  夫妻双方因各自出身不同,看待奴变的角度自是不同。
  只是见丈夫不喜自己支持废奴言辞,柳如是也不便再言,便转了话题,说起北方的事。
  “妾闻顺军正与西军作战,却不知谁胜谁负。”
  “是贼,顺贼,西贼!”
  北方顺贼在攻灭满虏之后突然同张献忠的西贼火拼,此事已经传遍江南,如钱谦益等文坛宗师对顺西火拼之事大多持乐见其成态度,因为在他们眼中两贼厮杀无疑两条恶狗对咬,巴不得两狗都被对方咬死才好。
  咬得越狠,于南方明朝官绅就越是高兴。到时死了一条,另一条也必受重伤,届时就是朝廷北伐灭寇、恢复燕京之时。
  钱谦益最近收到的顺西战事消息是西贼张献忠举兵攻打西安,顺贼陆文宗率兵驰援,现下胜负如何,钱却是不知道了。
  因为两个多月前,河南和淮扬的顺贼就加强了沿途关卡巡查,令得明朝在北方的间道被断,如同当年燕京失陷后一般,南都这边迟迟无法得到北方准确情报,因此朝廷难以判断北方局势进展。加之江南发生奴变,使得朝廷上下对江南的关注盖过了北方顺西战事。
  想到什么,钱谦益便吩咐妻子少与从前好友寇白门走动。
  “为何?”
  柳如是不解。
  钱看了妻子一眼后,淡淡道:“那寇白门自江北赎夫后,便一直为贼张目,当时为夫不阻止你与她走动,皆因为满虏势大,朝廷可能会联寇抗虏,然今满虏已亡,你若再与通寇之人交往,外界如何看为夫?难道你要为夫背上通寇之名不成?”
  “我与白门已有好些日子不见了,现也不知她去了哪里。”
  柳如是不曾欺瞒丈夫,她最后一次见寇白门是四个月前,之后便一直没有见过这位好友,真是不知这位女侠又到哪里去了。
  “那便最好。”
  钱谦益点了点头,又要与妻子说些家里的事,管家过来说他的学生郑森求见。
第782章
闽粤总督郑芝龙
  “大木来了么?快,快让他进来。”
  闻听门生郑森求见,钱谦益赶紧叫管家把人领过来。
  这个郑森于三年前拜入钱门下,不仅名字森是钱谦益所起,表字大木也是钱起的,由此可见钱对这个弟子有多么喜爱。
  当然,这个郑森也是大有来头,其父便是崇祯年大败荷兰红毛夷的五虎游击将军郑芝龙,堪称大明海上第一霸主。
  此言绝非不虚,福建地方称“八闽以郑氏为长城”,海上通贩洋货皆用郑旗,势力范围北至倭国日本,南至麻六甲、暹罗、占城,郑氏所有的私军包括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洋诸番、黑奴等高达二十余万,拥有大小战船三千余艘,比之嘉靖朝的海上霸主汪直还要强上数倍,而明朝于东南总军力不及郑氏,于海贸更是没有半点“发言权”。
  如此,身为东南文坛大宗师的钱谦益自是对海霸王之子郑森喜爱万分,除东林有意援引郑氏为强助外,也与东林党人背后的家族势力大多参与海贸有关。
  世人皆知通海之富,而通海之富又多为东南士绅把持,滔天巨利之下,即便是钱谦益这位文坛大宗师、东林领袖对郑芝龙这个福建海霸王也是客气万分,高看几眼。
  当年郑芝龙也是因为东林党与自家关系密切,江南士绅所贩货物都由自己经手,不怕他们自绝财路,这才在漕运总督路振飞的介绍下令其子郑福松拜入钱谦益门下,于南都国子监就读。
  此举,也是郑芝龙希望郑氏能从海上走到陆上,从地方走到朝堂的运作。便是他这一代不能成为朝廷权贵,也叫郑家下一代成为人中龙凤。
  在既得了好学生,也得了郑家重利的钱谦益帮助下,郑芝龙的四弟郑鸿逵(原名芝凤)得以为操江总兵,实际控制了长江水防。
  当年在福建便对郑芝龙刮目相看的漕运总督路振飞,更是以郑部水兵为漕兵,使郑家势力第一次触及江北之地。
  时北京危急,郑芝龙甚至已经做好率军北上勤王的准备,若能成功,他郑芝龙便不是八闽长城,而是中华重柱了。
  可惜不久后淮扬爆发河工起事,使郑芝龙欲图北上发展的意图失败。随后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自缢,关外满虏入关,席卷北方则让郑芝龙对北地心生畏惧,不敢再生北上之心,转而想参与拥立之事,好划江而治,继续保他郑家富贵。
  因此郑芝龙便给其弟操江总兵郑鸿魁送去密信,不久郑鸿魁同路振飞一起欲拥唐王为帝,郑芝龙也派人给能在继统方面说上话的南都勋戚官员送去重礼,试图促成此事。
  其中又以东林领袖钱谦益所得最巨。
  在郑家金钱运作以及东林党私心作祟下,这件事差点成功。可惜的是,江北的潞王在北兵护送下靠着军队抢先于南都登基,让郑芝龙欲染指“中央”的意图再一次破产。
  由于郑家一开始对潞王的不屑,潞王登基称帝后对郑家也是大为不满,结果便是郑家这两年在朝中种种努力一直没有什么大的进展。
  前番郑芝龙欲求福建总镇的事也被弘光帝不许,甚至下旨训斥。
  郑芝龙一气之下去了一趟日本,还要其子郑森从国子监退学,期以此同南都一刀两断,大伙往后各走各的路。
  可郑森求学心切,并且以东晋闻鸡起舞的祖逊为榜样,立志将来要率师北伐恢复燕京,所以不肯答应父亲退学,并写信劝父亲不要同朝廷闹僵,当为大明忠臣。
  儿大不由爹。
  郑芝龙奈何不了儿子,只好由他在南都继续学业。
  只不过身为侄子的郑森不知道的是,他的叔父郑鸿魁却背着他私下同江北的贼寇接触,不仅对江北往江南的“渗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帮江北往南洋大量贩运货物,甚至在兄长郑芝龙不知道的情况下,暗中替江北从澳门采购大量军械物资,雇佣技师,着着实实的“通寇”。
  “大木怕是要回福建过年了。”
  若是别人来访,除非通家之好,柳如是这个内眷都要退避。然而来的是丈夫的学生,柳如是身为师母长辈却是不须回避。
  倒真叫柳如是说着了,郑森此次前来拜见恩师,正是向恩师辞行归乡过年的,但与此同时却有另一件要事要密禀恩师。
  不一会,一身儒衫的郑森便来到了先生的书房,见到师娘也在,忙上前恭恭敬敬的行了礼。
  “最近学业如何?为师有些日子不曾督促于你,你可不能荒废了学业。”望着相貌堂堂的学生郑森,钱谦益越看越是喜欢。
  郑森忙说不敢耽搁学业,前番年考也是优等。
  “大木如此好学,为师也是高兴...”钱谦益挼须点头,弟子在国子监的学业如何,他当然是知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7/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