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1309


被寇知府同样视为麻烦的秦德威和冯家人继续一路北上,一开始确实如同寇公子所猜测的,每到一处必定高调投书当地衙门。
至于对方理不理会,秦德威并不在意。原意跟风表示表示的,比如派人护送出境,那就欣然笑纳;置之不理的,也无所谓,反正投完书发发传帖,宣传目的已经达到了。
就这样距离京师越来越近,但这时秦德威反而低调了下来,不再张扬行事,悄悄地抵达了通州张家湾码头。
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水路也就到此为终点了,虽然从通州还有条快淤塞的水道通往京城,但只能用来运输漕粮到京城朝阳门,其他人是不能使用的。
秦德威与冯家人在张家湾码头上岸休整,然后次日雇车前往京城。
两个时辰后就能看到京师城墙了,然后从东南崇文门入城。说起这京师崇文门的地位,有点类似于南京的三山门,一大半外地客流从这里入城。
在大明朝,外地人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都会首先怎么办?当然是寻找本省同乡会馆了,南方地区的会馆大多聚集在崇文门内,很方便寻找。
冯家是松江府人,但松江府没有闯外地做生意的商帮传统,所以在京师也就没有单独的松江会馆。
打前站的冯家管事已经安排好了,住在一处叫三吴会馆的地方,会馆流动人员以苏、松、常为主。南京人秦德威当然是跟着一起住了,反正不用自己花钱。
安顿好了后,秦德威就去打听消息。初来乍到,又是要办事的,对京师的基本情况应该要有个了解。他虽然是是知道大势的穿越者,但很多细节并不掌握。
在任何会馆或者附近,必定都有晃荡的本地闲散人,专门为外地人服务的,掏点钱就能打听到不少最近的京师消息。
秦德威随便问了几个,便大失所望,听到的大都是鸡毛蒜皮市井传言,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没什么帮助。
连冯老爷现在到底在诏狱还是在刑部都无法确定。想想也是,这帮人如果能掌握朝堂最新动态,也不至于在这里混饭吃了。
然后就是准备拜访各方人物了,秦德威觉得,先拜拜山头比较有安全感。京师卧虎藏龙,没人罩的话,万一遇到点事,哭都没地哭去。
他拿出朝中大佬名单,包括内阁、部院三品以上大臣,看了几遍,算来算去,能扯上点关系的只有三个。
第一个就是兵部右侍郎王以旂,这个不但是江宁县同乡,而且还是秦德威授业老师王以旌的弟弟,可以喊一声师叔。
虽然素未谋面但完全可以攀上关系,何况秦德威还带着老师王以旌的书信,具备登门拜访的资格。
第二个就是左都御史王廷相,从私人关系来说,这个最熟,而且是最直接的私人关系,不需要通过第三者。
所以也有登门拜访的资格,就是不知道位高权重的王廷相还认不认秦德威这小人物......掌都察院事的左都御史可不是一般的高官。
第三个想拜访的当然就是大红人礼部尚书夏师傅了,但秦德威直接登门不见得合适。
因为秦德威与夏师傅并没有直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通过冯恩为纽带才有了间接联系的,直接登门会显得有些冒昧。何况身份地位差的太远了,贸然登门给人以没有自知之明感觉。
而且夏师傅这样的大红人,心气又高,每天不知多少人想拜访,也未必肯见秦德威这样一个隔了十八层的小角色,见了对夏师傅也没什么用处。
秦德威真想拜访夏师傅的话,需要找一点契机,比如拿霍韬当引子,或者找个够资格的中间人。
所以他先前感慨霍韬有点用处,大抵就是用在这里了,如果没有霍韬,秦德威还真找不到其他由头。
考虑再三后,秦德威便决定,首先去拜访王廷相,毕竟这是最纯粹的自己的关系,自己也最好把握情况。希望王廷相稍稍有些念旧之心吧。
===第二百八十五章
下次抄本《左传》===
而且首先去拜访王廷相,也是因为秦德威对王廷相的政治立场比较明确,知道王廷相和夏师傅是比较靠近的,算是自己这方的人。
看王廷相的履历就知道,以张璁(张孚敬)为代表的大礼议功臣当权后,以王廷相的雄厚资历和名望,早该回京师做侍郎尚书了。
然而他不是在地方当布政、巡抚,就是在南京当尚书,年近六十了,熬到张孚敬权势渐渐衰落,才能回京师朝廷,这肯定与张孚敬不对路啊。
而王以旂王侍郎虽然从乡亲关系上更近一筹,可秦德威对王以旂的政治立场毫无了解,冒然去拜访也是存在风险的。
到京师的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休息一晚后,秦德威对冯家人说明了情况,然后就从三吴会馆出发了。
他虽然不知道王廷相家住在哪里,但他知道都察院在哪啊。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这三法司,与其他衙门并不在一起,因为风水上的原因,都集中在西城。
像王廷相这样工作勤勉的老派干部,大白天肯定不会翘班喝酒娱乐去,所以去工作单位都察院找他没错。
于是秦德威差不多花了将近一个时辰,从京城东南来到了西城,找到了都察院。
又给守大门的书吏塞了点钱,说自己是掌院事王总宪的故人,让人将自己名帖送到里头去。
都御史,敬称总宪也。
王廷相的私人门子和长随自然还记得秦德威是谁,也知道自家老爷在南京时与秦德威往来密切。毕竟才离开南京一年,印象尚未消散。
所以他们也没耽误,就禀报给了王廷相,然后就传了话给大门,立刻带秦德威进来拜见。
这很让门厅的书吏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个平平无奇的少年人居然真的是王总宪故旧人,没有故意吹水夸大。
都察院的格局与别出不同,占地方大,小院落特别多,毕竟名义上有十三道百八十个御史,别的衙门哪有这么多官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