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1023


这种随风而倒的墙头草,是司马伷最为厌恶的人,司马伷入城之后,便恨不得将他一刀给斩了,但由于他还需要胡途去替他办事?
所以司马伷暂时没有杀他。
暂时没有并不代表司马伷会放过他?
等到司马伷离开上庸的时候,胡途也就没有了任何利用的价值?
对于所有背叛过司马家的人?
司马伷恨不得把他们都给杀光了,当然全杀掉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好不容易撞到一个,司马伷自然不可能轻易地宽恕的?
所以利用完他之后?
司马伷便命亲兵一刀斩之。
然后,司马伷命人将胡途的人头高高悬挂于城门口,又将胡途鲜血蘸了,在城门口上写了一行大字:“背叛者死!”
处理完这一切?
司马伷这才纵马离开了上庸城。
离开上庸之后?
司马伷便面临一个重大的决择,是往西走呢,还是往南走?
往西走,便可以抵达蜀国,而往南走?
便是去投奔吴国,对于司马伷而言?
这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行将踏错?
很可能便是万劫不复。
其实不是管是蜀国还是吴国,之前可都是司马家的敌人?
双方交战多年?
结怨颇深?
这也是司马伷深深为之忌惮的地方,不管投奔蜀国还是吴国,都是有着巨大的风险的,万一要清算以前的旧帐,司马伷真是吃不了兜着走。
可是在这里,已经没有了司马伷的容身之地,魏国的军队,随时都会追来,如果司马伷不做决断的话,一旦追兵迫近,他就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司马伷深深地陷入到了纠结之中,因为他根本就无法得知蜀国朝廷和吴国朝廷的态度,他甚至连试探的机会都没有,如果前面只有一条路的话,或许司马伷也不用犹豫,一条道走到黑就行了,但两条路同时摆在面前,而且只能是二选一的时候,司马伷举棋不定,真得不知道该走哪条好了。
这时,身边的副将看到了司马伷的纠结,便提醒他道:“殿下,您不如投一枚铜钱试试,正面去吴国,反面去蜀国,由天意来安排便是。”
司马伷一听,这倒是个办法,自己拿不定主意,交给天意来决断,倒也不错,于是他从亲兵那儿讨来了一枚铜钱,闭目默念了一下,然后将铜钱抛向了空中。
铜钱在空中翻了几个滚,然后落在了地面之上,众人视之,正是铜钱有字的正面,按刚才副将所言的,正面便去吴国,反面便去蜀国,此刻铜钱正面朝上,看来天意是让他们去吴国的。
这回司马伷到是没有再纠结了,其实对于司马伷来说,他是倾向于投奔吴国的,因为吴国和蜀国对比,还是吴国要更为强盛一些,就算将来曹亮去攻打两国,吴国灭亡的概率也是要小于蜀国的,从这个方面来讲,投降吴国要强于投降蜀国的。
魏吴的边界距离上庸也不太远,从上庸向南行二三百里,便可以进入到吴国建平郡的地界,认准方向之后,司马伷下令军队倍道而行,火速地向南前进。
……………………………………………………………………
晋军离开上庸不到半天的工夫,杜预便率领着魏军赶到了上庸,刚到城门口,就瞧见了在城门口高高悬挂着一颗人头,本来城下围观的人还有不少,但一看到有军队赶来,他们便一哄而散了。
杜预纳闷了,为何这上庸城门口,会挂着一颗人头呢?上庸城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故?
不过看城内的模样,城门洞开,城内也应该是没有什么军队驻扎的,也不知道司马伷经过没有经过此处,还是逃之夭夭了,杜预决定传唤上庸太守过来问个究竟的。
此刻魏军正好抓住一个正准备逃跑的小吏,带到了杜预的面前,杜预便问道:“上庸太守何在?”
那个小吏指了指城门口的人头,怯懦地道:“这便是胡太守的人头。”
杜预悚然一惊,道:“胡太守是何人所杀?”
小吏道:“是被司马伷杀得,他还杀了城内许多的人,抢走了不少的财物粮草。”
果然没有出乎杜预的预料,人果然是司马伷杀的,而且司马伷还在城门口留下了几个血字“背叛者死”,没想到逃亡之中的司马伷,竟然也能干出如此穷怨极恶,丧心病狂的事来,真是猖狂的没边了。
杜预是怒火冲天,问明了司马伷逃走的方向以及时间,便火速集结起人马,一路向南追了过去。
第1715章
居然是来投降的
建平太守吾彦刚刚调任而来的,此前他一直在武昌担任军职,从军司马一直做到了奋武校尉,后来在西陵督步协的保举之下,担任了建平太守。
建平郡可谓是吴国的西大门,西邻蜀国的门户要隘永安,北接魏国的上庸郡,是一块理所当然的战略要地,只不过这里山川险峻,道阻难行,人口稀少,除了有些战略价值之外,民生经济方面几乎连江东富庶之地的一个县也比不了。
不过建平郡对吴国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边郡,当年夷陵之战时,这里便是风口浪尖,不过后来诸葛亮重修了吴蜀关系,双方剑拨弩张的状况也才得到了改善,建平郡这才恢复了平静。
但就算是双方结盟,彼此之间也不可能毫无防范之意,蜀国方面派重兵驻守永安,也就是有意图阻止吴国西进的意图,所以针尖对麦芒,吴国方面也在建平郡构筑要塞,和永安是遥遥相对。
至于来自上庸方面的威胁,吴国倒是浑然不在意的,毕竟吴国和魏国的边境线,绵延数千里,东线的淮南和中线的武昌,才是魏国进攻的重点区域,建平这一带高山峻岭,江流光汹涌,很难算得上是一个好的用兵之地,所以吴魏之间那怕发生过不计其数的战役,但从来建平郡这边也是相安无事的。
所以吾彦上任之后,反倒是逍遥无事,每日只是练练兵,在周围巡视巡视,悠闲的很。
但这天吾彦突然地接到边塞那边的急报,声称一支大约两三万打着晋军旗号的军队突然地从上庸南下?
已经突破了边界线?
正向建平杀来,意图不明。
晋军?吾彦首先是愣了一下?
虽然身处边塞?
吾彦还是可以看到来自建业的官方邸报的,上面寻常会载有一些重要的时事?
当然传到建平的时候,也差不多是几个月前的旧闻了?
比如司马昭在长安称帝?
国号为晋,曹亮在洛阳称帝,承继魏统这些事,吾彦也不过是几天前才刚刚知晓。
原本以为这些发生在千里之外的事与他毫无干系?
吾彦根本就无需理会?
但没想到一支晋军突然地向建平杀来,司马昭所立的晋国不是在关中吗?上庸怎么也算是魏国的地盘,这支晋国的军队是如何能越过上庸直接进攻建平的,他们来此的目的何在?
吾彦觉得这有些不可思议,毕竟魏国和吴国打了那么多年的仗?
还从来没有一场战斗是发生在建平郡的,无论魏国攻吴还是吴国攻魏?
这里从来也不是当权者考虑的战场,吾彦实在想不明白这支晋军为何会跨越千里?
从关中一路杀到这里来的。
不过既然有敌袭,那吾彦就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应对?
虽然此次进攻建平的晋军人数并不多?
只有两三万?
但对于只有两千多守军的建平郡来说,这也是十倍之敌啊,如果他们倾尽全力来进攻的话,仍然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吾彦一方面整军备战,加强建平郡的防御,另一方面,紧急地向西陵督步协上报。在战斗序列上面,建平郡是归于西陵督管辖,有如此重大的军情,吾彦也只能是禀报于步协,同时也是向步协请求援助。
建平郡和上庸郡之间边境地带,都是崇山峻岭,所以吴国方面只是在边境派驻了一些哨卡,并没有真正地派驻兵马,所以晋军一路南下,是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的,他们很快就推进到了建平城下。
吾彦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严阵以待,本以为晋军抵达建平城下之后,会发起攻,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只是在建平城下寻了一块空地扎下营来,然后派出使者前来谈判。
谈就谈呗,吾彦冷冷一笑,如果晋军方面以为自恃他们兵力强大就想要劝降的话,那他们可就真是打错了如意算盘。
不过结果却是吾彦万万都没想到的,晋军派使者前来,不是劝降而是投降的,是晋军向吴军进行投降。
一开始,吾彦还以为是晋军在故意使诈呢,以投降为名,想要赚取建平城的,这样的计策也太过拙劣了吧,想要忽悠吾彦,门都没有。
不过听了使者详述详情之后,吾彦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领军的是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此刻长安那边已经发生了剧变,长安被魏军攻破,晋国皇帝司马昭也崩了,司马伷原本是驻守武关的,长安失守之后,他便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地步,所以逼不得已,这才选择了南下投奔吴国,乞求吴国方面予以接纳。
吾彦听了,倒也觉得正常之至,毕竟晋国已经亡国了,司马伷为求保命,弃城而逃,算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仅仅也只是司马伷的一面之辞,长安那边究竟是什么情况,吾彦自然是不得而知的,建平这边交通闭塞,再加上两边属于敌对的状态,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员往来,就算是长安沦陷的消息传到建业和武昌去,那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传到建平来,杜预在武关的时候尚且不知长安的消息,吾彦又如何能知晓司马伷所说的是不是真的,万一中了敌人的诡计,那就追悔莫及了。
所以吾彦虽然采信了司马伷的说法,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没有让司马伷入城,而是派人飞报给了步协,由他来定夺。
步协先接到了吾彦的告急文书之后,便准备领兵前去救援了,但刚刚启程,就又接到了吾彦的禀报,称这支军队是晋国的残军,长安沦陷之后无处可逃,才向吴国前来投降的。
由于一直以来都是魏强吴弱,吴国降魏者甚多而魏国降吴者廖廖无几,步协一听,此次前来归降的居然是司马懿得儿子司马伷,这可是大好事啊,如果他真心归降的话,那吴国不但可以多几万人马的助力而且影响力也是巨大的。
所以步协感觉到这是一个机会,他立刻赶往了建平,去处理这件事。
第1716章
战略大局
步协抵达了建平之后,吾彦将他迎入城中,具述详情,步协登临城头一看,哈哈大笑道:“士则你也太多顾虑了,司马伷是不是诚心来降,这有何难,一试便知。”
于是步协派人前往晋军的营地,邀请司马伷前来赴宴,并商谈归降之事。
步协的这个做法很简单,如果司马伷确实是真心实意来归降的,必然会欣然赴宴,但如果他心中有鬼的话,肯定是不敢来的,如此一试,便知真假。
司马伷抵达建平城下的时候,已经是有些时间了,但他迟迟未能获准入城,不禁是心忧如焚,要知道杜预的追兵在就身后,如果不是司马伷故布疑阵,将杜预引往了蜀国的方向,兴许这时候杜预的追兵已经是撵上他了。
但就算如此,杜预也很快会发现中计了,并回归到正常的道路上来,追上他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司马伷在这儿耽搁的太久了,迟早是死路一条。
可是建平太守吾彦却为人谨慎,没有轻易地放他入城,而是禀报了西陵都督步协,由步协来定守,司马伷只能是耐心地等待了。
还好步协来得挺快,并没有让司马伷久等,而且他一到建平,就派人来请司马伷赴宴,尽管步协也没有接纳他的人马,但最起码是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对于司马伷来说,这可没有什么再考虑的了,所以他立刻是带了一些亲兵护卫,直奔建平城而来。
步协倒是比较意外,这司马伷来得好快呀,甚至都没有任何的考虑时间,一接到他的通知就飞快地赶了过来,不管怎么说,诚意是十足的?
步协自然也就相信了他几分。
在酒宴之上?
司马伷具述详情,表示愿意归降吴国?
尽心尽力地为吴帝效力。步协详细地询问了一些问题?
司马伷是对答如流,并无任何的破绽?
步协最终选择了相信他。
就在此时,突然接到了边兵的禀报?
称魏国五万大军已经是兵临边境?
随时都有越界袭来的可能。
司马伷惊惶失措,手里握的著都掉到了几案上,司马伷知道,来者不是别人?
正是杜预?
而杜预也不是攻打吴国来的,而是冲着他来的,如果此刻司马伷的军队还驻扎在城外,极易受到魏军的攻击。
不过建平只是一座小城,容纳不下太多的人马?
而且这里的粮草囤积也非常有限,根本满足不了司马伷数万人马的所需。
步协倒是当即拍板?
让司马伷率军前往西陵,西陵可是一座大城?
战略地位要比建平高的多,而且吴军长年在那儿驻扎大批军队?
粮草问题也是暂时无忧的。
而且步协也是有私心的?
如果将司马伷留在建平?
以吾彦的力量,是没有能力控制司马伷的,万一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局面或无法收拾,但到了西陵他的地盘之上,步协便有足够的兵力来制衡他,也不怕司马伷来作妖。
对于司马伷来说,他投奔吴国,就是为了寻求一种庇护,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好,相对而言,西陵就要比建平更为理想,那儿有强大的城防,有数量众多的吴军,安全性方面有更好的保障,他当然是欣然向往的。
于是,司马伷回营之后,便立刻拨营起寨,跟随步协,转道前往西陵了。
……………………………………………………………………
杜预此时已经是率兵出现在了魏吴的边境之上,司马伷离开上庸之后,究竟是逃往了蜀国还是吴国,杜预倒是不太清楚,不过这次杜预没有被司马伷给晃住,当看到晋军朝着蜀国方向逃跑的痕迹之后,杜预并没有一头便追了下去,而是派人对两个方向上都进行了追踪,最后果然发现司马伷居然故技重施。
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地方栽两次跟头,杜预又怎么会在连续地上当两次呢,所以他在三岔路口一直按兵不动,直到查明了司马伷的的确确是逃往了吴国,杜预这才起兵相追,一口气杀奔到了吴国的边境。
不过到了边境之后,刘靖提醒了一下杜预,再往前走那可就是吴国的地盘了,如果他们进入到吴国的地盘,势必会和吴国的军队发生冲突。
尽管说魏军是不会丝毫惧怕吴军的,但在魏国境内追击司马伷,他们是没有任何负担的,可是一旦越过国界,与吴军发生冲突,可能会影响到曹亮的战略布局,所以刘靖便提醒杜预,不可贪功冒进,以免破坏陛下的战略计划。
杜预更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就算刘靖不来提醒,杜预也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现在魏军的所有主力野战军团都布署在西线上,对司马氏的残余力量进行最后一击,本身追击司马伷已经是计划之外的事了,但为了剿灭司马家的这支歼余,多跑一些路倒也无所谓。
可一旦进入到了吴国境内,与吴军进行交战,胜负姑且不说,但会不会影响到曹亮的整个战略安排,杜预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进入吴国的境内,杜预必须要慎重行事才对,一旦和吴军开战之后,势必会让魏军陷入到两面作战的困境之中。
杜预一边向前推进,一边派快马将这里的军情速报于洛阳朝廷,另一方面,派出了大量的斥侯探马,对司马伷得下落进行追踪。
如果司马伷进入到了吴国境内,但还没有加入到吴军的行列之中寻找到庇护之所,杜预倒是不介意继续追击,将司马伷歼灭在吴国境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