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寇(校对)第6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638

  不管怎么说,宗亲们都能算皇亲国戚嘛。
  学习不成,那就实际锻炼。
  在去见爹、大伯、二伯之前,陆四直接拍板,首先将冯铨奏报“才学皆优”的十七个晚辈发往西北甘肃、青海二省任职,官职最高为知县,最低为县教谕。
  这是给了前途和官身的,只要任上没有大的差错,将来混个五品官退休是没有问题的。要是政绩好,成为高官的巡抚、布政、按察,甚至进入中央政府也不是没有可能。
  余下考绩尚可的数十人则发往各地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及河道、漕运等衙门,充任书办行走,类似吏员。
  虽没有给官身,却是给了“编制”,今后这帮人能否进步,就全看他们个人能力及造化了。
  余下数十人,包括雷老五、吴大德这帮屡教不改的,陆四也没有将他们赶回老家务农,而是大笔一批,各封总兵、参将、巡阅、招抚等职,拨往海军,要求海军提督沈廷扬保证在半年内,这些未来“洋外大员”能做到在船上如履平地。
  如此,才能担负四大爷对他们的厚望。
  吃饭不能光盯着碗里的,得放眼天下。
  雷老五、吴大德这帮人学习不成,品性不佳,但有个优点却是陆四看重的。
  那就是这帮人无一例外胆肥。
  胆肥是大顺殖民海外的前提条件,无胆之人如何在茫茫异域打拼天下呢。
  南征灭明,统一中国之后,大顺必然要按照陆四给出的方针向海外进军,同欧罗巴的白人争抢世界财富。
  这个财富盘子大的很。
  陆四为中国争取,也要为陆家人争取。
  让宗亲们先出海,也是陆四给整个大顺文武百官的信号。
  同时也是向世人表明他这个隆武帝志在开拓!
  否则何以会先遣皇亲国戚们出海。
  至于雷老五这帮宗亲们愿不愿意,那就由不得他们了。
  陆四离开孔庙时,几十辆马车已经侯在了城门处。
  老老实实听话,替大爷出海开拓,将来好处大大的。
  不听话,半道想溜,出工不出力的,将来好处自是小小滴。
  ......
  老爹有文可是有两三年没见儿子了,按道理得欢喜的老泪纵横,没想却在儿子面前跟个犯错的小孩似的,把陆四也搞得头稀晕,不知道发生什么事。
  待挺着个肚子的哲哲出现,陆四方晓得老爹这付样子的由来。
  “咳咳...”
  陆四也不知道说啥好,为人子的不好评说做爹的那种事。
  “末将可以替监国分忧。”
  随同前来通州的羽林将樊霸觉得这个原满洲太后肚子里的孩子,对监国大大的不利,于是自告奋勇,悄悄表明可以替监国解除一切忧患的忠心。
  “岂有长兄杀幼弟的道理?”
  陆四当然不会给哲哲来个强行掉胎,毕竟是他老爹的种。
  “如此,也是汉蒙一家最好的证据嘛。”
  陆四笑咪咪的承认了哲哲正式晋升为他继母的事实,并且默认哲哲肚子里的孩子是他的弟(妹),这把老爹有文始终悬着的一颗心彻底给落了下来。
  离京时,陆四曾问礼政府尚书巩焴对太上皇安置问题。
  回复有两,一是于宫中择一宫殿专供太上皇居住;二是由监国选择一地供太上皇居住。
  陆四思来想去,觉得老爹是地道淮扬人,怕是不服北方水土,让他留在京中时间一长定会想念家乡,于是便命工政府于扬州营造太上皇居处。
  礼政府认为太上皇可仿前明亲王供养例,年给粮一万石(或等值钱财),并可在江北省划取一定土地供太上皇享禄。
  一石依明制约一百二十斤,一万石就是差不多一百二十万斤粮食。前明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大约可以购买两石米,现在因为战乱天灾,一两银子买不到一石,因此折算开来一万石粮食约合计白银也就是不到万两。
  陆四孝顺,为了让老爹在扬州生活得更好,手头不紧(时不时要接济“宗亲”),便让礼政府定太上皇供奉为年两万石粮食,此外自己再从内库拨付,直到老爹驾鹤西游。
  哲哲既已成太上皇妻,肚中又有孕,那肯定也要给予正式名份。
  陆四封哲哲为一品奉国夫人,享前明郡主供养待遇。
  哲哲到时生下的男孩还是女孩,则另有相应处置。
  法礼上,不须陆四劳心,因为太上皇是没有继承儿子帝位资格的,太上皇的儿子同样也没有资格。
  哲哲真生下儿子,将来最多也就是个郡王。
  在见过大伯有才、二伯有富后,陆四便恭请三老同他一起进京。途中命将哲哲有喜之事传谕在遵化的侄儿广远,再由遵化将此喜事传到漠南蒙古诸部,尤其是实力最强的科尔沁部。
  相信科尔沁人在知道这件喜事后,一定会彻底倒向大顺,从而成为大顺暂时遏制漠北蒙古诸部的强有力帮手,依如其助满清讨平蒙古般。
  回京之后,二劝便上演了。
  “今燕京光复,北方一统,大宝虚悬,海内无主,监国一日不正大位,人心何安?还请监国以江山社稷,以天下苍生为念,弃私节而从大义,速登大宝,君临天下,一统我国!”
  这次领头劝进的是以礼政府尚书巩焴为首的六政府高官。
  陆四这边又是一番假推辞。
  “燕京虽复,满虏虽灭,然残明尚未讨平,且闻残明群臣纠集丑类,窥视大顺,一日未平残明,我又有何心敢窥大宝...”
  表现,陆四是绝对合格的。
第801章
屠龙者终成龙
  二劝也就是走个过场,众人一番恳请不果后,自是迅速结束。
  规矩是三劝推让,四劝方能郊天登基,如此才合乎礼法。
  陆四真是嫌烦了,授意从简。
  于是,在礼政府侍郎冯铨的操办下,三劝便成最后一劝。
  二劝之后第四天,三劝上演。
  这一次,为首的劝进官员除了左辅顾君恩外,还有新近从江北省快马赶来的右弼宋义忠。
  宋义忠便是宋五,义忠是其任官后请秀才特意改的,本是叫宋三才。
  进京之后,宋义忠便先行拜见监国,看到当年的邻家小四子竟成这天下的主宰,宋五当真是感慨万千,同时也是欢喜不已。
  “五爷好啊!”
  到了饭点,陆四便亲切的拉着宋五到隔壁用餐。
  席间,见宋五很少动筷子,陆四遂热情招呼道:“五爷吃菜,吃菜嘛!”随手为宋五夹了一块大大的五花肉,道:“这个肉烧得好,外焦里嫩,吃吃,千万莫拘束,老家也好,这里也好,都不要客气...你这客气了,倒显得我这个当侄儿的是外人了,不亲切咧...”
  宋五当初能在里正老马手下弄份交易,为人自是活的,人情世故也是明白,虽说这陆家小四子是自个打小看大的,可人家现在贵为一国之君,他可不能再依老卖老,哪怕陆小四子是真心,他也要将臣子的心态摆正。
  吃了一块红烧肉后,宋五放下筷子,有些疑惑问起监国调他进京做什么。
  陆四笑了笑,道:“让你进京,是要你宋五爷当咱大顺的右弼,用民间的话讲,这个右弼就是右宰相。”
  “什么,当宰相?!”
  宋五愣在那,回过神来真是吓了一跳,又是摇头又是摆手道:“不成不成,我有什么本事能当宰相?那宰相可是天上的文曲星才能当的,就我这点怂本事,叫我做宰相,还不如让我回家杀猪呢!”
  “杀猪?五爷你可莫要小看杀猪宰狗的,这帮人出将入相的数不甚数,就是当皇帝的都有噢。”
  陆四哈哈一笑,继而告诉宋五他心意已决,大顺的右弼就是你宋五来做。
  “为啥非让我做宰相?”
  宋五还是想不明白。
  “因为,你是农民。”
  陆四也放下筷子,轻呡了一口他爹打江北带来的洋河大曲,道:“朝廷里当官的大多数都是读书人,有很多还是前明当过官的,这些人呐,不瞒你五爷,我还信不着咧。”
  宋五微微点头,他们这帮泥腿子说实话确是和读书人尿不到一个壶中,而且那读书人一个个坏的要死,那明朝不就是被这帮读书人给折腾坏了的么。
  只是话是这么讲,这国家还是要用读书人的,而且不管读书人怎么个用法,他宋五这个庄稼汉成为读书人的头头当宰相,怎么寻思这差事也没法接啊。
  “右弼职责甚大,监国还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63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