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全知者(校对)第9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3/1616

  所以老子对‘地’的概念,指的是本质,不是土地本身。
  知识会不断改变,会被淘汰,会更新,但智慧不会,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是智慧,而非知识。
  任何行为,其实没有对错,只有应不应该。
  名字、象征物什么的都是虚拟的,都是人定义的,世事一切都在变化,只有本质的东西不变。
  其本质的变化永远在那,可名状,也不可名状。说什么都对,说什么都不对。
  这既是太极,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是这样的,是也不是,不是也是。既不偏左,也不偏右,大道万变而中庸,无情而又至情。
  这即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这里有个题外话,我为何要这么断句,纯粹是我觉得这样更合理,比较像老子的排版。
  因为联系上下文,他后面写的是“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都是‘有’、‘无’的对称排比。
  那么前面开头,就也应该是道可、道非,名可、名非,这种排比啊。
  相比起来,现在主流的断句很别扭,“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长久的道。
  同一句话里,前面一个道字,指的是名词,后面一个道字,指的又是动词了。感觉和后文不匹配。毕竟道德经通篇,道这个字,只用来指代过那自然之母。
  搞得好像老子他老人家,故意往晦涩的方向说似的,其实老子一直都是尽量往简单的方向说的。
  当然,这和我断句的意思是一样的,内含基本没变,所以也就无所谓了,你们信哪种都行,这就是大道无形,天无常势。
  我甚至都怀疑老子在这里玩了个花活,当真微言大义,这句话怎么断句,意思都差不多……本质是一样的,着实厉害!
  哪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么断句也可以!(定义的概念,一定不是长久的概念,定义的名字,一定不是长久的名字)。
  这太牛逼了……让人无法曲解他的意思。
  回归正题,道就是道,自古有之,一切之处,万物之源。老子只是给他取了个名字,尝试描述一下。
  即便如此,老子也在开篇就告诉大家:我说的其实也不是道。
  等于什么呢,等于他写了篇论文,开头就告诉大家:你们看归看,我说的不用太当真。
  这就是道家圣贤的境界。
  愿意相信老子的,奉为圭臬,不愿相信老子的,看个乐子。
  其实这种思想,早已融入到了我们的骨子里:不争、无为。
  注意,不是永远不争,不是永远无为。只知道一味的无为,那不是无为,那是死人。
  一味的无为,本身就违背了道德经所传递的概念,本身就违背了道,违背了易理。
  要变化,要灵活,要因势利导。水就是最懂得因势利导的东西,所以老子才说上善若水。他没有说上善若不动!
  原话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什么都可以不做,什么都能做。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该做就做,不该做的不做。
  不做多余的事,为所当为。
  不可为的事,绝不做。
  当为之事,一定要做!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才是正统的道之思想。它在做与不做之间,是为与不为的融合体,是太极。
  左右摇摆,上下求索,但不是墙头草,而是个波浪线,是【~】的。倒了的S,这是什么,这就是太极中的那条分界线!
  儒家叫它中庸,道家称其为‘易’,上古以‘龙’象征之!
  龙能升能隐,能大能小,见首不见尾。亢龙一定要有悔!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这是一种非常奥妙的境界,时而阳,时而阴,该阴就阴,该阳就阳,其实既不是阳,也不是阴。一阴一阳之谓道。
  ……
  那什么叫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个就要把‘德’讲清楚了。
  什么是德,说文解字说:是‘悳’,‘直心’、‘真心’。是人心最朴素、最直接的道理。
  确实,德的异体字,就是悳。
  但这只是表面的德,其异体字是在汉朝才出现的。
  最初的德字,其实就是‘得’的概念升华后的延伸字。
  《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这里老子把德,视作道牧养万物的东西,或者说方法。
  可以理解为,老爷天的管理学……老天爷定了个名叫‘德’的无形制度,牧养万物!
  管子也说过: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
  道衍生了万物,从道里面,舍出来了一个东西,而万物得到了它,并依靠它生存延续下去。
  那么它是什么,老祖宗用了个特殊的概念来名状它,就是‘德’。
  有舍才有得,这是‘德’的本质。
  一饮一啄,自有报应。这便是德,它是因果律!
  我还是用‘四分法’,将其层层剖析。
  德的道叫做自然,德的理叫做得,德的法叫做正,德的术叫做直。
  最表面德,就是职业道德、伦理道德之类的,深一层次的德叫做正法!更本质一点叫做心安理得!最后剥开到最最本质的地方,还是自然!
  注意到没有,什么东西的道的层面,都是自然。
  有区别的,只是理、法、术这三个层次。
  这就叫万法归宗,万物归一。甭管什么,最后的终极概念一定是自然的太一。
  德的本质就是因果律,此时此刻,请你们放弃掉心中对于德关于伦理道德的刻板印象,那只是最表面的一层浅显的表象。
  什么叫道舍之,物得以生?
  德的本质,不是只有人类才有的,万物都有!
  石头有石头的德,动物有动物的德,花花草草都有各自的德,常规所理解的道德伦理,只是人类的德。
  石头没有自主思想,所以它‘心安理得’,它自然而然地待着,为外力所运动,无外力,就不运动。有什么因,它就有什么果,不做多余的事,它太有德了!
  人类从矿石中提取铁,拿去用,这是‘得’,那么同时也是石头的‘舍’。这舍得之间,便是石头的德行!
  所以我们的祖先说,至德莫过于坤!厚德载物,养生万灵。
  它默默待着,养育上面无数生灵,我们从它身上得到了东西,这就是它的德!
  动物也有德,老虎吃肉,就是德!
  有人可能觉得,猎食者怎么会有德?当然有,万物皆有!至德莫过于土德,连石头都有德,动物凭啥没有?
  如果食肉动物不吃肉,改吃素!会造成什么?生态紊乱,最后将一片地区弄成了兔子、羊群泛滥的地方,然后把草啃光,变成沙漠,最后食肉动物也饿死了。
  我们的祖先圣贤告诉我们,这就是老虎的失德!
  失德的人害人害己,失德的物种长期下去就会灭绝!
  这是什么,这就是自然选择!名为德的因果律!
  它不是常人所理解的那些个简单的各种条条框框,德最本质的、最朴素的样貌,就是这么简单,是大自然的法则!
  你失德,你就被自然淘汰。
  人类为何有道德,因为没有道德的,已经灭亡了……
  仔细推敲,每一条人们发自内心认为的德行,其实都是有助于人类延续的规则。
  是自然的选择,是道衍生的!德,是客观存在的。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的‘客观的正义’!
  它不止是人编出来的东西,它更深层次是源于天理!所以叫天理良心!
  为何后来儒家,把自然灾害归结于皇帝的失德?就是因为有这个逻辑底子在,因为我们华夏文化的德,就是指人该做的事!
  当然,都怪皇帝,那肯定是错的,皇帝是背锅的,董仲舒利用了这一点,进行了一系列的哲学诡辩,给皇帝加了层套索。
  那是另外一回事了,要怪肯定是怪全人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3/16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