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周(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761


“不能。”
老头很干脆的摇了摇头,沉声道:“老夫事先就已经说了,这件事不能细问,更不要想着追查,不然只会给你们自己惹祸。”
说到这里,老头顿了顿,继续说道:“不过当面郑相于朝廷有大功,在出事的几户人家里,郑家的责罚相对来说是最轻的……”
林昭目瞪口呆:“都已经抄家了,还……”
“抄家是抄家。”
秦老头声音沙哑:“除却郑家之外,其他几户人家都是满门抄斩,而郑家只有郑相一人被斩首,其他家人多是流放充军,或者录入教坊司……”
“而且郑家的事情并没有过多牵连到荥阳郑氏,这件事之后荥阳郑氏虽然没有以前兴旺了,但是也没有完全衰颓,直接荥阳郑氏也还有人在长安为官,若老夫没有记错的话,如今京兆府的一个少尹,便是出身荥阳郑氏。”
听到这里,林昭心情复杂,他沉默了一会儿,开口问道:“老先生,我想问一下,当时…郑相膝下,有几个儿女?”
“时间太久,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秦老头低头思索了一会儿,开口回答道:“应当是两儿一女……或者是三儿一女。”
大家族里排辈分,一般都是与同辈一起排,比如说林简在同辈行七,但是他父亲膝下,就只有他一个独子。
同样的道理,林昭的母亲在郑家做姑娘的时候行五,但是并不意味着她有四个姐姐。
林三郎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问道:“这些人……都还活着么?”
听这位秦先生的话,林昭的那几个舅舅,当初应该都没有死。
“这个老夫就不清楚了。”
秦老头摇头苦笑道:“我这些年一直在长安城,所知只是仅限于卷宗,那件事出了之后没有多久,郑家的卷宗便被人销了,之后的事情,老夫也无从得知了。”
听到这里,林昭在心中暗暗思量。
当初母亲从教坊司流落到越州,后来被父亲林清源买回了东湖镇,这件事情是有疑点的。
就连丹阳长公主也提起过这件事,说当时林清源的财力,应该没有办法将林二娘带回家才对。
但是如今,听秦老先生提起当年的旧事,林昭心中突然有了一个猜想。
如果……
如果自己的那几个舅舅还活着,从牢狱之中脱身了的话,那么母亲能从风尘之中脱身,并且在东湖镇安家,便……不奇怪了。
可如果真是他们出手帮忙,为何这十几年自己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呢?
想到这里,他还是站了起来,对着秦老头深深作揖:“先生今日帮了林昭大忙,以后先生有什么事情林昭能帮到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少年人用不着这样客套。”
秦老头脸上露出一抹笑容,开口道:“老夫今日来,是看在元达的面子上,也不图你什么回报。”
说着,他再一次打量了一眼林昭,开口道:“看少年人这个年纪,与郑家有亲的话,多半是郑相的后人了……”
老头叹了口气,开口道:“老夫有句话劝你。”
林昭默默点头:“先生赐教。”
“事情已经过去了,当年的事情你听一听就是,还是要向前看才是。”
林昭面色平静,低头道:“晚辈记下了。”
老头点了点头,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酒,与一旁的林简碰了碰,喝下去之后,开口道:“元达你大好前程,最好也不要再过问这件事了。”
林简喝下杯中酒之后,瞥了一眼身边的侄儿,对着秦老头笑了笑:“师叔说的是,不过如果可以,还请师叔跟这孩子把当年的事情说清楚为好,再有几个月,他就要参与明年的礼部制科了,不弄清楚这件事情,恐怕他日夜惦记,耽搁了学业。”
“说不清楚的。”
老头叹了口气,低声道:“这件事已经成了悬案,当初卷宗上也没有写的特别明白,如何能说得清楚?”
“元达你只需要知道一点,那就是皇家的事,一律莫要过问……”
“你也做了二十年官了,而且官比老夫要大的多,应该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林简闻言,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摇头叹了口气,伸手拍了拍一旁林昭的肩膀,开口问道:“三郎可还有什么要问的?”
林昭摇了摇头:“多谢七叔,我没有什么要问的了……”
林简这才默默点头。
坐在他们对面的秦老先生,自己又给自己倒了杯酒,喝下去之后,开口问道:“对了元达,方才忘了问,你老师身体近来可好?”
林简微笑道:“多谢师叔挂念,吴师身体一直康健,上个月我还给他写了封信,邀他老人家来长安看看呢。”
第一百九十二章
林元达的野望
聊完了郑家的事情之后,接下来的时间,都是林简与这位秦老先生,聊一些关于石鼓书院的事情。
石鼓书院是近百年兴起的书院,在朝中已然势力不小,此时除开地方上的官员不算,只在长安城里做官的就有十几人,互相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自然有很多话题要聊。
这一对石鼓书院的师叔侄俩,一边推杯换盏,一边谈论一些关于自家书院的事情,一来二去,很快就一个多时辰过去,等到喝的差不多之后,林简亲自把这个秦老先生扶下了楼,然后安排了个人把老先生送回家。
等到送秦老先生的马车走远之后,林简瞥了一眼身侧站着的林昭,沉声道:“咱们爷俩走一走?”
林昭微微点头,笑着说道:“我陪七叔散散酒气。”
此时已经是深夜,平康坊已经闭了坊门,不过坊内还是可以自由走动的,林昭走在林简身后,微微落后半个身子,叔侄两人在平康坊里散步。
元达公背负双手,开口道:“今天秦师叔的话,你也都听到了,有什么想法没有?”
林三郎思索了一会儿,苦笑道:“二十年前的时候,侄儿还没有生下来,虽然可能与郑家有亲,但是非要说同仇敌忾,那也谈不上,今日过来,也只是想要知道当年母亲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而已。”
“你能这么想,为叔便放心了。”
林元达低声道:“这件事既然事涉圣人,不管背后到底有没有隐情,都不适合查下去了,圣人无罪,真要追查下去,对咱们林家并不是一件好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继续说道:“当然了,你还年轻,为叔的年纪也不算大,真要想查,这件事……也可以放在以后去查。”
帝制时代,有一个最基本的准则。
那就是天子永远是英明,永远是不会犯错的。
即便朝廷真的做下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也是皇帝受了奸人蛊惑,受了小人蒙蔽,总之,在帝制时代的观念之中,人们都把皇帝假设为圣人,圣人是不会犯错的。
圣人不仅无罪,而且还不沾因果。
林简的话也很简单,只要当今圣人活着一天,这件事就不要想着查下去,真要想查,也只能等着如今的那位老皇帝殡天,新帝继位之后,说不定可以重查此事。
林昭点了点头,开口道:“七叔说的是,这件事情侄儿暂时也没有想要查下去的意思,只是想帮着母亲打听打听,当年郑家还有没有家人存活下来,如果有……”
林三郎顿了顿,开口道:“我母亲既然是官宦人家出身,那么这十几年她就过的极苦,如果她还有家人活着,我想帮着她找一找家人,让她今后能开心一些。”
由奢入简易,由俭入奢难。
这是一个很好理解的概念,老实说林昭母子两个人在东湖镇的日子虽然并不怎么好,但是毕竟可以勉强吃饱饭,相对于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家来说,已经算得上不错,但是林昭母子的生活水平,相对于兴文坊林氏,相对于长安城里的大家大族,简直是云泥之别。
而林二娘,便是出身大家族,而且是近千年的世家!
这些大家族,有时候会奢侈到骇人的地步,从小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女子,骤然跌落到风尘之中,又流落到东湖镇受了十几年的气,林二娘这些年过的自然是很不好的。
林简点了点头,开口道:“这个倒是可以办,为叔有时间也帮你打听打听,尽量帮三郎寻到一些母族的人。”
林昭微微欠身:“多谢七叔。”
林元达回头,看了一眼林昭,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过这件事交给我来做就好,三郎你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准备明年的常科。”
他语气沉重了起来,开口道:“明年你能考个进士,将来想做什么都可以做,如果无有功名,怕你连长安城都待不下去。”
林简自然不知道林昭已经提前从宫里拿到了进士功名,作为一个科举的受益者来说,他对于科考的重视程度,并不比林二娘逊色。
林三郎对着林简笑了笑:“七叔放心,侄儿一定专心备考,不会堕了七叔的名头!”
“为叔哪里有什么名头。”
林简摇了摇头,开口道:“这是你自己的前程,也是咱们越州林氏的前程。”
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将来,咱们越州林氏,说不定也能成为荥阳郑氏那样的千年世家。”
听到这里,林三郎心中暗自感叹。
自己这个七叔,倒是野心不小,只可惜,这注定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事情了。
之所以会有荥阳郑氏,清河崔氏这种千年世界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时代造就,而两世为人的林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世族没落的节点,正是因为科考的出现打破了政治垄断,同时纸张与大规模印刷术的出现,又打破了知识垄断。
如今,科考已经在大周兴盛了一两百年,世族即便仍旧存在,但也已经日落西山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7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