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相(校对)第9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4/1776

  跟着大明很多走关系靠资历的官员不同,林晧然能够走到这一步,更多是靠他自身过硬的能力,且现在拥有很高的官声。
  只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陆凤仪已经看到了林晧然的“过”,心里萌生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要利用这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上疏弹劾当朝风头最劲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晧然。
  别人畏惧吏部尚书吴山,别人畏惧林晧然的前程远大,但他陆凤仪做的便是刀口舔血的事情。
  去年他上疏弹劾胡宪宗之时,他一个小小的给事中便敢于跟正二品的朝堂大员进行硬碰硬,而后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现如今,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到了面前,他同样不会瞻前顾后,而是要借着“林晧然的尸体”上位,直接迈入正四品京官的前例。
  此时此刻,饭堂还是一阵吵吵闹闹,那几个商人已经谈论生意上的事情了。
  他三下五除二便吃掉了一块烧饼,另一块烧饼直接塞入怀里,便是放弃前去拜访徐陟的计划,出门匆匆朝着家中走去。
  天色已经彻底暗了下来,而他住的地方多是没有灯火的街道。
  由于他走得比较急,却不小心被路上的石头拌了一下,重重地摔了一跤。只是他的身体并不觉得疼痛,反而还显得越来越兴奋。
  老仆打开门看到陈凤仪的衣服满是泥土,显得关切地询问道:“老爷,你没事吧?”
  “没事,快给我掌灯!”陈凤仪很是平淡地摆了摆手,低着头急匆匆地朝着书房走去道。
  老仆看着自家老爷如此模样,亦是不敢怠慢。
  一盏灯火亮起,当即照亮了这个极其简陋的书房。
  陆凤仪的嘴里隐隐念叨着什么,站在书桌前开始整理思绪。
  老仆不敢打扰陈凤仪,悄悄地关上房门便退了出去。
  陆凤仪的眼睛渐渐放出亮光,思路慢慢变得清晰起来,已然是看到了林晧然的致命点。
  林晧然到吴淞江剿匪自然是大好事,但如果他是因为其妾室花氏的货物被劫而采取这般行动,那么就是大大的不合适,是一个挟公报私的行为。
  相信奏疏到了皇上那里,定然会惹得龙颜大怒。
  若是朝廷因此查办林晧然,亦或许对林晧然进行了贬谪,那么他陆凤仪的名声必定名扬天下,甚至还会因此而青史留名。
  至于吏部尚书吴山的报复,则根本不需要担心。不说他背后有着当朝首辅徐阶撑腰,都察院和六科的科道言官定然会一起护着他。
  为了防止朝廷大佬打击报复,他们科道言官早已经站在同一战线。若是不然,单是昔日张伟弹劾严世蕃,便足够让他死掉一百回了。
  陈凤仪将一张洁白的宣纸铺放在桌面上,接着用镇石压住纸张,提笔便是在墨砚上沾着墨汁,同时脸上露出一个凝重的表情。
  他屏息凝神片刻,便是开始草拟奏疏道:“微臣吏科南京给事中陆凤仪谨奏:君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而以其责寄臣工,使之造福于民焉……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林晧然身负隆恩,至淮南整顿盐政,然数月无果,荼毒于地方。其巡盐期间,索要属吏、行贿送礼,花天酒地,苛敛淮南财物,怨声载道。为建瘦西湖供其游玩,索扬州乡绅数万,征民几千,几至民变……今其妾室花氏货物于吴淞江被劫,更置盐事于不顾,其人亲赴松江,调动松江卫清剿匪寇,为民除害乎?实效烽火戏诸侯,为天下之笑矣!……今微臣奏请革其职,下狱查办,以儆示天下百官!”
  陈凤仪在路上便已经有了腹稿,此时下笔如有神助,脑海更是文思喷涌,纸上的洋洋洒洒数百字,简直是一笔呵成。
  他已经很久没有写出这般赏心悦目的奏疏,若不是考虑到弹劾的奏疏不宜过长,他完全可以写上一万字,将林晧然的所有恶行都揭露出来。
  当然,很多所谓的“恶行”都是凭空捏造的。就如同他去年弹劾吴宗宪所用的“银山总督”,有时候想要做成一些事,确实要用到一些小手段。
  哪怕前面的事情都不是真的,但只要林晧然是因为其妾室花氏的货物被丢而调动松江卫对吴淞江的匪寇进行清剿,这便已经足够了。
  看着这份草拟完毕的奏疏,他又是微微进行了润色。接着,他走到茶桌喝了一杯粗茶,从书架找来了一份空白的奏疏,便是将内容小心翼翼地抄写上去。
  今晚的月亮很圆很大,陈凤仪的心情更是欢悦。正是因为这一份出彩的奏疏,令到他兴奋得睡不着觉,次日一早他便差人将奏疏送了上去。
第1501章
心头之患
  京城,已经是一个秋高气爽的天气。
  西苑本是一个皇家御园,只是随着嘉靖入住,在琼华岛上和太液池沿岸增添了许多宫殿和道家建筑,令到这里呈现出连片的宫殿群。
  在无逸殿的值房中,由于下个月便是万寿节,是当今圣上第五十七个生辰,徐阶跟着袁炜正在商议着一些具体的操办事宜。
  事关到当今圣上的事情,谁都不敢马虎大意。
  严嵩兢兢业业侍奉了嘉端二十多年,结果万寿宫被烧之事,仅是提议皇上迁居南宫和返回大内,结果惹得皇上极为不喜。
  “懋中,你我二人共同协助于皇上,此事竟然决定由你来负责,那么事无巨细都由你拿主意便是,不必事事都跟我相商!”徐阶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显得很和蔼地推心置腹地道。
  袁炜的性情虽然高傲,不过那是对那些平庸之人才如此,对于探花郎出身的徐阶还是感到服气的,便是恭敬地拱手道:“虽然这么说,但有些事情还得由元辅大人来拿主意!”
  “你办事,我放心,尽可放开手去做便是!”徐阶大手一挥,显得很是豪迈地道。
  现在内阁仅有徐阶和袁炜二人,由于徐阶不是强势的首辅,袁炜并没有将徐阶取而代之的心思,二人相处得很是融洽。
  袁炜看看徐阶如此信任自己,亦是没有再推让,便进行告辞道:“元辅大人,下官务必不会让此事出现纰漏,先行告退了!”
  “如此甚好,不送了!”徐阶显是微笑着回应,并温和地目送袁炜离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这个首辅的宝座越发的稳固。袁炜虽然是写青词的鬼才,但论到处理具体的政务却不合格,更别说跟自己相提并论了。
  袁炜走的是词臣路线,原本应该是清流派的楷模,但他是以青词媚上。
  原本这并不算什么,毕竟严讷、董份、郭朴、李春芳,乃至他这位首辅都是如此。只是偏偏地,袁炜在日食一事上彻底寒了清流派的心。
  日食,这是自周朝以来百官最重视的天象,是一种极为凶险的天象。
  发生日食,说明帝王“失德”;发生月食,说明国家刑律混乱。为应对这些所谓的天变,皇帝必须采取措施,纠正自己的过失,即“日食修德,月食修刑”,否则就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对于百官而言,这是一个借机指责当朝弊政的好机会,是一个不用过于避讳向皇上建言的大好时机。
  袁炜为了得到皇上的恩宠,为了粉饰太平盛世,却是抛出了“日食不见,即同不食”和“食止一分,与不食同”,令到原本摩拳擦掌的清流派只能是无功而返。
  此事更是对一些先一步上疏请皇上“修德”的清流造成了打击,特别一度令到主张救护的吴山差点被免职,这已然成为了袁炜仕途上的一大污点。
  正是那个时候开始,袁炜跟清流派的关系已经降到冰点,双方虽然没有进一步的冲突,但清流派已经将袁炜视为了“奸佞”。
  现如今,袁炜既无门生,又没有清流的支持,还没有自己的朋党和旧属,别说是争夺他的首辅的位子,恐怕自己真的退下去,亦是轮不到他来担任。
  纵观整个朝野,能够对他首辅宝座形成真正威胁的官员,只有现任吏部尚书吴山。而能够给他泼脏水的,则是上个月在江西跟人叫嚣着要卖杀手行刺自己的严世蕃。
  今天是一个明媚的好天气,秋日正将无逸殿的前院渲染得很耀眼。
  徐阶抛开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思绪,伸手翻开眼前厚厚的奏疏,便是开始进行票拟,这已经是他每天所要做的一项工作。
  处理这些奏疏,既需要相应的头脑,又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徐阶翻开了蓟辽总督兵部侍郎杨选的奏疏,却见上面提出了建议:“沿边境将士全仰月粮,没有其它耕种贸易。每遇到灾荒年和严防的时期,领取艰难,借贷无门,应该设立预备仓。在各营堡借民兵工钱银两,趁时召买收积,大致仿照常平仓法,以备各军年荒救济以及遇到紧急情况协调集使用。”
  徐阶看到事关钱粮之事,脑袋不由得暗中生疼,不过他早就有了一套应对之策,便是在一张小纸条上面写下:“令户部诸官集议”。
  虽然他这样做,会令到权力从内阁下移六部,只是责任同样分摊到了六部衙门。一旦事情出了问题,他还可以拿户部出来顶事,而不是什么都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
  他没有严嵩或严世蕃那种把持朝政的野心,他只希望能够稳稳当当地坐在这个位置上,哪怕权力小一些都无所谓。
  咦?
  徐阶将杨选的奏疏丢到一边,便是又翻开了几份来自南直隶的奏疏,脸色慢慢变得凝重起来。
  刚刚翻开第一份的时候,他仅是以为陈凤仪是想为自己提供发难的机会,故而杜撰林晧然的“恶劣”并上疏弹劾于他。
  只是接连又翻开三份奏疏的时候,看着都是在弹劾于林晧然,他知道事情怕是八九不离十,林晧然确实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
  想到林晧然终究是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又是处于气血方刚的年纪,却是免不得会掉进美人乡之中,为着红颜做些出格的事情亦不足为奇。
  正所谓,人无完人,林晧然没准到地方真是得意忘形,却是自以为做得很是高明,不想使出了这么一个大蠢招,心里不由得微微意动。
  现在一个天大的机会摆在面前,何不轻轻地推上一把呢?如果失败了,那亦能给林晧然减分,但如果成功的话,这个心头大患则是彻底根除了。
  一念至此,徐阶并没有急于进行票拟,而是在脑海中认真地进行推演。
  林晧然并不是普通的人,他是在皇上心里挂着号的人,甚至有一定的份量。哪怕是要动林晧然动手,无疑亦是要找到最合适的时候递交上去,这样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第1502章
难念的经
  中秋节将近,节日的气氛渐浓。
  南京城虽然已经沦为备都,但失去了政治方面的制约,其经济和文化得以更加突显。留守的官员和士子将秦淮河的娱乐业推向了鼎盛,更是充斥着很浓的传统文化气息。
  魏国公府,门前已经开始张灯结彩,呈现着一副节日即将来临的喜庆。
  若论整个南京城,既有地位又金银堆积如山的府邸,当属现在的魏国公府。
  魏国公府经过一百多年的繁衍,从中山王徐达到徐鹏举已经是第七世,族人可谓是枝繁叶茂。每逢重大的节日,都会有很多内亲外戚来访。
  刘管家刚刚安顿完一批亲戚,便见到几辆高大的马车停在魏国公府大门处。得知来访的竟然是五小姐,他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忙不迭地招呼家丁帮着搬运行李到里面早已经安排好的房间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4/1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