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1309


两点核心政策之外,秦状元又创造性的提出一个概念叫配套措施。
一是因为辽东边镇特殊性,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请增设一名户部管粮郎中,专门驻守辽东。
以此防止一条鞭法和募兵制后,导致粮价波动边镇不稳。
二是请废除弘治朝尚书叶淇新盐法,恢复旧开中法,只能通过向边镇输送物资换取盐引。
如不行,请在辽东单独试行,专拨十万盐引在辽东恢复开中法。以此维护边镇物资充足,刺激边镇经济发展。
如果朝廷还是拿不出来,皇上也别矜持了,请杀张延龄那垃圾,将张家把持的余盐入官用在辽东,也算废物利用了。
大明小学生
===第四百五十二章
人在哪呢===
写完这篇《五年定辽长治久安疏》,秦德威自己又看了一遍,万分满意!
在嘉靖十四年,除了他之外,没人能写出这样符合时代背景、又非常具有可行性的东西!
正所谓,秦状元不出,如苍生何!
作为一个万众瞩目的状元,这也算是进入官场以来,第一次就具体政事提出政见。
总有小人说他秦德威只会作诗、吵架、说相声,那么他秦德威就要证明一次,那都是无稽之谈!
至于会不会被采用,秦德威分析,应该有很大概率。
这得从嘉靖皇帝的心理说起,混朝堂不钻研皇帝心理是混不下去的。
从秦德威掌握的历史资料来看,嘉靖皇帝的心态有个转折点,那就是嘉靖十七年。
在这一年,嘉靖皇帝的亲妈蒋太后去世了,这对性情敏感的嘉靖皇帝是个很大的打击。
因为蒋太后不仅仅是亲生母亲,还是嘉靖皇帝与大臣斗法的精神支柱。
嘉靖十七年蒋太后去世、嘉靖十八年南巡所见所闻不如人意,嘉靖皇帝挫败感加剧,职业心态就开始消极起来。
再到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宫变,嘉靖皇帝差点被宫女杀死,之后就彻底放飞自我进入了西苑修仙模式。
所以说嘉靖十七年是一个分水岭,之前的嘉靖皇帝虽然有很多毛病,比如多疑、猜忌、寡恩、刻薄、严厉......
但是前期的嘉靖皇帝也绝对称得上勤政和好学,而且求治心切到了急躁的地步,大概想以此证明自己皇位和大礼议的合法性。
所以秦德威觉得,嘉靖十七年以前的嘉靖皇帝,职业作风有一点点像他孙子的孙子。
既然五年平辽能忽悠住崇祯,那么五年定辽也应该能打动崇祯他爷爷的爷爷吧?
即使是穿越者,也要遵守历史基本规律。
秦德威又检查了一下,确定没有犯忌字眼,各种格式也正确无误后,便盖上了广宁卫经历司印。
然后将奏疏送到广宁卫急递总铺,再加急送京师!
又然后秦德威给曾后爹写信,告知了自己的处境,并狠狠告了袁指挥一状。
还是加盖广宁卫经历司印,从急递铺送辽阳去!
微服私访的翰林院修撰滥用公器发各种私料的时候,别人也没闲着。
广宁城最高三人组,王太监、刘总兵、袁指挥经过艰苦协商,终于统一了思想,将这次广宁兵变原因归咎于吕巡抚。
反正吕巡抚在辽阳已经激起了一次兵变,而且在广宁又被乱兵抓住,那就顺便再多担一次责任好了。
在地头蛇袁指挥拍着胸脯保证平事的情况下,王太监、刘总兵联名上疏,向朝廷报告兵变情况,
并且提出了安抚为主的对策思路,同时建议袁指挥为具体执行人。
关于这些情况,冯经历都告诉了秦德威,但秦德威无动于衷,并没有太在意。
地方上爱咋地咋地吧,跟他无关。反正他的功劳都在五年定辽大计里,现场平乱这种小事,不值得自己关心。
他现在的人设定位可是一个运筹帷幄、着眼未来、布局长远、下大棋的翰林储相!
说真的,如果不是情非得已,没谁喜欢参与非常麻烦的一线工作,秦德威也不例外。
在广宁驿旁边豪华的馆舍里,悠然自在的喝着正经的当季新茶不香吗?
而且这馆舍是本地一位很有势力的千户官私自开的,再闹兵变,安全上也绝对没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