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校对)第8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3/924

  除了社会制度、理想信念、免费医疗之外,朱富贵认为古巴的秘诀还在于能够维持百姓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而这一秘方,正是古巴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烟草与白糖。
  当然,在大明,这两样高端消费品东西就不像面饼和香肠那样是免费了的。
  但价格也相当便宜。
  这不,难得进城的李二叔就在皇营供销社买了不少雪茄,而且已经抽上了。
  吸烟当然不是什么好事,但比起早些年泛滥的大烟,危害显然要小得多。
  而且朝廷毕竟要恰饭的嘛。
  烟酒自然而然的,都是皇营垄断,不允许民间生产、贸易。
  如今雪茄取代烤烟的地位在大明的流行其实也是一个意外。
  最早还是《圣迭戈小姐》里面,朱富贵饰演的男主人公骑着高头大马,抽着雪茄,在加利福尼亚一望无际的原野上飞驰的画面,给雪茄这种东西打了广告。
  后来流行的澳洲西部片里,福建牛仔也总是抽着雪茄,扬起绳索去套那些白皮野人。
  这些元素都潜移默化让雪茄成为了殷洲主流的烟草制品。
  这股风气又自然而然地从殷洲传入了天津和金陵,又从天津和金陵,辐射向整个神州。
  在电影里宣传烟草肯定是不对的。
  但现在还是1870年代,朱富贵觉得没什么好苛责的。
  虽然他本人从来不抽,电影里用的也都是道具。
  当然了,公共场所还是要禁烟的,个人娱乐不能影响他人,这是底线。
  在后世,古巴雪茄一直是奢侈的代名词,但实际上,便宜的雪茄也是很多的。
  如今大明已经控制了墨西哥湾和南美洲,掌握了世界上最好的烟草生产地。
  或是大明自己零星生产,或是勒令中南美洲朝贡国铲除粮田种植烟草,国家的粮食安全交给大明爸爸来保障。
  如今大明已经占据了全世界70%的烟草产业。
  只要不走手工雪茄路线,而走低成本工业雪茄路线的话,能够向全国提供大量价格亲民的雪茄。
  当然,这个价格亲民主要是针对香烟来说,雪茄的价格要比后世便宜多了。
  喜欢抽纸烟,或者抽旱烟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只不过因为历史背景发生了偏差,后世烤烟一家独大,已经变成了雪茄更占优势的局面。
  ·
  见二叔爱抽雪茄,李卫明从背包的夹层里掏出了几个盒子,往他的褡裢里塞。
  “这是啥子?”
  李二叔低下头看了一眼,惊叫道,“春发牌?这是好东西啊!”
  和大多数皇营的产品一样,富贵牌是最好的,春发牌稍稍次之。
  春发牌雪茄,县里头的供销社还不一定有卖,得去安庆的百货大楼才能买到。
  李二叔虽然是农村人,见过的世面不多,但毕竟是五十好几的人了。
  从李卫明那身呢子衣裳就多少猜到了,自己侄子在外头可能混出名堂了。
  如今见他出手就是春发大雪茄,更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不过庄子上如今吃喝不愁,李二叔倒也没有找侄子求接济的想法,但回头肯定是要好好问问,这十来年里究竟出了什么事。
  李庄距离县城有点远,等马车到了庄子,已经是正午时分了。
  张博山算是彻底无奈了。
  先前笑话阿三可能有点草率了。
  只见李庄家家户户门前别的不一定有,但粪堆一定都堆得高高的。
  若是早些来,还能见着背着竹篓捡粪的老人小孩呢。
  没办法,还是那句话,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李庄并没有化肥,只能靠农家肥来增加土地的肥力。
  大明的化肥虽然不缺,但主要还是供应更大农垦兵团,各个都护府的大规模农庄的。
  像这样零散的田地,本身就是让老百姓种着玩的。
第822章
略懂,略懂
  李卫明知道,说句实在话,如今朝廷真看不上乡下种的这点粮食。
  李卫明有几个淮军老兄弟,体能测试够不着乙种兵的标准,被分配去了农垦师。
  前些年聚会的时候,李卫明听他们听说不过不少关于万岁爷大农业战略的事情。
  李卫明听说在这世上有三块最优质的黑土地,分别是毛子的乌克兰平原,黑水都护府的东北大平原,以及北殷洲的新扬子江大平原。
  如今大明天下良田有其二。
  虽说没有精耕细作吧,按照过去老人家的话说还有些糟践粮食,搞什么水稻直抛,粗犷化种植,但这亩产就是嗷嗷地高。
  没办法,化肥、农药、高产种子,这些东西对于手工种植时代的农民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李卫明很怀疑庄子上种的粮食有没有销路。
  问起这事,李二叔吧嗒吧嗒抽着雪茄,确实有点挠头。
  “谷贱伤农啊!”
  李二叔嗓子里卡了半天,想出一个不知哪个戏文里听来的词儿,“不过粮食嘛,就算卖不掉,堆在仓里终归是安心的,你瞧,黄四爷的老宅就堆满了。”
  黄四爷是附近几个庄子的大地主。
  这家伙不是什么良绅,缺德事做过不少,人送外号黄鼠狼。
  前些年朝廷重返神州,大赦天下的时候,黄鼠狼舍不得家业,不肯去苏州找李公爷报道,反而鼓动一批秀才想要“保卫名教”,结果被锦衣卫缇骑吊死在了老槐树上了。
  原本好好地能混个南非奴隶主当当,非要逆历史潮流而动,最后只能被乌鸦和野狗啃了干净。
  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鸡汤大师只会告诉你前半句,只有真正的长者,才会把话说全。
  总之,黄四爷的宅子被收归皇有,成为附近几个庄子共用的皇庄。
  如今不仅仅被作为亭长和皇训员办公室,也用来窖藏粮食。
  亭长和皇训员都是朝廷委派的,皇权不下乡的老黄历早就打破了。
  李卫明很想劝劝二叔,不要种地了,至少让年轻人多出去闯一闯。
  如今朝廷很明显地想把一部分重工业慢慢转移到神州来。
  之前在县城的时候,李卫明还在电线杆子上见到庐江炼钢厂的招工启事呢。
  估摸着,神州像早些年的殷洲那样,遍地是烟囱嘟嘟冒着黑烟,到处是工地尘土飞扬的日子只怕是不远了。
  怎么说呢,不是说种地不好,而是个人种地性价比太低,哪里比得上进工厂当工人舒服。
  朝廷可是说了,战争一结束,就将实行每周双休的工作制,工资也会提一提,这不比种地强多了?
  反正在殷洲,双职工家庭一年赚个四五百块钱(折合人民币10万出头)还是很轻松的。
  而且还有免费的澡票,过节的劳保用品,都是比得上真金白银的。
  守着一亩三分山地,头苦哈哈地埋头苦干,一年能赚几个钱?
  而且这皖中的山地,确实没啥好种的。
  现在种粮多少还能卖出一些,只不过是“谷贱伤农”,李卫明估计再过几年,就不是“伤农”的问题了,而是彻底白给。
  因为距离更近的南方粮食马上就要杀进来了!
  作为曾经南洋都指挥使司的上尉,李卫明很清楚,在未来几年,气候独天得厚的暹罗和交趾,也会建立商品粮生产基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3/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