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12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2/1309


前辈永远是你前辈啊!
秦德威叹口气,嘉靖皇帝对自己确实没得说了,他要让自己当主考官咋办?
===第七百九十三章
也不怕折寿===
翰林院公宴散了后,秦德威与赵贞吉、许谷、邢一凤等友人一起走。
在路上,赵贞吉忍不住嘲笑道:“那袁炜必定以为自己今夜会独占鳌头,谁想萤火之光也敢与皓月争辉。”
本来除了已经飞升的秦德威之外,赵贞吉算是翰林新生代里比较拔尖的人物了。但袁炜最近凭借青词和颂圣,风头稳压赵贞吉了。
赵贞吉本来走的是正统词臣路线,当然看不上袁炜这种以青词颂圣为主业的人。
另一个同行的许谷喝多了,“就算比起迎上颂圣,袁炜比秦板桥也差得远!”
秦德威无语,他一时之间不能确定,许谷这是不是夸奖?
赵贞吉连忙打圆场说:“不能这么说,青词和颂圣并不是秦板桥主业和本心,只是顺应时势而已,这点与袁炜还是有显着区别的!”
秦德威斥责说:“你们也混了六年了,能不能有点长进,看不出袁炜出风头背后的意图吗!
他背后有浙江尤其是宁绍乡党的扶持!今夜袁炜有意抢风头,说不定就是宁绍乡党对我的试探!”
严嵩一直在拉拢浙江势力,就像他秦德威一直在拉拢南直隶势力一样。
左都御史屠侨是浙江势力尤其是宁绍势力的头面大老,而袁炜与屠侨都是宁波人。
所以不是秦中堂多疑,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多了,不多长几个心眼混不好的。
至于秦中堂为什么不刻意拉拢宁绍势力,主要是他不想和海上走私集团牵扯过深,以免以后甩不掉。
此后元旦到来,政治风波不停动荡的嘉靖十九年成为了历史,大明进入了嘉靖二十年。
很多为频繁政治斗争感到心累的大臣都在祈祷,希望嘉靖二十年能消停下来。
像往年一样的过了春节,又庆祝了正月十五,然后朝廷机器又缓慢的重新启动起来。
如果二月份没有大事,很多衙门能歇到二月二才算过完年。但今年二月有会试这样的抡才大典,衙门不可能歇到二月。
所以元宵节过了后,朝廷就开始办公,首先宣布的就是一些人事变动。
詹事府詹事何鳌调任河漕总督,南京礼部侍郎张邦奇调任詹事府詹事,国子监祭酒江汝璧调任少詹事兼翰林学士。
当即就有人分析出了这些人事任命背后的内幕,总体来看是由严阁老主导,对东宫詹事府进行了一次洗牌。
其中第一项任命,是与秦中堂的政治交换,严阁老用已经失控的河漕总督换了詹事。
至于第二项任命,大概是严阁老为了拉拢浙党,张邦奇就是浙籍大臣,很巧的与屠总宪乃是同县。
第三项任命就更明显,肯定严阁老为了拉拢原本羽附于夏言的那些江西老乡。江汝璧就是江西人,还是夏言的同县。
然后又有新的消息,少詹事兼翰林学士江汝璧被任命为嘉靖二十年辛丑科会试的主考官。
秦中堂对这一切都是冷眼旁观,三项人事任命里,前两项的政治内幕真如同传闻猜测那样。
但新上任的少詹事兼翰林学士、会试主考官江汝璧就不好说了,谁知道此人到底是被严嵩拉拢,还是来替严嵩背黑锅的。
反正与秦中堂无关,他也懒得管闲事。
这几项人事任命之后,朝廷工作的重心就是全力保障会试以及后面的殿试了。
在科举制度下,除非外敌打到京城或者天子驾崩,没多少比天子取士更重要的工作了。
时间过得很快,二月初九,会试第一场开考。
秦德威将一干亲友故旧送进了考场,计有妹夫焦杰,南京同乡王逢元,来自淮安府的沉坤、吴承恩,来自松江府的何良俊,来自苏州府的王忬、归有光等等。
会试三场完毕,二月底放榜。
无欲无求的秦中堂很澹定,榜单是晚上放出来的,秦中堂并没有等榜单,该吃就吃该睡就睡。
等天亮后,秦中堂起床时,会试榜名单自然就摆在了面前。
焦妹夫居然第一次会试就中了,这让秦中堂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原本历史上焦妹夫应该没这个福分才对。
王世贞他爹王忬从嘉靖十一年开始,考了四次会试,这次终于中了,真不容易。
不然凭借王世贞的天资,就真有可能要发生父亲科名被儿子反超的人伦惨剧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2/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