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898

  “呵呵,不大打。”顶多拿萨摩藩开一下刀。萨摩藩的藩主岛津重豪一直持着很强烈的反华倾向,在丢失了琉球之后没有半点服软不说,还跟荷兰人走得越来越近,勃朗特都派出过特使前往过鹿儿岛。只不过英国人一直觉得他做的很隐蔽罢了。
  萨摩藩现在还有一艘荷兰人赠与的西式帆船,虽然只是七八百吨的吨位,但他们自己也建造了一艘西式帆船,虽然这一艘的排水量更小。
  陈鸣很认同陈聪的观点,王北平与水师相互配合,所获利益绝对巨大,而且跟日本不彻底撕破脸面。所以这一回还是吓唬为主。
  “轰轰轰……”
  上海码头,一艘飘扬着中国旗帜的海船缓缓驶离了港口。在离炮声中,在国歌声中。
  “赳赳武夫,共赴国难;
  赳赳武夫,复我河山。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东有华夏,如日方升;
  百年国恨,沧桑难平!
  天下纷扰,何得康宁!
  汉有猛士,谁与争锋!……”
  这是去年时候朝廷钦定的国歌,不再是军歌了,而是国歌。陈鸣是想了很久,才决定把这首被网传是秦时军歌的歌曲推了出来。当然他是改了几个字的。国歌没有选《红巾军战歌》和《大汉军歌》这些最受官兵喜欢的歌曲,而是最终定下了这一首。到现在来看,接受度还是可以的。
  似乎还在埃克达尔耳边飘荡的歌声是刚才上海港口为送别使船所举行的仪式。这是中国政府的一项规定。
  中国人很重视外交权利,他们被派去欧洲的驻欧洲办事处,在每一个地方落脚时,不仅全资购买土地,还要与所在国家的政府签订协议,他们视驻欧办事处所在地为自己国家的‘土地’,有关国家(主要是指驻在国)的官员、贵族和平民未经许可不得进入馆舍,且有关国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必要的时候采取适当的步骤保护驻欧办馆舍免受侵入或损害。
  这样的要求很另类,整个欧洲认同这份协议的国家只有英法普鲁士三个,所以中国的驻欧洲办事处也一共只建立起了三个。
  在中国的解释里,国歌就是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斗志、战斗历程或宏伟目标,代表人民的心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的缩影。
  国歌在许多场合被使用。国定假日常演奏,体育竞赛也有用,各级别学校都会在没旬升国旗的时候组织全体学生唱国歌。送使船也是规定!
  埃克达尔已经取得了特级中文考试的证书,他是一个语言上的天才,不仅会说了南京官话,还自学了吴语。唱中国国歌这种小case根本难不住他。虽然他刚才并没有开口唱。
  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也有要求,不是持有中国国籍证书的,不需要在群体大合唱的时候张嘴。
  这真的是一个很傲慢的定义。
  埃克达尔又看了一眼大海,刚才的使船还能清晰地看到,但是他要等待的船只却还依旧遥遥无踪。埃克达尔知道这个时代的大航海有着很多很多的不确定性,或许瑞典东印度公司的那艘船今年都达到不了中国了。
  现在都是中国的九月份了,海洋上的季风已经转变了。很多回欧洲的远洋商船都已经要起航了。很难想象这个时候还会有欧洲的船只抵到上海来。
  埃克达尔叹息了一声。他已经为自己的弟弟一家租好了房屋,购买了事物、衣服,和一切的日用品,还有整整二百块华元。但是,“可怜的伦德贝里……”在船上渡过一个冬季,哪里有在温暖的家中渡过冬季来的舒服。
  自从七月份开始,埃克达尔就隔三岔五的来到黄埔港,期待着哪一次自己来到这里,正好碰到载着自己弟弟一家人的船只正好靠入码头。
  埃克达尔把自己的弟弟一家人接到了中国来了。瑞典这几年的环境和局势变得更加糟糕了。富有雄心壮志的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与支配着瑞典权利的便帽派贵族的争斗越来越激烈了。这位国王利用派系斗争加强王权,他梦想重振王室雄风,恢复瑞典昔日大国地位,在刚刚即位半年后就通过政变获得了对局势的控制。他推行经济改革,土地改革(农民可以买卖土地)、废除苛刑、提倡新闻自由并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他还努力建设着一支比过去强大了许多的瑞典海军……
  上层人物的争斗,国王的意志与贵族们的意志的碰撞,让瑞典国内的局势并不乐观。埃克达尔的弟弟是一个挺不错的钟表匠,埃克达尔认为,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出现钟表和怀表的中国,伦德贝里并不难讨生活!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还有自己这个哥哥的帮助。
第583章
箭在弦上
  时间走进九月,中国的使船已经抵达了江户湾,在德川幕府老中松平康福的陪伴下前往京都,没人知道这支使团在江户停留的那几天中与德川幕府都交谈了什么。
  这个时节中国江南还带着温和的暖意,晚秋肃杀的气息却已经席卷了北地。内蒙已经下了入冬来的第一场雪。
  而更加遥远的贝加尔湖和黑龙江以北地区,大拇指甲盖一样的雪花在地上已经积的老厚。
  陈鸣的注意力在八月的时候就从外东北地区上转移开了,他在盯着南明州移民的准备事宜,也在盯着朝堂和民间的两派纷争,然后又有日本人来掺和一脚。这就是大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一些必须关注的事情,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但别管他的目光是不是盯着外东北,那里继续着的战争依旧在继续中。比如复汉军对于伯力城的进攻准备。
  “伯力是八旗在黑龙江一带的防御重点,位于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东岸,至少有一两万人口。周边虽然大部分都是山地,但也有足够的平原可开垦为耕地,但纯的论面积足够这里八旗军民的生活,而且这里渔产丰富,水路可直达松花江上游。”这样的地点要一直握在残清手中,被他们经营成一个坚固据点了,那就不好办了。
  负责外东北作战的黄捷这么的对陈鸣介绍过。而今年秋冬,他部最大的任务也就是搞定伯力。
  这座城市不单单是八旗的防御中心之一,还是俄国人的前线指挥部。沙俄的阿穆尔河沿岸总督管辖区是俄国人在结束了贝加尔湖作战后,针对中国在远东的威胁设置的新辖区机构。阿穆尔河就是指黑龙江,中心设在尼布楚,但实际上的指挥中心就在伯力。总督法拉列耶夫男爵一年有三百天待在伯力。
  他和外贝加尔省总督阿基莫维奇是俄罗斯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的两大权力者,虽然他们手中的兵力很多时候连一个团都没有。
  俄罗斯在平定了普加乔夫起义之后,将好几千起义者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其中一些人就抵到了远东,他们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整个西伯利亚俄国力量的中坚。这些人面对沙皇俄军的时候选择了抗争,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会飞快的倒向中国。
  再加上沙俄对于西伯利亚的一些兵力增援,俄军在西伯利亚的总体力量史无前例的逼近了万人大关,可在与复汉军的较量中,他们还是很苦逼。
  大都督府的决议是五年之内将八旗残兵驱除到黑龙江以北,把他们都驱除到外兴安岭以北,让老毛子养着他们去。现在已经快过去三年了。
  再加上黄捷代表的前线部队的坚持,陈鸣也就放手让黄捷去打了。就算败了又怎样?买个教训而已么。
  法拉列耶夫男爵在出任阿穆尔河沿岸总督之前是俄罗斯陆军的一名少将,他能够嗅到复汉军对于伯力城的野望,他也在积极的筹备着这场战争。
  大雪和严寒已经笼罩了这个地方。中国人打仗很勇敢,火力凶猛,作战意志顽强,法拉列耶夫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也不得不说对面的敌人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手。可他们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来自南方温暖地带的中国士兵最怕的就是这里的严寒。而对于任何一个斯拉夫人来说,这点严寒根本不算什么。
  阿穆尔河流域远比北极圈温暖,这里有着更灿烂的阳光,有着更漫长的温暖期。
  俄罗斯想要获得这一切就必须依靠战争,而三年时间的战争,眼下的伯力城一战就将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会。
  只要战争激烈的时候,上帝突然降下一场大雪,中国人就会惨遭厄运。“冬季的严寒俄罗斯最好的盟友,狂妄的中国在冬季挑战俄罗斯,他们必将遭受严冬的惩罚。”法拉列耶夫对这一点充满了自信。
  伯力城的八旗守军在千人以上,这还不包括最后时候可以征召的旗民,虽然后者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总体人数放在那里的。再有就是四五百人的俄国武装,其中有俄罗斯的正规军,有哥萨克,有原先的起义士兵,还有远东的猎人。
  在伯力城统带八旗兵的人是福康安,在朝鲜被复汉军以绝对优势战斗力打的抱头北蹿的福康安,终究已经用之前的战争赢得了八旗的信任,他与法拉列耶夫的关系相当不错。俄军的总指挥阿加利佐夫是一个哥萨克出身的骑兵少校。这是一个不错的军人。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但是性格暴躁。
  复汉军已经子弹上膛,箭在弦上了!但是这个时候的法拉列耶夫却收到了圣彼得堡传来的一封信,他头疼了。中国人竟然与奥斯曼帝国勾搭上了关系,一支中国使团从陆路进入了奥斯曼帝国的都城伊斯坦布尔,他们受到了奥斯曼高层热烈的欢迎。“这太糟糕了。”也太出乎他的预料了。
  根据俄国人在奥斯曼的内线报告,中国人为奥斯曼定带来的廉价而数量众多的枪炮,双方结盟,那么彼此的矛头对向哪个国家,就不言而喻。圣彼得堡主战派的压力很大。
  法拉列耶夫召开了俄国人的紧急会议。列会的有指挥官阿加利佐夫,军需官费奥多洛维奇,联络官叶甫根尼,以及他自己的副官亚历山德罗。
  “先生们,中国人在与俄罗斯的死敌奥斯曼人联系,圣彼得堡那些尊贵的先生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在座的人都清楚奥斯曼帝国与中国联手之后,对于俄罗斯那是怎样的后果。
  “奥斯曼人刚刚受挫,他们不敢立刻挑起战争。”
  “但是中国实力强大。为了应对西伯利亚的战争,帝国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你们都清楚为了维持远东和贝加尔湖的战斗,帝国花费了多么巨大的开销。而非常让人失望的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帝国至今还看不到战场上胜利的希望。”
  “这是我们的耻辱!”法拉列耶夫的声音中蕴含着无尽怒火。
  自从金帐汗国被俄罗斯人捣灭,二百年的西进征程,俄罗斯遭受到了最严重的挫折。
  “圣彼得堡中反对战争的呼声越来越强大。还好我们有着女皇陛下的坚定支持,女皇陛下继续支持战争,她下令奥伦堡总督区对着巴尔喀什湖对面的中国人进行进攻。但这是最大的努力。如果奥伦堡的军队没能取得值得关注的胜利,帝国就只能同中国和谈。斯拉夫人越过阿穆尔河向南的希望再一次会遭到破灭。”因为陈汉不可能承认俄罗斯与满清签订的那份协议书。
  房间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法拉列耶夫短短的几句话给所有人交代清楚了俄罗斯现在的局势。
  圣彼得堡主和的呼声对于他们这些主战派很不有利,女皇陛下即使支持战争却也不能无视无数人的呼声,更重要的是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清楚俄罗斯的国力也快到极点了。不然普加乔夫怎么会挑起那样一股浩大的反叛?
  奥伦堡边区,乌拉尔、乌拉尔山区、西西伯利亚、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俄罗斯帝国在这些地方可都有着很强大的控制力的。而且起义的人群中还有那么多的亚伊克哥萨克和伏尔加河和顿河的哥萨克村镇。
  所有人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明白现在的俄罗斯最需要什么。
  女皇陛下虽然有着一颗大帝的心脏,俄罗斯的国力却不能支持着他们的军队无限期的战争。
  “我们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外交上。那是懦夫的表现!而且即便圣彼得堡同意与中国人展开谈判,总督阁下认为他们会去准备谈判桌吗?不,不会的。中国人要的是战争,他们肯定会立刻发动战争,趁着伟大的俄罗斯帝国还没有恢复过与奥斯曼人战争的创伤之前,用战争夺去属于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力。他们可是有着天方世界的哈里发作为盟友的。”
  莽夫一样的指挥官阿加利佐夫说不出这么一番大道理,军需官费奥多洛维奇更多是一个商人,说出这番话的人是联络官叶普根尼。
  叶普根尼一直都是俄军内部最坚定的‘中国强大论’持有者。甚至在一次喝过酒后说出了俄罗斯还没有中国强大的话,他的证据是中国那众多的无法想象的两万万人口。以汉人为绝对主体民族的两万万人口,那会有多么强大的战争潜力啊?
  法拉列耶夫之前很反感叶普根尼,他没有想到叶普根尼会这么说话,他之前还以为叶普根尼是一个‘主和派’呢。现在看却是他有些‘看错’叶普根尼了。
  法拉列耶夫对于中国新疆的局势了解不多,但是想着之前时候中国人以风卷残云之势扫荡了整个新疆,兵不血刃的让那里的所有土著彻底臣服,直觉告诉法拉列耶夫——进入新疆的中国军队是一股很强大的兵力。而奥伦堡总督区经受了普加乔夫的摧残,起义当中奥伦堡曾经被普加乔夫包围了半年时间,那里的军队真的有能力战胜中国在新疆的驻军吗?
  如果奥伦堡发起的这次进攻以失败告终,不,就算达成平手,俄罗斯也必须选择议和了。因为那时的俄罗斯已经没有可以威胁到中国的手段了。
  就像中国在远东占据着一定的便易,在中部的贝加尔湖也占据着一定的便易,可是在他们的西北方向,那里更靠近俄罗斯的中心,俄罗斯人才占据着优势。
  俄罗斯要是在自己占据着便易的新疆也占不到中国的便宜,这场战争就没必要打下去了。
  西伯利亚的战争就是一个国力的消耗,曾经的法拉列耶夫认为中国刚刚改朝换代,应该是国力最弱的时候,那里想得到他们能在西伯利亚与俄罗斯熬上两年多。作为远东战场俄军的主导者之一,法拉列耶夫很清楚俄罗斯为了支持远东和八旗耗费了多大的资金。
  这真的是一个巨大的消耗!
  “我们应该倾尽全力的去战斗,去迎接接下来的伯力之战。叶普根尼,你要把这些告诉福,让他转告自己的皇帝。全力以赴的打好这场战斗。如果奥伦堡的军队打败了仗,伯力城的胜利还能为他们争取到最后的机会。”
  “抛下一切的杂念,全力以赴的来战斗吧。用刺刀和枪弹来教训中国人,让他们付出足够多的鲜血,让他们永远记住这个教训。这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法拉列耶夫的情绪又有些激动了。因为这里战争的胜负也关乎着他的前景。阿穆尔河沿岸总督管辖区不会有太长的生命力,如果中俄之间恢复了平静,这个机构很快就会改为省,而这个省与外贝加尔省的头上还有这一位真正的总督。
  法拉列耶夫很希望自己能够再进一步!
  外东北的战争就在陈鸣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变得异常激烈,而遥远的大西北,俄军的出动等被大玉兹的人报给高平山,整装待发的俄军已经顺着额尔齐斯河进到了距离巴尔喀什河和斋桑泊不愿的地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