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1023


有这么坚实的后盾,担任先锋的马隆更是豪情万丈,这一战,他必定要有所做为。
第833章
无名之辈
出征之前,必须要安排好并州的防御,河东那边的陈骞和胡奋,虽然被收拾了一回,老实了许多,但也不排除他们趁并州主力南下的机会,去偷袭晋阳。
还有就是冀州的吕岱,虽然一直以来曹亮都没有和他交过手,但曹亮深知这家伙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人物,司马懿安排他坐镇冀州,也是必有所图的,绝不能掉以轻心。
所以曹亮在出征河洛的同时,也着手安排好了并州的防务,屯骑军被派驻于祁县,拱卫晋阳,同时兼顾东路和西南之敌,射声营驻守在苇泽关,而长水营则驻守在上党,基本上考虑到了可以抵御来自各个方面的进攻了。
这几年并州的郡兵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虽然从兵员的质量上来讲无法和八大野战营相提并论,但是经过操练,只担任城池防御任务的这些郡兵完全可以胜任防御任务,如今并州上下一盘棋,形势明朗,民心安定,士气高昂。
为了让这一次的出击能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曹亮并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动员,除了先期抵达高都的先锋营之外,其他的各营都暂时地留驻各地,保持现状,只有等先锋营行动之后,其余各营才会按照原计划向河内的司马军目标发起进攻。
至于马隆三千人的先锋营,曹亮则没有必要隐藏,毕竟对于司马军来说,三千人的队伍前来进攻,这种规模的战事,充其量也是隔靴搔痒,根本算不上什么大战。
更何况,马隆之前也毫无名气可言,对河内太守陈泰来说,构不成任何的威胁,
正始十年三月,马隆率领三千人的先锋营,从高都南下,经石门关,直取沁水。
当初司马军北伐之时,就是从石门关杀入的上党,不过从上党撤军之后,司马军也就放弃了石门关,将主要兵力收缩到了怀县——温县一线,依託城池,固守河内。
毕竟相对于河内的平原地势而言,险峻的石门关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险要,但对于巍峨高耸的太行山而言,石门关也只能算是两块大石块罢了,司马军退守河内的时候,石门关的险要地理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如果派兵驻守此地,面对地势更险要的太行山,石门关毫无作用,而孤军驻守此地,更有被并州军歼灭的可能,所以陈泰担任河内太守之后,重新调整了河内郡的防御,临近太行山的险要关隘几乎都撤军了,陈泰将河内的防御重点放在了黄河一线上,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拱卫京师洛阳。
沁水失守的消息很低快地传到了怀县,陈泰闻讯之后,悚然地一惊。司马懿南征淮南之后,担任了河内太守的陈泰肩上的压力陡然增大了,相比于河东太守陈骞和平阳太守胡奋,陈泰的这个河内太守不光是驻守河内郡,他还得时刻提防着黄河防线,以确保洛阳的安全。
相比之下,陈骞和胡奋就比较轻鬆了,他们只需要守住自己的地盘就行了。
陈泰接受任命之后,深感责任重大,所以他在布防时也是极为慎重的,司马懿征南前,给他留下了五万大军调遣,从一侧面也证明河内郡的防御是何等的至关重要。
陈泰将五万大军分别地驻扎在了怀县、温县和野王三城之中,在河内境内,形成了一个品字型的防御阵线,互为犄角。而此次失陷的沁水,则是在这个防御体系之外的,沁水守军有限,根本就无法抵挡并州军的进攻。
不过从沁水穿过来的消息,并州军并没有派遣出大队的人马,而仅仅只是派了三千人一支队伍,而且领军之将也不是他比较熟悉的邓艾羊祜等人,是一个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的陌生名字——马隆。
军队中任何武将的提拨都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原则,那怕是越级提拨,也基本上是在原属部队之中进行选择的,做为一个要长期进行较量的对手,陈泰对并州军的战斗序列还是比较了解的,每个战斗序列的主将以及副将他都可以如数家珍。
可是陈泰此前还真没有听说过有一个叫做马隆的武将,突然地就杀了出来,让陈泰是大惑不解。
看来此人和曹亮必定有着密切的关係,否则曹亮放着那么多经验丰富骁勇非凡的大将不用,偏要用这么一个无名小卒。
陈泰知道曹亮有一个小舅子羊祜就是其帐下五虎将之一,不过羊祜的能力有目共睹,曹亮这也算是举贤不避亲吧,不过此次重用的马隆,难不成也是裙带关係?
不过是不是裙带关係对于陈泰来说并不重用,不过既然此人敢来,那便证明是有着两把刷子的。只是陈泰比较奇怪的是,曹亮既然委任马隆为主将,为何只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军队,并州军虽然称不上兵多将广,但出征只派三千人,感觉和前来送死也并没有什么差别。
但曹亮又怎么可能会无缘无故地派一支军队来送死?想想当初的碗子城之战,陈泰还心有余悸,不能说曹亮用兵如神,但至少也是神出鬼没,此番派这么三千人前来,难不成是一个诱饵不成?
当然这种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曹亮故布疑,让这弃子一般的三千人兖当诱饵,吸引司马军主力,想乘机有所图谋。
不过从沁水那边传过来的消息,并州军此次进入河内的军队,确实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除了这三千人之外,并没有别的任何军队。
而且据从并州上党那边传回来的消息,似乎也证明了一点,并州军的这次进攻,并不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更象是一场滋扰。
陈泰由惊变怒,曹亮简直就是欺人太甚,自以为曾经打败过自己,就对河内轻视不己,放任这些阿猫阿狗滋意妄为,既然如此,那便将这三千人就到全歼了,看他曹亮还敢不敢张狂行事、目中无人?快眼看书阅读_
第834章
来得正好
沁水不过是出了太行山的一座小县城,属于河内三角防御圈的边缘地带,丢不丢失对于陈泰来说无足轻重的,但是据最新情报,这支并州军攻克了沁水之后,并没有做任何的停留,而是一口气奔温县而来。
温县的战略地位显然就要比沁水高的多了,而且这里可是司马氏的老家。两年前曹亮从洛阳撤退,行至温县之时,把司马氏连根刬除,就连司马昭的妻子王元姬回乡省亲,也被曹亮一併掳走了,整个温县举城被全迁,等到司马懿收服温县之时,那儿早己是空城一座了。
如今温县虽然恢复了一些人口,但距离当年的繁华程度却是远远不及的,整座城内人丁稀少,门可罗雀,城内最多的,也只是驻守在那儿的军队。
这次曹亮派兵出石门,攻沁水,居然下一个目标还是锁定了温县,这不禁让陈泰是怒火中烧,他们居然还敢来温县,真是不知死字怎么写!
于是陈泰抽调出了一万步骑,决定在温县西北的五龙口伏击这支并州军,鑒于这支并州军全部由步兵组成,所以陈泰在调动军队时,儘可能地多调动一些骑兵,让这一万步骑的比例达到了一比一,陈泰相信,光是五千骑兵就足以对并州军形成碾压之势了,剩下的五千步兵,不过是敲敲边鼓,打扫一下战场罢了,在这平原地带,那怕你的步兵再厉害,也终究不可能是骑兵的对手。
陈泰没有委派其他将领,而是他亲自带队,直奔五龙口而去,司马军对阵并州军,已经是连番的败绩了,陈泰急需要一场大胜来提振士气,就算一口气吃掉并州长的这三千人不太过瘾,但蚊子腿再小,它也是肉啊!
虽然说温县一带的地形是以平原为主,但五龙口一带的地形,却略显复杂,五条大路交汇于此,形如五条长龙,所以才有五龙口之称,是南北东西的要冲之地,陈泰只需守在这里,只要并州军敢南下,五龙口就是必经之地。
陈泰到达五龙口之后,并州军并没有赶到,这就给了他从容设伏的最好机会。
陈泰将骑兵分为了两队,埋伏在左右两翼,而正面,则交给了步兵部队,对并州军进行阻击,因为遭遇到骑兵袭击之后,步兵最大的本能就是四散而逃,如果这个时候有步兵阵地来阻击这些逃兵的话,可以收到奇效,甚至有可能一个不剩地全歼敌军。
布置好一切之后,陈泰一边张网以待,悠闲地等着并州军到来,另一边派出斥侯,即时打探并州的消息,万一併州军不来了,自己的这番辛苦岂不是白费了。
还好斥侯传回来了最新消息表明,并州军已经在二十里之外了,陈泰便放心下来,不怕他来,就怕他不来,陈泰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就是准备在五龙口重创全歼掉这支并州军,也为司马军扬下眉吐一口气。
可按理说二十里的行程并不算太长,按正常速度计算,大约二个时辰就应该抵达了,但陈泰都等了将近三个时辰,还没有看到并州军的身影,如果不是斥侯兵时刻更新着并州军的动态,陈泰都怀疑并州军是不是改道了。
终于,陈泰站在一处高地上,看到了逶迤而来的并州军,不过他很好奇,这是一支步兵部队吗,怎么看都象是一个辎重营,长长的队伍两侧,都是装着扁箱的车辆,这些车辆都是由骡子来牵拉的,一辆接一辆地排列着,密密的,行动起来比较缓慢,也难怪陈泰会等待了三个时辰,这支并州军的行动速度,可以用龟速来形容了。
部下的校尉请示陈泰,并州军已经进入到了他们预定的伏击圈了,是否立刻发起攻击。
陈泰看到那些车辆之后有些愣神,他还在琢磨着并州军带那么多辎重车干什么,是要运粮吗,可看起来也不太像。
校尉提醒之后,陈泰这才回过神来,心道,研究那些车辆有什么用,他们这次的攻击目标是并州军,只要杀死所有的并州兵即可,管他们带这些辎重车干什么。
于是陈泰下令擂鼓,埋伏在左右两路的骑兵一齐杀出,对包围圈之中的并州军进行左右夹击。
鼓声隆隆,司马军的骑兵如出林猛虎,向着并州军突袭而去。
并州军的队列由于两侧布置着扁箱车,所以行进的速度并不是很快,马隆完全是一副不急不徐的样子,骑兵缓慢而进,怡然自得。
兵出石门关,袭取沁水城,先锋营的进展十分的顺利,一路之上,也未曾遇到任何有力的抵抗,不过马隆很清楚,自己已经大张旗鼓地河内搞出了很大的动静,驻守在河内的司马军不可能不知道,接下来,肯定会发生最为激烈的战斗,但具体到何处,马隆不好判断。
不过从离开沁水到奔袭温县的路上,任何一处都有可能成为战场,所以马隆要求先锋营的士兵保持足够的警惕,随时做好战斗的准备。
队伍的行进速度比较缓慢,这是马隆所刻意要求的,低速的行军可以让士兵保持着足够的体力,以应对马上就要来临的战斗,现在每日行军多少里并没有实际的意义,马隆最大的目的,只不过是引诱司马军来袭。
他的这种战术,是一种后发制人的战术,由于马隆的部队机动能力差,如果让他主动追击敌人的话,是很难办到的,只有引诱敌人来攻,他才有机会歼敌,有机会打胜仗,如果对手一直躲着他,不与他交战,马隆还真是无计可施。
不过上了战场目标就是争胜,所以很少会出现双方避而不战的现象,马隆知道,陈泰一定不会在温县老老实实地呆着等自己去攻城,肯定会在半路上伏击的,所以马隆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刚到五龙口,就听得战鼓齐鸣,杀声四起,马隆精神为之一震,面露喜色,暗道:来得正好!
第835章
五龙口
马隆自幼酷爱兵法,虽然他并非出身世家门阀,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有一颗名将的野心,在兖州之时,马隆就得到了令狐愚的提拨,成为了一名武官,跻身军旅。虽然品秩不高,但马隆却极为珍视这样的机会,所以他一直把令狐愚视为自己的伯乐。
后来马隆来到了淮南,又得到了王凌之子王飞枭的赏识,被推荐担任了武猛从事,从职位上来讲,确实是一次跃升。但武猛从事这个职位更多的是类似于参谋、幕僚一般的身份,距离他想要真正地独立指挥一支军队进行作战还差了很远。
而这次到了并州,曹亮委任他为先锋官,独自统领一支三千人的兵马,这对一向梦想着统率军队征战四方的马隆来说,简直有着极大的诱惑。
本来马隆计划着送信到并州之后便即刻返程,或许回到淮南之后,还赶得上参与于淮南之战中,儘管回到淮南之后,马隆也不一定有机会率军参战,但一直渴望能实现自己梦想的马隆还是不愿意放弃最后的机会。
只是令马隆没有想到的是,曹亮居然会对他委以重任,让他担任此次进攻河洛的先锋官,而且这个先锋官并不是辅助性质的,是真正拥有独立指挥作战权力的。
于是乎马隆把回淮南的念头抛到了爪洼国,迫不及待地接受了曹亮的任命。
曹亮任命马隆为先锋官之后,对先锋营的事务一概是撒手不管,任由马隆一个人去“折腾”。
虽然马隆没有真正地独立统率过军队,但是多少年熟读兵书战法,让马隆自己形成了一套成熟军事想法,只不过是条件所限,没有机会付诸实施罢了。
如今曹亮给他提供了一个最为理想的平台,而且没有任何的约束,完全让马隆自己去自由发挥。可以说,这样的平台全天下也是绝无仅有的,毕竟领军打仗不是儿戏,任何当权者都不可能把军队交给一个毫无领军经验而且是行事有悖常规的新人,曹亮敢给马隆放权,显然对他是充分信任的。
马隆对曹亮很是感激,自然也不敢辜负曹亮的这番信任,他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打造先锋营,选拨招募符合他要求的勇士,并请求曹亮给他配备木匠,连夜打造扁箱车。
对于马隆的要求,曹亮自然是满口应承。其实曹亮对这个扁箱车还是十分好奇的,扁箱车的制作方法早已失传,如今并州军所配备的偏厢车就是根据一些历史记载再揉合自己的一些想像,而建造出来的。
如今有机会一睹历史原貌的扁箱车,曹亮当然是乐见其成的。
马隆连夜的赶制,在工匠趁手和原材料齐备情况下,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把马隆所需要的扁箱车赶建成功了。
马隆的扁箱车和曹亮的偏厢车是大同小异的,对于熟悉使用偏厢车的并州军来说,可以毫无障碍的使用扁箱车。
此次出战,是马隆的平生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领军作战,而且得到了曹亮的支援和认可,这无疑让马隆是踌躇满志、信心百倍。
更重要的是,马隆他并不是独自作战,历史上的马隆征伐秃髮树机能,完全就是孤军作战,一次性地领了三年的粮饷军仗,抱着壮士兮一去不回头的勇气,踏上了西征之路。
而这此河洛之战,曹亮已经是秘密地调动了五万大军,将会紧随先锋营行动,马隆所需要的做的,就是吸引司马军的注意,拖住其主力,给曹亮的大军赢得时间。
当然,这是曹亮给马隆的任务,但从马隆个人的角度来讲,他还是更倾向于打好这一仗,先锋营的职责本身就代表着摧城拨寨开路先锋,更何况这是马隆的平生第一战,他更希望有高光的表现。
攻佔沁水基本上算不上什么战斗,因为司马军在这儿压根儿就没有驻守什么军队,只有县衙官署的那么几个人,又怎么可能挡得住士气正旺的先锋营。
在沁水稍做停留之后,马隆就指挥军队往东南方向而行,目标直指温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