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924

  只是因为后世的工业品,以及大明的农产品实在太便宜了,以至于让左宗棠以为朱富贵至少拿出了四五千万两银子来帮自己。
  所以他那句“万岁圣明,谢主隆恩”喊得特别心甘情愿。
  钱是能买到真心的。
  如果买不到,这说明用错了方向,或者对方根本不是人。
  惠楚办花了小钱,买了老左的真心,富贵大帝非常欣慰。
  ·
  五万南楚军、三千湘军,以及瑟瑟发抖的两百铭字营淮军,还有一百多关宁铁骆驼犹太摩托兵,在武昌一共逗留了十天,进行整编。
  这段时间里,他们一边学习新装备的用法,一边弹着舌头学习俄语口令。
  最后,赵喜柱用汉阳和汉口两镇作为考试科目,测验南楚军对于明利坚装备的掌握程度。
  这两场仗大明的教官们给了不及格的分数。
  这也很正常,如果拿上新装备就能成为强军,淮军未来在朝鲜和辽东也不会被日本人打得那么惨了。
  当然,不及格不是说南楚军的战损比很难看,相反,这两场战争中满清军队几乎都是一触即溃,没有带来一丝丝惊喜。
  不是南楚军不优秀,他们在旧式军队中已经足够优秀,奈何教官们可是大明皇家陆军中的精锐……
  “太弱了,纪律性也太差了,你们这么打,岂不是要和法国军队打出2换1,甚至3换1的战损比?”
  “一汉当五胡,你们打不了十个,起码也得打五个吧?”
  “居然连1对1都打不过洋人!”
  “累了,毁灭吧,真鸡儿丢人!”
  面对教官们的牢骚,南楚军将校们面面相觑。
  如果两个人能换掉一个洋兵,放在大清国,无论是僧格林沁还是林则徐大人都要从棺材板里笑醒吧?
  再者说,你们丫是拿洋人皇帝的近卫精锐折算的吧?
  咱只能见到地痞流氓组建的常胜军、洋枪队,要不是一堆阿三冒充的英吉利洋兵……
  若是咱都能和洋人皇帝的御前侍卫一换一了,咱还不把上海、宁波租借的洋人给全都鲨了啊!
  对于大明教官们的凡尔赛行为,南楚将校敢怒不敢言。
  君不见左帅一把年纪了,还虚怀若谷地向教官们请教炮兵算学吗?
  自己还能怎么抱怨?
  再说……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啊……
  带着学渣对学霸深深的怨念,他们也只好硬着头皮在后面的战争中边战斗,边学习。
  左帅已经说了,等平定俄乱,将派一批积极分子去凤都进修……
  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很可能是一个一步登天的机会。
  连将官们不敢抱怨,小兵们就更不抱怨了。
  每天大碗泡面吃着,大瓶辣椒油兑着,香烟槟榔管够,这日子,就是让这些湖南仔去打南天门他们都干哪!
  8月8日,武昌、汉阳、汉口三镇正式宣告光复。
  三镇正式合并为大明武汉府,作为南楚军西征的大本营。
  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以及劳力短缺的实际情况,汉阳和汉口实行留辫不留鞭的政策。
  旗人与不愿缴辫的顽固份子一律净身后充做奴役,在刺刀和皮鞭下将成吨成吨物资顺着汉水运往秦岭一线。
  8月10日,南楚军于长江北岸汉水汇聚之地誓师。
  左宗棠横刀立马,迎着朔风,将浊酒撒入江中。
  他深吸一口气,用尽全力大声吼道:“本将奉大明皇帝、天父、天下兵马大元帅朱富贵帅令,带尔等去秦川,去玉门、去天山讨贼,尔等可愿往!”
  五万南楚军齐声大喊:“追随左帅,誓报皇(辣)恩(酱)!”
  作为教官团团长,以及事实上的皇训员,赵喜柱默默掏出了一只高音喇叭。
  然后在左宗棠“你特么是在作弊吧”的眼神中,用喇叭高喊道:“两千年前,楚人入秦乃为一地之复仇,而今日,楚人入秦,乃保我中华祖地、黄帝陵寝!此战,乃国战,乃民族之战,诸君,你我共勉——杀虏!”
  “杀虏!”
  “杀虏!”
  南楚军声震碧波,与那滚滚长江的浪涛声融为一处。
  ·
  陕西和河南何处才是历史文化第一大省,此事暂且不论。
  但陕西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
  那么中国更不能失去陕西,就像西方不能失去罗马。
  或许在后世,没有任何一个中国人考虑过在历史上我们曾经一度濒临失去陕西,失去西安,失去中华民族的汉唐故都。
  是一个无比帅气的老男人,干净利落地做完了这些脏活,以至于让我们后人窝在沙发里,吹着空调,看着电视,调侃几句大怂塔的趣事。
  而如今,这个帅气的老男人迸发出比历史上更加强烈的激情,留下王文韶与三千部队留守武汉,南楚军出征。
  或许是武汉三镇被摧枯拉朽攻破的震撼,或许是满清本就不得人心,又或许是受到中华复兴大义的感召,一路上荆门、襄樊等地的守军全都传缴而定,纷纷表示愿意易帜,想要挂日月旗。
  这些守军也不是傻子,早就打听清楚谁是大老板了。
  既然要投,当然是直接投大老板比较划算。
  然而他们失策了。
  朱富贵可不想当常凯申,也不想当尼赫鲁。
  对于收编杂牌军、旧官僚、地方豪强之类的事情,朱富贵向来敬谢不敏。
  朱富贵他是经常借鉴世界大国印度的经验,可唯独招降纳叛,妥协让利这一条实在是不敢学。
  否则的话,不是朱富贵吹牛,给大明三个月,就能从黑龙江一路收编到昆明,造出个印度联邦plus来。
  但,这毫无意义,甚至是遗患无穷。
  很多开国皇帝能做到的事情,到了后人手上就再也没有解决的可能了。
  所以大明拒绝了他们的投降。
  而左宗棠方面则表示,欢迎他们加入南楚,不过还是那句话:“吾去杀俄,请遣军来也!”
  甚至就连军粮,也不必担心,有南楚一口辣酱面吃,就少不了尔等玉米棒子啃。
  背靠大明爸爸就是如此豪横。
  只是,一听说要带兵北上去打俄国人和马家军,这些兵头就一个个缩了卵,不是偶感风寒,就是老娘新丧,不能远行。
  左宗棠也懒得理他们,只要不来捣乱,不骚扰南楚的汉水补给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多管。
  就这样,在多方的默契之下,南楚军的北上成了一场武装行军表演,完全没有遇到任何抵抗。
  对于左宗棠来说,唯一需要关注的只是后勤而已。
  南楚军从浙江带出来的十三万民夫几经逃亡,如今只剩下不到十万了。
  不过大把明元撒下去,他又很轻松地在湖北征募到了数万民夫。
  民夫的待遇当然不能和正规军相比。
  南楚军在打攸关民族之战,是不能亏待的。
  无论老左还是朱富贵陛下,都是厚待士卒的人,
  普通南楚军的饷银恢复到了湘军初建时的水平。
  即每月6两银子,折合大明银元9块钱,一年100块钱!
  一个普通绿营兵假使不被克扣饷银,每月也只有2两银子。
  南楚军和老湘军是他们的三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