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14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9/1776

  待到科道言官奏事完毕,早朝亦是正式宣告结束,各自亦是纷纷散去。
  隆庆急匆匆地想要回去补个觉,而后中午饮酒寻乐,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众官员返回各自的衙署处理公务,而阁老则是直接返回文渊阁。
  林晧然看着徐阶宛如又成为新宠般,特别看到徐阶的脸宛如喝了酒般,却是不由得跟郭朴交换了一个眼色。
  “走吧!”郭朴看着徐阶朝着门口走去,亦是对着林晧然发出邀请地道。
  二人宛如放学要好的小伙伴般,每次早朝结束后,都是结伴朝着文渊阁而回,只是如今已然是少了高拱。
  在四下无人之时,郭朴却是突然开口询问道:“若愚,你真放弃了?”
  “早年我担任广州知府之时,朝廷曾经颁下了禁银令,我跟汪柏在地方都深知此令会造成动荡!朝廷官员很可能不懂地方,皇上做的决策亦不见得全然无误,封驳实质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制度,我是不可能站出来反对的!”林晧然迎着郭朴的目光,显得一本正经地表态道。
  郭朴肃然起敬,发现眼前的后辈早已经站上了新的高度,看待事情已然不再局限于党争,而是能站到国家利益层面思索问题。
  只是想着目前的情况,他显得好奇地询问道:“现在这道敕令受阻,你是真要接受这个结果了吗?”
  “不会,刁民册试行苏松既是为了对付徐阶,亦是要解决大明偷税漏税的顽疾,我是势在必行!”林晧然轻轻地摇头,显得目光坚定地道。
  郭朴不由得极为疑惑,却是不解地追问道:“礼科都给事中王治必定还会继续封驳,甚至徐阶还有其他能替他封驳政令的科长,这道政令根本无法通过六科廊,当如何破局?”
  “或许此次是不攻自破呢!呵呵……我现在也没有主意,咱们先走一步看一步吧!”林晧然先是神秘一笑,而后抬手邀请郭朴继续前行。
  二人一起回到文渊阁,陈经邦迎上来通知徐阶召开内阁会议。
  徐阶有早朝后举行阁臣会议的习惯,通常都是谈论一些无关轻重的事情,二人对此亦是早已经习以为常。
第2170章
重要的疏
  文渊阁,正厅。
  身穿蟒袍的徐阶坐在首座上,嘴角噙着一丝得意的笑容,正是跟着李春芳和陈以勤说着话,眼睛看到从外面走进来的林晧然和郭朴当即闪过一抹喜色。
  林晧然捕抓到这个眼神变化,却是知道徐阶已然是以胜利者自居了。
  成王败寇,这亦是为何从古至今都向往成功的原因。现如今,他针对徐阶的大招被化解,亦不怪徐阶会如此的沾沾自喜。
  徐阶宛如一个慈祥的长者形象,对着二人抬起手温和地说道:“质夫、若愚,你们先请入座吧!”
  林晧然和郭朴不动声色地回礼,而后便在各自的位置坐下。
  陈以勤将自己的位置摆得很正,亦是主要向着二人点头打了招呼。
  他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资历已然并不低,特别他以会试同考官的身份参加主持会试之时,次辅李春芳还不过是一名考生,而林晧然还在吃奶。
  只是官场有着官场的规则,而今他是内阁排名第五的文渊阁大学士,由于不像高拱那般深得隆庆依赖,在内阁已然是小弟般的存在。
  事实上,他进入内阁并没有得到优待,被徐阶直接打发主持修撰《世宗实录》,已然是游离在核心权力之外。
  陈经邦和申时行给刚刚进来的林晧然和郭朴送上茶水,而后便默默地退了下去。
  徐阶喝了一口茶,显得神色认真地道:“老夫要做一个自我检讨!”
  咦?
  李春芳等人不由得微微一愣,显得疑惑地望向徐阶,却不知徐阶这是要唱哪一出。这好端端的,为何要进行自我检讨。
  徐阶将茶盏轻轻放下,当即侃侃而谈地道:“老夫是嘉靖二年的进士,而今眼看就已经是隆庆二年,入仕近四十五载。有以探花郎进入翰林的风光,亦有被贬地方担任推官的失意,其中的官场沉浮无人能如老夫。自嘉靖三十二年入阁,阁中事务事无巨细,皆是殚精竭虑。今入阁拜相已经近十六戴,对于朝中政务,已是无人所及了吧?”
  郭朴、李春芳和陈以勤听着徐阶的经历,亦是不由得轻轻地点了点头。
  不说他们在场的四人,哪怕在大明官员寻不到跟徐阶资历相当的官员,而他们最早入阁的李春芳亦是嘉靖四十四年进来的。
  论到官场的沉浮和内阁的生涯,大明已然是没有人能够跟徐阶相比了,徐阶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老大哥。
  林晧然沉默地喝着茶水,但心里却涌起几分不屑。
  徐阶是有资历不假,亦是经历过官场的沉浮,但不过是官绅阶层的捍卫者,根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政绩。
  当下的大明贫富加剧越发严重,而破产者越来越多,每年都有不少因受灾而饿死于荒野的底层百姓。
  普通百姓希望朝廷能够重视于他们的生计,能够重视于地方的水利建设,但官绅阶层却是希望能够持续这种糟糕但幸福的现状。
  徐阶这些年说是休养生息,其实不过是继续通过加征加派来压迫百姓,维护着官绅阶层的利益,让社会的贫富分化趋于严峻。
  正是如此,他并不觉得徐阶的这份履历是荣耀,不过是打着稳定国家的名义继续压榨底下的劳苦大众罢了。
  “老夫倒不是在摆什么资历,而是想要你们知道老夫经历过的事比你们都要多,甚至是看得更长远!”徐阶说到这里特意望了一眼林晧然,然后话锋一转地道:“此次林阁老那一道政令遭六科廊封驳,这既是打了林阁老的脸,更是打了咱们内阁的脸!”
  咦?
  郭朴和李春芳听到这个话,总算是听出了一点味道。
  敢情徐阶说了这么多,却是在顾及着内阁的脸面。只是似乎有些不对劲,徐阶应该是支持封驳,怎么现在听着竟然是要为林晧然鸣不平呢?
  林晧然的嘴角微微上扬,显得若有所悟地望了一眼徐阶。
  “咱们的政见难免有所不同,但咱们从小都是熟读圣贤书,都是有着一颗为国为民之心,这一点想必大家都跟老夫一个样吧!”徐阶环视在场的四人,显得语重心长地道。
  郭朴和李春芳默默地交换了一下眼色,已经是被徐阶给绕晕了,只是面对这个问题,自然是要点头称是。
  真说是为国为民,这个事情其实过于笼统。
  像严嵩能说他不为国为民吗?他虽然贪赃枉法,但亦是整顿盐政和解决东南倭寇,只是大家都不屑于跟严嵩为伍。
  林晧然不动声色地继续喝着茶水,现在的徐阶像极了后世那些打官腔的领导。
  “老夫现在已经六十有三,亦是做不了几年首辅了。”徐阶发出一阵感慨,看着李春芳想要说话却抬手制止道:“老夫的身体已经越来越不济,此事没人比我更清楚,说不准明年底就得致仕了!”
  明年底?
  郭朴和陈以勤听到这个时间节点,亦是暗暗感到一阵惊讶。
  如果徐阶在明年底致仕,那么内阁的形势必定发生巨大变化。虽然是李春芳接任首辅,但以李春芳的资历和声望,根本无法掌握内阁,届时反倒是他们这边的声势更大。
  一念至此,郭朴和陈以勤却是理智地摇了摇头,心知徐阶在没有解决掉林晧然前,恐怕亦是无法安心离开。
  “只是在致仕前,老夫愿意做好这个老前辈!如果内阁有什么政见分歧,我希望能够在内部达成统一意见,然后再上呈于皇上!”徐阶再度话锋一转,显得很是诚恳地说道。
  哦!
  郭朴这才恍然大悟,徐阶在这里说了大半天,如此的拐弯抹角,敢情还是要绕到刁民册试行苏松的事情上,更是想要给内阁制定一项新的游戏规则。
  却是不允许像林晧然这般绕过他这位首辅,选择将刁民册试行的事情直接上呈于皇上,从而让到内阁“丢脸”。
  李春芳和陈以勤不由得观察一下林晧然的反应,这个事情无疑是在跟林晧然说的,更是直接针对于林晧然。
  一时间,整个正厅的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元辅大人,你我政见不合,此事早已经朝野皆知!昔日我执意要开海,而你并不赞成此举!昔日我主张推行盐票法,而你亦是认为不可!面对韦银豹攻打桂林府城,你亦是想要劝降,而不肯进行围剿。既然如此,你我又有什么内部统一意见可言?此次的刁民册试行于苏松,我之所以向皇上认错,并不是说方案不可行,而是……!”林晧然并不打算妥协,显得针锋相对地道。
  只是说到这里,他却是突然打住了话头。
  李春芳等人初是不解,但顺着林晧然的目光望向,却见门外闪过了一个人影,正是司礼监秉笔太监陈洪。
  陈洪领着几名小太监从外面进来,主动向着在场的阁老拱手道:“诸位大人,杂家打扰了!”
  对于陈洪的突然到来,在场的五人显得是习以为常。
  虽然通政司和太极门的奏疏都是送往司礼监,由司礼监呈交给皇上,而后再由皇上将奏疏交给内阁进行票拟。
  只是现在的隆庆懒政,且他并没有处理如此繁杂奏疏的能力,仅是在他那里走一个流程,便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悉数交给内阁票拟。
  正是如此,每日大概在这个时候,司礼监总会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送到这里,而今日已然亦是如此。
  徐阶秉承着“家丑不可外扬”的精神,亦是暂停刚刚的话题,却是朝着陈洪温和地询问道:“陈公公,不知今日有什么重要的奏疏呢?”
  虽然到了隆庆朝,司礼监亦是坚持着嘉靖朝的做法,同样将两京十三省的奏疏划分为轻重缓急四大类。这样既方便汇报给隆庆,亦是加强冯保等“遗臣”的重要性。
  陈洪面对着徐阶的询问,便是微笑着说道:“倒是有两件重要的事!一件是云司土蛮莽瑞体作乱边陲,云贵总督请求拨饷叛!”
  李春芳等人听到是这个问题,脸上亦是不由得苦笑连连,而后默默地望向徐阶。
  明朝为了解决西南少数民族的问题,亦是效仿元朝推行土司制度,授予土官知府19个,土官知州47个。
  只是这些土司经过数百年的经营,实力不断做大,甚至成为朝廷平叛地方的依仗,甚至胡宗宪当年抗倭亦要借助于广东的狼兵。
  虽然朝廷推出了“改土归流”的政策,但这个政策收效甚微,反而加剧土官和流官的冲突,致使越来越多的土司因种种原因而造反。
  受制于财政赤字等因素,加上首辅徐阶秉承着“休养生息”的施政方针,近些年土司作乱的事件是不减反增。
  徐阶发现自己跟林晧然还真是政见无法达成一致,却是故意岔开话题道:“不知另一件又是什么呢?”
  “这一件……还是由徐阁老亲自翻阅吧!”陈洪犹豫了一下,显得有几分为难地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9/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