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8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0/1309


比如秦德威的右庶子,其实全称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是春坊官员里级别最高的正五品。
本来在大明早期,春坊还设有春坊大学士这种官职,作为左右春坊的长官。
但后来因为官名太容易与内阁大学士混肴,容易产生误解,所以罢设了。
总而言之,如今君臣讨论左右春坊官员,只能从左右庶子开始讨论。
于是众大佬不知道是第几次不约而同的,齐齐注视右春坊右庶子秦德威了。
秦德威你为什么一直不说话?现在触动到你了,你还打算继续沉默下去吗?
===第六百一十一章
大洗牌(下)===
虽说嘉靖皇帝召集了内外“十人团”加一个秦德威,但在詹事府人选问题上,还是以内阁意见为主,外朝话语权不大。
因为詹事府与翰林、内阁一样,权力边界上属于内廷,外朝干涉太多就属于居心叵测了。
三品四品议定后,首辅夏言继续对皇帝奏道:“春坊官员里,现今正五品左、右庶子分别是王教、秦德威,臣以为皆可留用。”
然后大学士严嵩开口反对:“秦德威轻佻,不可以辅东宫!”
夏言诧异的看了看还在沉默的秦德威,对严嵩说了句:“秦德威有何不可?”
严嵩很有理有据的答道:“秦德威年岁太轻,品性不定,不知他年又会变成何等模样,焉能在东宫用不测之人?”
从刚才例子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对詹事府官员人选的标准,那就是岁数比较大的,经受过长期考验的,确定品性忠直的,不会再变质的。
毕竟太子年龄幼小,若择人不当,容易被居心不良之人把持,或者三观长歪。
左都御史霍韬也极为诛心的补充了一句:“以秦德威岁数,若辅导数十年,或有伊尹之事。”
这意思就是秦德威太年轻了,辅导太子时间可能极其长久,会出现一些尾大不掉的问题。
十八年前就是大礼议功臣的霍韬敢肯定,对于多疑的嘉靖皇帝而言,最吃这套。
这个时候秦德威终于站了出来,干脆利落旳说:“臣请辞右庶子!”
这是秦德威上殿后首次开口,但对秦德威所说的话,众人都感到非常意外。
这不科学啊,按照习惯思维,小霸王秦德威应该与严嵩、霍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大战三百回合才是。
所以谁也没想到,秦德威怎么就一声不吭,直接认输了?
说起来秦德威在朝堂也混了好几年了,大家从来没有见过秦德威这样怂过。
还没做出决定的嘉靖皇帝也颇为讶异,下意识的问了句:“尔莫非负气之言也?”
这种十来个人小范围会议,说话相对比较随意,也相对比较实在,不用太多门面功夫。
嘉靖皇帝想到了什么就说什么,他怀疑秦德威这是故意耍小性子。
秦德威非常确定以及肯定的奏答:“臣提议立东宫,本为天下计,也是为了解陛下南巡后顾之忧,非为一己私心也!
所以请辞右庶子,以示无私!绝非为严嵩、霍韬之言而负气,君子自有坦荡,也不屑于辩驳小人之言!”
嘉靖皇帝稍加思索后说:“准了。”
所有人都迷惑不解,你秦德威提议立东宫,然后什么也没得到,反而丢了个右庶子,图的是什么?
还是说,秦德威真的就是大公无私?
一时间没有别人说话,秦德威趁机又奏道:“此外臣还有两条谏言,愿陛下听从采纳。
第一条,七十年前李贤定下非翰林不入内阁规矩后,词臣完全不经历庶务,经年累月宁可词林终老,也不愿意外迁。
对这种风气,臣不满意已久!虽说难以改变,但求借着重置东宫官属之际有所变化,多召用外放地方之官属!”
当初张璁、桂萼当权时,与翰林矛盾极深,大批翰林被排斥外放,秦德威说的就是这部分人。
其他人听到秦德威这些话,又是惊愕非常。
别人这样说也就罢了,你秦德威可是史上最年轻状元,堪称词臣体制的最大的受益者,居然也反体制!
秦德威继续奏道:“第二条,东宫官属虽立,但不可完全独立无上层监管!臣提议,由排名最后的内阁大学士严嵩管领东宫事务!”
众人已经震惊的无以复加,秦德威简直反常的过分了!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与平时反着来的!
刚才严嵩故意排挤秦德威,秦德威不针锋相对也就罢了,却反手就推荐了严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0/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