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6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0/1023


本来接旨的是时候要焚香叩拜的,以示对天子的尊重,可司马伦就这么大大咧咧地站着,根本就没有下跪的意思,钦差太监也不敢多说,赶紧地拿出圣旨来宣读:“皇帝制曰:赵王伦公忠体国,恪尽职守,抵御外敌,功勋卓著,特加封为相国,都督内外诸军事,加邑四千八百户,接旨之后,即刻回师长安勤王护驾。软此。”
念完圣旨,钦差太监还等着司马伦说接旨呢,可是结果却是半响无声,钦差太监偷眼瞥了一下,司马伦傲然而立,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冷笑,根本就没有接旨的意思。
钦差太监估计也是每一次遭遇这样的宣旨场面,司马伦不接旨,他也不敢将圣旨给递过去,拿着也不是,放下也不是,尴尬无比。
司马伦冷笑着,看来司马昭到现在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居然还会下旨给自己要他前去勤王,什么狗屁的相国,都督内外诸军事,还加邑四千八百户?长安已经深陷魏军包围,晋国的覆灭,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给自己画这么大的饼,又有什么意义?
第1678章
恕不奉陪了
司马伦最终从钦差太监的手中拿过圣旨来,然后将它一条条地撕成了碎片,手一扬,黄色的碎片随风飘扬,散落在了渭河的水面上,很快就被河水吞没,消失无踪,司马伦轻笑了一声,道:“回去告诉司马昭,让他自己慢慢玩吧,孤就恕不奉陪了。”
说罢,司马伦也没有理会钦差太监错愕的表情,跨上了战马,向西扬鞭而去。
找到了母亲,司马伦在这里已经没有了任何的牵挂,至于司马昭的生死,司马伦也就漠不关心了,原本司马伦还计划杀了他为司马师报仇呢,但现在看来,是没有那个机会了,司马伦必须要为追随他的十万大军负责,远离长安这片是非之地。
至于司马昭的下场,司马伦也不必担心,首先曹亮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的,魏军已经大举围城了,司马昭穷途末路,已经是无路可走了,他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最成为了一个最为短命的皇帝,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司马伦挥鞭离去,再没有回头看向长安城一眼。
钦差太监立于渭水河边,冷冷的风吹来,而他在风中彻底地凌乱了,司马伦撕了圣旨,非常潇洒地转身而去,如果他此刻回长安复命,盛怒之下的司马昭恐怕不会给他好果子吃。
就算司马昭不治他的罪,但搬到不救兵,长安城完全没有机会守得住,与其死在乱军之中,倒不如趁还没有回到长安之际,率先地逃跑吧,这样还有机会捡回一条命去。
于是钦差太监脱掉了身上的宫服,把里面的衣服撕烂弄脏,混到了逃难的百姓之中,一路向北而去。
随行的那些属下看着领头的太监不管不顾只身而逃,他们也是面面相觑,最终也选择了混入难民之中逃走了。
……………………………………………………………………
皇宫大殿之上,司马昭正召集群臣议事,可今天上朝的大臣并不多,许多人都是抱病告假,没有来上朝。
不用说,这些大臣也并非是真得有病,而是另谋打算了,如今大晋王朝行将覆灭,许多人显然没有和王朝共存亡的心思,在这危难之时,他们可没想着什么同舟共济,而是寻思着各自的出路。
司马昭不禁是气愤异常,脸色都发青了,怒道:“朕还没有死呢!大晋还没亡呢!你们就这么急着想卖主求荣,真是岂有此理!廷尉杨骏——”
廷尉杨骏出班上前,躬身道:“臣在。”
司马昭沉声道:“你且看看这大殿之上,有多少应到未到之人,下去即刻带兵去查抄,凡是今天没有上朝之人,统统给朕抓起来,打入天牢,严刑拷问,如果有与曹亮勾结者,一律斩无赦!”
司马昭这回真是动了真怒,平时有个别大臣告假,那到是在情理之中,人吃五谷杂粮,又焉能不会得病,但现在满朝文武,居然会“病”倒了三分之二,不是装病是什么?
论起装病界的鼻祖,那还是首推司马昭他爹司马懿,那才是装病界的泰山北斗,这些大臣跟司马懿相比,那简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完全是班门弄斧,倘若司马昭放任这些家伙肆意妄为的话,那他当皇帝的威严何在?
现在魏军兵临城下不假,但还没有到社稷崩塌之际,这些人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另谋出路了,真是岂有此理,司马昭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岂不是白瞎了这个皇帝之位吗?
杨骏揖礼道:“臣领旨。”
杨骏为人最善阿谀媚献,偷机钻营,深为诸大臣所不齿,耻于为之为伍,所以杨骏在朝中与诸多大臣交恶,不过杨骏深得司马昭的喜欢,晋升他为廷尉,执掌司法之权。
此番司马昭要整治那些不上朝的官员,杨骏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在这些没有上朝的大臣之中,有好些人是和他有私怨的,这下杨骏内心之中极为高兴,苦思已久的报仇机会终于来临了,这些人一旦落入到了他的手中,保管让他们不死也要脱一层皮。
这个大好的机会,杨骏又如何能放过,他拱手称诺,兴冲冲地离开了大殿。
下达了旨令之后,司马昭恶劣的心情总算是平复了一些,虽然说法不治众,但这些朝臣们也太大胆了,太目中无人了,他司马昭还没有死呢,居然就不给他一点面子,这些人绝不能姑息纵容,否则的话,会让人认为他这个皇帝软弱可欺,更多的人会加入到叛逃的行列之中。
不管是杀鸡儆猴,还是敲山震虎,司马昭都不能心慈手软,所以那些胆敢渺视他的人,都会受到应有惩罚。
杨骏的办事风格倒是雷厉风行,在抓捕之前,他特意地写出了一个名单,谁和他仇怨最深,谁就排在前头,然后照名请客,一个都不准备放过。
那些告假的大臣,不排除真正生病的,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病,而是谋划着出城投降,他们可不想死在战乱之中,听说曹亮那边对降臣条件和待遇极为的优渥,这自然让他们是怦然心动。
他们也就不指望着加官晋爵,能和现在的地位持平,已经算是烧高香了。
就在他们暗暗地盘算谋划之际,杨骏带着禁军就直扑而来,不容分说,便将这些官吏给捉了起来。
有些官吏知晓这是杨骏挟私报复,当场便斥责于他,但杨骏却毫不在意,反倒挥了挥手,将这些大臣们给统统抓了起来,关入到了天牢之中。
光是关入天牢肯定是不足以治他们的罪的,杨骏这回当起了酷吏,对这些大臣是严加拷问,从他们的嘴里,自然是会吐露出来的。
不管就算他们拒不奉认,杨骏都会要他们脱层皮,不就是签字画押吗,杨骏随随便便就能伪造出所有人的签名来,反正这么长的名单,司马昭也不会亲自去一一查验,他将差事交待给了杨骏,自然是会无条件地相信杨骏的。
第1679章
一群废物
更何况,大敌当前,司马昭早就是焦头烂额了,他那有闲心逸致去管这些事,那怕杨骏就是胡作非为,司马昭也不会去管的。反正这些人公然地蔑视朝廷,罪不容诛。
杨骏将通敌的名单上报给了司马昭,司马昭看都没看,御笔一挥,就判定了这些人的生死,一颗颗的人头滚落,长安城内又是一片腥风血雨,给本来就恐慌的局势更增添了惶恐,整个长安城内,是人人自危,胆战心惊。
司马昭也变得烦躁不安起来,派出去宣旨的太监到现在也没有回来,这分明就是一件极为不正常的事,按理说司马伦的军队已经抵达了渭城,到长安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可是不但渭城那边毫无动静,就连宣旨的太监也不知所踪了,司马昭隐隐地感觉到了情势的不妙。
这时候,城门督紧急上报,称魏军的大队人马已经向长安城围来,将长安城包围了一个水泄不通。
先前抵达长安城附近的魏军全是骑兵,这些骑兵也仅仅只是封锁长安城附近的道路而已,并没有对长安城实施围攻,现在魏军大举围城,很显然是魏军的攻城部队赶到了,长安大战已经是迫在眉睫,一触即发。
以长安城目前的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抵御魏军的进攻,司马昭想要守住长安,还需倚仗司马伦和司马伷的勤王之师,不过司马伷远在武关,如果他没有事先动身的话,根本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长安。
所以当前司马昭能依靠的,也只有司马伦的兵马了,而且司马伦就在渭城,渭水的北岸,和长安城遥遥相望,如果司马伦肯出兵的话,须臾即至。
但司马伦会愿意出兵吗?
显然司马昭没有那个把握,司马昭弑兄称帝,其实已经和司马伦是势同水火了,再加上司马昭刻意地削夺司马伦的兵权,司马伦不心怀芥蒂才有鬼。
司马伦之所以没有和他反目,最大的因为还是因为柏灵筠,可司马昭早已失去了对柏灵筠的控制,只是司马伦不知情而已,误以柏灵筠还被司马昭软禁着呢,而司马伦一旦知晓了真相,就会毫不犹豫地跟他翻脸,甚至兵戎相见。
所以指望司马伦前来勤王,司马昭心里还真没有什么底,也许司马伦会看在柏灵筠的面子上,出兵吧,但这中间又有多少不确定的因素,司马昭还真无法算得清楚。
可现在司马昭不指望司马伦还能指望谁?所以司马昭才会急切地等待着司马伦那边的消息,盼着司马伦出兵来救他,否则长安城沦陷了,司马昭就和他刚刚建立起来的大晋王朝一起完蛋了。
骠骑将军王沈现在担任着长安城城防总指挥的职责,当他得到了赵王司马伦的军队撤离的消息,脸色顿时大变,急忙地返回了皇宫,向司马昭禀报道:“启禀陛下,赵王率军撤走了。”
司马昭正坐在龙床上和群臣商量应敌之策呢,听到这个消息,脸色顿时惨白如纸,扶着龙床边框的手也不住地颤抖起来,他很清楚,司马伦一旦撤军,他就真得完了,司马伦的援兵,已经是能够挽救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了,如果就连这根稻草也没了的话,司马昭可真就彻底地凉凉了。
殿上议事的诸臣闻讯之后也是神色各异,有惊恐万状的,有窃窃私语的,有摇头叹息的,有低头不语的,绝望的情绪在大殿之上蔓延,这个本来就不太意外的消息意外地传来,让所有的人希望破灭,深陷绝望之中。
司马昭呆坐半晌,缓了缓神之后,才开口道:“诸位爱卿,谁可有退敌之计?”
贾充木无表情地垂着头,抠着手上的指甲,荀顗、荀勖、王祥等人则是默然无语,谁也不敢接司马昭的话。
司马昭见无人答应,不禁勃然大怒道:“朕称帝之时,尔等一个个邀功请赏,只恨官爵太低,如今朝廷有难,社稷危亡,正是用人之际,你们一个个却是装聋作哑,那要你们又有何用,一群废物!”
诸大臣个个面带愧色,只能是垂下头去,莫不敢言。
王沈是诸臣之中唯一的武将,若论打仗的事,他是责无旁贷的,见其他的大臣都沉默不言,王沈只得上前道:“陛下,如今敌强我弱,又无援兵,长安城无论如何也是守不住的,依微臣之见,不如趁早突围,方为上策。”
司马昭这才略缓了一口气,王沈也算是一个明白人,如今的局面下,长安城肯定是守不住的,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突围了,尽管说突围的难度不小,但也总比坐以待毙要强吧。
所以司马昭当即下令,由王沈统率长安城内所有的晋军,包括守城的军队和守卫皇宫的羽林军,都由王沈来统一指挥,趁着魏军立足未稳的机会,全力以赴地进行突围。
王沈领命,率着军队保护着司马昭和后宫妃子皇子以及诸位大臣,试图从长安的西门杀出去。
但突围想得容易,实现起来却是无比的困难,邓艾为了防止司马昭逃走,特意地派了越骑营和锐骑营昼夜突进,率先地赶到了长安城下,将司马昭所有可能逃跑的路线给封死了。
如果司马昭早在难民潮逃离长安的时候,痛下决心早些撤离的话,或许还有机会能逃走,但正是由于他稍微犹豫了一下,把最佳的逃跑时间给错过了,等到魏军骑兵赶到霸上之时,司马昭再想逃跑,已经是来不及了。
等到邓艾亲率大队人马杀到长安城下的时候,便将长安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这个时候,司马昭再想突围,那就得去问邓艾同不同意了。
王沈率领着先头部队杀出城去,但很快就遭遇到了魏军的大队人马,虽然王沈奋力而战,但奈何敌众我寡,双方的战斗力又不在一个层次上,所以那怕王沈拼死血战,也无法突破魏军的防线。
第1680章
昙花一现
魏军的防线似乎是连绵不绝的,王沈冲破了一道,很快便有另外的魏军汇集过来,形成下一道防线,饶是他拼尽全力,也无法杀得透这重重的防线。
尽管王沈已经调集了城内几乎所有的军队,但在强大的魏军面前,晋军的力量还是显得十分的渺小,望着眼前层出不穷的魏军,已经是汗透铠甲的王沈明显地有些力不从心了。
手下的晋军,更是军心涣散,兵无斗志,似乎他们都清楚,这只不过是一场徒劳的挣扎而已,晋军根本就不可能突破开魏军的防线,战斗下去的结果,只能是白白地去送命。
或许在城内的时候,因为军纪的约束,没多少人敢主动地站出来投降魏军,但在这战场之上,可没有再能管束他们了,所以有的晋军打着打着,就溜号了,扔掉了武器,向魏军投降了。
对于投降的晋兵,魏军这边倒是有容乃大,一律接纳,这使得更多的晋军无心恋战,纷纷投降。
王沈在前面卖力地厮杀着,但后面的晋军却不断地逃跑投降,试想一下,这样的仗还能打吗?
没过多久,王沈的部队就陷入到了魏军的重重围困之下,晋军的这种非战斗减员,给王沈的突围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加再上前面出了越骑营的围杀,王沈这个时候别说是向前突围了,就算是往后撤退都没有了可能,陷入了魏军的重重包围之中,摆在王沈面前的,要么投降,要么死。
王沈倒也比较光棍,宁可战死,也绝不投降,虽然身陷重围,但依然奋力死战,斩敌无数。
对于这样的死硬分子,魏军当然也不会客气什么,文鸯一声令下,数百弓骑兵便拿着箭头对准了他,王沈就算再有天大的神通,也不可能逃得过这暴风箭雨,短短的几息之内,王沈就被活活地射成了一个刺猬,万箭穿身而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0/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