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仁君(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844


听了这话,四人的脸色也都严肃了起来。
他们是东厂的人,常年厮混在民间,对民间的事更清楚。对于这些各地的商帮,他们心里面也知道的更明白。
这江家为代表的商帮们表面上看起来都是合法的商人,平日里还有做读书人的打扮,也是乐善好施,好事做的也不少。可实际上,暗底下那下手一个比一个黑、一个比一个狠。
如果自己这一次捅了马蜂窝,事情也不好办。最关键的是,事没办成就打草惊蛇的话。那就代表搞砸了,可能会坏了皇帝的大事,到时候指定吃不了兜着走。
“现在你们就出去查。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尽快把消息弄回来。”
“是,大人。”四人大声答应道,
“大人,我们可不可以直接去买?”左上角的一个男子忽然说道:“外务府的人在这边经营了很多年,他们应该有足够的消息渠道。只要我们肯花钱,他们就一定能把消息送过来。”
听到这话之后,董大宝眼睛微眯,看着这个手下缓缓的说道:“你觉得陛下不会派人去买吗?为什么要用我们?不对,你觉得陛下用得着花钱去买吗?”
那人闻言,脸色一变,连忙躬身说道:“大人恕罪,是我考虑的不妥当了。’
“关于外务府的事,我只说这一次,你们给我记住了。消息我们可以拿,但是绝不能以他们的消息为准。如果以他们的消息为准,还要我们做什么?”
“而且你们办事情要学会思考。思考,明白吗?明明陛下一句话就能到外务府把消息弄过来,为什么还要派我查?难道是因为我们消息查的比外务府快?难道是因为我们消息查的比外务府准?你们不会是这么想的吧?不会吧?”
四人顿时就沉默了。
其中三人怒视着刚刚说话的那个人。
会说话你就说点,不会说话就不要胡说八道。
你看看,现在好了吧,老大生气了!真是没事找事!
董大宝瞪了他们一眼,继续说道:“外务府收集来的消息都是准确的消息。准确的消息是什么?”
“那都是真的。但是消息这种东西,真的就是好的吗?”
四人瞬间就明白了。
刚刚只是没反应过来,但是现在他们懂了。因为他们在东厂干活,这种事接触的也不是一次了。
真的消息,就代表是事实。可是事实这种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满意的,无论是张公公、董大人,还是皇帝。
真的消息,皇帝就满意吗?
未见得。所以他们这一次就要拿出让皇帝满意的消息。
至于真的假的,那就不重要了。真的,只要皇帝满意就可以;假的,只要皇帝满意也可以。
但是拿出假消息也是有风险的,很容易在皇帝把事办完了之后把他们扔出去平息愤怒。那时候,皇帝就说都是他们给了我假消息。
这种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帮着皇帝扳倒了一个人物,然后舆情沸腾,皇帝就会说都是他们、都怪他们给的假消息,这会给他平反,同时处死这些给假消息的人。
当然了,这么干的时候通常都是皇帝觉得你没用了。做这一行的,保持对皇帝有用才是最重要的。
董大宝的话已经说透了,他们也就听明白了。
四人站起身子直接说道:“大人放心,我们明白了。”一边说道,还一边用力的点着头。
董大宝看他们的样子,也知道他们明白了。
摆明了这一次皇帝就是要找江家的麻烦,至于怎么找麻烦、找到什么程度,这跟你们没关系,这是皇帝的事。
你们要做的事就是让皇帝有办法找江家的麻烦。
皇帝盯上的那个人就是江少卿,江珍的儿子、江才的孙子,那个在城门口嚣张跋扈京城的人。
想到这些,董大宝心里也不得不感慨,还是要低调啊。
不说其他的,如果这次不是江少卿过于高调,入城的时候过于肆无忌惮,至于被陛下盯上吗?
你要是不被陛下盯上,哪来这么多破事?
在这方面,董大宝瞬间就明悟了,做人还是要低调,太高调了容易出事。
感慨了一番之后,他站起了身子。
现在他要让江少卿出事了。
年纪轻轻的不知天高地厚,没有经受过社会的毒打。自己这么一个好人、一个社会上的前辈,当然要秉持着对后辈的爱,让他明白什么叫做社会的毒打。
这一次,自己要帮助他好好的成长成长,让他明白什么做人要低调。
第四一五章
山东的行业洗牌
另一边,朱翊钧交代了事情之后就没有再去管了,剩下的不用他操心,他要做的就是在济南好好地游玩一番。
他穿越前也来过济南,只不过上次到济南和这辈子的感官是不一样的。上次是来出差的,不要说玩了,每天忙得累得要死;现在他有心情玩了。
接下来的两天,朱翊钧在济南游玩了起来,到处走走、看看风土人情,关注一下老百姓日子过得怎么样。
济南在后世有泉城之称,既然来了济南,自然要去后世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那一带去玩一玩走一走。天下第一泉风景区位于济南的中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由“一河(护城河)一湖(大明湖)三泉(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三大泉群)四园(趵突泉公园、环城公园、五龙潭公园、大明湖风景名胜区)”组成。
这天晚上,玩了一天的朱翊钧终于回到了客栈。
张诚连忙吩咐人把早已准备好的温水、茶水都送了上来。
洗漱了一番之后,厨子做的饭菜也都端了上来。
朱翊钧也没客气,坐下来就开始吃了。跑了一天了,他也有些劳累了。
一边吃着饭,张诚一边站在旁边给朱翊钧汇报情况。
“陛下,董大宝那边已经把事查得差不多了。”张诚在一边说道。
朱翊钧想了想之后说道:“那就说说看吧。”
“是,陛下。”张诚躬着身子答应道:“江家让江少卿过来,其实是为了布局整个山东的盐业。最近山东这边竞争的很厉害。”
闻言,朱翊钧就明白了,他已经拿到了外务府那边的汇报。
自从孔家倒台以后,山东这边很多的东西都出现了真空,土地被朝廷收走了,但是有的东西朝廷没有办法收走,比如说孔家之前拥有的那些商铺。
山东这一片,很多盐都是孔家分销的。在山东的地面上,你想做什么生意,没有孔家答应,那是不可能做起来的。所以现在孔家倒了以后,很多行业都出现了洗牌。
普通的行业威胁还普遍不是很大,可是像食盐这种行业,它的威胁就起来了。很多食盐行业的巨头都开始转进山东,当然了,主要还是以三大商帮为首。
大明朝这个时候已经形成了很多商帮,只不过大家做生意不同,基本也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交集。
这一次基本算是大明朝商帮的最后一次争斗了。等到徽商、晋商和陕西商人分出胜负以后,他们就会各自进入新的领域。徽商掌控江南,晋商掌控西北和草原的贸易,而陕西的商人则掌控了云贵四川的食盐和其他贸易。
除了这三大商帮以外,还有闽商、潮汕商人(也就是粤商),还有浙江一带的浙商,这些也都是大商帮。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后面这三大商帮方基本走的是海贸。
从朱翊钧的角度来说,他对这三个商帮的感觉其实还不错,他们都是走出去的商人、不畏艰险,是具有冒险精神的海洋商人,他们的脚步旅途遍布整个东南亚。
不过也有一点要说明,对于那些与倭寇勾结的商人,朱翊钧一点同情都不会有。
大明朝虽然有海禁,但走私很猖獗。朱翊钧对这个时代的走私能容忍,但是对于勾结倭寇的卖国行为是绝对不会容忍的。
何况自从隆庆开海以后,基本已经没有什么走私商人了。现在要解决的就是纳税的问题,这些人不交钱,这一点更是朱翊钧容忍不了的。
只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的做,自己不能先从海贸下手,反而要从食盐下手,因为食盐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息。稳住了食盐的价格,就是稳住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一点对于朱翊钧来说很重要,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非常的重要。所以在这一点上,朱翊钧就已经确定了优先级。
山东这边,孔家被自己弄倒台了,这里就成为了徽晋陕三大商帮的战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要做的事恐怕就是拉拢官员了。
“有人去接触曾省吾了?”朱翊钧抬起头问道。
“是,陛下。”张诚连忙躬身说道:“很多人都已经去接触曾省吾了。除了江少卿在济南以外,徽州的吴家也派人过来了,来的是吴家第三代吴养春。”
闻言,朱翊钧摆了摆手没再问。
徽商这一次来的人肯定不少,而且徽商的实力也不集中在中央,而是在地方上,整个两淮一带全都是他们说了算。
徽商做的很多事,朱翊钧其实还算满意。土地贫困没有办法,不能种地,只能经商。他们也的确干了很多事,弄了很多老字号,比如徽州的砚台、纸、笔。这些东西那都是煊赫一时,是十分有名的高端产品,大名鼎鼎的澄心堂就是出自徽州。
除此之外,徽商还做粮食、茶叶等生意。在这一个时期,徽商是很成功的,是民族商人。
后来徽商有了钱之后,就开始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于是就提出了儒商的概念,也就是一边读书一边经商。
说好听的是儒商,说难听一点就是官商勾结。家里面一些子弟读书,保证家族的存续、不被人欺压;另外一部分子弟负责经商。
你也不能说对或者是错,毕竟在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公平合理的经商环境,想要自保只能靠自己。只不过商人和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有的时候赚钱难免血腥。
在几个商帮里面,徽商赚的钱应该算是最干净的了,不勾结海盗、不勾结倭寇,也不通草原。
当然了,兼并土地放高利贷的事,徽商还是干的。如果非要说他们多干净,也不现实。
不过在一众商帮里面,徽商是很团结的,“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有着共同血缘或地缘关系的徽商,有着很强的亲缘和地缘认同意识。正是由于徽商具有强大的团队精神,他们在挫败竞争对手后,凭自身实力往往进一步变一般经营为垄断经营,谋取高额利润,如两淮的盐业、北京的茶业、松江的布业等,差不多都是由徽商垄断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8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