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6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0/1309


及到次日,秦德威去打听消息,才知道原来是南京太庙遭了火灾。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实际上对朝政没啥影响,但又不能不摆出点重视姿势。
秦德威傍晚就去夏大学士宅中,拉着门客下棋了。一直等到天黑后夏师傅回来,才放过了痛苦的门客。
“你有何事?”夏言奇怪的问。这不年不节的,近几日朝堂也没大事。
秦德威很直白的说:“听说南京太庙遭灾,朝廷必定要派钦差去南京祭祀,请阁老推荐我,以慰思乡之意!”
夏师傅不由得松了口气,他真怕秦德威提出什么过分要求,大家都难做。
让秦德威回南京一段时间也好,上上下下都能稍微轻松点。
秦德威正色道:“如果有人想阻碍我,烦请阁老再把名单告诉我!”
夏师傅很想说:你真想多了,满朝大臣肯定没人想拦着你回南京.......
===第五百一十七章
荣归故里===
某古人云:富贵不还乡,如衣锦夜行。
但对秦德威来说,这句话不尽然,难道他还需要在南京浅薄的显摆什么吗?
所以有机会回去的话,单纯就是为了探亲访友而已,完全没有其他意思。
毕竟那是穿越后最开始生活的地方,秦德威还是很有感情的。从嘉靖十三年十月离开南京,到现在也已经一年半了。
而且这个时候,秦德威也比较放心离开京师。
一是朝廷应该没什么大事,今年除了年底皇帝生儿子就没大热闹了,不但用担心错过什么好戏。
二是当前朝堂上局势暂时稳定,自己离开几个月也没什么。
回到家里,秦德威将回南京的想法对徐妙璇说了,又问徐妙璇要不要一起回去。
徐妙璇答道:“夫君毕竟是用公差名义,不便携带家眷。我在家侍奉公婆,就不与夫君去南京了。”
南京那边还有别的女人,徐妙璇出于种种原因,不想跟着夫君过去。作为正房的自尊,要见也该是别人来京师拜见她......
果然如同夏言所料的,他推荐了秦德威作为朝廷使节去南京后,就没别人出来争了,也没人反对。
南京庙灾,惊扰了祖宗,这事也不好耽误,所以诏旨就立刻下发,让秦德威上路,作为使节去南京追责并祭祀。
负责出使事务的行人司迅速调拨了随从人员,兵部也发给了勘合,然后秦德威便风风火火的出发了。
南北两京之间这条水道,秦德威走过三遍了,这次第一次是坐官船,沿途都有水驿负责食宿。
按道理说有人管吃管住应该省事,但实际上却比前几次都不省心,实在是沿途官府太热情了。
每到一处停留时,必定有当地的官员出面款待,态度还都非常诚恳,叫秦德威难以推辞,被盛名所累。
想象一下,作为朝廷使节去南京公干,不说昼夜兼程,但也要不停赶路。
所以不管前晚多么累,第二天都必须出发,中间不能耽误,不然就是怠慢王事了。
无论每晚留宿何地,都有公宴款待,让秦德威难以好好休息,但次日又得早早起床走人,简直苦不堪言。
瘫在船舱里的秦德威,开始怀念当年“自由行”的时候。
穿过山东,到淮安时,见到了吴承恩沈坤,到扬州时,见到了李春芳。
这些旧人拜见秦德威时,都有种恍恍惚惚见鬼的感觉。
五年前他们去南京参加乡试时,秦德威还是个十三岁小屁孩,他们还有点长辈的感觉。
到了现在,除了见鬼之外无法形容心情了。
五月二十二日,朝廷特命使节秦德威座船抵达南京龙江关。
那一日,虽然天气开始热了,但从江岸码头一直到仪凤门,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
南京守备太监李環、南京守备大臣永康侯徐源、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秦金三个倒霉蛋,一起站在江边最前排,迎接朝廷天使。
秦德威站在船头看了看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的阵仗,微微叹口气,人生有得就有失,只怕暂时找不回无拘无束的自由感了。
下了船,与三大员互相见礼,寒暄几句后,秦德威便道:“本官原本想着,龙江关比江东门距离城里较远,所以在此下船方便。
不曾想,还是惊扰如此多父老,让本官十分不能过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0/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