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8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8/1023


当即施绩下令将这些溃逃的吴军给拦了下来,并下达了命令,临阵脱逃者斩。
施绩是左丞相,是东吴小朝廷之中权力最大的两个人之一,他的命令当然不是儿戏,吴军一看施绩动真格的,自然不敢再逃跑了,施绩重整队伍,快速地向北突进,赶赴战场。
第2264章
反扑
施绩赶来的正是时候,正是魏军刚刚冲上第一道防线的阵地,将取未取之时。
毕竟吴军虽然在溃败,但终究防线还是一部分的吴军在依托工事对魏军进行阻击,尽管这种阻击根本不可能遏制住魏军的进攻,但也多多少少会迟滞魏军的步伐,为施绩率兵赶到羸得一些时间。
施绩赶到战场之时,看到魏军的攻击甚是猛烈,吴军的防线早已是芨芨可危,许多的地段甚至已经被魏军所突破了,施绩赶紧地下令荆州军立刻投入到了战场之上,对吴军的阵地进行了反扑。
这支荆州军可不像交州军那样没有大规模战斗的经验,早年的时候,无论是魏军犯境还是吴军北伐,他们都有数度参战的经历,所以说在战斗经验上面,荆州军是远胜交州军一筹的。
最起码面对这样的混战场面,荆州军可以做到不怯战,不像交州军,战斗稍一不利,就立刻是溃不成军,荆州军在这方面还是有着一些底气的,说打他们就能嗷嗷叫着扑上去,丝毫不畏惧。
荆州军的参加,立刻改变了战场上的局面,原本施绩未到之时,吴军已经是处于了全线崩溃的一种状态,整个阵地随时都有失守的可能,好在荆州军及时的赶来增援,总算是稳住了局面,双方一团混战,又进入到了相持的阶段。
陶抗本来已经是彻底地绝望了,他甚至都做好了全面撤退的准备,但没想到施绩的及时出现,搭救了他的一把,陶抗对施绩是感激涕零,他立刻赶到了施绩的身边,是千恩万谢。
施绩淡淡一笑,道:“贤侄,我们同为朝廷效力,兴复吴室,义不容辞,又何需言谢,你逃亡的人马我俱都召回了,还是交由你来指挥,共同退敌吧。”
这一路上,施绩可没少收编逃亡的交州兵,施绩可没少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反正是连蒙带哄带威吓,把这些逃兵给带了回来,现在战场上正是用人之时,施绩不可能将他们按军法给斩了,更何况,真要斩的话,那也得由陶基来处置,施绩主动处置的话,那岂不是越庖代俎了。
所以施绩将这些逃兵给带了回来,还是交给陶抗来指挥,现在也确实是用人之时,陶抗手中的兵马逃散了大半,根本就组织不起反击的力量了,这些逃兵如果肯继续参战的话,倒也不妨可以继往不咎,但如果继续逃跑的话,那就只能是二罪归一了。
陶抗不禁大喜,方才受到了魏军的冲击之后,吴军是兵败如山倒,他自己的命令全然不好使了,这些吴兵四散而逃,让陶抗再想抵抗也是没有能力了,此时施绩不但率兵来援,而且还将他的许多逃兵给截了回来,让陶抗有机会重整兵马,他自然是喜出望外。
而且现在有了施绩的这支生力军,战场上的形势也重新地逆转了过来,陶抗这时重整兵马再战,也是信心大增的。
陶抗身为陶基之子,此次被陶基委以重任,当然是很想有所做为的,前些天他的兄弟陶璜在揭阳遭遇惨败,一万人马损失殆尽,也让陶家在交州的声望大跌,所以这一次的新城之战,完全是陶家重整声誉之战,万万容不得有失啊。
陶抗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也想在这次的反登陆之战中有所作为,接受任务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陶抗也是精心地部置了北边阵地防线,就是想打好这一战。
只可惜事与愿违,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连陶抗也估计没有想到,自己的军队竟然是如此的不堪一击,魏军的一次突击,就将他给打爆了,这一仗败得如此之惨,陶抗都觉得自己真没有脸去见他的老父亲了。
还好施绩率军及时地赶到,解决了陶抗的燃眉之急,陶抗自然是欣喜万分的,施绩更是将他的逃兵给收拢了回来,让陶抗手中也有更多的兵马可以调派。
于是陶抗下令所有回归的士兵都继往不咎,但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如果再发生临阵脱逃的事,那就休怪他翻脸无情了。
刚才形势一片大乱,吴军抵敌不住,出现了大批量逃亡的事件,所以谓法不责众,陶抗自然是没有办法惩处这么多的逃兵的,否则的话,反倒是容易激起兵变,甚至是临阵倒戈。
所以陶抗现在也没法去追究这么多人的逃跑责任的,索性他也不去追究了,让这些逃兵全部归队,重新参战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些吴军也不是心甘情愿去当逃兵的,实在是受到形势所迫,眼看着魏军杀将过来,他们根本就无法抵挡,如果这个时候拼死力战的话,估计只能是战死疆场了。
所以横竖是个死,还是先逃跑了再说,反正这一拨逃兵也实在是太多了,当官的真要是去砍头的话,这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谁能下得去手啊?
现在形势又变了,荆州军杀到之后,战场上的形势又发生了变化,魏吴双方又陷入到了胶着的战斗形势之中,这显然是对吴军比较有利的,所以那些逃兵也重拾信心,在陶抗的指挥之下,重新地加入到了战斗之中。
双方的厮杀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荆州军七千人马加入战斗之后,吴军再度在人数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而魏军的底牌却是打光了,能调动的六千人马也全部投入到了战场上,虽然江对岸还有浩浩荡荡的七万多人马,但在浮桥没有建起来的情况下,这些魏军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丝毫也无法给已经登陆的先头突击队进行任何的支援。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双方打得十分激烈,魏军虽然在装备上,战斗经验上,战斗的能力上占据着上风,但人数的劣势这个短板却是暂时地弥补不上来,每伤亡一人,魏军的战斗力便减弱一分,纵然魏军可以做到以一敌二甚至更多,但面对汹涌反扑的吴军,想要彻底拿下吴军的阵地,难度已经变得很大了。
第2265章
后继乏力
羊祜麟选出来的这六千突击队,确实是右军团之中最为精锐的力量,都是从各个步兵营之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战斗力强悍,意志坚定的敢死队。
那怕是现在面临困境,魏军的将士都一无惧意,拼杀的相当的积极,至始至终,他们的队型也非常的完整,就算在战斗之中有的队型不幸给冲散了,大的方阵也会化成为小的方阵,而小的方阵也会及时的和附近的方阵进行重组。
魏军的这种组织性是他们在战场上生存的不二法宝,在这种混战之中,单兵的力量往往是最为薄弱的,那怕是身怀绝技的高手,也无法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一旦陷入到敌人的重围之中,双拳难敌四手,终究是难逃一死的。
而结阵迎敌的话,无论是大阵小阵,都可以兼顾四面八方,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至少前面的士兵在战斗的时候,无需担心后面会遭到敌袭。
这是魏军将士之前的一种精神契合,每个人都只需要心无旁鹜地对付自己面前的敌人,而不用担心身后的盲区,只要这样,他们才能在混乱不堪的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这样的战斗之中,吴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却也无法占据明显的优势,他们平均每杀掉一个魏兵,自己这边却至少也要付出两到三人的生命代价,所以整个战场上,吴军的伤亡几乎是魏军的三四倍之多,满地躺着的吴军尸体,便是明证。
但对于吴军来说,现在就是不计伤亡不计代价的时候,只要能打退魏军的进攻,那么多死几个多伤几个又有什么关系?
在战斗力方面,施绩所率的荆州兵确实也要比交州兵略高一筹的,最起码他们是见过大场面的,面对魏军首先能做到不怯战,光是凭一点,就要比交州兵高出不少,对稳定战场上的局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羊祜就站在郁水的东岸,密切地注视着这场战斗的结果,从现在的形势来看,魏军的攻势并不太乐观,虽然在战斗的场面上魏军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的,但吴军的反扑也比较厉害,尤其他们这种不计伤亡代价的打法,给魏军的推进制造了不小的麻烦。
现在看来,魏军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兵力不足,由于竹筏造的数量有限,魏军在渡江登陆之战中投入的兵力只能是固定的数额,那怕魏军就是再增加一些竹筏的数量,依然无法解决兵力持续投入的问题。
总而言之一句话,魏军在这次的登陆作战之中,表现的是后继乏力。
而吴军这边,却可以源源不断地将兵力投送过来,这就造成了魏军斩获不少却不得势的原因。
羊祜所派出的这支军队,已经是魏军之中最为骁勇善战的精锐之师了,他们确实也没有辜负羊祜的期望,打得是十分的出色,光是斩获的人头,就足以车载斗量了。
但吴军也并非是他们想像之中的那么不堪一击,尽管伤亡惨重,但吴军的反扑依然丝毫不停,这也给魏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由于魏军始终无法控制吴军的第一道防御工事,无法依托这些工事做短暂的休整,所以自渡江以来,魏军就一直处于交战的状态。
那怕魏军这支突击队再骁勇,再厉害,他们也终究是血肉之躯,也有累的时候,也有难以支持的时候。
这种战斗,本来就是要速战速决的,羊祜原本就是寄希望于突击队能抢占一片滩头阵地,然后舟桥部队能顺利地搭建一两座浮桥,这样魏军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浮桥上进军。
但吴军的顽强坚守,让魏军一直无法从容地控制一个滩头阵地,这样就让建造浮桥变得遥遥无期了,后续的大部队只能在对岸隔岸观火,始终无法投入战场,干着急也没有办法。
战斗一直持续到了午时,陶基也率领一支人马再度增援而来,这样吴军的兵势更盛了,魏军想要取胜的难度倍增。
这样的战斗,再打下去的话,也只能是徒增伤亡而已,没有任何的意义,羊祜于是下令鸣金收兵,暂止撤回来再说。
施绩和陶基听到了魏军的鸣金之声,不禁是大喜过望,这场战斗,终究还是他们打羸了,于是施绩和陶基下令,吴军全线出击,要给撤退之中的魏军致命的一击,他们来得轻松,难道还能走得轻松不成?
吴军此刻也是士气高涨,与魏军的鸣金声不同,吴军这边则是擂起了战鼓,全线发起了反击。
但魏军的撤退却是井然有序的,所有的方阵都是交叉掩护,稳步而退,吴军此刻大举反击,全力压上,却遭到了魏军弓弩的火力压制,没等他们冲上来呢,乱箭齐飞,射得吴军是人仰马翻。
一看到魏军撤退,吴军原本低靡的士气顿时变得高昂起来,许多人甚至难掩兴奋之色,要知道这一战他们打得十分的憋屈,好不容易魏军要撤退了,这可是大好的立功机会呀,只能是抓住机会,多斩获几颗人头,按照吴军的事先宣布的奖赏条例,加官晋爵也不在话下。
可当吴军刚一冲上去,才发现自己真是悲催透了,魏军在撤退的时候,战斗力一点也不比进攻时弱,阵型也丝毫不见散乱的状况,反倒是吴军一窝蜂的往上冲,一头撞到了铁板上,一个个撞了个头破血流。
就算他们能冲破魏军的箭雨,冲到了魏军的阵前,那井然在序的战阵让吴军依然是一愁莫展,他们根本就攻不破魏军方阵,反而是白白地折损了不少的人马。
魏军动作也是极为神速,且战且退,很快就退到了江边的那些竹筏上面,吴军这个时候还不死心,想要趁着魏军登筏之时的混乱,冲上去有所斩获。
但魏军的弓弩兵先退到了竹筏上,持续不断地进行射击,让吴军连近身的机会都没有了,直到所有的魏军都撤退到竹筏上之后,篙手才撑篙启航,向对岸驶去。
第2266章
事出反常必有妖
看着离岸而去的魏军,施绩和陶基相视对望了一眼,脸色都露出了难言的苦涩笑容。
这一仗,表面上来看,是吴军羸了,他们成功地阻击了魏军的进攻,保往了北边的阵地,让魏军是无功而返。
但这一战,却是惨胜,吴军伤亡的人数,几乎达到了魏军伤亡人数的三到四倍,也就是说杀敌一千,吴军至少也损失三四千的人马。
如果照这样的打法,魏军只需要多来这么几次,就足以将吴军的人马给打光了,所以说,这一仗吴军表面上看起来是羸是了,但却依然是后患无穷,接下来的战斗,只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不说别的,光是魏军撤退时的那种从容不迫,就已经让吴军无从下手了。
一般而言,一支军队在撤退时候,是他力量最为薄弱的时候,如果吴军就连乘胜追击的能力都没有的话,那么面对魏军凶猛的进攻,他们又有几成的胜算?
这场战斗,仅仅只是魏军发起的第一次进攻,尽管吴军成功地击退了魏军,但魏军的伤亡相当有限,六千人出击,阵亡人数居然只有一千多人,可谓是全身而退。
如果明天魏军继续地发起进攻,派更多的人马前来,而吴军则动用了他们几乎是全部的底牌,再战的话,何谈胜算啊?
所以虽然吴军是打了一个胜仗,但施绩和陶基却是一脸的愁云惨淡,因为他们很清楚,接下来的战斗,将会变得更为艰难,形势一点也不容乐观。
这场战场,说白了说是一场持久战,魏军如果没有遭遇到重大的挫折或失败的话,肯定是不会轻易撤军的。
今天的这场战斗,表面上看起来是吴军羸了,但实则魏军并不没有输,毕竟论起损失来,吴军的损失是远远要高于魏军的,而魏军今天撤退了,谁也不能保证明天他们不会继续地来进攻,如果每天吴军损失都是魏军的几倍,这仗打不了几天,吴军可就真熬不下去了。
陶基将陶抗喊了过来,让他立刻清扫战场,掩埋尸体,救治伤员,能拾回来的武器和装备尽可能地拾回来,尤其是魏军的武器装备,比起吴军的,更为精良,是收拾的重点,一件都不能落下。
接下来的战斗,只会更为的残酷和激烈,所以陶基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这一战,也暴露出了吴军的不少问题来,在明显占据着兵力优势的情况下,陶抗的人马居然也是无法抵挡魏军的进攻,一败涂地,如果不是施绩率军及时地赶来增援,只怕北边的阵地就已经是失守了。
番禺新城的防御体系,完全是浑然一体的,任何一处的失守,都将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今天这一战其实也是惊出了陶基的一身冷汗,他所处的位置距离北边要远一些,得到消息之后,陶基也是火速地率兵赶了过去。
其实陶基去的也是比较迟了,如果不是施绩抢先增援的话,等陶基率兵赶到的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这场战斗,无疑给陶基提了一个醒,显然之前陶基是有些低估魏军的登陆能力的,他本以为魏军没有战船,根本就不可能利用竹筏完成渡江登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8/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