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1023


不过司马昭也已经是心满意足了,此役魏军大获全胜,歼敌破万,缴获的辎重物资更是不计其数,吴军在逃亡之时,那还姑上这些笨重的辎重,自然而然全部落到了魏军的手郑
诸葛恪逃到了巢湖之上,也就不再惧怕魏军的追击了,收拢起残兵败将,退往了江渚。
司马昭一面向洛阳报捷,一面整顿兵马,然后班师回朝。
新城大捷的消息传来,司马师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此前幽州失守东兴兵败,让司马师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这次司马昭在新城重创了诸葛恪,也给司马家挽回了不少的颜面。
这半年来司马师一直在网罗搜集曹芳的罪名,准备废立之事,虽然此次废帝是文武群臣联名上奏,但是司马师身为大将军首辅大臣,自然是排名首位的,也就是司马师将会成为此次弹劾子的首脑。
废帝可不是事,参与废帝的大臣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望,已焉然撼动子的根基,正所谓打铁也得本身硬,司马师虽然位高权重,但战绩功勋差强人意,在这一点上,是难以服众的。
而这场新城大捷,来得正是时候,让司马师声望得以提升,同时也给了司马师很大的底气,司马师决定,联名上奏太后,废除曹芳。
参与上奏的朝臣多达数百人,几乎囊括了朝中千石以上的所有官员,在司马师清除李丰张缉及其余党之后,朝中几乎所有重要的职位都被司马师的嫡系亲信所占据,所以他们自然站在了司马师这边,就算有一些非嫡系的朝臣,但面对如日中的司马师,他们还敢心生抗拒吗?
那怕心里再不以为然,也不敢明面上和司马师做对,如果不想在奏章上签名,那么他的仕途也就算是走到尽头了,所以许多大臣明哲保身,只能是违心地在奏章在签了名字。
当然也有不愿意与司马师同流合污的,他们大多是三朝遗老,顾念先帝的恩情,不肯在这个时候落井下石,但他们又无力改变目前的局面,只好请求告老还乡,不再掺合此事。
对于这部分老家伙,司马师早就看不顺眼了,于是大笔一挥,准了他们致仕,眼不见心不烦,虽然这些人和他不同政见,但毕竟是朝中老臣了,又没有什么过错,如果司马师收拾他们的话,难免会受到非议,这次他们集体主动地请辞,到是合了司马师的心意。
没有这些老家伙们的掣肘,司马师办起事来更加地得心应手了,于是在十月初八日,率领着群臣入宫,前往郭太后所居的永宁宫,递交奏章。
奏章之中列举了曹芳的诸多罪状,有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淫乱作乐并弹打进谏的清商令令狐景、清商丞庞熙乃至用烧铁重伤令狐景身体、太后丧母时不尽礼等罪,今依霍光故事,请奏太后,废除帝位,另立新君。
所有的程序都是按照朝廷的礼法来进行的,不过结果早就在议定之中了,所以废帝之事也就是走走过场而已,郭太后下达懿旨,宣布废除曹芳的帝位,改封曹芳为齐王,迁出皇宫,另择新王府居住。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曹叡过继曹芳时,封的就是齐王,当时曹芳只有五岁,如今被废去帝位,依然还是封为了齐王,倒是另类的“官复原职”。
永宁宫那边热闹非凡,而嘉福殿这边却是门庭冷落,寂廖无人,曹芳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之上,眼神空洞,形若木偶。
李丰张缉兵变失败之后,曹芳确实是惶恐了好一阵子,毕竟他也曾参与其中,而且以司马师的性格,睚眦必报,曹芳很是担心司马师会对付自己。
直到李丰张缉等人尽皆伏诛,再没有了什么动静,曹芳看到自己安然无恙,逐渐地放心下来,心想自己毕竟是九五之尊,司马师敢处死李丰张缉,却未必敢拿自己怎么样。
更何况,司马师已经当着自己的面,处置了张皇后,也算是对自己的一番惩诫了,之后又改立王氏为皇后,想必此事也就告一段落了吧。
看来子还是最好的护身符呀,曹芳忐忑了好一阵子的心情总算是平复了下来,这一次的抗争失败,夺权肯定是没指望了,不过话回来,曹芳当了十几年傀儡皇帝,也早就当习惯了,毕竟除了没法子染指朝政之外,其他子该享受的待遇一样也不少,荣华富贵,地位尊崇,底下还真没有人能比得了。
坐在子之位,曹芳当然不会珍惜这些,但感觉到可能会丢掉这一切的时候,他不禁是惶恐不安,他早已习惯了子的生活,成群太监宫女侍候着,无数的后宫佳丽享用着,锦衣玉食,温柔富贵,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聊时候,曹芳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活下去了。
经过了半年时间,就在曹芳以为尘埃落定之时,突然传来消息,数百位文武官员联名上奏,请求太后废帝另立。听到这个消息,曹芳当即就懵了,他很清楚,这是司马师的手笔,隐忍了半年之久,司马师还是动手了。
完了,一切都完了,曹芳绝望而无助地坐在那儿,心如死灰,这一切都是不他所能掌握的,他的子生涯,就此划上了一个句号。
东海王曹霖之子高贵乡公曹髦被郭太后立为新君,此时曹髦还在郯县高贵乡的封地,朝廷特意地派出钦差大臣,去郯县高贵乡宣读太后的懿旨,便护送曹髦进京。
曹芳黯然地离开了洛阳,魏国的第三任皇帝就这样悄然地下野了,而第四任皇帝在万众瞩目之中,来到了洛阳,并在正月初一,在太极殿举行了隆重的登基典礼,废除了曹芳的嘉平年号,改元正元,是为正元元年。
第1213章
庆余年
去年冬并州普降大雪,一直到正月,冰雪都未曾消融,寒地冻,道阻难校
不过由于并州煤石的大规模开采,取暖设施的更新,让再寒冷的冬也不再寒冷,千家万户围着暖意融融的火炉,盘算着下一年的年景了。
过去的一年,对于并州来,又是一个丰收的年成,家家有余粮,户户有钱花,搁在以往,这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啊,并州可是有名的贫瘠之地,百姓生活困苦,家无余粮,户无余财,吃了上顿,都没法保证还有下顿,老百姓始终挣扎在饥饿线上,一到灾年,饿殍遍野,流离失所,困苦不堪。
自从曹亮主政并州,打跑了残害百姓的胡人异族,并州百姓的生活逐渐安定下来。
没有任何一任的并州官吏肯真正为民办实事,唯独曹亮亲自下田,勤于农事,他不但兴修水利,还推广了精耕细作之法,让并州的粮食产量,翻了几番,那怕是并州屡遭大旱,粮食依然增产,并州百姓的生活,自然也是一年更比一年好。
今冬的这场大雪,更让无数的百姓为之憧憬,都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瑞雪兆丰年,明年肯定又是一个大丰年。
所以这个新年,虽然冰雪地,寒风凛冽,但一样也无法阻挡百姓庆余年的热情,晋阳城内城外,披红挂彩,一派吉庆祥和之景。
这个新年假期,曹亮难得在家,往年常征战在外,与家人是聚少离多,今夜的年夜饭,算得上是一顿团圆饭了。
司马如上一次产之后,又怀了孩子,只不过非她所愿,没有生一个男丁,而是生了一个女儿,司马如很是伤心,反到是曹亮安慰于她,他最喜欢女儿了,女儿好,女儿宝,女儿是父亲的棉袄,哄得司马如破啼为笑。
其实曹亮如今挺足的,一妻一妾,一儿一女,自己享尽了齐人之福了,更何况妻妾美貌贤慧,儿女聪明伶俐,自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曹亮给女儿取名曹慧,希望她长大后聪慧过人,兰心慧质,至于是不是貌美如花,曹亮倒一点也不担心,她集父母优点于一身,想不漂亮都难。
至于儿子曹靖,如今已是十三岁了,曹亮长年在外,根本就顾不上管他,曹靖的生活起居,学习教导,都是由羊徽瑜来负责的。
本来担心就这么一个独子,羊徽瑜过于溺爱,反倒不利于成长,这次曹亮从幽州归来,才发现自己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羊徽瑜聪慧过人,自然明白曹靖将来是要接掌大位的,如果不从培养的话,将来必然不堪大用。
所以羊徽瑜对曹靖极为的严格,不仅请并州最有名气的大儒来讲习经传,请并州最负盛名的武师传授功夫,而且着重培养他的诗书礼仪。
都慈母多败儿,以曹亮目前的地位和身份,那曹靖一出生就是官二代,如果羊徽瑜疏于管教的话,那曹靖将来便和洛阳的那些浮华子弟们没啥两样。
羊徽瑜出身名门,看惯了所谓的豪门公子,所以在曹靖的培养和教导上面,羊徽瑜近乎严苛,不让他沾染一点富家子弟的那些纨绔之气,曹亮的接班人,那怕算没有曹亮的雄才大略,那也必须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才校
刚刚年及十三岁的曹靖,已经不光能熟读四书五经,而且弓马纯熟,箭法精湛,知书达礼,谦和儒雅。
这让曹亮甚是欣慰,来很惭愧,这十几年来,曹亮一直忙于征战,那怕就是呆在晋阳,每都有如山的案牍,所以陪伴家饶时间很少,尤其是儿子的成长,他实在是没有时间去问津,仿佛他昨日还是嗷嗷待哺的婴儿,今突然就长大成人了,这次回晋阳,看到只比自己矮上一头的曹靖恭敬地行礼,让曹亮是感慨万千。
夜深人静之际,曹亮轻抚着羊徽瑜眼角细细的鱼尾纹,叹道:“徽瑜,这家中上有老,下有,都得由你为操劳,这些年辛苦你了。”
羊徽瑜莞尔一笑道:“夫君征战在外,干得是经纬地的大事,妾身不才,只不过做些力所能及之事,何言辛苦?能为夫君分忧解难,是妾身最大的荣幸了。”
曹亮握着她的手,感慨地道:“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徽瑜,你真是我的贤内助啊!”
曹亮虽然不在家,但他也清楚,家里的这一摊子,还都不是羊徽瑜来挑着,母亲刘瑛年事渐高,虽然有丫鬟仆人服侍着,但总不如自己亲人尽心,羊徽瑜伺奉婆婆有如亲娘,早晚请安,饮食起居,安排的妥妥贴贴。
司马如嫁入曹家时只有十六岁,白了也就是一个孩子,再加上她出身豪门,娇生惯养,终究是有着千金姐的脾气,羊徽瑜从来没有以正妻自居,反倒和司马如亲如姐妹,别人家妻妾宫斗相互争宠的大戏在曹家可从来没有出现过,无形之中,也让曹亮省了不少的心。
所以,在这个家,最功不可没的,就是羊徽瑜了,曹亮觉得,自己亏欠最多的,也是她,任何女人,都希望能和自己所爱的人举案齐眉相偕相守白头到老,可他们总是聚少离多,就连想句夫妻之间的悄悄话,都没有时间。
人生苦短,一晃就是十几年过去了,而未来,曹亮依然没有时间陪伴于她,等待他的,将会是更加激烈的战斗,齐家治国平下,到了曹亮这儿,家是顾不上了,只剩下治国和平下了。
现在,他和她只能是短暂地享受这份来之不易的相聚时刻,因为很快曹亮又将踏上新的征程,看着她沉沉睡去安详的模样,曹亮感叹着,也许她真得是累了,为了这个家,为了自己,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曹亮暗暗地发誓,将来等他功成之日,必将底下所有的荣耀光彩,都给予她,而羊徽瑜,也绝对是配得上这份荣耀的!
第1214章
游历
夏侯玄到达并州已经有七八个月的时间了,当初方布将他护送回晋阳的时候,夏侯玄真有一种死里逃生的感觉,见到了曹亮,感慨万千。
如果没有曹亮出手相救,此时此刻,夏侯玄只怕早已成为司马师的刀下之鬼了。
李丰张缉惨遭横死,手下数百人随之陪葬,数千人被流放河西,司马师对待政敌,手段不可谓不残酷。
听到这个消息,夏侯玄不禁一阵恍惚,其实自己已经从鬼门关上走了一圈,司马师对他们的行动了如指掌,李丰张缉那怕再兴风作浪,也难逃司马师的魔爪,所以失败的命运早就注定了,而司马师最想杀的,莫过于自己了,这场权力的角逐,自己最终只能是牺牲品而已。
患难之时方见真情,关键的时候,还是曹亮不畏艰险,虎口营救,将夏侯玄一家三口安全地带到了并州来,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平生得此挚友,夏侯玄感觉这辈子,值了。
曹亮并没有为夏侯玄安排什么官职,在晋阳少住几日之后,曹亮提出让夏侯玄出去游历一番,散散心,解解闷。当然游历的范围也仅限于曹亮治下的并州幽州。
夏侯玄没有拂却曹亮的好意,虽然他内心深处还是希望曹亮可以给他一官半职,这倒不是夏侯玄有什么当官的欲望,而是他想尽自己的一份棉薄之力去帮助曹亮,大恩不言谢,夏侯玄觉得拿出自己的能力来,那怕从最小的郡守从事做起,也要报答曹亮的这份恩情。
但是曹亮让他出去游历的这种安排,夏侯玄也不好拒绝,只能应承下来。
此行也并非是夏侯玄一人出行,曹亮给他配备了数百人的团队,有护卫,有从事,有佐吏,这样的阵仗,一点也不失夏侯玄的身份。
游历的路线事先早已安排好了,从晋阳南下,直抵河东,而后绕到上党,再一路北上,经乐平到雁门郡,直抵幽州,并远赴辽东,最后返回晋阳。
此行将经过曹亮治下的所有州郡,所到之处,让夏侯玄是大开眼界,他欣赏的,可不是仅仅只是沿途的风光,看到的更多的是民风民情,在曹亮的治理之下,河清海晏,百姓安居乐业,所谓的太平盛世,也不过如此。
并州和幽州,在夏侯玄的眼里,这都是些边塞苦寒贫瘠之地,应该是盗匪横行,胡人猖獗,民不聊生才是,但眼前国泰安民富足安乐之景,让夏侯玄也是一阵恍惚,让他疑心是回到了中原富庶之地。
噢,不,就算是中原富庶之地,也不可能有这种详和安宁,那儿遍地是流民和乞丐,所谓的富足,也不过是富人富得流油,穷人依然是穷得掉渣。
而并州,压根儿就没有这种现象,没有流民,也没有乞丐,百姓安居乐业,家有余庆,也没有地方豪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真正的是人人期望的太平盛世。
幽州的状况虽然要比并州差了一些,但是幽州的秩序正在恢复之中,在并州已经推广多年的精耕细作法也在幽州大力推广,第一年就收效显著,相信幽州百姓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这完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曹亮解决的,不仅仅只是两州的民生问题,这简直就是给天下各个州郡提供了一个范本啊,如果曹亮治理方法可以推广到天下,那绝对是天下百姓的福祉。
回到晋阳,夏侯玄便迫不及待地来见曹亮,曹亮亲自置酒宴为夏侯玄接风洗尘,含笑着道:“怎么样,泰初兄此行可有收获否?”
夏侯玄激动地道:“大开眼界,大开眼界啊!子明啊,你当真是了不起啊,并幽二州民富殷实河清海晏,这种改变,简直是翻天覆地啊。”
曹亮淡淡地一笑道:“这没什么,只要你心里装着百姓,自然能办好每一件事。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惜这句话数百年以来,也只是说说而已,没有人真正把它当一回事,如果我们这些当权者为政者能真正地为民着想,天下就没有贫寒。”
夏侯玄闻之,深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半响,他起身,向着曹亮长揖一礼,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以前我只是醉心于玄学,认为那才是高尚的学问,是治国之本,现在才明白,这是多么荒谬之事,玄学空谈,不能救国,只能误国啊。这半年来,我游历过诸多郡县,才知道实干才能兴邦,子明,这方面,你可是我的老师,请受学生一拜。”
曹亮呵呵一笑,道:“不敢当,不敢当,泰初兄满腹经伦,才识卓著,小弟岂敢班门弄斧。”
夏侯玄正色地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治政一道,你真可为我师矣。此次我急着回来,便是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子明可以答应?”
曹亮噢了一声,道:“泰初兄,你我乃生死之交,有话直言便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