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898

  李侍尧到了淮安之后,立刻向北京请命调一支马队南下淮安。因为李侍尧觉得,以步队渗透到高邮州城后头去截断运河并不容易做到,可马队可以。以马队的速度,他们甚至可以绕过东边的射阳湖,从东侧插入高邮州后,并不一定要走高邮湖与射阳湖之间的那片空白地。
第249章
有志气,表跪舔
  射阳湖畔一个叫王庄的小村庄里。枪炮声、爆炸声、马蹄声、呐喊声、惨叫声,还有受惊受伤的马儿的嘶鸣声,通通交织在一起,震天响的喧嚣声远远的传向四面八方。
  曾明脸上溅着不知道是谁的血,浑身也血迹斑斑,他却顾不得抹掉脸上黏糊的血迹,手中的刀子扔到了一边,背靠着墙壁,大口的喘着粗气。终于,终于,他们队终于又撑过一波攻势了。曾明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运气会那么的背,竟然在射阳湖边跟一群清军马队撞上了,而且还是八旗旗兵。
  远远地听到马蹄声,曾明就暗叫倒霉,带着手下士兵迅速向边上的王庄转移。但还是被清军旗兵马队给冲了一阵,全靠携带的两门虎蹲炮和手榴弹把旗兵暂时迫退的。
  曾明本以为这下自己安全了。毕竟村庄不比平地,不适合马队驰骋,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外头的旗兵竟然很直接的点起了火。
  大火顺着射阳湖上吹来的风声,把王庄吞没了一大半,要不是曾明做事还算果决,让士兵抢先把他们队所在院子周边的房屋全部推到,树木也都砍倒,泼上水,狠狠地泼水,可能他们也会跟王庄的大部分百姓一样狼狈的逃出村庄。然后被清兵马队杀的一个不留。
  王庄的老百姓是遭受了无妄之灾,清兵的一把火让他们的家园化为灰烬,家当粮食,包括大部分的牲畜,全部在这场大火中化为乌有。逃出村庄的百姓们看着大火之中的家园一点点倒塌毁灭痛哭流涕,但他们也算是幸运的。因为复汉军没有跟着他们缠绞在一块冲出庄子,否则满清的马队一定会不带丝毫怜悯的把他们连同复汉军士兵一块砍到地上。
  而躲在王庄地主宅院里的复汉军,就在大火熄灭之后,清军发起攻势之前,利用周边残存的残垣断壁,草草的组织成了一道简单的防线。
  然后,在焚烧后的村落废墟中余烟还未散尽的时候,周边汇聚来的清军步兵就开始向着曾明队发起了进攻。是啊,射阳湖下连子婴沟,上接宝应城,射阳湖边碰到清军旗兵马队是头一遭,可碰到清兵的小股步军丁勇就很正常了。
  被八旗马队招来的那队清兵人数也不多,只一百多人,大致等同曾明队,这就是两边无言的默契,无声的规则。小规模冲突,就是始终保持着小规模。
  如果只有那支绿营步队进攻,曾明绝不会像现在这么的狼狈,那些个旗兵竟然也下马进攻。而且很多人弓箭使的很溜,准头比绿营步队的鸟枪强的太多了,也有杀伤力多了。
  曾明如今手下还剩了六七十人,之外的三四十人,有一半是死伤在弓箭之下,剩余的一半才是在刀枪肉搏中或亡或伤的。就是曾明自己,要不是运气好,就已经被一支长箭穿透了咽喉了。背靠在墙壁上,大口喘着粗气的曾明被人碰了碰,一瓢冷水递到他跟前。曾明一饮而尽,从嘴口洒下的水珠顺着他脖子往下流。
  战斗已经打了三次,“手榴弹还有多少?”曾明不信这儿的消息后方会不知道。可庄子外的旗兵马队至少有二百骑,这还只是这一队,谁也不知道清兵是不是只有这一队旗兵马队。在平地理碰到几百马队的硬冲,就是城里的老营也顶不住吧。
  高邮州有大炮有手榴弹,可没有几把火枪啊。
  “曾头儿,还有十箱子手榴弹,弟兄们每个人也都有俩三……”手榴弹暂时是不缺的。他们现在缺的是希望,援兵什么时候能到啊。他们死伤都过三分之一了,要不是无路可逃,而且打死打伤的清兵也明显多过他们自身的伤亡,这让他们士气高涨一些,怕早就溃散了。
  “援兵什么时候能到,老子怎么会知道?我又不是卢虎肚子里的蛔虫……”喝了一瓢冷水,曾明恢复了三分力气,开口说话那股子无赖劲是依旧如故。
  曾明不可能投降的。他的家人、亲戚全在鲁山,如果曾明投降了,他父母妻儿,一家家的亲戚全会因为曾明而倒霉。很多人会把自己的小命摆在第一位,为了活命,父母妻儿也能皆弃之不顾,但曾明不是那样的人。他对待父母极孝,即使当初在鲁山他也被很多人骂过没天良,但曾明对自己的父母亲人很有天良的,所以他是不可能投降的。
  眼睛扫荡着周边的士兵,曾明看得出,这一个个灰头土脸的士兵,现在心气很低落。他们已经在王庄打退了清兵三次进攻,坚持了半天时间了,可援兵一点迹象也没有。
  “你们可以投降。你们的家眷很少有在豫西南的。你们要跑到满清那里,只要满清不傻,他们现在不会杀你们。”曾明对着跟前的士兵说,这些士兵要么是新兵,要么是俘虏兵,真的没几个老兵,自然也就没几个人的家眷在根据地控制区的。
  “你们还能供出些自己知道的降兵姓名,哪里人,满清估计还有给你们赏钱。但是别忘了复汉军的暗营。那些当官的都还挡不住刺杀呢,你们能挡得住吗?你们的家眷能挡得住吗?”曾明几句严厉的喝问之后,身子一软,气势猛地一收,人又软绵绵的靠在墙壁上,眼睛微微眯缝了起来,晒暖一样享受着太阳的照射。
  没来到江南不知道这儿的下雨天会那么多,曾明这些日子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要发霉了,从没觉得太阳都这般的有爱。今天还有可能是他这辈子享受的最后一次太阳,他要多享受享受。
  队伍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曾明不可能管得住手下士兵的胡思乱想,他自己可以一心战死,但他手下的士兵不会人人都这么想的。而曾明能用的约束手段也很有限,他放出的那几句喝问更多是威胁、吓唬,而要是吓不住人了,那也随便了。
  ……
  已经从高邮州亲自赶到子婴沟界首镇【子婴沟与高邮湖的交汇口,也叫界首】的卢虎,看着侦察队汇聚起来的消息,终于能够确定——清军打破了默契了。
  三队八旗马队,兵力之和至少有五百人马,这还不算射阳湖边上的那一支,还有没被侦察兵找到的呢?清军这次投入的马队怕是有上千了,而且都是八旗马队。他们配合着绿营步队——子婴沟正面的清兵数量虽然不多,可步骑相合,战斗力却也不能小视。
  尤其是湖畔平原地带。上千马队冲击出来,没有足够的炮火和火枪,根本拦不住。
  卢虎是整个高邮州复汉军的总指挥,他的目光并不只盯着被围的那个队,还要纵览全战局。清军放出来马队,那可不是为了在子婴沟以北这块小战场上寻找猎物的,他们的目标该是高邮州沟通扬州的运河,该是高邮州沟通子婴沟的运河。
  要是这上千马队冲过子婴沟,高邮守军那什么来阻挡他们截断运河?
  “卢指挥,曾明部被围在王庄已经半日,卢指挥何时发兵啊?”界首镇里的复汉军大小军官不敢就王庄之事询问卢虎,因为王庄的事情太棘手了,怎么看曾明队都有死无生。但段国瑞敢问卢虎,曾明与他关系很深厚的,就是有一丝希望他也不想错过。
  “清军有马队上千,正面出兵救援王庄是万不可行的。我已命侦察队潜至射阳湖,勾连渔船悄悄行至王庄湖畔。待到夜晚,接应曾明队突围,由射阳湖转至子婴沟。”卢虎对段国瑞摆了摆手,他这么做是做好的选择,高邮州的全部复汉军拉出来都不见得对付得了清军马队,用侦察队是恰到好处,他对曾明队也是仁至义尽了。曾明能不能活下一条命来,就看他的运气了。
  “现在清军突然有马队南下,上千人马,辣个巴子的,这才是大麻烦事。如果这支马队游击在高邮州城的南北,高邮城立刻就会变成一座死城。但高邮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无论如何都是要保下的,可界首镇就难以保全啊,还有射阳湖下的兴化……”
  卢虎也不是什么斯文人,说话带脏字,脱口口头禅很平常。“你们都说说,咱们高邮接下去该怎么办?”但眼前的困局他却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个法来。
  清军这是硬实力,上千马队,在这湖畔平原上,只要不攻城,不跟大队的复汉军精锐硬打硬拼,谁能拦得住他们?
  与战局大势相比,曾明一个队的人马又何足道哉?况且那还是一个份量很轻的新兵队。
  随着江南梅雨季节的消退,江北的第三旅所要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黄捷的快报传到陈鸣手中的时候,陈鸣带领着大部队依旧在苏州城外跟运河较劲。当然,他也派出小股部队打下了吴江县,然后兵进浙省,搅得闽浙总督崔应阶不停的催促杭州的兵丁北上。
  停留在杭州的清军总兵力超过两万人,这还不算杭州的旗兵。福建相当一部分的绿营都汇聚到了这里,还有浙江本地官府组建的义勇和团练武装。
  闽浙两省的水陆绿营兵镇共有十二处,浙江五处,除了海门与定海两镇水师外,还有温州、处州、衢州三镇陆路绿营,这三镇都处在浙南,温州、处州、衢州就是浙江最南面的三府,分别对应着福建和江西。
  当初江西告急,衢州镇一部开入江西上饶,增援江西鄱阳湖东岸之地。然后江南告急,浙江水路提督段秀林带兵近万赶赴增援,而衢州镇的人马也火烧火燎的赶回了浙江。
  海门与定海两镇水师全完被海上漕船的护航任务所拖累,分身乏力。浙南三镇陆路绿营的精兵猛将皆被段秀林带走,余下汇集到杭州的也只是一班老弱,还好浙江的地方团练让浙江官府筹措了不少人马。杭州城里的绿营精锐只有福建闵兵,福建陆路提督节制四镇,除了提标五营外,还兼领福州城守、兴化城守二协、泉州城守等营。麾下福宁镇、汀州镇、建宁镇、漳州镇,堪称兵多将广,总兵力超过三万五千人。
  【福建水师提督节制三镇:台湾、南澳和海坛。】
  其一部打二月里就开始向浙江挺进,提督黄仕简亲自带兵,队伍冒着梅雨汇聚杭州城,然后休息至今,现在也是他们动身的时候了。
  大兵北上,统兵之人是杭州将军额僧格和福建陆路提督黄仕简,额僧格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平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的时候他是岳钟琪的南路副将,做到杭州将军之位也算是拼命拼出来的。而黄仕简就不一样了,他是满清的海澄公黄梧曾孙。而海澄公黄梧又是何许人也?顺治时献海禁政策对付郑成功及台湾的福建水师提督,在此之前他是郑军大将,与副将苏明率众献海澄归顺清廷,而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陆续投注巨大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此举不仅使郑失去数百万计军械粮饷,更让郑军失去一个拱卫厦门的重要据点。顺治为此于同年封黄为“海澄公”,标准的汉奸叛将!
  黄仕简是第六任海澄公,乾隆二十八年任福建陆路提督,这人跟额僧格比起来就是一菜鸟。
  乾隆三十三年,六月底。清军马队南下扬州,杭州清兵大举北进。陈鸣这个时候则还在继续流连苏州跟着运河较着劲。是的,复汉军的水面船队已经通过了运河以东的吴淞江江面,连续破开了张家浜和荡头,进入吴淞江与运河的交汇处了。前方还有吴淞江发源地——瓜泾口,然后船队就可以蛟龙入海,进入宽阔的太湖水域了。
  但是半个月的宝贵时间也这么的挥霍掉了。复汉军除了把苏州城外扫荡了一圈,兵进吴江,分兵杀入了浙江省外,并没有对苏州城内的清军形成多么沉重的打击。
  很难说陈鸣的这一决定明智不明智,反正暗营传过来的消息,江南地方已经有不少人在嘲笑陈鸣是流寇习性,舍不得钱粮黄白之物,白白浪费大好时机。难成大器!
  “么的,一群混蛋。老子要成了大器,你们这群龟孙子有志气,就千万别来跪添老子的脚!”
第250章
八旗新军
  京师郊外,丰台大营。
  宽阔的校场上,数千八旗兵正进行分列操练,在各自教官和中基层军官的带领下,训练着军姿、正步走、队列、射击、拼刺、投弹、操炮、筑垒……脚步声、喊杀声、口令声,乃至是怒吼声和喝骂声充斥了整个校场,尘土带着滴滴汗水在阳光下一阵阵地飞扬而起,浓烈的汗水味道随风消散。
  这就是满清的八旗新军了。
  清兵与复汉军交手了那么多次,虽然收获的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败仗,但俘虏和一些器械总是能得到一些的。对于复汉军的战俘,最初的时候清军是一律斩杀,但滚河之战以后,复汉军的战俘就不再就地处决了,而是一律押送北京。这些人里也不可能个个都是钢筋铁骨的硬汉,所以复汉军的‘作训’在乾隆眼中也不再是神秘莫测的了。
  大量的清军被满清调往河南、江南、长江沿线,乾隆从没停下过自己的脚步,他让那些软骨头的复汉军战俘充当教官,为他训练一批八旗军官,然后再以少量战俘配合八旗军官训练人数更多的八旗新军,他最初以装备了燧发枪的火器营为试点。但很快乾隆就发现火器营的八旗兵过于不堪了,于是乾隆就用组建第二个健锐营的劲头,从京旗各部抽调精锐,从东北抽调敢战之士,组建起了眼前的八旗新军。
  现在校场上的这支八旗军队,手中拿的是有一小部分燧发枪,更多的是仿的木头枪,长度重量全都相当,枪头上带的是卡槽刺刀,腰间别的是手榴弹,还是拉火式手榴弹,后者被满清早早就有缴获,要仿制也不难。
  如果不是这些战俘对于飞雷炮实在无从了解,陈鸣对飞雷炮保护的极其严密,怕这支八旗兵也能把飞雷炮给配备上。
  丰台大营的这支八旗军队有五千人,士兵除了一部分出自火器营,出自在京八旗各营,还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打关东调过来的,包括了索伦、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尔克孜等东北少数民族。领兵主将为丰升额,一个在八旗很普通的名字,但是这三个字前面要是再缀一个‘钮钴禄’姓氏,那就很明显了。他就是阿里衮家的那个丰升额,这就是‘富有人情味’的满清满八旗啊。
  不过丰升额能做到这支八旗新军的统领位置,绝不是因为他出身好,而是因为丰升额的能力在眼下的满八旗军将中是数一数二的。
  副将海兰察,多拉尔·海兰察,鄂温克族,满洲镶黄旗人。这也是一员干将,这个人的名字陈鸣都知道,在乾隆朝的中后期,平二次大小金川之役,平两次甘肃回乱,跟从福康安督兵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后再跟从福康安率兵赴西藏参加廓尔喀之役,原时空中的海兰察为满清立下了赫赫战功,堪称乾隆朝后期的满清金牌打手。
  “预备!”校场上,一个五品水晶顶戴的教官高声一叫喊。一个中队的新兵都以右侧位六十五度角挺枪立正。八旗新军的建制等同复汉军,只是名称改了改。
  眼下的这个五品教官肯定是八旗子弟出身,而不是那些被赏赐提拔的复汉军战俘,因为这人顶戴上的圆球是水晶的而不是白色玻璃的。
  在雍正八年以前,清朝官员的顶戴饰品就是一品朝冠饰红宝石,二品朝冠饰珊瑚,三品朝冠饰蓝宝石,四品朝冠饰青金石,五品朝冠饰水晶,六品朝冠饰砗磲,七品朝冠饰素金,八品朝冠饰阴纹缕花金,九品朝冠饰阳纹镂花金。而雍正八年的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六品或以上):一品朝冠饰红色透明玻璃,二品朝冠饰红色不透明玻璃,三品朝冠饰蓝色透明玻璃,四品朝冠饰蓝色不透明玻璃,五品朝冠饰白色透明玻璃,六品朝冠饰白色不透明玻璃。但家底儿丰厚的官员,把玻璃换成宝石,也不会有人去来找茬。新军中很多八旗子弟都有这个眼色头。他们对于复汉军的战俘一脸鄙夷,但对这些战俘先一步带出来的八旗教官,却叽叽也不敢大声叽叽。
  对于新军里大部分的八旗旗人来说,这新军就是第二个健锐营,虽然有危险,但军饷可比原先的位置更丰厚许多。而且即使自己死了,这份铁杆庄稼还能传给后人。
  “注意,脚跟用劲,重心快速前移,用力蹬脚跨步发动腿力、腰力、臂力,右手抬枪托于右胸侧下方两寸,左臂作小半旋转快速前伸,突刺!”
  “杀!”一百人的声音汇聚成一声,一百把寒光闪闪的刺刀猛地刺出,声势确实骇人。
  “两臂向目标用力推枪。用左手掌握方向。同时要以右脚掌的蹬力,腰部的推力,让身子向前突……”
  “左小腿带动大腿向前踢出一大步,踢的时候。脚距离地面不要超过二拳,别抬得高,高了没办法再迅速变力。刺中敌人的时候,左脚着地的同时右脚自然地向前滑动。”
  ……
  “自然,要自然。要把这动作刻进自己的骨子里。你故意的去做这个动作,本身就拉慢了你的突刺速度。”
  “什么是突刺?不快怎么突?不狠怎么刺?突刺时,一要‘快’,二要‘狠’。”陈鸣的理论提供加上复汉军自己的摸索,所得到的拼刺操练,就这样的在八旗新军里也大行其道了。
  “‘快’,就是对准突刺点后迅速刺过去,不能引枪,也就是不能把枪往后拉一下再去刺,引枪就等于告诉敌人,我要刺你了,对方有了准备,当然你就刺不到了。”
  “‘狠’,就是要有三力,两臂的推力、腰部的推力和右脚的蹬力,都合成一股力,狠狠地刺向敌人……”
  这名五品军官走进队列中,检查士兵们的脚位、腿形、刺杀后枪声的角度,一一纠正到满意后,才行出队列,大声道:“左臂回缩,右臂紧贴枪托快速击出,扭腰、右腿发力跨步。格挡托击!”
  “杀!”
  “左臂前伸,右臂回缩,左腿跨步,摆枪挑刺!”
  “杀!”喊杀声还是那样的铿锵有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