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校对)第3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1/844


一边的张诚知道皇帝问完话了,这个时候说道:“说说吧,把你打听到的消息都说说。”
“是。”董大宝答应了一声说道:“这个人叫做江少卿,现居扬州,这次到济南来是来办事的。他的祖父叫做江才,安徽歙县人。江才从小便经商做贾,跟着家乡的人一起学做生意。后来自己积攒了一些本钱之后,跑到了钱塘做食盐生意,几十年下来可以说是顺风顺水。”
“在钱塘生意做好的时候,他就又转战到了扬州,现在在扬州城里也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是江南地区排名比较靠前的盐商。江才不但在贩卖时间上有所建树,对儿子的培养也不遗余力。他的儿子叫做江珍。”
闻言,朱翊钧就抬起了头,脸色有些迟疑地看着董大宝问道:“你说的那个江珍,是贵州布政使江珍?他是江才的儿子?”
“回陛下,正是此人。”说完,董大宝就退到了一边。
他知道自己该说的事都说完了,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是多嘴。
朱翊钧手放在桌子上,用手指轻轻地敲打在桌面。
说实话,对于这个时期的事,自己是知道的。
现在大明朝的盐政正处于转型时期,或者说盐商正处于转型时期,这些人开启了疯狂的内斗。从弘治年间把纳银开中改为纳粮开中之后,盐商就一直都在斗,主要斗争的就是三方势力:徽商、晋商,还有陕西商帮。三方势力你争我夺,打得不可开交,最终结果是徽商胜利了。
这种胜利是两个层面上的,一个层面上是在资本层面上,徽商通过各种生意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他们有钱、有资本干这个事。况且他们有地域优势,属于本地作战。
第二个层面上就是在官场上,徽商是非常精明的一群人,他们在有了钱之后,大力发展加强教育。并不是说只发展自己家的人,只要是同乡,全都发展。你是穷苦人家出身也没有关系,有才学的培养你读书,没有才学的就培养你学做生意。通过这个将所有人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利益团体。
当然了,其他地方的商人也都这么做,这也是商帮的由来。在这方面,徽商做得极为出色。正是因为这样的品质和品格,使得徽商诞生了很多百年的老字号。
正是通过这两个层次,徽商实现了这次战略争夺的大胜利,将整个盐商的利润从山西和陕西商人手里面夺了出来,把他们彻底赶出了扬州,从而彻底掌控了大明的盐。
争夺失败的两个商帮也在为自己寻找了出路。
首先是陕西商人,他们继续干食盐,但是转进到了云贵四川一带。他们不再经营海盐,转而经营起了盐矿。他们打造出了最有名的一个食盐品牌,叫做自贡井盐。大肆开着盐井、提炼食盐,算是有一番作为。
另外一只被打出去的就是山西商人,也就是晋商,从此以后就没有在食盐上有所作为。但是他们也没有闲着,开始走西口,进行草原贸易。他们跑到了张家口,做起了让很多人咬牙切齿的生意。他们通过自己本地的优势,开始向草原走私,后来向建奴走私铁器、情报,甚至是武器,没有什么事是他们不敢干的。
现在这个时候,徽商正在积蓄力量,准备一举干倒另外两家商帮。另外两家也在积极应对,准备将这个新的挑战者弄死。
这场争夺看起来是没有什么硝烟,可是朱翊钧却知道,这里面充满了硝烟。
只不过现在晋商还倒不了,因为人家现在在朝廷里有靠山——内阁次辅张四维、原来的三边总督王崇古。
唯一能对付张四维的就是张居正,徽商在这上面也走不通。首先,张居正和徽商不是一个地方的人,不是同乡,就没有可能成为乡党。
后世很多人见面打招呼都会称一称乡党,这个是什么来的?
同乡同党,那才叫乡党。
至于用钱行贿嘛,张居正虽然不是油盐不禁,可是分什么事。你拿钱让张居正帮你打晋商、打张四维,只能说你想太多。
不过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徽商真的积蓄了不小的力量。不说其他的,就说江家江珍,改革派的干将,坐镇贵州,名声还好,政绩斐然。
第四一三章
赋税改革第一人——江珍
江珍这样一个人物,朱翊钧心里面也是有数的,他算得上是中老年官员里面比较有用的一个人,也算得上是上一任的心腹。
他是嘉靖二十二年进士,初授高安县令,以课税第一,升礼部主事、浙江参政;在地方政务和税收方面非常有才能,深得张居正的喜欢。
在张居正改革当中,江珍这样的官员很重要,所以张居正很喜欢他,这些年对他的培养也是不遗余力。
江珍能升到这个位置,一方面来自于江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张居正的提拔。而到了这个位置上,后者的提拔更重要一些。
这一次张居正之所以把江珍放到贵州去,是因为那个地方比较艰苦,管理起来也比较困难,是很多官员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可是在张居正看来,那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
很多人不知道,估计连江珍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朱翊钧知道,这个江珍是张居正为自己后续赋税改革培养的人才。
朱翊钧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赋税改革最重要的人物家里面居然是盐商,而且还是大盐商。
他们家的身价如果按照后世人的理解的话,应该就是身价千万。这个千万指的不是人民币的一千万,而是千万两白银。同时,很多人对身价这个事有误解。如果说一个人有千万身价,不是说他的身价是一千万,而是有可能小几千万,也有可能大几千万。只要没有超过一个亿,那都是千万身价。
江珍他们家具体有多少钱?
朱翊钧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家绝对是千万身家。
朱翊钧收回了自己的手,坐着静静地想着。
江家的起家干不干净?
毋庸置疑,是不干净的。虽然有人提醒,但是一样干净不到哪里去。江才能出头,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才华,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胆大敢干。
这个时代的盐商想要发家,没有什么路子可以走。上面都已经被人垄断住了,想要往上迈步的话,渠道也就那么几个。
其中最常用的、效果最好的就是贩卖私盐,抓不住那就是白花花的白银往家里流,抓住了就是杀头掉脑袋的买卖,但是架不住财帛动人心。
当然了,只要有人有关系,在现在的大明,贩卖区区私盐也叫事?
很多人根本什么也不怕,都把私盐当官盐明晃晃的卖。
江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肯定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枭雄级人物。
他的儿子江珍心思怎么样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朱翊钧可以肯定,那就是这个人在官场上做事绝对不会被人挑出一点毛病。
首先是贪污,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个大问题,可是在江珍这里它就不是问题。他们家几千万的身家、几千万两银子,用得着他去贪污吗?
我的工资虽然低,但是我家有钱。如果不是为了低调一点,我可以开布加迪威龙上班。
考公务员是为了赚钱吗?
太瞧不起我了,我肯定是实心用事、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做事。如果有什么需要用钱或者用到我家里的地方,我还能让我家里帮忙。所以在这方面,江珍肯定挑不出毛病来。
其次就是能力了。一个把官做到那个地步的人,还得到了张居正的肯定,这样的人能力肯定没有问题。根子厚、底子厚,还有能力,这样的人不上位,谁上位?
最后,江珍会不会以权谋私为家里谋好处?
想多了,他绝对不会这么做。他在官场上的作用很明显,就是为家里保驾护航。他只要在这儿,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于其他的脏活累活,可以花钱收买别人干。
贿赂官员这种事不要太熟悉,我本人肯定是干干净净的。这种事在官场上太多了,操作起来也没什么难度。何况我本人站在这里,地方上的官员就不敢欺压我们家,甚至要巴结我们家。家里面赚钱的方法多了,用不着我冒险。
朱翊钧敢保证,你去查江珍,你什么都查不出来。在大明朝,这种事实在太多了,基本每个官员都有这么一套操作。
你去查江才,估计也查不到什么。老家伙干了这么多年,早就洗手上岸了。
朱翊钧看了一眼身边的董大宝说道:“去查查这个江少卿,能做到吧?看看他来这里是干什么的?”
“能,公子放心,我一定查清楚。”董大宝恭敬的说道。
“那就去吧。”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
董大宝行了礼之后,便面无表情地走了出去。随后在走道上招呼了几个人手,直接就向外走了出去。出了二道门之后,就又有几个人跟了上去。
等到回到自己的院子之后,大宝身边已经聚集了三十几个人。
站在台阶上,董大宝抬起手比划了一下,手下的人就快速分散在墙角、墙头、房屋顶。
跟在董大宝身边的人只剩下了四个,这四人就是董大宝的心腹。其中两个是他在街面上混的时候就跟着的兄弟。两个结义弟弟都死了,这两个兄弟是他的心腹手下。
另外两个是董大宝在东厂的心腹手下。因为张诚对董大宝的信任,董大宝在东厂的权力急剧膨胀,已经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整个东厂,除了张诚就是他董大宝最大了。
张诚也不担心董大宝会侵占自己的地位,在皇帝面前保举董大宝的时候也是不遗余力。毕竟东厂的实权人物是太监,即便董大宝再有能力也没有用,难道你能把自己阉割了?
即便你下得了这个狠手,那又能怎么样?真以为皇宫大内太监们的争斗和东厂是一样的?
别开玩笑了,根本就不是一个战场,玩的也不是一个套路。你在东厂玩的好,不代表你到皇宫大内也能玩的好。那些太监们可不管那些,说不定刚进去就被人弄死了。
在张诚的刻意培养下,董大宝手下也都是精兵强将。他这四个心腹被人称为东厂四大金刚,是赫赫有名的存在。
第四一四章
皇帝要找江家麻烦
警戒布置完成之后,五人一起走进了屋子。
董大宝找了自己的位置坐下,其他四人也都坐了下来。
扫了一眼四人,董大宝说道:“陛下刚刚交代了一个差事,让我们去查一个人。你们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吗?”
四人都没说话,静静地看着董大宝。
董大宝也没等他们回答,继续说道:“这次的差事是陛下亲自交代的,对于咱们来说还是第一次。你们都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好机会。如果能办好了,我们就入了陛下的眼;可是如果办不好,我们不但在陛下面前丢脸,也让张公公没了面子。到了那个时候,咱们谁的日子都不好过。”
“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看着我一路走上来。现在你们应该也明白,我们只有前进的路,没有退路。所以这一次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把事办好、办明白。”
“大人你放心。”四人站起来同时抱拳说道:“我们愿意为大人赴汤蹈火。”
“坐下吧。”董大宝摆了摆手说道:“这次我们要查的这个人叫江少卿,他的父亲叫做江珍,是贵州布政使;他的爷爷叫做江才,是扬州的一个大盐商。他们家要人有人,要钱有钱。”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他们家是徽商出身,所以你们在做事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打草惊蛇,否则会给我们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1/8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