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898

  这支车队就是刚从上游回来,他们在北岸某驻地接了两个队的国防军,后者是需要轮休了。当然了,他们跑过去的时候也给给驻地送去新的驻防士兵,顺带着还送去了相当数量的草料、食物、棉衣、煤炭、烈酒等物资。
  但同时也带回了一个不怎么好的情报。去年夏天才分配到那里的那数百名俄罗斯俘虏和八旗劳改犯,最终只活下来一半。这个冬天并不比往年寒冷,陈汉方面也给了他们足够的食物,可繁重的劳役、苦寒的气候还让将近三百名‘身体瘦弱’的俄罗斯人和旗人劳改犯死在了黑龙江畔。
  其实只要对比下气候相较黑龙江畔一点也不暖和的库页岛,那里发配的俄军俘虏和旗人劳改犯第一年的大概死亡率只在10%-15%左右,这就能看出来领导人的重要了。
  当然,库页岛劳改犯们的居住环境比外东北的优越,也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
  但那些俄罗斯人和旗人死了也就死了,怪的只能是他们底子弱,而不能把这当成出发劳改营负责人的借口,不然会引发内部矛盾的。
  百分之五十的死亡率虽然远远超出了劳改营的正当死亡率,但外东北跟内地完全不一样,外东北是不设‘正当死亡率’的。这里的气候跟内地有太大的不同,所以,劳改营在一个冬天后就算时光了,那也不是罪证。
  在气候苦寒的外东北,劳改营的管理也变得粗放了起来。在这里,劳改营的负责人才是真正的主宰!
  当然,如果你熬过了第一年,那么基本上就算初步适应了这里的‘生活节奏’了,再加上个个劳动工地的条件肯定一年比着一年更好,保不准第二年冬天,医疗室都会有了。劳改犯们的死亡率会直线下降!
  一句话,越是生活条件好,城市设施完善,居住条件有保障的地方,死亡率就越低。
  因为后者在寒冷的冬季里能够有力保障了移民和劳改犯们的生活。
  国防军最早进入黑龙江的时候,不仅移民有冻死的状况发生,连驻军士兵都有冻死冻死的事件出现。所以,这个地方的冬季生活是离不开煤炭、木头的,夏天的时候靠驮马和船只运输,冬天的时候靠雪橇和河道冰车运输,一切都是为了生存。
  从内地来到这儿的移民,不经过三五年的煎熬,冬季里真的是一步都不想迈出村落。这儿的冬天,真的是猫冬。居民们但凡外出,都必然穿的跟狗熊一样厚厚。
  外东北森林资源丰富,伐木场那是遍地都是,还有采石场,或者是搂到了煤矿啥的,这些矿场的主力军都是俄军战俘和八旗劳改犯。同时呢,这些地方即便是冬天里也不会停止。
  欧洲的老毛子应该是很熟悉在冬季里干活的,西伯利亚的俄罗斯人差不多也是如此。他们在其他季节要为自己的农田忙活、要为自己的牲畜准备过冬的干草,因此他们只有冬天才能有时间出来赚一些现金收入,渠道主要就是采矿——西伯利亚有很多的金矿,还有伐木业、捕猎和鞣制皮革,也便于在开春后有足够的现金缴纳给如狼似虎的税务官们。
  这其中很多是户外工作,即便是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依然要干活。原时空位面,就有不少被流放的俄罗斯文学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通过文学作品讲述了俄国农奴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艰难开拓史。
  当然了,这一‘生活规律’也早早的被内地的移民和少许原住民们所学习。
  就比如临海的港口,比如说海参崴,很多的人都在抓紧时间用碱开始鞣制皮革。皮革主要是野羊皮,间或夹杂着少量的虎皮、貂皮、狐狸皮、狼皮、熊皮、鹿皮等名贵皮毛。
  这些人就是在为皮毛公司所工作的。
  俄国人被从东西伯利亚清除了,这儿的皮毛资源就全成了中国的了。虽然中国的‘猎人部队’在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维持着了某个数据线上,但很显然,一二十年的发展,却在外东北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一线有猎人打猎,第二线就有皮毛野货收购站,从收购站运出来的皮毛就被送到了下方的附属企业进行急加工,然后鞣制好的皮毛就直接送到皮毛公司的销售部。
  其中质量极佳的皮毛被着重挑选出来,其余的皮毛就大批量的进入市场了。
  说真的,现在活跃在外东北的皮毛公司,相当一部分公司自己就搞了一个服饰公司,剩下的那部分也都是跟国内的成衣企业有着亲密的合作。
  像最开始的时候,纯粹是买皮毛,那效益被剥削的太多了。
  如今向皮毛公司的收货站出售各种皮毛、腌肉、兽脂,还有野山货,已经成了外东北地区居民在冬季里的一项重要收入了。皮毛公司的大爷们将锋利剥皮刀、火枪火药、箭矢、药品、盐巴和纯碱赊销给当地的居民,尤其是有着打猎传统的达斡尔人、鄂伦春人和布里亚特人,然后让他们用鞣制好的皮革、腌好的咸肉以及动物脂肪、野山货来抵账。若是出售的货物还有盈余,那么皮毛公司人还会强烈建议他们购买一些皮、棉鞋、皮、棉衣、烈酒、烟丝、蔗糖之类的小玩意儿,尽可能的回收他们手头的剩余现金。
  当然了,你若想要快速致富,为皮毛公司‘当兵打仗’绝对是不二选择。
  外东北的移民都把‘探险队’当成军队,皮毛公司或是矿产公司的探险队也的确有危险。但有危险就有收获,君不见那些出外‘征战’归来的勇士们,哪个不是腰间鼓鼓的、财大气粗的?
  手中的钞票都是一摞一摞的,那吃的已经不是大块大块的蔗糖,而是味道更好的奶糖和巧克力;抽的也不再是烟袋锅子,而是一包包的卷烟;喝的也不再是地瓜烧,而是更够劲还不上头的烈酒;穿的也不再是臣笨的棉衣棉裤,而是轻便暖和的皮衣皮裤。看到了什么好东西,是说买就买,不但自己吃穿享用了,家人都跟着一同富贵了。
  可是这些年,进探险队发财的例子很多,探险队全军覆没的传闻也时不时的就有传出。
  东西伯利亚太大太大了。
  也亏得这些年八旗的残余已经给肃清个差不多了,之前一度兴盛红火的土匪也在无声无息中不见了踪影,不然这探险队的危险会更大。
  只不过老毛子留下的地图是不能全信的,内阁也好,大都督府也好,都要让人去走一遭的。这也就是探险队成风的最大原因,很多皮毛公司和矿产公司都是内阁和大都督府在背后支持的。
  而且祥州被陈汉占据已经那么多年了,很多地方都已经探索个差不多了,陈汉的目光已经向着加拿大的内陆地区延伸了。这又是需要探险队来打先锋,而且探险队说要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当地稀少的土著,还有大陆另一边的英国人。
  欧洲人虽然没办法在加拿大的内陆地区长时间生存,可他们却早在许多年前就派出了一支支探险队,画下了很多很多的地图。
  如果中国正式进入加拿大的内陆地区,那真的是有可能跟英国人装上的。到时候迎接彼此的是友好的相逢,还是枪林弹雨,就很难说了。
  中国人很恋家的,哪怕是刚刚迁移不过十来年的‘家’,那也是‘家’。对比起来倒是这儿的原住民们更向往金钱。他们对于外东北的故乡没有太多的留恋之情,毕竟他们是出去‘工作’,而不是移民。
  是的,不少外东北的土著都被国防军招募了过去。
  这些人能去,那全都是经受过严格的考研的。不仅顶寒耐冻,还一个个都有一手野外生存的技巧,其中很多人都是部落里优秀的猎人。
  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什么都没有,都能在大雪冰封的山岭树林里生活上三五七八天的。
  这样的人,国防军和外东北的地方政府,费尽心思也才寻摸到了二百多人。
  是的,一共才二百多人。这里头的很多人还都是皮毛公司的金牌猎人。
  二百多人看起来不少,但顶多也就是十来个探险队。对于这些人来说,探险队的威胁比起在东西伯利亚当猎人,也高不了太多。到哪不是一样的赚钱?
  而只要手中有钱,他们就能住进暖暖和和的房子,穿上暖暖和和的衣服,过上不愁吃喝,顿顿有酒有肉的好日子,好生活。他们还能拿着钞票去找女人,甚至去卖他一个白种女人。那样的日子,无疑就是天堂了。他们才不管是在什么新大陆、旧大陆哩,也不管究竟距离有多么的远,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只关心实际落到手中的利益。
第891章
中棒友好靠日本,中日友好靠棒棒
  刘文紧了紧自己身上的皮衣,在内卫部队的簇拥护卫下登上了釜山港的码头。
  他的职务早就是文教部侍郎,在陈汉官场也可说得上是一个角色,可他这次来安东是担负有皇命的。
  半个月后就是朝鲜的先王后金氏的四十岁大寿了。
  刘文现在充当的是一个宾客的角色。
  自从朝鲜亡国,金氏就离开了汉城,也没有返回清风居住,而是带着仆人来到了釜山,一直避居于釜山的金井山麓,与梵鱼寺比邻而居。
  安东政府常年派出兵力给金井山站岗。没有办法,朝鲜灭亡之后,其上其下孕育着一股暗中涌动的反抗浪潮,虽然这股力量不是很大,但也是反抗组织不是?金氏是朝鲜最后的君王李祘的正妃,而李祘已经被陈汉正式定下庙号正宗,谥号武烈大王,在朝鲜民间是很有些影响力的。
  因为在满清入侵朝鲜之际,李祘一直‘奋斗’在第一线的,而且‘死’在战场中——对民间是如此宣传的。总不能说是打败了仗,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吧?
  金氏作为李祘的遗孀,如果她被说动了,站到了南京的对立面,那对于陈汉吞并朝鲜的大业可很是有阻碍。
  索性这些年金氏一直很安分守己。
  一直在金井山隐居不出。
  今年适逢金氏的四十岁大寿,金氏作为朝鲜安定局面的‘维稳重心人物’,尤其是有着王妃的待遇,他男人都武烈大王了,金氏自然也是正牌的,被陈汉承认的王妃。
  所以南京派出刘文来‘慰问’,规格是高了一些,但也不是全然不着调。
  何况刘文也需要出来避一避风头,谁都知道他这一辈子就道眼下这个地步了。文教部大当家的位置,怎么轮也轮不到他的头上,虽然他能掌握着一部分实权,比如说划分的越发细致的新闻总署、出版署等。但越是如此,刘文的‘仕途’天花板就越稳固。同时他头上皇室的招牌就越显眼,越明亮。
  人家刘文是已经蹦跶到头了,可人家早十几年前就蹦跶到头了,人家在文教部埋头奋斗了二十年啊。下一任文教部老大不管是谁,都不能忽视了他这个大山头。
  人家这副手当得,正牌一把手都必须要重视。
  且今年可是承天二十年啊,内阁大长老是要退入资政院了,资政院的大BOSS归位,也可以视为国家资政院正式成立的标志。虽然柳德昭的权利会大大的缩水,但比之宋王那退的彻彻底底,总是要好的。
  京城里有消息说,宋王本来也静极思动,准备谋求那资政院里的头把交椅的,结果他的儿女亲家——岳文海立刻就被人实名举报说在其任职顺天府尹的期间,有以权谋私之嫌疑。
  南京那潭水,深的很呢。
  跟着柳德昭一同退下来的还有一批二三品的大员,这些人或是去职退休,或是被调换到了次要职位。前者都一个个眼巴巴的看着资政院的位置,后者则期望着能瘦子里头挑将军,选出一个壮实的。
  这事儿,刘文这个头上戴着一个‘皇’字的帝王亲信,是有能力动动嘴的。
  更别说他的弟弟刘武,几十年了,是一直都跟在皇帝的身边、左右。放到前清,那都是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
  刘家二兄弟的官职都不是绝对的一流,但是他们对皇帝的影响力,却绝对是一流。
  刘武是真的离不开身,刘文就索性领个差事,躲出来几日。
  内阁大佬的事儿,他是插不上话,现在廷议也很正规的,但就下面的事儿,每天就都能有官职差不多的大员书信礼物送到。刘文不能不躲开了!
  二月的釜山港,春寒料峭,但是春风已至,万物萧瑟、草木凋零的一幕就将远去了。不过与日渐放暖的气候相比,釜山港区大群的日本人被一些所谓的港区监督处的‘棒棒’们监督着修建码头栈桥、仓库以及公路的场景就显得不是那么美妙了。
  朝鲜被陈汉一口吞下去了后,朝鲜与日本的交流随之是不断加热,不断高升。不说釜山港本来就是日本北方最主要的对外进出入贸易口岸,就说中日之间的贸易协定,双方那是全面的贸易伙伴关系啊。
  而朝鲜距离日本比之山东、江南更近,尤其是日本的北部,而日本所需的很多东西,朝鲜半岛也真真的有大量生产。
  比如说朝鲜的棉花、粮食,现在则新加了煤炭和钢铁。
  是以,按照中日两国的外交协定,釜山港作为中方全面开放的贸易港口之一,日本商人有权在当地购地、定居、经商。与天津港不同,天津港属于‘半开放’的贸易港口,日本人在华享受‘全面开放’权益的港口,北方只有釜山港,南方则是上海港。
  所以这釜山港汇聚了很多的日本商人,还有日本劳力。
  要按理说,朝鲜已经被中国吞并了,朝鲜与日本再大的仇恨经过一二百年时光的‘稀释’,也该黯淡了很多很多。可事实却是,近十年来,朝鲜人和日本人之间的矛盾是越发的尖锐了。
  因为在安东和乐浪二省,由于矿产和工业的发展,民间缺乏劳动力,便就近引入了一定量数量的日本劳工。
  说真的,穷的一塌糊涂的日本人是很老实的,棒棒们也不至于都穷凶极恶,以至于搞得两地族群对立态势严重。可这当中拦不住有个内地移民不是?这里头有个国安不是?
  于是一些关于日本侵朝时候的那啥啥,就被放了出来,而且是加量加料版的。
  然后两边的情绪和行为就逐渐的激烈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