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4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6/924

  者说,如今是金银本位时代,大明银元的汇率=墨西哥鹰洋=美元。
  一个南楚军士兵的年收入足有一百美元,相当于一个西部高级牛仔或者小农场主,也相当于大明皇家陆军的12,皇家水师的13,皇家空军的15。
  这样的高薪正是当年湘军悍不畏死的源动力。
  只不过,靠曾国藩那点弄钱的本事,如今湘军早就破产了,所谓三薪名存实亡。
  但左宗棠靠着胡雪岩和大明贸易,五万士兵合计一天一万两银子的工资还是付得起的。
  至于那些民夫的工资就差得远了,一年有没有10两银子都是个问题。
  不过这也是很不得了的薪水了。
  而且一天两顿玉米糊糊,三天一份加了卤蛋的泡面,日子不要太逍遥!
  更让九头鸟们惊喜的是,这份本以为拿命去挣钱的工作,其实远比想象中轻松。
  赞美伟大的柴油发动机,民夫们的劳苦程度大大减轻了。
  除了在某些河段充当一下纤夫,大部分时候都只要帮军爷们背背行囊就可以了。
  而这个所谓的行囊,自然是塞满了“唐僧肉”、“大白免”、“乌巢”、“土力架”、“康帅富”的,绘有武德充沛分红左轮猪的书包了。
  简单来说,有那么一丢丢像是春游小学生的画风。
  ·
  这样轻松的武装游行直到陕西汉中府才结束。
  汉水虽然主体在湖北省,但汉水在陕西境内也有很长的距离,而且水面宽阔,河道很深。
  如今的陕西已经非常疲敝缺水了。
  黄河、渭河、泾河、洛河这些曾经大名鼎鼎的名川,如今都已经无法通航。(如图)
  唯有秦岭以南的汉水可以通航,不过一两千吨的运输舰是不要想了。
  实际上,过了襄阳,300吨以上的轮船就开不了。
  到了陕西境内,更是只能走几十吨的小船。
  不过没有关系,大明还用运输舰带了一大批“定远级”水泥运输船。
  这种名头震天响的船,其实就是后世那种内河水道里运沙子的水泥船,弱鸡的很。(如图)
  但在大明水师官兵的心目中却非常神圣。
  当年海军王忠皇提督打响新津战役第一枪时,驾驶的就是加装了耿工部稳定翼的这种水泥船。
  而“定远号”与“镇远号”水泥船作为大明水师的第一代旗舰,也被永久保存在了大明皇家博物院工业文化馆中。
  靠着这些水泥船,南楚军从白河县进入秦地,直达汉中。
  只要拿到汉中,想要兵出西安,就只要按照蜀汉的老路就行了。(如图)
  南楚军有朱富贵准备的八万两千多部小推车。(如图)
  这些质量极佳,且有充气轮胎减震的铁制小推车,比起诸葛亮的木牛流马高明得不知哪里去了。
  翻越秦岭如坦途或许夸张了,但秦岭对于南楚军来说绝不是天险。
  而且南楚军也没必要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小道,只要按部就班走斜谷等大路就可以了。(如图)
  只是,这一切的一切,前提是甘陕总督杨岳斌的态度。
  他究竟是忠于满清,还是心向光明,又或者也想学湖北各军头那样掂前顾后,这对于南楚军来说非常关键。
  就在左宗棠准备写信先对汉中知府胡惠林,也就是杨岳斌的女婿试探一番的时候,忽然两匹快马自汉中方向朝南楚军飞奔而来。
第466章
西安危急
  甘陕总督杨岳斌也是湘军一系的。
  他是湘军水师的缔造者之一,在湘阴、九江、黄州、武昌等剿灭太平军战役中战功赫赫,一度与曾国藩麾下第一名将彭玉麟齐名。
  在先后攻克南昌、赣州之后,杨岳斌收降太平军残军十余万,受清廷加封太子太保,一等轻车都尉,并调任甘陕总督。
  毫无疑问,调任一个水军猛将去当个吃风喝沙的甘陕总督,上头是什么意思,可谓路人皆知。
  无奈当时湘军老大曾国藩是个“圣人”。
  给他机会他不中用啊!
  彭玉麟和曾国荃都劝不动他去染指神器,更别说是杨岳斌了。
  两江总督(曾国藩·湘军)、江苏巡抚(李鸿章·淮军)、江西巡抚(刘坤一·楚军)、湖南巡抚(李瀚章·淮军王文韶·湘军)、四川总督(骆秉章·湘军)、甘陕总督(杨岳斌·湘军)、闽浙总督(左宗棠楚军)……
  在如此大好形势下,曾国藩却不肯登高一呼,反而钳制友军,并带头裁撤部分湘军以表清白,可以说是“圣人”名至实归了。
  这里头固然有清廷拉拢分化,以及杏贞权术拉满的缘故,但后世《辛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中“曾胡左李,以本族之彦,倒行逆施,遂使虏危而复安,久留不去,此实孝孙之已醉,非逆胡之可长也”的评价,可以说是恰如其分的。
  曾圣人如此高风亮节,杨岳斌也只好把十余万太平军降卒全部含泪打包卖给李鸿章,然后带着心腹兵马十个水师营前往西安赴任。
  在赴任途中,恰逢僧格林沁战死,清廷连忙下令外军进入河南平捻。
  其实当时清廷是不太敢让兵多将广,威望中天的曾国藩来的,他们第一个想到的是李鸿章。
  不过后者直接窝在苏州称病拒旨。
  清廷想到的第二个救星也不是曾国藩,而是正是半路上的杨岳斌。
  杨岳斌当即表示,自己心系朝廷,仅仅是去河南剿捻怎可安心?
  他奏请解除陕甘总督之职,要帅兵入京勤王,再不济也要来近畿保我大清太后和皇上二圣平安。
  爱看《三国演义》的杏贞,也不知道在看到这份奏章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联想。
  年轻的寡妇太后、幼帝、交横跋扈的陇凉地方军事大员……
  这样绝妙的组合很难让人不联想到董卓入京的故事。
  为了不让夜宿凤宫、废立幼帝的事情发生,清廷果断拒绝了杨岳斌的好意,命令他安心当自己的甘陕总督,不必挂念二圣,二圣谢谢您老一家门了。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杏贞的内斗策略再次大成功。
  杨岳斌这个水军大将到了西北面对胡乱确实表现一般,最后被找了由头革职降为三品顶戴。
  直到15年之后,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海军于福建沿海逞凶,清廷这才忽然“想起”杨岳斌擅长水师,要求杨岳斌“移孝作忠”,帮办福建军务,并率十二营赴援台湾,支援刘铭传。
  总之,杨岳斌这位湖南猛男一生蹉跎,但他对于满清的忠诚度也很存疑。
  左宗棠也是慧眼识人的帅才,多少也看出了杨岳斌内心深处和自己一样有着那一份执念。
  是很好的拉拢与合作对象。
  这也是为什么左宗棠会认为朱富贵西出甘陕天山的圣旨不是乱命,而有一定可行性的原因。
  否则真是必死之局,就算左宗棠再是如何以民族国家为重,也不可能白白带人去送死。
  因此,早在入陕之初,左宗棠便令信使前往汉中投石问路。
  但是他等到的不是杨岳斌方面的邀请,而是汉中知府胡惠林飞马亲至。
  这个久在行伍的汉子此时早就须发全乱,眉毛胡子上确实血迹。
  “左公,救救我岳父!”
  胡惠林翻身下马,只说了这一句话,便昏死过去。
  有些医术底子的白师傅上前探看,之间胡惠林额头滚烫,肋间、后背全是深可见骨的刀伤。
  胡惠林的副官哭诉道:“左公,胡人勾连俄夷,陕北沦陷,西安已经危若累卵,总督大人被围不得脱困,胡大人引兵救援却被胡人伏击惨败,兵马尽失。
  眼看秦川不保,丧兵失国,胡大人几欲轻生,被我等救下,恰好此时左公来秦,便拼死赶来,求左公速速发兵,若西安城破,白头胡兵进城,恐有不忍言之事啊!”
  闻言,左宗棠和赵喜柱都是大惊。
  作为事实上如今的军长与政委,两人一路上已经多次推演西北局势,但都没有想到情况已经危及到了这样的地步。
  细细询问之下,原来是3月时胡人诈开灵州城门,城内埋伏的胡兵里应外合,尽屠满汉。
  湘军宿将陶茂林、西安将军都兴阿出兵讨伐,本以红衣大炮轰塌灵州城墙,破城在即,却忽然受到两支古怪的骑兵上下合击。
  陶、都两军父辈受敌,几近覆没,两个将军也死在乱军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6/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