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9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3/1023


虽然拆装一次比较麻烦,但为了保证这些投石车能顺利地跟随部队抵达汉中,这恐怕也是唯一的办法了,毕竟子午谷的道路称得上是魔鬼之旅,单人通行都十分的困难,更别说是负重如此之多了。
不过为了保证陷阵营有充足的攻击力,不至于在攻城作战之中陷入到被动之中,师纂还是想方设法的将这些投石车给带上了。
现在栈道修缮缓慢,让师纂是心忧如焚,他下令全军上下一齐动手,就近砍伐树木,制作维修栈道所需的木桩和木板,保证材料的充足。
而在修缮方面,也是投入了更多的人手,昼夜轮班抢修,时刻不停。
还好毁损的这几段栈道都不过是三两里长的那种路段,并不是长达几十里的连绵栈道,经过魏军几天几夜昼夜不停地抢修,这些栈道终于是修缮完成了,陷阵营的大部队通过栈道,向着秦岭的更深处进军,一路逶迤而行,整支队伍形若长蛇,蜿蜒在山谷峻岭之间,绵延数十里。
第2356章
细节决定成败
子午谷的险峻,绝不仅仅只是几段年久失修的栈道,而是需要翻越整座秦岭。
秦岭的高峻那在中国地理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它不仅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而且是中国南北方分界线,由于秦岭的地势之高,隔阻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的途径,所以就呈现出秦岭南北两麓不同的气候特点。
当秦岭北麓还是冰天雪地,万木凋零之时,秦岭南麓却是一片绿意盎然,春暖花开的景象,一南一北,相隔数百里,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此时已经是早春二月,虽然犹有春寒峭冽,但总得来说,在关中地区,天气已经明显的转暖了,春和日丽,万物复苏,已经到了可以踏青赏春的时节。
但是秦岭山区,却依然还是一片寒冬景象,寒风凛冽如刀,山顶积雪没膝,尤其是到了夜间,更是寒风刺骨,一旦也不亚于数九天气。
而且越往南走,越往高处攀登,天气变得更冷了,这里的积雪也更厚了,完全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还好魏军在出发时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穿着着厚厚的冬装,否则在这秦岭的山巅,只凭着那冷冽的寒风就能把人冻成冰雕。
邓艾在情报这方面抓得非常全面,他不但时刻地关注着敌情的变化,对汉中的天气地理民风等等诸多情况也是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侦察,秦岭古道上的天气更是他关注的重点,所以在各支部队出发之前,邓艾就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比三九天穿着得还要厚的冬装。
邓艾这一举动让许多将士是深感莫名,现在已经是春天了,许多人刚刚脱去了厚重的冬衣,换上了轻便的春装,而且这次出征,路途艰难,少一些负重,便可以减轻一些负担,邓艾的命令却是不减反增,各营将士领到的保暖衣物,竟然比冬装还要更为地厚重,大多数都是衣靴帽子手套都是用动物皮毛制成的,保暖效果更好,可见魏军此次的后勤储备是相当的奢侈的。
不过魏军士兵可不领情,这些皮毛制成的冬衣虽然价格昂贵,但对于准备轻装而行的魏军来说,却是一个比较重的负担,而且天气明显的已经是热了,现在再穿这样的冬装,反倒是一种累赘,所以许多的魏军士兵并不想穿,领到冬装之后,都将它遗弃在军营之中,没有穿在身上。
邓艾视察队伍时发现各部队的着装七杂八乱,顿时是雷霆暴怒,将各营的将军召集到了一起,训斥了一通,各个将军回营之后,立刻下令命令,所有的人,都必须统一穿着新发的冬装,在抵达汉中之前,谁也不许换装,违令者一律严惩。
魏军诸将士都有些发懵,按理说这完全是一件小事,都说二八月乱穿衣,体格好的,单衣便换得早,身体病虚的人,才会多捂一会儿,身为都督的邓艾,犯不着连这个都管吗?
不过抱怨归抱怨,军令如山,还是没有一个人敢公然地抗命的,反正天气还不算太热,乍暖还寒,穿这种厚重的皮衣虽然略显臃肿笨重,倒还不用担心捂出痱子来。
只是当时许多人还没有理解到邓艾这条命令的真正用意,反倒是嫌邓艾管得有些太多了,事无巨细,就连普通士兵的着装都如此严格要求,难道说人老了就会变得絮叨了吗?
但他们踏足到秦岭之巅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体会到了邓艾的真实用意,如果没有邓艾给他们下发的这些冬衣,很可能他们就无法熬得过这一个个酷冷的寒夜,那些仿佛从地狱里面吹出来的寒风,足以将他们彻底冻僵冻毙。
魏军将士这个时候才体会到了邓艾的用心良苦,如果没有邓艾的这个英明举动,恐怕魏军行至半路上,已经冻死冻伤不少的人了,还没有走到汉中呢,部队就伤亡累累,这仗还怎么打?
想到这里,魏军众将士不禁都佩服起邓艾来,按理说邓艾和他们一样,也是从来没有到过秦岭,没有过走子午谷斜谷骆谷,他也不可能会知道秦岭山中的气候变化,但邓艾却是高瞻远瞩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好了如此多的冬衣,确保魏军十万大军人手一件,
让魏军行至极寒地带时也能毫发无伤。
都督就是都督啊,人家能坐到那个位置上,也证明人家确实有那个能力,有那个实力,当都督可不光是要指挥打仗的,而是要领导和管理整个的军团的,只有想得深看得远,虑事周全,心细如发,才能胜任这个职位,如果换作是旁人,还真没有那个水平和能力。
师纂也不禁是感慨万千,说实话,他当时也没有想地那么远,只是邓艾的命令大如山,自己只需要严格地执行便是了,至于为什么,师纂自己也还没有整明白。
然而正是因为邓艾这个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命令,却挽救了千千万万的魏军士兵,如果说他们在和敌人的战斗中牺牲,那倒也是死得有价值有意义,但如果在秦岭的山巅被冻死的话,那无疑是他们这些领军者的失职。
从这一点上看,邓艾料想的比他们要周全的多,对于这次伐蜀,邓艾准备的是相当的充分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是相当的充分,都说细节决定成败,光是从冬衣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邓艾的深谋远虑了,在秦岭山巅的这种极寒天气之下,魏军各部队顺利地通过而没有出现任何的非战斗减员,这无疑体现在了邓艾细致入微。
师纂对邓艾向来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不仅仅是邓艾对他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情,更重要的是师纂对邓艾的能力钦佩无比,跟着这样的领导做事,想不飞黄腾达都难。
师纂庆幸自己跟对了人,他自然也是信心十足,发愤努力,这次出征蜀国,师纂下定决心一定要打出个名堂来,为自己正名,也为了报答邓艾的提携。
第2357章
走出子午谷
越过了秦岭之巅,这子午谷也就差不多走了一半了,魏军将士心情也变得轻松起来。
这倒不是说子午谷的路好走了,恰恰相反的是,由于地势落差的关系,午谷的路比子谷的更为险峻,高峡深谷,悬崖笔直,黑黝黝深不见底,往下看一眼都能让人胆战心寒。
陷阵营的魏军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这峡谷和绝壁之间,许多的地方非常的狭窄,仅能容一人一骑通行,一旦失足掉落下悬崖,绝对是尸骨无存,死得凄惨无比。
不过气候似乎对魏军比较友好了,过了秦岭的山巅,越往南走,气温感觉升得越快,这里的冰雪大多已经消融了,天气变得暖和的多了。
但魏军严格地执行着邓艾的命令,不到汉中,是绝不会脱去冬衣的,那怕现在这些冬衣穿在他们身上,已经感觉到有些热了,但没人再去抱怨,对于这些能挽救他们生命的冬衣,魏军将士还是心怀敬畏的,或者说是对都督邓艾的感激之情,令他们万般不舍地脱下这些冬衣。
涓涓细流汇聚成溪,在山谷之中咆哮着奔流着,甚至于冲毁道路,摧毁栈道,给魏军的行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但魏军的斗志显然不会因为这么一点小小的困难就丧失掉,在困难的面前,他们愈发团结,愈发激昂,群策群力,想尽一切办法共渡难关。
子午谷的气侯果然是异于别处的,刚刚还是响晴的天,转瞬之间就是黑云翻墨,暴雨倾盆,将全无防备的魏军淋成了落汤鸡,或者突然地降下一阵的冰雹来,最大的冰雹甚至有鸡蛋大小,幸亏魏军将士个个顶盔束甲,否则这么大的冰疙瘩砸着脑袋上,谁受得了?
暴雨、冰雹、山洪、险路这些困难就如同是横亘在魏军面前的一座座大山,让他们每一步都迈得十分的艰辛,但魏军将士众志成城,以大无畏地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这一切,再高的山峰都被他们踩在了脚下,再险峻的道路都被他们征服,这天底下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他们前进了。
险峻如斯的子午谷,旁人畏之如蛇蝎,但对于陷阵营的将士们来说,犹如是谈笑走泥丸。
经过了十五天艰难的跋涉,当陷阵营的将士走出午口的时候,虽然是满身的疲惫,但依然精神高昂地欢呼雀跃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莫名的激动,号称是天下第一绝谷的子午谷终于被他们给征服了。
和熙的阳光,温暖的气候,午口这边满山遍野已经是一片的苍翠,百花齐放,蜂蝶竞逐,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遵循邓艾的命令,走出子午谷后,陷阵营的将士便可以脱去冬装,换上轻薄的单衣了,冬装臃肿而笨重,如果魏军进入到作战状态之中后,反倒是会影响作战的效果的,所以换装是必然之事。
不过魏军此刻反倒是有些留恋了,这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冬衣,而是他们的救命之衣啊,由于战斗的需要,他们不得不舍弃掉,让魏军将士们是依依不舍。
师纂此刻也是感慨万千,尽管他不知道现在另外两支的魏军究竟走到了哪儿,但对于师纂来说,他能从子午谷成功地走出来,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其实现在师纂还不知道,走斜谷和骆谷的越骑营和先登营此刻还并没有走出谷口,在半路上,他们遭遇到了山洪暴发,泥石流淹没了山谷,整个山体都坍塌了,道路受阻,越骑营和先登营不得不暂停下来,抢修道路,反倒是让师纂抢得了先手。
只不过由于道路闭塞,消息隔绝的缘故,师纂并不知道自己是最先抵达汉中的队伍,只有等到将来三军会师之时,才能知晓。
现在师纂属于孤军深入汉中腹地,没有援兵,也没有友军的支持,他必须要孤军而战了。
幸亏姜维放弃了在汉中外围驻军设关的计划,将所有的兵马撤回了汉中腹地,否则陷阵营走出子午谷的时候,便有可能一头撞上蜀军的埋伏,此刻经过了长途跋涉之后,魏军已经是精疲力竭,根本没有战斗的能力了,如果此刻双方交战的话,肯定是凶多吉少。
师纂也暗自叫了一声侥幸,他很清楚,如果以现在陷阵营的疲惫之师,
和以逸待劳的蜀军狭路相逢的话,自己还真没有半点的胜算,也正是因为姜维的这种敛兵聚谷的策略,才让陷阵营能顺利地走出子午谷,说实话,此刻他还真是得要感谢姜维和阎宇一声才是。
当然如果姜维没有采用敛兵聚谷的计划,邓艾也不会如些胆大地就采用分兵而进的方式,这个的分兵而进,是很容易被蜀军各个击破的,邓艾肯定会采用集中兵力,攻其最薄弱的一点,从而打开进入汉中的突破口。
不过那时战斗将会是十分激烈的,肯定不会像现在这么轻松,陷阵营到达汉中之后,居然连一个蜀兵的影子都看不到。
师纂在午口稍作休整之后,即刻向西进发,按照原定的目标,先拿下黄金城和赤阪,然后向汉中东部的重镇乐城发起进攻。
兵贵神速,此次魏军是不宣而战,秘密地对魏国发起进攻,所以速度便成为了最关键的东西,抢在蜀军还没有发现魏军之前,先拿下黄金和赤阪两个战略要点,打开进攻汉中的门户,是陷阵营首要的战略任务。
当年曹爽伐蜀之时,就是在兴势黄金一带吃了败仗,铩羽而归,不过这次的情况大不相同了,姜维的敛兵聚谷计划基本上属于放弃了地势险要的兴势山,而阎宇的撤兵计划更是将这里为数不多仅存的游击军给调走了。
等师纂率领陷阵营杀到黄金城下之时,黄金城几乎就是一座空城,只有廖廖数百人守卫城池,陷阵营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黄金城,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夺下了赤阪,师纂几乎没有在这一带做过多的停留,而是率军直扑乐城而去。
第2358章
大城无防
乐城北倚兴势山,南临沔水,城方四里,和城方十二里的南郑城比起来,乐城妥妥的只能是算作一座小城。
但正因为城小,而且地理位置重要,才会成为姜维选择择它做为汉中三大防御要塞的原因。
俗话说大城无防,就是说,越大的城池防守的难度越大,如果用一万人来守一座四里之城的话,那基本上足够用了,但同样一万人来守十二里的城池,就显得兵力明显不足,布起防来捉襟见肘。
而且更重要的是,修筑一座方四里的城池和一座方十二里的城池,完全是两个概念,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差距是极大的,甚至修三座城都不止。
所以在姜维的防御计划之中,干脆便将汉中最大的城池南郑给放弃了,毕竟南郑的城墙是夯土所建,根本就无法抵御地住魏军投石车的攻击,而想要将南郑的城墙全部升级换代,所花费的代价又是蜀国所无法承受的。
而且南郑做为郡城,做为汉中的中心,自然是建在水陆交通最为便利之处,以方便对所辖各县的管理,从地势上来讲,南郑自然也是不在最为险要之处,所以姜维最终舍弃了南郑,而选择了汉城乐城和阳平关做为坚守的要塞,同时将三大要塞的城墙都升级到了砖石砌筑,就是为了防备魏军的投石车。
而这三座关城,升级改造的费用都尚不及修筑一座南郑城的,姜维用最为经济的方式,解决了汉中防御体系的三大核心要塞,将汉城乐城阳平关打造得是固若金汤坚如磐石。
姜维相信,不管魏军的投石车火力有多么的猛,都是无法攻破这些坚固的要塞的,只要三大要塞能巍峨屹立于汉中大地,魏军就无法再前进一步。
至于南郑,对于姜维来说,已经是无足轻重的存在了,白送给魏军都无所谓,整个汉中境内,都将实施坚壁清野的政策,不给魏军留一粒的粮食。
而现在正是春荒之时,魏军所依靠的粮草物资,没有一样不需要从关中运来,秦岭的艰险对魏军的后勤补给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挑战,只要蜀军能将战事想方设法拖延下去,形势便会对魏军越来越不利,最终陷入粮草短缺的境地,不得不撤军回关中。
姜维就是想要让魏军尝一尝他们一直承受的痛苦,蜀军的屡次北伐,还不就是受困于粮草吗,如果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北伐之事,也许早就成功了。
但秦岭的险峻,古道的坎坷,从始至终压得蜀军是喘不过气来,唯一能解决粮草问题的办法就是速战速决,只可惜魏军一直采取稳守不战的策略,硬是把蜀军给拖死了。
所以姜维在部署汉中防御体系的时候,也是完全借助了魏人的防御策略,诱敌深入,稳守不战,秦岭对蜀军来说是一场噩梦般的存在,同样它也不会对魏军友好多少,魏军只要伐蜀只要进入汉中,就会面临同样的局面,只要蜀军将战事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完全可以将魏军给彻底拖垮。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对于姜维来说,这样的一种防御手段,几乎是无解的,诸葛丞相算无遗策,用兵如神,但始终未能突破这个死局,姜维也曾进行过无数次的尝试,皆以失败而告终,大山秦岭,就如同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天险,始终也迈将不过去。
姜维倒是想看看如今攻守易势,魏军究竟有怎样的通天本领,来破解这个死局。
如果不是阎宇那个蠢货为了争权夺利,将姜维所布置出来的游击计划给破坏掉,整个汉中之战必将会打得更加从容一些,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不过就算是放弃了外围的游击军,给魏军减少了一些困难,但姜维本身这个防御计划,依仗的就是三大要塞的防守,游击军处于一种比较次要的位置,他们的存在于否,并不会影响到汉中的大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3/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