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周(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761


林昭脸上的笑意骤然收敛。
他这才想起来,刚从丹阳长公主口中,得知母亲身世的时候,他的确问过林简,问他认不认得刑部的官员。
一转眼几个月时间过去,就连林昭自己都差点忘了这件事,但是林简这个做叔叔的,一直没有忘。
元达公看了林昭一眼,开口道:“从三郎与我说起这件事情之后,我便托人在刑部调阅了卷宗,但是反复查阅了许多遍,都没有在刑部找到这桩案子的卷宗。”
说到这里,他看向林昭,开口道:“当初郑公乃是宰相,宰相一家被杀的杀,流放的流放,这么大的事情刑部不可能没有记录,但是偏偏查阅不到,说明有人把这件事,从刑部卷宗里删了。”
林元达顿了顿之后,接着说道:“这几个月,我托了不少同窗同乡同年,去帮忙查问此事,但是一直没有消息,直到前几天,终于寻到一个曾经在刑部负责卷宗的老先生,他应该记得这件事。”
说到这里,林简伸手拍了拍林昭的肩膀,开口道:“我已经约了这位老先生,今天晚上在平康坊的翠云楼见面,到时候我领三郎你一起去,由三郎你跟他沟通。”
听到这里,林昭心中一阵感动。
当初他从丹阳长公主口中得知自己母亲的身世之后,的确对曾经的郑家所犯之事产生了好奇心,但是也仅仅是好奇心而已,毕竟他生在越州,长在越州,上一辈子的事情,对于林昭来说,并没有到非查清不可的地步。
但是当初他随口一提,林简便一直记在心里,直到几个月之后的今天,终于被他找到了当年的一些线索。
林昭深呼吸了一口气,起身对林简深深作揖,低头道:“叔父大恩,侄儿没齿难忘。”
林简连忙把林昭扶了起来,摇头道:“咱们都是自家人,用不着如此,你母亲身世坎坷,你既然身为人子,又到了长安城,想要问清楚当年的情况,是情理中事。”
“我这个做叔父的,在能帮你的地方帮一帮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说到这里,林简抬头看了看外面已经接近傍晚的天色,开口道:“天色已经不早了,你回去换一身衣裳,咱们叔侄一起去翠云楼。”
林昭点了点头,向林简躬身行礼之后,离开了国子祭酒的书房,回学舍换了一身黑衣,跟齐宣打了个招呼之后,林三郎深呼吸了一口气,迈步走出学舍门口。
对于这桩二十年前的大案,他心中的思绪很是复杂。
既有些对未知的期待,又有些对未知的畏惧。
第一百九十章
秦师叔
回学舍换了一身衣裳之后,林昭便坐上了林简的轿子,一起离开了国子监。
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一般出门都坐轿,不过林昭还是不怎么自在,好在务本坊距离平康坊很近,没过多久,两个人就到了平康坊的翠云楼,进了翠云楼之后,林简让林昭在一楼等了一会儿,他先上去见了那个不知名老先生一面,过了大概盏茶时间,林简才从楼上走了下来,把把林昭唤了上去。
到了二楼之后,在林简的带领下,进了一个有些偏僻的雅间之中,这会儿外面的天色已经全然暗了下来,房间里点了一些蜡烛,透着烛光,可以隐约看到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家,坐在里面喝酒。
林简把林昭引了过去,介绍道:“三郎,这是秦老先生,也是为叔的师叔。”
听到师叔两个字,林昭立刻就明白了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大概从一百多年开始,因为科考盛行,大周各地开始涌现出大量的书院,其中一些书院几乎每年都能够有一两个进士及第,因此在坊间声名大噪,比较典型的就是林简所在的石鼓书院以及嵩阳书院等等。
除了进士及第的名额之外,这些书院的学子,取中明经的也不在少数,因此每一年,书院里都会出那么几个当官的,时间一长,同书院的人在朝堂里就自然而然的会抱起团来。
像是林简,就是石鼓书院一派的,而且又因为他是太子的老师,早年任户部侍郎,如今更是任了长安城的大宗师,现在的林元达,已经隐隐是石鼓书院在长安城的扛鼎之人了。
而东宫之所以对林简这样看重,甚至不辞辛苦的帮着他谋划回京的事情,除了早年的一些师徒情分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林简乃是“石鼓派”在长安城的话事人。
而眼前的这个老先生,被林简称为师叔,那么很明显,他也是石鼓书院出身,早年在刑部为官。
林三郎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这个老人家微微欠身低头:“后生林昭,见过老先生。”
这个秦老先生,虽然头发梳理的一丝不苟,看起来很是精致,但是因为年纪大了,眉眼之间已经有些见疲态,他抬头看了林昭一眼,然后用苍老的声音说道:“好个俊秀的后生,且坐罢。”
说着,他又看了一眼林简,脸上挤出一个笑容:“元达也坐。”
林简方才虽然称呼他为师叔,但是他仕途的顶峰也就是刑部员外郎而已,比起现在的林简都远远不如,更不要说以后的林简了。
最近几十年来,除了一些勋贵以及武将之外,林简应该就是长安城最年轻的三品文官了,他今年才四十岁出头,在这个年纪做到国子祭酒的位置上,用不了几年,门下就会多出许多学生,只要不出意外,将来拜相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长安城里一些好事之人有一个储相名单,在这个名单上,越州林元达名列第一!
因此这个秦老先生对林简还是颇为客气的,不怎么敢拿捏“长辈”的架子。
林简点了点头,与林昭坐在一起,然后伸手给这位老先生倒了杯酒,低声说道:“秦师叔,我家侄儿的事情,我也与你说过了,现在他就在当面,你与他说一说当年的事情罢?”
林昭也深呼吸了一口气,对着这个老先生说道:“请老先生指教…”
秦老先生接过林简递过来的酒杯,然后摇头叹了口气:“这件事情是发生在二十年前,而且牵涉甚大,当年是……宫里的人亲自到刑部,毁了此事的案卷,并且让刑部的人都对此缄口不言,说实话,若非老夫与元达同出一门,此时便是政事堂里的相公们来问老夫,老夫也是摇头不知的。”
元达公面色严肃,开口道:“师叔放心,此事出得你口,入得我叔侄二人的耳,以后便与师叔没有干系了,将来就算有人问起,我叔侄也绝不会提起师叔半个字!”
林简径直站了起来,对着这个老人家躬身行礼:“纵刀斧加身,林昭也绝不会牵连老先生。”
“老夫倒不是这个意思。”
秦先生摇了摇头,摆手示意林昭坐下,然后开口道:“只是要提醒你们叔侄,这件事听一听也就罢了,不要再追查下去,也不要想着再去深究,更不要想着翻案……”
说到这里,老头看了一眼林昭,开口问道:“当年郑氏之人,与你有亲?”
林昭犹豫了一番,点头道:“是有些亲。”
听到秦老头这么说,林昭心里清楚,当年的郑家一定是大案,在这个当口,他自然不会说曾经的郑相公,可能是他的外祖。
“荥阳郑氏,也是千载世族啊。”
老先生叹了口气,开口道:“曾经郑公辅佐圣人,戡乱安民,乃是本朝的一大功臣,奈何……”
本朝之前,乃是灵帝朝,当时灵帝昏聩,各地节度使也欺民虐民,弄得民不聊生,各地义军四起,或者落草为寇,或者直接进攻县城州城,弄得天下大乱。
大周国祚,险些就断在了灵帝一朝。
后来是当今圣人临危受命,一番励精图治之下,好容易才挽住了大周江山的颓势,乃是公认大周的中兴之君。
听到老头这句话,林昭在心中默默算了算,当今皇帝即位三十多年,算一算日子,二十年前,那时候他已经做了十余年皇帝。
灵帝朝因为太过混乱,几乎没有给新朝留下什么政治遗产以及政治资源,新朝的官员基本上都是当今圣人在即位初年亲自选拔的,也就是说那位林昭的那个外公在十几年时间里,就在新朝做到了宰相的位置上!
这种速度,只可能是在皇帝即位的时候,立了功……
说到这里,秦老头摇了摇头,开口道:“当年郑相门下,也是人才辈出,只可惜郑相一不小心犯了天大的忌讳,以至于几乎一夜之间,家破人亡……”
对于郑家门下人才辈出这件事,林昭还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目前据他所知,丹阳长公主的那个夫婿,如今的朔方节度使齐师道,应该就是当初郑相的门人。
想到这里,林昭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老先生能不能与晚辈说一说,究竟是什么样的忌讳……”
秦老先生看了林昭一眼,叹了口气:“能够让一个相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还能是什么忌讳?当然是天家之事了……”
说到这里,老头低头喝了口酒,沉声道:“当时老夫还只是刑部的一个主事,对于上层的事情自然一无所知,后来无意之中看到了刑部的卷宗,才知晓了其中厉害……”
第一百九十一章
林昭的舅舅们
刑部,是总管刑狱的衙门,哪怕是各地官服要判处罪犯死刑,也要先上报刑部核审才对,理论上来说,刑部会存有所有死刑案的案卷。
如果是发生在长安城里的,尤其是在官员身上的案子,刑部统统都有所记录。
眼前的这个秦老先生,是石鼓书院出身,明经功名,二十年前乃是主管刑部案卷的主事。
林昭看向这个面容苍老的老先生,心中竟然有些紧张。
大周对读书人算不上特别好,但是也绝对算不上特别差,尤其是对于九卿以上的官员,哪怕真的犯了错,收了点钱,朝廷一般也会给他一个体面,让他告老还乡去。
而到了宰相这个级别,只要不谋逆,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罪过。
秦老先生低头喝了口酒,抬头看了看林家叔侄两个人,继续说道:“郑相当年……是被卷进的一场谋逆案中,此案涉及甚广,除却郑相之外,当时长安城里被抄家的就有六七家,前后因此而死的有一两百人,而且基本上都是……”
“都是城北的官宦人家。”
因为皇城坐北朝南,处在长安城的正北,因此权贵们多半住在北城,尤其是靠近皇城的几个坊。
“不对吧?”
林简微微皱眉,低声道:“师叔,二十年前我也已经在长安做翰林了,当时只听说郑相是犯了事,不曾听说有什么谋逆大案……”
“如果真有谋逆,我应该不会不知道才对。”
谋逆已经是顶天的大案,如果二十年前朝廷真有什么谋逆大案,应该闹得人尽皆知才对,不要说林简这个翰林,就是长安城里的普通百姓,应该都会知道。
“因为这件事被人掩去了。”
秦老先生声音沙哑,开口道:“是天家自家的家事,圣人不想让这件事情传出去,案子出之后没有多久,刑部与大理寺的案卷就都被销了去,当时出事了几户人家,这都被安上了与谋逆无关的罪名……”
“依稀记得,给郑相的罪名……应该是贪墨。”
听到这里,林昭再也忍耐不住了,他开口问道:“老先生,我能问一问,是什么样的谋逆案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7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