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023


而且在接近敌人的营地和城池时,还会刻意地放缓速度,加强戒备,因为在这段距离之内,是最容易遭到敌人伏击的,寻常的将领,行进到最后一段路的时候,都会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尽可能地放缓速度,做好战斗的准备。
不过现在看来,魏军显然根本就没有减缓速度的意思,完全是倍道而行,加速从赤阪赶到来的。
既然魏军是加速前进,那就意味着在这中途上,魏军根本就来不及做出防御的阵型,如果蜀军能在半路设伏的话,必然可以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
蜀军诸将见此情景,都有些懊悔了,早知如此,他们就不如派一支人马埋伏在半路上,不敢说大胜,至少获得一场小胜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不过王舍却是神色凝重,轻轻地摇了摇头,魏军敢这么搞,肯定是有恃无恐的,或许他们就等着这样的机会呢,只要蜀军离开乐城,离开他们所倚仗的防御工事,那么在平原地带作战,鹿死谁手还很不好说。
如果魏军的急行军就是一个陷井的话,那么他们出城伏击的话,十有七八会掉到对方的埋伏之中,所以这样的机会不要也罢。
事实上,姜维就曾反复地强调过,不要贪小便宜吃大亏,战场上许多的时候,看似机会,却往往是敌人挖得坑,一旦掉入到敌人的坑里,十死无生。
魏军的将领那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他们敢故意地在蜀军面前露出破绽来,那就证明魏军是早有准备的,所以,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圈套。
想来也是魏军知道乐城的城防十分坚固,强攻的话他们也没有取胜的把握,而只要把蜀军给诳骗出城,那以魏军在平原地带的战斗力,蜀军不管出城多少人,估计也是白送的。
想到此处,王舍不禁是暗暗地警惕起来,幸亏自己事先没有贪功冒进,只是派人死守乐城,没有出城的打算,所以才没有踩到这个坑。
那些蜀军的副将偏将还一个劲地深表遗憾呢,觉得他们错失了一个天大的好机会。
事实上,这天下不会掉馅饼,有的只能是陷井,仔细想想,魏军会那么的愚蠢吗,好不容易才拼死拼活走出了子午谷,却一头扎进蜀军的埋伏圈之中,自寻死路。可能吗?
如果真是这么愚蠢的将领,也不会成为魏军伐蜀的先锋官,虽然王舍还不知道领军的魏将是何人,但最起码肯定是深得邓艾信任的将领,他此次进军乐城,就是给蜀军挖一个大坑的,故意倍道而行,诱蜀军出战,这样一旦打起来,蜀军绝对是占不到任何便宜的,甚至连撤回乐城的机会都没有了。
出城有风险,伏击得谨慎,一不留神猎人有可能就会变成猎物啊!
王舍一般是不会冒险的,他一贯秉承着姜维的计划行事,通常不会有什么出格的想法。
王舍最为重要的职责就是守卫乐城,只要能守住乐城,就是他最大的功劳了,至于其他的招数,王舍也不敢轻易地去冒险。
事实证明,魏军确实是挖了一个大坑在等着蜀军上钩的。
师纂能得到邓艾的重用,至少师纂在领军这方面还是有着超乎寻常的人的本事的,与其慢慢吞吞地从赤阪打到乐城,倒还不如早些动手,一举兵临乐城的城下,封锁乐城和南郑汉城之间的联系,能不能一举拿下乐城还未可知,但魏军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分割包围,切断汉中诸城之间的联系,然后寻机再各个击破。
当然师纂不可能就这么让蜀军打他一个埋伏,其实在魏军进军的时候,师纂就已经是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这个时候,魏军长期训练体能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本身走出子午谷,魏军已经是很疲惫了,但也就只是短短地休整了一下,旋即又踏上了行程。
别人或许认为魏军半日行五六十里就会疲惫劳乏,事实上,这对魏军来说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只不过先是热热身而已。
而师纂早就暗暗地做好了准备,一旦蜀军出城前来阻击的话,师纂就会首先派兵迂回到蜀军的后翼去,然后一举切断蜀军的归路。
这样一来,蜀军就是瓮中之鳖,想跑也跑不掉的。
不过看来这次蜀军把守乐城的主将王舍还是比较谨慎的,这么“大好”的机会就摆在眼前,一点也不去“珍惜”,真是白瞎了师纂挖的这个坑啊。
当然师纂也不会为蜀军没有来而懊恼什么,蜀军的防御策略就是要龟缩在乐城、汉城以及阳平关,不来出战,说明王舍这个人还是有些头脑,经得起诱惑的,是个厉害的人物。
接下来的战斗,才是双方真正的较量,谁死谁活,还未可知,不过师纂和王舍皆是信心满满,都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第2365章
打援去
师纂率领陷阵营抵达了乐城城下,发现乐城的城门紧闭,城上蜀军严阵以待,看来蜀军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准备。
乐城的城墙,比普通的城池要高上不少,全部都是用齐整的砖石来砌筑的,修葺一新,巍峨耸立,光从气势上来看,就可以看得出这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城。
此刻乐城的城头之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蜀军的士卒,刀枪森森,闪烁着寒光,在夕阳的背景之下,显得十分的阴森可怖。
这一路上都没有遭遇到蜀军的伏击,显然蜀军压根儿就没有出城的打算,就是准备着死守乐城了。
师纂抵达了乐城城下,不过他却没有急于地发起进攻,而是骑兵绕城一周,察看了一番乐城的情况。
乐城的防御显然比想像之中的更为坚固,或者说此刻看起来比较的形象直观,不光是高耸的城墙,而且城外的壕沟修得也是相当的深,远远望去,黑漆漆的,似乎有一种深不见底的感觉。
而壕沟的两侧,排满了拒马和鹿角,密密麻麻,就如同是荒野丛林一般,看得人头皮发麻。
师纂环城看了一圈,发现乐城的南北两座城门完全用石块给砌死了,只留下了东西方向上的城门,吊桥高悬,城门紧闭,防守的十分严密。
城门往往是一座城池最为薄弱的地方,城门越多,防守的难度就越大,像长安洛阳那样有着十几座城门城池,除非有绝对多的兵力,否则的话根本就没有办法来防御。
都说大城无防,只有小的城池,防守的难度才会小一些。
现在看乐城的模样,四座城门堵死两座,只留下东西两座城门供进出之用,这样的城池,和关隘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寻常的关隘,也都是一前一后两道城门的。
蜀军在乐城,看来就是要打造出一座要塞堡垒型的城池,要像一颗钉子似的钉在汉中大地上。
这样的城池,往往是最难打的。
现在陷阵营先头赶到的是轻装部队,甚至连攻城的云梯都没有准备,师纂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想要引诱蜀军出城,在城外寻找歼敌的机会,不过显然王舍没有上套,师纂的这个诱敌计划也没有成功。
至于立刻攻城,则不在师纂的考虑范围,他下令陷阵营的将士在城外暂且列阵稍息,他亲自在乐城的四周勘察了一番,很快红日西沉,天色黄昏,师纂这才回归本阵,下令陷阵营在乐城的东西两边安营扎寨,隐隐地将乐城给包围了起来。
乐城只有两座城门,对应的魏军也只需要东西两座城门外扎营,这样就可以将乐城给包围起来了。
同时,师纂还下令在周围设下了不少的关卡和暗哨,以防止蜀军派信使偷偷地出城,去向南郑和汉城通风报信。
师纂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切断乐城和南郑汉城的联系,首先将乐城之敌孤立和隔绝起来。
当然,想要完全封闭乐城和南郑汉城之间的联系也是很难做到的,魏军此刻包围乐城的消息,肯定也已经是传到了南郑和汉城那儿,南郑的阎宇会不会派援兵前来,师纂还尚不清楚,只能是最大程度地切断他们之间的联系,让他们传递消息比较困难,这样才方便各个击破。
同时,师纂仔细地查看了乐城的防御状况,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乐城的防御极其的完善,如果陷阵营强行地要打攻坚战的话,肯定是会有苦头吃的。
而且陷阵营现在还面临着攻击力不足的问题,由于子午谷的艰险,师纂所携带的五十投石车到现在还没有走出子午谷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石车到位,至少还需要三到四的时间。
而且就算是投石车到了,还是一堆散件,必须要重新地进行组装,而组装投石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没有好几天的时间,根本就组装不起来。
就算是投石车组装完成了,那也只是空架子,由于运输的问题,陷阵营根本就没有机会多携带一些石弹,师纂只能是带了一些的石匠,让他们到达汉中之后就地取材,凿一些石弹。
这无疑加大了投石车的使用难度,现凿石弹的话,那是面临着诸多的困难的,首先是石材的选择,投石车所选用的石弹,通常是比较坚硬的那种石质才行,最好是花岗岩青石之类石材,
如果是风化石或者砂岩的话,根本无法雕琢成型的。
所以他们对汉中一带的石头还不了解,抵达乐城之后,才会四处去勘察查找,只有找到合适的石头才能开采。
而且这个距离还不能太远了,否则的话,就算是凿出来,运输也是一个大问题。
还有就是石弹的数量一定不能太少,否则的话,还没有打上几枚就没有了,后继乏力,虎头蛇尾。
陷阵营虽然抵达了乐城城下,但根本就不具备攻城的实力,师纂也没打算强行地来攻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那才是最为愚蠢的行为。
所以,围而不攻才是目前最好的策略所在。
当然,师纂围而不攻也并不意味着他就无事可做,要知道魏军围城战最大的法宝是围点打援,先解决了敌军援兵的问题,最后才会考虑如何来攻城。
尤其是现在陷阵营只有一万五千兵力,加上另外配备的三千守备兵,总人数都不超过两万。
如果以这一万八千人去攻城的话,尚且稍显兵力不足,如果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打援的话,两线作战,师纂就算是有通天的本领,也是难以为继的。
现在攻城无望,师纂索性将主力给调了出来,在乐城的城下只留下了八千人守营,多立营帐与旗帜,虚作声势,让乐城的守军根本就不敢有出城的念头。
而师纂则是亲率主力一万人马,于半夜三更时分,偷偷地离开了乐城城外的营地,向着南郑方向前进,大约向西行进了二十余里的距离,在一处名叫野狼峪的地方埋伏了下来,不管蜀军会不会增援,但打援的架式却是不能少的。
第2366章
失踪的参军
魏军从子午谷攻入汉中,占领了黄金赤阪,包围了乐城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南郑。
阎宇正在都督府的大堂上煮茶品茗,怡然自得,这段时间以来阎宇的心情不错,虽然他还没有拿到整个汉中的军事控制权,但至少也不像初来汉中那样形单影只孤掌难鸣了,至少他可以牢牢掌控汉中的郡城南郑,至少还有一万多名听从他们命令服从他指挥的军队,让他这个汉中都督当得至少也有些尊严。
如果不是朝廷那边有令在先,阎宇下一步的动作还会很大,毕竟他在这件事之中尝到了不少的短头,而且姜维那边也没有预想地进行反击,所以阎宇本能地认为,姜维离开了汉中,自然也就不足为虑了。
毕竟姜维虽然身为大将军,但他还是蜀国的朝臣,皇帝的话他不能不听吧,而黄皓却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刘禅对他是言听计从,黄皓想要对付姜维,那是易如反掌。
当初姜维正是因为要躲避黄皓的算计,才主动离开的成都,并且同意了和自己进行防区对调,这本身就是一种妥协,如果姜维不害怕黄皓的话,用得着放弃他多年苦心经营的汉中吗?
这也正是阎宇想要得寸进尺的原因,当然他也并不是一昧地争权夺利,毕竟身为汉中都督,他对汉中的防御还是负有主要的责任的,如果汉中真得失守的话,那怕他身后有着黄皓的力保,恐怕也是难辞其咎的。
所以在向姜维夺权的时候,阎宇也得考虑汉中的整体防御问题,当然,想要彻底地推倒姜维,那就得从根子上否定姜维的汉中防御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合理合法地扳倒姜维。
想要重新地制定出一个新的汉中防御计划来并不容易,尤其是汉中其他的军队都掌握在姜维亲信心腹手中的并不听从他的调遣的时候,想要改变汉中的整体防御策略,几乎是难如登天的。
阎宇自己想了几个方案,但都由于不太成熟或者说不太靠谱而放弃了,所以阎宇索性将制定新防御方案的计划交给新任参军程裕去,自己干脆当起了甩手掌柜。
新任的这个参军程裕,可是一个被埋没了很久的天才,他一直在汉中都督府当差,始终未曾获得重用,可见姜维用人也不是传说之中的那么神嘛。
而且这个程裕,也确实是很有两把刷子,阎宇到任汉中之后,对铁板一块的汉中局面一直是无计可施,阎宇带来的幕僚团队也是束手无策,根本就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但这个程裕却给他出一个极好的计谋,不但打破了姜维对汉中权力的垄断,而且一下子让阎宇手下凭空多了一万多可以指挥的军队,至少可以让阎宇在汉中站稳了脚跟。
阎宇真是喜出望外,原本他并不指望在汉中可以找到能用的人,毕竟姜维在汉中经营多年,差不多的人才都是姜维给招揽走了,程裕的存在就是一颗沧海遗珠啊,难得难得!
所以阎宇对程裕相当的倚重,不但将他提拨为参军,而且成为他幕僚体系之中主脑一般的人物,阎宇将所有的计划都交给程裕去办,显然对他也是信任有加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0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