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7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0/1023


姜维眼看杀黄皓无望,心中郁闷,如何能饮得下酒去,于是向刘禅告退道:“陛下,臣一路奔波,身有微恙,不得饮酒,还乞告退。”
刘禅立刻道:“既然大将军身体不适,那就早些回府歇息吧,回头朕会派御医过去给大将军瞧瞧。”
“谢陛下。”姜维揖了一礼,徐退而去。
当姜维请旨要杀黄皓之时,樊建、郤正已经领了司马伦夏侯霸等人到了殿下,正好瞧到这一幕,司马伦暗暗地有些皱眉,这姜维也太鲁莽了,当着天子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就要杀黄皓,这岂不是和黄皓结下了生死梁子,那怕黄皓今天服个软,给姜维叩头请罪,但只要黄皓不死,以后姜维可就有好日子过了。
像黄皓这样的奸佞之臣,当殿受此之辱,一定会找机会报复回来的,只要他还是皇帝身边的近侍,机会自然多得事,什么阴招损招让你防不胜防,黄皓这种人,从来也没有什么底线的,只能说姜维此举,太过孟浪了。
姜维退出去之后,反倒让司马伦等人比较尴尬了,今天的宴会,本来姜维是主角,如今姜维一走,反倒让他们这些配角无所适从了。
刘禅却没有因为姜维的离去而郁闷,反倒是因为姜维的离去而显得心情舒畅,如释重负一般,看了一眼殿下之人,夏侯霸、廖化、张翼这些他都是相熟的,只有一少年,唇红齿白,目若朗星,他并不认识,不过显然他便是司马伦了,刘禅当即笑盈盈地道:“司马爱卿,快上前来,让朕瞧瞧。”
司马伦只得上前,大礼参拜:“臣司马伦参见陛下。”
刘禅仔细端详了片刻,哈哈大笑道:“久闻其名,今日一见,司马爱卿果然是人中龙凤,不知爱卿今年贵庚几何?”
“回禀陛下,臣今年一十八岁。”司马伦如实禀道。
蜀中群臣不禁是议论纷纷,司马伦是司马懿最小的一个儿子,数年前就已经领兵出战了,淮南破诸葛诞,蒲坂津拒曹亮,官至大将军,后来更被封为了赵王,长安沦陷之后,司马伦转战于陇西,世人只知司马伦年轻有为,却没想到他今年只有十八岁,如此算来,他领军出战的年纪,更是小矣。
刘禅也不禁叹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司马爱卿能归附我大汉,真乃我大汉之幸啊!不知爱卿可曾婚配否?”
“未曾。”按照司马伦的年纪,娶妻也是正常的事,只不过这几年来,一直处于颠沛流离之中,连生死都顾不上了,司马伦如何顾得上去娶妻啊。
刘禅不禁面露喜色,道:“朕有一女,年方二八,正当妙龄,与司马爱卿甚是般配,司马爱卿若不嫌弃,朕便将公主许配于你如何?”
司马伦归降蜀汉,那可不是像夏侯霸那样单人独骑而来,最初他投降时可是带领着十万大军的,就算兵败于陇西,那至少也还有一半的人马在握,如此手握重兵的大将,必定会成为刘禅拉拢的对象。
别看刘禅表面上庸庸无为,但好歹也是当了三十多年皇帝的人,在同时代的皇帝里面,数他在位时间最长,朝政最为安稳,这固然有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等人的功劳,但真若细品下来,刘禅的中庸之道,也成为了他明哲保身的智慧之道。
司马伦降蜀之后,便和姜维走得很近,两人是强强组合,拥有兵力占据了蜀国兵力的七成以上,这让刘禅心自难安,所以他一直便暗自计划着来拉拢司马伦,拉拢的最佳手段,自然莫过联姻了,只要刘禅成为了司马伦的老丈人,分化他和姜维的关系,那不是手到擒来吗?
所以将公主许配给司马伦早就在刘禅的计划之中了,今日初见司马伦,刘禅便迫不及待地提了出来。
刘禅有好几个女儿,有一个嫁给了关羽之子关统,有一个嫁给了费祎之子费恭,还有一个嫁给了诸葛瞻,公主下嫁,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荣耀无比的事。
但皇帝嫁女,从来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所有的政治婚姻,都是建立在政治利益的链条之上的,别看司马伦在蜀国没有什么根基,但依然得到了刘禅的重视,所以才会出现刘禅主动地赐婚一事。
司马伦不禁为之一怔,说实话,娶妻的事现在还真不在他考虑的范围之内,但天子的美意,他能拒绝吗?司马伦只能是谢恩接受,成为了蜀国的驸马。
第1900章
神来之笔
“司马伦在蜀国当了驸马?”曹亮正在批阅各地送来的奏章,翻看到蜀地那边传来的最新消息,饶有兴致地道。
蜀国公主下嫁司马伦,那在蜀国也是一件极为轰动的事,后主刘禅赐给了司马伦一座宅邸,将公主许配给了他,如今的司马伦,身居骠骑将军的高位,又有驸马的身份,成为了蜀汉朝中灸手可热的人物。
桓范拈须微微一笑道:“世人皆道蜀主刘禅昏聩无能,但光是此举,就足见其精明之处了,用驸马之位来拉拢司马伦,分化孤立姜维,足见刘禅也不是十分的信任姜维啊。”
曹亮微微一笑道:“姜维拥兵自重,自然会受到刘禅的猜忌,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蜀国无休止的内斗,迟早会耗光他们的力量。传诏给邓艾,黄皓可是一枚咱们值得利用的棋子,有他在刘禅耳边时不时地吹风,姜维纵然本事再大,也难有所做为,甚至会有性命之忧,这枚棋子利用了好了,绝不亚于十万雄兵。”
桓范道:“陛下所言极是,此番姜维回朝,欲杀黄皓,却因刘禅私相回护而不得,黄皓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此后姜维的日子恐怕过不那么顺心了。”
姜维是蜀国唯一能与魏军抗衡的将领,他是继诸葛亮之后,唯一继续高举北伐大旗的人,如果蜀国不是姜维在撑着,很难想像它还会坚持多久。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状况,蜀国上下都无法做到全力去支持姜维,天子的猜忌,同僚的敌视再加上阴谋暗算,其实姜维在蜀国生存的也是极为地艰难,面前是神一样的对手,身后却是猪一样的队友,说实话,曹亮都有些同情姜维了,如果姜维没有投降蜀国,而是选择留在魏国的话,很可能就会成为和邓艾那样比肩而立的名将。
因为单论能力的话,姜维一直是不逊色于邓艾,邓艾正是因为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灭蜀的功勋加成,才得以位列古今六十四名将之列,而姜维最终以失败者的角色,自然是无缘这一殊荣的。
如果两人易地而处的话,谁的成就更高,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
但世事谁都难料,邓艾原本是荆州新野人氏,如果不是当阳之败,邓艾或许将会成为蜀国的一员战将,而姜维原本是魏国人,阴差阳错之下,被迫投蜀,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和提拨,成为了蜀国后期唯一一位主张北伐的人,蜀国所谓的北伐大业,最终却是由一个生于魏国长于魏国的人来担当,这不得不说,历史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曹亮道:“姜维为了防止黄皓的谋害,定然不敢在成都久留,最大的可能便是前往沓中屯田,以图再出祁山,下旨给邓艾,要他加强防范,姜维一日不死,北伐之心一日不休。”
桓范笑了笑,道:“陛下猜错了,此番姜维并未返回汉中,更未前往沓中,而是调往了永安,兼领巴州刺史永安都督,原任永安都督的阎宇则是调往了汉中,改任为汉中都督,等于是姜维和阎宇的防区对调。”
“噢?竟有些事?”曹亮有些吃惊了,按照历史的进程,姜维可从来也没有离开汉中一线,他在杀黄皓无果之后,便避祸沓中,现在姜维居然前往了永安,这又是一个什么情况?
姜维是蜀国的顶梁柱,虽然他名为避祸沓中,但姜维掌握着蜀国的兵马大权,真要灭个黄皓,有那么难吗?姜维之所以隐而不发,不过是给刘禅一个面子罢了,真要是较起真来,姜维手握重兵,废帝再立,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更别说是杀掉一个宦官了。
只是姜维比较清楚的是,一旦他如此做为,那便是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吴国的诸葛恪,魏国的司马懿,那便是前车之鉴,而更为重要的是,以蜀国的国力,根本就经不起这样的折腾,随便一场政变,都可能让蜀国伤筋动骨,走向覆灭的深渊。
所以姜维选择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只是让曹亮奇怪的是,姜维没有回到汉中,没有回到北伐前线,而是来到了蜀国的东大门——永安。
历史的进程早已经是天翻地覆面目全非了,所以曹亮也不可能要求姜维还按照既定的剧本前往沓中,姜维既然来到了永安,那就证明姜维是有着极为敏锐的军事嗅觉的。
原本的永安只是蜀国的次级防御重镇,吴蜀两国虽然貌合神离各怀鬼胎,但自从诸葛亮重修了蜀吴联盟之后,双方几十年都没有再动过刀兵,勉强能做到一致对外,所以永安虽然对蜀国极为重要,也是蜀国仅次于汉中的第二大防区,但其驻防的兵力,一直以来都不满万,和汉中动辄十万大军的规模比起来,永安这边的防御兵力就单薄得多。
但随着姜维东调永安,蜀国的军事重心也从汉中移向了永安,蜀国的战略防御体系出现了新的变化。
尽管魏军只是在淮南取得了局部性的胜利,尚未展开渡江灭吴之战,但姜维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才会做出如此重大的战略调整。
一旦吴国灭亡之后,魏军便可以溯长江而上,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开辟伐蜀的第二条战线。
如果蜀国还是默守成规,集重兵于汉中的话,那么在战略防御上就会陷入到极大的被动之中,而姜维的此番调动,则是具有极高的前瞻性,避免了蜀军东路上防御的空当。
汉中和永安相隔千里之遥,如果等到永安受到攻击之后再从汉中调兵的话,那可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了,一旦被魏军攻破永安的话,整个益州都将是无险可御,魏军可以沿江一路西进,直取巴州和成都,蜀国的亡国在即。
曹亮细品之后,微微颔首,轻轻地叹了一声,道:“姜维果然不负蜀国第一名将之誉啊,此番操作,堪称是神来之笔。”
第1901章
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黄皓密谋用阎宇取代姜维的计划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屡次向刘禅进谏,建议由阎宇来当汉中都督,将姜维调回朝中,只要剥夺了姜维的兵权,那姜维还是任他揉捏吗?
但刘禅却没有同意,毕竟刘禅也清楚,姜维这么多年统率军队,在军队之中培植了多少他的亲信心腹,就算夺了姜维的兵权,也不可能获得军队的掌控权,而且把姜维给逼急了,后果完全是不堪设想的。
所以历来对黄皓言听计从的刘禅,却在这件事上面始终没有让步,兵权是姜维的逆鳞,触碰它的结果会很严重。
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姜维回朝之后不久,竟然主动地上表请求调往永安,并提议由阎宇来出任汉中都督。
一时之间朝中一片哗然,蜀国大臣们都认为姜维这回刚不过黄皓,服软了,永安的地位和汉中那是相去甚远的,姜维心甘情愿前往永安,也就等同于放弃了北伐,毕竟以阎宇的水平,守成或许有余,但进取嘛,恐怕是没那个能力的。
听闻到这个消息的黄皓更是趾高气扬,以前他惧怕的只有姜维,如今连姜维都认怂了,还有谁敢来怼他?
满朝的文武皆是叹息,姜维已经是最后的希望了,如果连他也倒了,那蜀汉的天下,岂不是由黄皓来一手遮天吗?
许多人都跑到姜维府上,劝他放弃调任,但姜维却是沉默不语,显然他已经打定了主意,不会再做出更改了。
姜维会惧怕黄皓吗?当然不会,难道说姜维从汉中带回来的两万人马是吃素的吗,真要灭掉个黄皓,还不是手到擒来?
姜维只是顾全刘禅的面子,所以才会放黄皓一马,一个手握兵马大权的大将军,没理由会惧怕一个宦官,而且姜维又不是何进,不会犯那种低级而愚蠢的错误。
之所以姜维会想到要去永安,最主要的还是天下形势的变化,以前永安是蜀吴两国的边关,但很可能很快就不是了,姜维回成都之后,得到了魏军在巢湖大建水军的消息,他就敏锐地察觉到,吴国很可能会有亡国之虞。
蜀吴之间,唇亡而齿寒,一旦吴国灭亡,那么原本安全的蜀国东部防线也将会芨芨可危,所以原本计划着回到汉中前线的姜维,突然间改了主意,欲和阎宇防区对调,他将要亲至永安。
阎宇和黄皓勾勾搭搭,密谋取代姜维的位置,这回姜维极其大方地遂他们所愿,自己去永安,而将阎宇调往了汉中。
这次对调,只调人不调兵,汉中的兵马不动,永安的兵马也不动,不过姜维所率的两万人马,却要跟随姜维从成都到永安去,永安的守军不多,只有万余人,姜维的人马一到,将在永安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那怕永安军全是阎宇的人,姜维也能轻易地摆平。
阎宇一个光杆都督到了汉中之后,却是彻底地无所做为,姜维在回京之前,就已经做了安排,在汉中推行新的战略防御计划,名为“敛兵聚谷”之计。
姜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阳平关,且令傅佥、蒋舒守阳平关,重兵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于是令胡济屯住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於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皆立围守。
姜维的这个汉中防御体系已然成形,而且这些将领皆是姜维的亲信部下,唯姜维之命是从,前任的汉中都督胡济都被姜维给架空了,阎宇这个新任汉中都督到任之后,亦是无所做为。
只是阎宇此时还一无所知,得到朝廷的调令之后,他欣然北上,自以为得计,殊不知到了汉中之后,才有他哭的时候。
这是一个各方都皆大欢喜的结果,姜维达到了他自己的战略目标,黄皓和阎宇也自以为得计,实现了他们先前的构想,而刘禅似乎也放心了下来,毕竟姜维久镇汉中,拥兵自重,刘禅也担心彼会有取而代之的心思,这回姜维调到了永安,永安的地位,远不如汉中,不用担心姜维有什么异心了。
其实姜维本来就没有什么异心,那怕是遭到天子的猜忌,群臣的弹劾,宦官的谋算,姜维忠于天子忠于朝廷,一心匡扶汉室之志从来也没有改变,如果说姜维有当权臣的心思或者说有篡逆的想法,那姜维早在他当上大将军,掌握了蜀国的兵马大权之后,就完全有机会有条件实现了。
但姜维秉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对蜀汉是忠贞不二,矢志不移,他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兴复汉室的上面,对于朝廷之中的那些尔虞我诈,只是一笑付之。
姜维清楚,不管是益州的本土派也好,荆襄派也好,只要自己牢牢地将兵权控制在手中的话,任他们如何折腾,都不过是跳梁小丑,姜维根本就无需理会。
之所以他下令决心去他从来也没有去过的永安,那是因为姜维已经意识到了天下形势的剧变,在未来的若干时候,汉中和关陇将不会再是魏蜀之间的主战场,永安和荆州方向,才会是魏蜀较量的重点区域,如果蜀国不适时地做出战略调整的话,等到魏国灭吴之后,从荆州大举进攻永安,蜀国就无法做出及时的应对,很可能会导致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战略东移,加强永安的防御,已经成为蜀军的不二之选,尽管蜀国内部还没有多少人察觉出来这个潜在的危险,所以似乎没有人支持姜维的举动,甚至觉得姜维是在向黄皓示弱。
但姜维不在乎,时间将会证明一切。
第1902章
初具规模
蜀国所发生的一切,自然是瞒不过魏军的耳目的,间军司如今已向蜀国进行了全面的渗透,触角几乎伸到了蜀国的各个阶层之中,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间军司的人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并且将情报适时传递出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0/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