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学生第8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1/1309


而且众人都感到,
对夏首辅来说,秦德威势力已经是“尾大不掉”到不可或缺了。如果夏言是权臣,那秦德威就是权臣里的权臣。
王廷相从刑部尚书改任了心心念念的兵部尚书,那么刑部尚书位置又空缺了出来。
嘉靖皇帝可能是想早早结束朝会,还是没有广泛征询意见的想法,只对大学士们说:“尔等阁臣继续举荐。”
首辅夏言不说话,刚才他已经“举荐”了一个兵部尚书,如果再举荐刑部尚书,就显得很“贪权”了,可能会引起皇帝猜疑。
于是严嵩又出列说:“毛伯温南征有功,久无实任,可补刑部尚书。”
这个道理倒是没错,嘉靖皇帝就采纳了说:“可!”
如此以来,今日最重要的人事变动就完成了,六部尚书位置变动了两個。
秦德威对严阁老的表现有些意外,只能说严嵩也不愧是严嵩,这种突发状况下,还能想尽办法捞回一点便宜。
其实秦德威刚才有心上去捣乱,但皇帝只询问了内阁大学士意见,别人都没法插嘴,他秦德威也只能憋着了。
嘉靖皇帝这种“懒政”,别人都以为只是今天特例,但却让秦德威产生了一点危机感。
这已经是非常明显的苗头了,只怕以后大学士的份量会越来越重,必须要在内阁有所布局了。
谷睸
现在内阁里面严嵩是对头,而夏言太骄傲又不肯当工具人,那就只有......
接下来朝会又讨论南巡事务,首先按照惯例,如果皇帝出京,皇太子必定留在京师监国。
纵然当今皇太子只是个三岁幼童,但储君就是储君,监国的名分是跑不掉的。
随即要敲定负总责的留守大臣,嘉靖皇帝在三个大学士之间扫了几眼,就指定顾鼎臣为留守大臣,辅佐皇太子。
并下旨,顺天府及大兴、宛平二县、五城御史及兵马司、皇城各门守门官军俱听顾鼎臣指挥。
至于首辅夏言和大学士严嵩,都跟随嘉靖皇帝南下。
另外按照惯例,皇帝出京,一般六部尚书都要跟着,保证行在仍然是大明的政治中枢。
至于其他高级大臣,都要看情况安排,谁去谁不去都要经过定夺。
秦德威作为翰林院第三把手兼詹事府第三把手,享受准侍郎待遇,自然也具有被安排的资格。
秦德威看了看留守大学士顾鼎臣,忽然主动奏道:“臣秦德威蒙陛下殊恩,授与东宫显职,朝夕慎恭,愿留京辅赞储政,使陛下心安于行!”
这让众人很意外,都没想到秦德威这个宠臣居然主动申请留京。
秦德威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大学士里顾鼎臣留守,自己如果留京可以与顾鼎臣拉拉关系。
主要是顾鼎臣为人温和柔媚,具有上好的工具人属性,如果能发展为当前内阁代言人很不错。
这个设想还是非常具备可行性的,顾鼎臣是苏州昆山的,他秦德威是南京的,好歹都是南直隶人。
而且他秦德威与苏州士人关系一向不错,跟文征明啊、王世贞他爹啊都是老朋友了,结交顾鼎臣具有非常好的群众基础。
另外秦德威真不愿意跟着出京,这次南巡筹备仓促,路上屡屡出事,沿途供应也不太好。
总而言之,一路上实在太辛苦了,还容易被嘉靖皇帝迁怒当出气筒。
至于从行宫大火里救出嘉靖皇帝的大功,秦德威只想说那是玩命,水火无情,万一出点差错会死人的!
秦德威对嘉靖皇帝奏完后,却见顾鼎臣慌慌张张的出列奏道:“秦德威学识广博,通晓山川地理风土人情,更适合伴驾南巡!”
秦德威有点生气的望向顾鼎臣,你这什么意思?小爷我好心留下陪你,你就这样态度?
可顾鼎臣完全没感受到善意,他只觉得害怕,如果秦德威留京,京城里谁说了算?出了问题责任算是谁的?
还没等秦德威说些什么,夏首辅和严阁老突然也都奏道:“秦德威不宜留京!”
三个大学士齐齐阻止秦德威留京,强迫秦德威伴驾南巡,这种空前统一的态度,让其余众人惊愕不已。
阁老们也有自己的担忧,皇帝、首辅、六部尚书都离京的话,在京师朝廷高层基本就空了。
谁敢把秦德威放在这样一个环境里?一个不小心被秦德威抄了后路怎么办?
尤其严阁老,他担心自己从湖广回来后,变成一名失独老人。
===第六百二十五章
南巡之前(上)===
秦德威主动请求留京,最后也没有成功,被众望所归的安排进了南巡队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1/130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