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8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2/924

  这一次李卫明带了不少东西回来。
  前线虽然不像是凤都那样啥都有,但部队里物资还是非常充裕的,还有专门面对探亲战士的专营商店,东西要比外面要便宜不少。
  李卫明的行李大包小包起码有七八十斤,他将大约五十斤的东西交给张博山,自己坚持背了二三十斤的,鼓鼓囊囊的小猪佩奇书包。
  不仅仅是红脖子和德国佬,大明百姓也很喜欢这个。
  又有谁能拒绝小猪佩奇呢?
  “你看,你李哥身子骨还硬着呢,想当年我可是第三师比武标兵,莫帅那时候还只是莫师长,亲自给我发的大红花……咦?二叔?真是二叔!”
  李卫明给小伙子吹着自己当年的光辉事迹,没曾想,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视野里。
  只见一个面盘黝黑,须发花白的老汉坐在一辆大马拖着的大车上,嘴里叼着一根雪茄烟,正优哉游哉地出城而去。
  一听有人叫他,忙“吁”地停下了牲口。
  定睛一看,他难以置信地喊道:“狗剩,你是李狗剩?!!你小子还活着?!”
  “噗嗤——”
  一旁的小张表情管理失败,忍不住笑出了声。
  李卫明老脸一黑,在张博山脑袋上锤了一下。
  没办法,投入大明怀抱前,除非在伪清那会儿就是秀才家的娃,谁还没个贱名了。
  其实张博山也有。
  不过他到凤都的时候才四岁,他老爹用塑料袋带了一斤散装啤酒,找夏祭酒给重新起的名。
  到现在,已经没人记得张博山原本的名字了。
  但李卫明可不一样,同年从淮军出来的老伙计开口就李狗剩李狗剩的叫。
  后来当上连长,多少算个干部,这才叫的人少了。
  不过如今回了老家,自然还是那个李狗剩。
  叫上张博山,李卫明一路小跑到了二叔跟前。
  “真是狗剩啊!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二叔看着李卫明身上体面的呢子衣裳,一时之间还有点不敢认自己的侄子了。
  “当年李老肥抓娃子,是二叔没给你看好,叫你给那些杀千刀的丘八捉了去,我对不起大哥大嫂啊!”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二叔,我们回头聊,你看,咱把路堵上了。”
  “对对对,咱得抓紧回庄子,狗剩,狗剩他朋友,快上车!”
  ·
  李卫明和张博山将行礼放到车上,自己也翻身坐在了车沿上。
  张博山憋了老九了,最终还是忍不住小声嘀咕道:“连长,这车上拉的是啥,我咋闻着像是……像是那位会儿先锋团洗澡的味儿……”
  先锋团就是当初在缅甸被班加罗尔师团用粪池伏击的那支部队。
  大胜而归之后,一连洗了三天澡,依有余香。
  毕竟香水的重要成分吲哚,本身就是粪便臭味的来源嘛。
  浓了就是屎味儿,稀了就是女孩子香喷喷的味道。
  ·
  “这是拉粪的车?”
  李卫明也有些不确定,朝二叔问道。
  李二叔五十多了,有些耳背,李卫明重复了一边,他才笑着答道:
  “可不是嘛!咱庄来县城拉粪,从前哪次不是男女老少背着背篓挑着扁担齐上阵的,如今多亏有了富贵爷,咱都用上马车拉大粪啦!”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在没有化肥的年岁里,粪肥就是农民们的心头好。
  张博山想捂鼻子,又怕挨连长的铁拳,一副进退维谷的模样。
  李卫明笑着递过来块帕子,并转头对二叔道:“叔,我这朋友是城里人,不太习惯这味道。”
  也就是这些年,大明回来了,富贵爷给城里头修了化粪池,要不然城里头更臭!
  李二叔心里这么想,但嘴上没说。
  他不知道,张博山从小在凤都长大,还真没有经历过这些。
  好在这半年入印作战,张博山多少也已经对这些气味有了抵抗力,他最终还是没接帕子。
  太矫情不好。
  一路上,李卫明问起了庄子上的事,李二叔乐得合不拢嘴。
  “你看咱拉车的大马,乖乖,比牛都大,好像叫什么……什么……”
  “夏尔马。”
  “啊,对对对,就叫瞎儿马,你说这瞎儿马可真是好东西啊,一匹能拉三匹的货,还能拉犁耕地,马腿比牛腿收得窄,不压粮食,每亩地能多种不少呢!”
  李二叔给地主家放了一辈子的牛,按理来说对老黄牛那是有感情的,可有一说一,富贵爷从那个法烂西缴来的瞎儿马确实比牛好使!
  原本叫人家小甜甜,如今老黄牛却成了牛夫人!
第821章
中东大饼苏联香肠古巴雪茄
  当然,瞎儿马也不是什么都好。
  因为不会反刍,瞎儿马吃的比牛要多。
  时不时还得喂点豆子什么的精粮,不然会掉膘生病。
  放在从前,这绝对是一件糟心的事。
  可如今,换了富贵爷坐天下,赶跑了地主老财,生娃娃还减农税,最关键的,还有兜底的大饼子和香肠吃,
  给畜生吃点豆子,也不是那么不能接受的事情了。
  一路上,李卫明注意到道路都很平整,虽说下雨天可能够呛,但至少在如今这样的晴天,马车走在这些新修的土路上那叫一个四平八稳。
  “都是皇训员组织大家修的路,咱吃富贵爷的大饼子,干点活不算什么,而且这路修通了,大家伙都受益!”
  李二叔说的大饼子,和富贵香肠一样,是面向全体大明公民的一项兜底性福利。
  这也是朱富贵从“良师诤友”学到的一个招数。
  后世的中东地区,各路独裁者往往都会给国民提供廉价或者免费的大饼。
  如埃及、叙利亚、土耳其等国,都有这样的政策。
  对于穷苦的老百姓来说,只要每天能吃上大饼,生活就能过得下去,社会就能稳定。
  埃及和叙利亚发生大规模骚乱,无一例外都是大饼的供应出现了问题。
  相反,土耳其里拉汇率崩溃,经济指数暴跌50%,失业率飙升,但大饼的供应没有问题,埃苏丹就依然稳坐钓鱼台,支持率甚至不降反升。
  如此优秀的政策,朱富贵作为一个谦虚好学的统治者,当然要积极学习。
  发饼或者发面粉,加上每个月配给的富贵香肠,虽然量不算多,但足以让神州各地给朱富贵陛下遍立生祠了。
  大饼和香肠还一个好处,就是方便标准化生产,保质期也长。
  如果是直接发面粉倒还好一点,发猪肉的话,那么围绕着肥肉瘦肉,带不带骨头,里面就有数不清的名堂了。
  配给员手里的自由裁量权太大!
  香肠的话就没有这样的顾虑的。
  香肠都是按照统一配方,在农垦基地流水化生产的,每一根都大差不差。
  除了中东大饼和苏联香肠这两样维稳神器之外,朱富贵还借鉴了古巴的成功经验。
  古巴这样一个孤悬于美帝家门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苏联解体三十年后,依然能在灯塔国阴招叠出的背景下屹立不倒,肯定是有独特的技巧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2/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