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6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6/898

  这矛盾一多,冲突都多了起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两边的矛盾就越发的不可调和了。
  以至于到现在,朝鲜人提起日本来就骂声不绝,日本人更恨朝鲜人恨得牙根发痒。虽然被朝鲜棒棒们拿着‘管理条例’和杂七杂八的规则教训的日本人只是整个日本族群的很小很小一丁点,但民族情绪这玩意儿是有共性的,是可以传播、流动的。
  更何况,日本北方之前的那些年赶上大饥荒,不知道有多少人跑去了南面,那是日本全国性的流动,这日本的‘东北人’到了哪里,那就有可能将那股敌视朝鲜人的情绪带到哪儿。
  但是安东、乐浪的地方官府,还就是喜欢收拢一些棒棒当狗腿子,这些人下手狠毒,长着一张狗脸,便是父老乡亲,也说翻脸就翻脸。
  用朝鲜棒棒当监工,华人作为监督,日本人干活——在不知不觉中,朝鲜半岛已经形成了如此惯例。
  日本人虽然恨极了朝鲜人,可他们对中国的态度真的很友善。因为中国给他们的工作机会,在中国干活的工钱可比日本高多了。
  而且中国人普遍很友善,比朝鲜人,以及归化的日本人,对待日本人态度友善多了。
  在朝鲜的归化日裔也有那么一些。
  因为挺身队的总基地都从辽东转移到了安东。
  作为归化的日裔来说,这挺身队就是他们的娘家人啊。当然是,挺身队到了哪里,日裔群体也尽可能的跟到哪里。
  所以,最近几年,辽东的日裔已经少多了。很多归化的日裔都跑去了朝鲜半岛。
  而朝鲜人对于一样有着红本本的日裔,态度依旧是敌视。他们可不认为归化的日裔就不是日本人了。
  这些人的胆量还相当大,当着挺身队的面,也分寸不让。
  这也是因为他们已经试探出了挺身队的‘能量’。
  这些人被军规军纪束缚着,那怎么可能打杀他们呢?
  他们又不是在造反?
  日本人动起来后,造反的就是他们了。
  但是在挺身队大规模的进入朝鲜半岛之初,这些朝鲜人可一个个噤若寒蝉。
  陈汉对他们说,这也是‘自己人’的队伍。
  但朝鲜人才不会轻易相信呢,他们一面如临大敌,对挺身队戒备深重,一面又通过当地官员向挺身队送来了不少猪羊慰劳,同时探听风色。
  反正,看那个时候朝鲜人的怂样,是绝对让人想不到朝鲜棒棒如今的凶悍野蛮的。
  是挺身队‘日复一日’的表现让朝鲜人放弃了警惕心,国防军在朝鲜是重点驻扎,很少直接下到乡镇的,倒是挺身队会被下到镇子里驻扎。虽然人数往往不会太多,可能就一个小队【五十人】。
  陈汉的地方官府经常动用挺身队,完全是拿他们当警察在用,而后者在事件处理中,那时公正公平,不偏不徇。朝鲜人最初是惊诧莫名的,后来就习以为常了。
  而按理说,这些朝鲜人应该感激挺身队吧。结果不是,朝鲜人对挺身队和外来的日本劳工,那态度是差不离。
  反倒是陈汉的地方官府,很是给挺身队和日裔劳工撑了几次腰,最严重的一次,一次劳教了五十多朝鲜棒棒监工。
  但朝鲜人不知道是不敢恨中国人,还是真的恨不起来,面对官府是表现的越发驯服,可对日本人是表现的更加敌视。
  陈鸣这些年一直没有放松对朝鲜两省的注视。
  但是看着看着,他自己都有些啼笑皆非。对于朝鲜地区现今的社会情况,陈鸣只是想起了一句前世的笑话:中韩友好靠日本,中日友好靠棒棒。
  如今的朝鲜地区社会局势,是不是有些令人啼笑皆非呢?
  但是在今后的岁月中,这种现象还会长时间持续下去。因为朝鲜半岛太缺乏劳动力了。
  内地在向朝鲜持续的输出了二三百万移民之后,就停止了对朝的大规模输血。而朝鲜半岛在战争结束后的人口或许只剩下了不足五百万,但四百万人总是有的吧?
  加上二三百万华人移民,加上这些年他们自行的繁衍生息,朝鲜地区的总人口别说是六百万,八百万也该有了。
  但事实是,现今的朝鲜两省总人口就只有500万。
  因为陈汉在持续的将汉人迁入朝鲜半岛的同时,也在大规模的,不惜成本的将朝鲜人向外迁移出去。
  不管是东北还是外东北,不管是南明州还是北美,亦或是遥远的西西伯利亚、蒙古,四五百万战后残存的朝鲜人,至少有一半被迁移出了他们时代生存的祖居之地。
  然后打散、分离,一点点的塞入一个个不同的城市。
  而汉地的人口在分离出了二三百万后,让朝鲜的汉朝人口族群比例达到了1:1,也到了一定的极限。
  中国两万万人口,看似非常众多,可事实上这些年的和平日子里,汉地的人口总数量还依旧保持在两亿这个并没有增长的水准线上。
  对南洋、对南明州、对北美,对东北、对西北的大迁移,让汉地的人口不停地失血。
  在内阁第三任任期的最后一年,也就是承天十五年的时候,内阁就正式做出了决定,东北已经不再大规模的,政府牵头的,迁入移民了。
  眼下第四任内阁的任期也即将结束,或许内阁还会出台新的移民限制。南洋,南明州?谁也说不准。
  在朝的日裔到底还是少数人群,就算相当比例的日裔都集中在了朝鲜,在朝鲜的总人口比例中也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
  是以,在朝鲜地区的人种民族比例转变当中,日裔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他们更大的作用就是作为一根刺,无时无刻不在的去刺激朝鲜人,让日朝之间的民族矛盾一直处在某种高昂的态势下。
  如此也可以转移中朝矛盾的视线,转移‘内部’矛盾。
  当日朝矛盾取代中朝矛盾成为了朝鲜地区最尖锐的社会矛盾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有利于中国吞并、消化朝鲜。
  当然,如此‘心态’,陈鸣只是在心里头自个想过,而并没有用嘴巴讲述出来。
  陈汉朝中的上层人物,知道陈鸣有段时间把日本视为大敌的人,可没有几个的。
  而至于汉朝人口比例1:1的情况下,朝鲜地区的人口走向是否会朝减汉增,50%的人口基数,两者几乎相等的人口数量,能否保证汉人最终在朝鲜人的老巢里压倒朝鲜人?
  陈鸣觉得这不需要去怀疑。
  有着政府在政策上带着偏向的扶持,有着大华夏的向心力、吸引力,有着清风金氏和骊兴闵氏这些榜样,汉人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在人口上就会超越朝鲜族的。
  原时空位面里,很多国家的人口比例已经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而且朝鲜一族的上层豪门,如今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脱离朝鲜族的态度。
  清风金氏的方法是‘自毁长城’,而骊兴闵氏这个兴旺不下于清风金氏的家族,采取的法子却是寻根问祖。
  骊兴闵氏可一直在叫嚷着自己是汉人。他们的祖宗是孔子的弟子闵损(子骞),世居山东。高丽时期,闵损后代闵称道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定居在骊兴,成为朝鲜及韩国闵氏的始祖。而闵氏在朝鲜仅有骊兴闵氏一门,这也是一个证据。
  在朝鲜,所有姓闵的人,那都是来自同一个祖宗,来自同一个家族。
  闵损是汉人,闵损后代的后人当然也是汉人,闵损后代的后人的后人,那也是汉人!
第892章
陈鸣的赌博
  南京皇宫,乾清宫内,现任内阁首辅柳德昭正在向陈鸣汇报着工作。
  只是这工作的内容大部分来自军情局,这‘工作’的地点也在那遥远的南美。
  前文已经说了,陈鸣每日要处理的‘事儿’很多的,而且来自各方各面。他不可能长久的把自己的目光专注于某一点上,因为这会让他顾此失彼。
  也因为此,皇帝必须是要有大臣们辅佐,还要让后者拥有一定的权利,这真的很有必要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么一个现象让早期的皇帝无时无刻不在琢磨着怎样打压相权。汉唐时代的明君英主,那似乎每一个人都能彻底掌控丞相。汉武帝更是开启了把丞相当泥胎木像的先例。
  而皇帝对于相权的忌惮之心的来源,谋朝篡位的王莽和杨坚就是最好的诠释。
  皇帝与丞相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朱洪武时代,丞相的位置被彻底废除。明朝的内阁首辅,满清的军机处领班大臣,那同历史上的‘丞相’依旧有着很大的不同。
  首先内阁首辅不具有法理上的认定,虽然明朝中后期内阁的权柄日益增强,隐隐有超过汉唐宰相的趋势,但是由于批红的权力牢牢掌握在司礼监的手中,所以决定权并不能完全掌握。说到底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因为没有宰相的名义,所以并不能完全行使宰相应有的权力。
  而且不要把内阁和皇权割裂开来看。
  内阁更像是皇权的延伸。因为明代取消中书省之后,事实上以前的皇权和相权已经合并成了一个新的皇权。这个新的皇权因为事情太多又不得不进行拆分,于是有了内阁。而内阁则是在新的皇权的主导下一步步蚕食六部保留的取消中书省之后所留存的残余相权,内阁并没有离开皇权而单独握有自己的权力。所以说,中书省拆分后相权分流,首辅却不见得能从皇帝那里夺取到多少权力,而更像是皇帝施舍了多少出来。
  你看隆庆朝首辅多牛,万历朝说不给你权力就不给你权力。
  至于满清的军机处就更别说了,一群奴才而已。
  所以说,‘丞相’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已经消失三百多年了。也就是陈鸣将之从深渊之中提溜了来。
  当然,如今的陈鸣是绝对的大权在握了,虽然他也真的在一点点增加内阁的权利,尤其是内阁首辅的权力地位。但就像明朝中后期的首辅所拥有的权利一样,这权利是陈鸣‘施舍’给内阁的,他随时随地都可以收回。是以,今日陈汉的内阁首辅依然不是丞相。
  而至于啥时候才能让内阁首辅大臣变成顺理成章的‘丞相’,这连陈鸣资格也说不准。
  要知道陈汉下一任的内阁首辅,极可能是汪辉祖。
  这可也不是一个强势人物。
  加之之前的陈聪和眼下的柳德昭也都不是啥强势的人物,因为他俩各有顾忌。宋王是怕当权臣,因为他出身皇族,地位已经够高了,当了权臣是极有可能犯忌讳,过红线的。而犯了忌讳,过了红线,就有可能掉脑袋的。
  而至于柳德昭,他的亲外孙是当今皇子,并且这些年一直跟皇长子隐隐争夺大位,参与进了皇室最残酷的夺嫡之战,他要是敢强势了,保不准也会触动红线,所有柳德昭也不强势。
  而一连三个内阁首辅大臣都不是强势的主儿,这从某个方面也证实了陈鸣自身的强势。
  那陈鸣手下有没有强势的人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6/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