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8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9/1023


所以陶基在兵力的分配上还是比较平均的,并没有因为北面将会成为魏军的攻击要点,就特别地增加兵力而忽视了其他各个方向上的防御。
好歹陶基也是读过兵法的,知道声东击西调虎离山这些计谋,万一委挥使诈,采用佯攻的手段进攻北边,而实则去偷袭别处,那吴军可真就不好应对了。
不过这次魏军显然没有用什么计谋,就是实打实地从北边渡江,在陶基眼里毫不起眼的竹筏,却差一点成为了覆灭吴军的一把利刃,现在想想,陶基也是暗暗心惊,后怕得很。
看来番禺新城的防御体系,必须要做出调整才行,再这么打下去,吴军就实在是太被动了。
通过今天的实战,陶基也确实看到了自己交州军的实力,还是和施绩的荆州军是也一些差距的,这个是事实,陶基也没有去否认,而且陶基也有一个另外的想法,那就是北边将会成为魏军攻击的要点,吴军在防御的时候,肯定必须要将最强的力量放在这个位置上,陶抗是没能力担当这个重任,也只有施绩才能胜任此职。
于是陶基便和施绩商量了一番,希望施绩可以和陶抗换防,由施绩来坐镇北边的防线。
施绩倒也没有推脱,而是满口地应承了下来,现在施绩和陶基完全是坐在一条船上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施绩也不希望北边的防线出现任何的问题,该他有所担当的时候,还是必须要有所担当的。
不过第二天的时候,魏军却是按兵不动,不但没有发起进攻,就连持续了数日期的演习都不再进行了,对岸一片寂静无声。
这让施绩比较纳闷,按理说魏军昨天进攻失利,今天应当是重整兵马,再度来战才是,不给吴军以喘息之机。
更何况,昨天一战,魏军也只损失不过区区千人,竹筏更是损失甚少,今天再战,一点压力也没有。
可为何魏军却按兵不动呢?
施绩心生疑惑,连忙地派人到其他的方向上去探查一番,看看魏军是不是找到了新的攻击点。
这个沙洲的面积也不是太大,如果骑马的话,只需要半个时辰就足以绕个圈回来了,施绩派出去的哨马很快就折返了回来,禀报了施绩,别处不但没有受到魏军的攻击,就连魏军的人影都未曾看到半个。
施绩不禁是大皱眉头,事出反常即为妖,如果魏军今日继续地来进攻,那就证明魏军的主攻方向是没有变的,如果魏军按兵不动,这里面一定是有所猫腻的。
施绩心有不安,吩咐手下将领盯死魏军的动向,做好防御的准备,他则动身返回番禺新城,和陶基去碰个头,商量一下对策。
第2267章
后路被抄
番禺的新城其实也就是一座大的营寨,只不过寻常的营寨只是驻扎着兵马,而这个营寨却是居住着无数的平民百姓。
平民百姓如何能有军队的纪律,整个营地之内,完全是乱哄哄的一片,鸡鸣狗叫孩子哭,喊叫声都快嚷破了天。
不过在新城的北面,却是相对来说比较安静的多,这里有竹子扎成的营栅,将平民百姓给隔离了出去,而且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密密地站满了吴军的士兵,就算那些好奇的百姓,也不敢有半分窥探之心。
因为吴军的天子大帐,就坐落在这里,这里戒备森严,没有得到命令的话,不管是平民还是军队,都是无权进入的。
这当然不包括施绩,以施绩的身份,自然是可以随意进出的,他快马急驰,就停在了天子帐的门口,然后翻身下马,径直地朝里面走去。
结果刚一进帐,就和里面往出走的人撞了一个满怀,施绩打了一个趔跙,差点就栽了一个跟头,还好施绩的身手算是敏捷,闪了一步,站稳了,他正欲喝斥,却发现被撞的人竟然是陶基,不禁一愣,道:“叔先为何如此慌张?”
陶基则是一屁股坐到了地上,他也是恼火万分,正想着把这个莽撞之人如何处置呢,一看居然是施绩,也顾不得许多,赶紧从地上爬了起来,拉着施绩的手腕道:“兄长来得正好,出大事了,出大事了!”
施绩心中一紧,看来自己担忧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他急问道:“究竟出了何事?”
陶基急急地道:“魏军突袭了四会,目前直逼高要峡而去,一旦高要峡失守,魏军便可以从此处渡过郁水,抄袭我军之后路,我们困守这弹丸之地,危矣!”
高要峡就在番禺以西一两百里之处,因其高而险要,故得名高要峡,两山锁江,峡谷幽长,紧扼郁水之黄金水道,是连通交州东西的咽喉要冲。
如果一旦被魏军控制了高要峡,那魏军就会由此而渡郁水南下,切断交州东西之交通,也就是说将吴军的退路彻底地掐断了,他们退守的番禺新城,也将完全沦为了孤岛,只有坐以待毙的份了。
所以难怪陶基会着急,他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急得都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连忙出帐欲寻施绩,想与他商量一番如何应对,没想到施绩主动地来前来了,这倒让陶基省了不少的事,赶忙将高要峡遇袭的事和他说了。
施绩当即也是眉头大皱,今天北边阵地那儿寂静无声,施绩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不对劲,有些下属认为魏军昨天刚刚打了败仗,现在应当是休整的时候,今天不来进攻也没什么可奇怪的。
但施绩并没有那样认为,如果魏军的主力攻击点是在北边阵地上的话,那么他们肯定会连续不断地发起进攻才是,这样才可能会拖垮吴军的防线,魏军在休整,难道吴军就不会休整吗?
如果单纯地这样耗下去的话,形势肯定是要对吴军有利的,所以施绩认为事情绝不会如此简单,魏军那边一定会另有图谋的。
果然没有出施绩的所料,魏军突袭了高要峡,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操作,魏军这一手相当的狠,一旦得逞,就是不给吴军任何的退路,要斩尽杀绝啊!
其实施绩当初在退守番禺新城的时候,也并没有就要完全死守新城,而是要保留一条随时可以撤退的通道,一旦新城这边的形势不利,他们就可以从这条通道往西一直撤往交趾那边。
可现在魏军攻击高要峡的意图十分的明显,那就是要切断吴军的后路啊,如此一来,新城必为孤岛,失去了与交趾、郁林、合浦等郡的联系,迟早要完。
其实为了保证西去的退路畅通,吴军是派出一些兵马驻守在高要峡的,只不过由于新城这边战事紧要,能抽调的兵马比较有限,所以高要峡那边最多也就千百八人在驻守而已。
现在他们得到的消息是魏军的骁骑营前往了高要,所以这场战斗不会有任何的悬念了,魏军对高要守军完全是碾压性的,高要峡的失守,也不过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施绩和陶基一起进了皇帐,孙奉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此刻他完全是六神无主,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是眼巴巴地望着施绩和陶基,希望他们可以拿出一个主意来。
孙奉虽然是孙策的孙子,但几十年的养尊处优,他如何能有孙策那种江东小霸王的气势,以前他最多也是只做到了一个小郡的太守,在施绩的推崇之下,才坐到了如今的天子位置上。
虽然是吴国皇帝的身份,但看看现在的条件,那真是罐子里养王八,越养越缩了,当初称帝的时候,就已经是比较寒酸了,但和现在的条件相比,那却已经是天上了。
孙奉只觉得他这个皇帝,越当越悲催,甚至看不到一点的出路,假如他将来落到了魏军的手中,会不会步孙皓的后尘呢?
想想孙奉就后脊背发凉,早知如此,他又何必当这么一个劳什子的皇帝呀?
可现在的形势,能由得了他吗?所以孙奉只能是将希望寄托在施绩和陶基的身上,看他们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了。
陶基率先地道:“依臣之见,还是抢在魏军合围之前,迁都交趾吧,一旦高要峡失守,魏军渡过郁水,我军将再无退路,必陷于死地也。”
施绩的脸色有些难看,留守番禺新城,是他力排众议争取下来的,现在要放弃,那就等于是施绩原先的计划宣告破产,这岂不是要打他施绩的脸吗?
不过现在的形势,远不是打脸这么简单,如果真得被魏军抄了后路的话,那么他们困守孤岛,迟早要全军覆灭的。
尤其是昨日一战,明眼人完全可以判断出形势来,以吴军的战斗能力,就算有郁水天险,也抗不住魏军的轮番进攻啊。
第2268章
迁都而逃
和施绩当初的壮志雄心相比,昨日之战,吴军的表现堪称是灾难级的,这无疑要彻底地打击了陶基想要坚守番禺新城的信心。
而今天魏军袭击高要峡的消息,完全地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陶基既然提出了迁都方案,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是放弃了坚守的打算,现在就只差施绩来表态了。
对于施绩来说,这确实是有些打脸啊,可和生死存亡比起来,脸重要吗?
没有经过实战的洗礼,施绩也不清楚交州军方面的战斗力究竟如何,昨天打了这么一仗,算是让他彻底明白了,理想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以交州兵战五渣的实力,想要守住这个孤岛,那真叫个困难啊!
所以昨天战事结束之后,陶基提出了换防,施绩想都没怎么想就一口答应了下来,陶抗的人马确实是难当大任的,如果让他继续来守北面的主阵地的话,新城的失守恐怕根本用不了几天,所以这个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只有施绩自己来承担了。
可日子刚过了一天,就又发生了这样的变故,战场的形势之变幻莫测,让施绩也是没了头脑,如果想要维护他的颜面,继续地坚守不动,恐怕陶基那边也不会答应了。
虽然说论官职施绩和陶基一个左丞相一个右丞相,两人是平起平坐,论私人关系两个也是表兄弟,比较的亲近,但如果两人在迁都问题上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话,那么所有的一切恐怕都是浮云,甚至撕破脸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自从施绩到达交州之后,陶基对他倒是比较谦恭礼让,相当的尊重,几乎施绩提出来的所有方案和建议,陶基都很少有反对的时候。
那怕是事关迁都这样的头等大事,起初陶基也是力主迁都到交趾的,只是在施绩的劝说之下,才放弃了这个念头,可见陶基对施绩是如何的言听计从。
不过尊重和迁就施绩并不意味着陶基没有自己的主见,随着昨日一战之后,陶基也是认清了形势,对施绩的这个方案产生了质疑,再加上今天魏军突袭高要峡,让陶基明白了如果全听信施绩的,很有可能会被他带到沟里面。
所以这次陶基直接将自己的建议当着孙奉的面就说了出来,等于是将了施绩一军。
以陶基在交州的影响力,他的话可以说是一言九鼎的,如果陶基真心要迁都走的话,没有任何人能阻挡得了他。
现在施绩真如果继续抱着的他的计划不放的话,那很可能陶基就会和他分道扬镳,如果陶基的人马一撤,施绩就算是再有通天的本事,也是不可能守住这个孤岛的。
所以权衡了一下利弊之后,施绩也自然是放弃了他的计划,同意了陶基的迁都方案,也避免了吴国的分裂。
以现在吴国小朝廷的实力,完全是经不起任何的折腾的,施绩和陶基精诚合作的话,还有些许的机会,但如果两人决裂的话,那绝对是玩完的。
不过这次的迁都,可不会再带这么多平民百姓走了,从番禺到交趾,至少也有两三千里的路程,如此漫长的路途,带上这么多的平民百姓,那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累赘,到时候,谁也休想走得脱。
所以陶基和施绩商量了一下,决定放弃平民百姓,只带军队走,这些平民百姓,就任由他们自生自灭去吧。
番禺新城所在地是在一座沙洲上,西去交趾的话,首先就必须要搭建出几座浮桥来,当初为了保证与西面诸郡的联系,陶基到是让人保留了两座浮桥的,如果魏军从这个方向攻来的话,守桥的吴军可以在第一时间将其拆除。
而现在要大撤军了,这两座浮桥倒是帮了吴军不少的忙。
为了加快撤离的速度,陶基又让人用竹板搭了两座浮桥,吴军连夜撤离,灯火不熄。
当然对外宣称可不是迁都撤军,而是声称调动兵马去守高要峡的,这样的军事调度正常的情况下,是不会引起民众的怀疑的。
施绩和陶基原本也是商量着做好有序的撤退,他们最先安排的陶璜和陶浚率领的军队先出发,赶往的地点也是高要峡,他们必须首先要前往高要峡,来阻止魏军的渡江,一旦被魏军渡过郁水,后果可真就不堪设想了。
至于陶基、陶抗和施绩的军队,则是陆续地进行撤退,当然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魏军渡江来追击的,同时为了掩人耳目,让交州这些百姓不会产生恐慌的情绪,给吴军的大撤离带来麻烦。
施绩则主动地拖在后面进行断后,他防守的北面阵地,也是魏军的攻击的主要方向,一旦魏军发现吴军的大撤离,肯定是会进行渡江追击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施绩坚守阵地,以阻止魏军的攻击。
但天下哪有不透风的墙,如果说仅仅只是陶璜和陶浚的两支人马赶往高要峡,不会引起交州百姓的怀疑,但接下来吴军更大的规模的撤离,这些老百姓又不是眼瞎,又怎么可能看不到?
于是这些平民百姓直接就不干了,当初从番禺城迁出来,许多的百姓其实是不情愿离开的,但被吴军所胁迫,不得不抛家弃业,渡江来到了所谓的番禺新城。
本来这里原本只是一个荒岛,除了一些渔民会在这里歇脚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居住,这一下子涌入了十几万人,立刻让这里变得拥挤不堪。
一座城池的正常运转,那是需要一些日积月累的,尤其是维持十余万人的生计,那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目前番禺新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项,只能是依靠官府发放口粮度日。
而那些平民百姓也是整日无所事事,既无田地可以耕种,也无商铺小买卖可做,而官府发放的口粮也是十分有限的,仅仅勉强可以糊口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9/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