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江山(校对)第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898

  ……
  “小心,别压坏了车子,多拉几趟不费事!”今天下田多套了件厚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片甘蔗田前来回招呼着,生怕手下的农场工人一个贪心多搬了几捆甘蔗,让已经超载的马车直接压散了架。
  “黎管事,今年的甘蔗品相甚好,至少能评入进甲级。”一个脸上印刻着纵横交错的深深沟壑的老农很自然的守在中年男子身边,摸着花白的胡须,笑眯了眼。
  这位可是农场的技术大拿,镇上的农牧站开办的学习班都请他去讲课。虽然大字不识几个,但种甘蔗是绝对的一把好手。
  黎宣明别看是农场的一把手,但是在东家眼中,这老汉的份量比他黎宣明还高。
  黎宣明这样的人到处都是,老汉这样的‘技术大拿’可不容易找。
  摸着新鲜甘蔗的断面,鼻子尖似乎都能嗅到一种沁入心扉的甜腻,那指尖黏糊糊的感觉让黎宣明脸上露出了笑容。这的确是能入甲级的上等货。哪怕是甲下呢,价格也比乙上好处一截。
  今年的甘蔗汁水十足,而且每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而整个农场种的就是甘蔗,整整一千二百亩地全是甘蔗,这产量算是创造新高了。
  黎宣明已经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收益了,他除了日常工资以外,还有着农场3%的干股。
  而农场的总投入是多少呢?他和老汉等员工的薪水,一千二百亩地的甘蔗总共才二十二个工人,种甘蔗并不难,砍的是收获,只是砍甘蔗来的都是短工。而就这也是甘蔗种植业最大的一块成本支出呢。而除了这些,农场本身的这二十二人的工资开销并不高,因为这二十二个人里头有十二个是奴工,如黎宣明这类自由人才有十个,每月的薪水支出也就在一千块左右,一年下来的总支出——要加上中秋、年节的奖励等等,也就才一万五千块。甘蔗地最大的开销除了短工就是肥料了。
  砍甘蔗很需要人工的,不算车马费,只是一亩地的甘蔗就需要五到六个人一天的工时,一千二百亩地就需要六七千个人的劳动日,换成月的话就是二百二三十人的月薪,这可不便宜啊。这些人都是高强度劳动,二百多人的月薪加上食宿和工具耗费,至少是两万。
  如此再加上车马费和每年的肥料用度,农场的运行成本是绝对要超过五万五千块的。而农场一年的收益呢?
  一斤甘蔗的价格是多少呢?
  丙级的甘蔗大概只能有一成的出糖率,也就是一斤甘蔗出蔗糖一两。而能列入甲级的甘蔗,出糖率可以比丙级高出一半,而且品质好更高。
  而蔗糖在市场上的价格是多少呢?2.5元/斤。这个价格不低,但也不高,绝非贵的离谱。
  糖这玩意儿在康麻子时候就能买到百文钱一斤,那个时候的一两银子可只能换800文。到了乾隆中,糖的价格已经涨到了300文一斤,虽然这个时候的一两银子多半能换到1000文到1200文了。而一两银子,一块半银元与华元的兑换值是多少呢?就按14华元来算吧。14华元的四分之一是多少?3.5华元。实际上中国的糖价比之满清时代还落了很多。而且如今国内市场上的糖类已经不再会出现黄糖、黑糖了。
  ——这里的黄糖、黑糖不是说如今的蔗糖种类中的黄糖、黑糖。而是指过去制糖业因技术落后,甚至是有意为之,而使得蔗糖的颜色不正,尤其是红糖和赤砂糖,颜色都变了。
  可如今国内的糖类品质比之满清时候是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一句话汇总,糖类在陈汉朝也得到了新生。价格降了,品质高了。但这利益的绝大多数不是那在种植园主的手中,而是握到了制糖工业主的手中。
  一斤蔗糖的价格是2.5华元,要是高品质的白砂糖、冰糖,价格还会更高,三块、四块、五块也很正常。而甲级的甘蔗正式这种高品质蔗糖产品的原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一斤出糖率在15%以上的高品质甘蔗的价格是多少呢?
  不是三角,不是两角,也不是一角,而只是两分,顶高不会超过三分。
  农场的种植面积是一千二百亩,一亩地的产量大概在6000斤,总产值也就是720万斤。每斤甘蔗的价格只有两分,那么一年农场的总产值就是14万4000块,其总收益就在8万5000块以上。
  一株甘蔗可以割三茬,也就是种三年。三年后拔出宿根,重新种植。
  而事实上,农场是需要歇息一年的。
  甘蔗这玩意儿超级耗费地力,就算年年撒豆饼和鸟粪也不能年年种植,中间必须让它歇息。
  而挖宿根和种植蔗苗的时候,也是需要请短工帮忙的。
  如此这四年一个轮回,第四年的产能接近于零,顶多是重点牧草,养地,另外还要继续施肥。收入还没有投入多,这么一来,这个农场主四年的收益就大概就是二十三四万——这还需要年年都生出甲级货才行。
  黎宣明的干股是3%,他今年的分红就在2500块上下。这可不是个小数字!
  而对于农场的东家来说,一亩地四年能挣200块钱,每年就是50块钱,这收益可是相当不错的。比种水稻是强多了。
  中国的粮价几经颠簸,如今大米的价格一斤在一角二分到一角五分之间徘徊。这是市场价格,粮食公司从农场收粮的价格绝对不会超过一斤一角。而且只收晚稻米,早稻米是另一个价格,低得很。
  而一亩地的水稻收成能有多少斤?
  晚稻亩产300斤很正常,400斤就是风调雨顺的大丰收,500斤还没听过。同时种稻、收割又要废那么大的劲儿,还有耕田、蓄水等等。
  种甘蔗比种水稻划算。
  尤其是在朝廷能及时供应豆饼、鸟粪之后,南海上的岛屿也有鸟兽粪石。
  在中国境内,如此经济作物侵占粮田的例子还比比皆是。而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949章
中国内政之建设
  农历三月,欧洲传来了新的消息。
  ——巴黎发生了新的政变,拿破仑一举登上了法兰西最高的权力宝座。
  陈鸣得讯后笑的异常灿烂。好啊,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这说明法国人要从埃及撤退了,历史上拿破仑担当了巴黎的大BOSS之后,没过多久奥斯曼就跟法国又盟友了。同时这也说明中国很快就能在美洲赢来新的收获了——路易斯安那。
  这个暗棋,陈鸣已经埋下好多年了。真的是要到收获的季节了。
  而中国在有了路易斯安那后,灯塔国再想玩西进战略也不行了。
  这是抑制灯塔国,独霸美洲,同时又不引起欧洲人注意的重要一步。
  当然,拿破仑也可以不把路易斯安那卖给中国,而是如历史上一般卖给美国,但是他敢承受陈汉的怒火吗?他有必要承受中国的怒火吗?
  历史上拿破仑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人是出于对战略大方针的考虑,当时拿破仑派大军进攻海地,意图恢复法兰西在那里的统治,结果全军覆没。法国在美洲的力量降到了最低点。拿破仑不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英国人夺取那里简直易如反掌。当时法国与英国的局势已经势同水火,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
  要知道在第二次反法同盟粉碎之后,拿破仑原本的如意算盘是在欧洲与英国讲和,并在加勒比海地区与北美扩张势力版图——所以他派出远征军去海地,但法军在海地的军事行动一直不顺利,同时英国人也不愿意同法国和平,法国与英国的军事冲突已然不可避免。
  所以,拿破仑把广袤的路易斯安那以一个便宜的价格卖给了美国人。虽然如此的价格依旧不是弱小的灯塔国可以承受的。但这次交易奠定了灯塔国强大的基础!
  拿破仑一直都是个很聪明的人,陈鸣不相信他会猜不出陈汉要从他的身上获得什么好处。
  原时空历史上,拿破仑把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现在卖给中国显然更符合他的利益。
  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个果子还要再等一两年时间吧。
  现在的拿破仑刚刚上位,权利还没有彻底的拿捏牢固,陈鸣自然不能这个时候就伸手朝他要路易斯安那。要等他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地位,然后再谋求利益。
  随后的两个月里,至少一万名中国劳工乘船开赴了天方。苏伊士大运河的挖掘工程已经进入了轨道。这条运河的技术难题不大,因为是海平式的运河,技术难度根本不是问题。可是整个工程都是在干旱的沙漠当中,严重缺乏水源。当地的劳工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小部分的日本人,工程指挥部可不会如历史上法国对待埃及劳工那样,不顾后者的死活。
  历史上的苏伊士运河,埃及12万民工为之献身,平均每千米就死亡738.5人。中国人的人命可没那么廉价。
  保证足够的饮用水和食物,是工程指挥部最基础的物质保障。而这样的结果就造成了整个运河工程,足足四分之一被运到苏伊士的中国劳工,做的是物质转运的工作。
  陈鸣觉得这整个工程建设下来,怕是10亿华元也打不住。历史上的法国人,那般苛刻的对待埃及劳工,生生逼死了12万人,而当时的埃及总共还不到400万人口,如此巨大的代价,修通苏伊士运河也花了足足十年的时间,用去了小两千万英镑的资金。
  陈汉又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钱不是问题。就算再多几个亿,换算到每一年中,那也就是一个多亿的资金。依照中国现在的财政和民间对于运河债券的热捧,这根本不成问题。
  有问题的是人。
  中国人的生命现在很珍贵,不要说12万人扔到了埃及,就是一万人陈鸣都舍不得。所以啊,当法国人从埃及撤退之后,陈鸣会一点点的把运河工地上的几万劳工外调,不管是亚丁港,还是他想往的南非,几万人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而工程的劳动力主要还靠奥斯曼人。
  统治着庞大的地盘,奥斯曼人的地盘中有着不少片的‘低贱人’,这些人在未来的时间里会被一船船的运到塞得港——苏伊士运河的西口。
  时间慢慢进入了农历的五月,过的真快,眨眼,半年的时间就没有了。
  还有一旬左右,就是黄淮平原上一年一度的夏收期了。自从先前遭灾以来,黄淮平原上的数以百万的老百姓是渡过了万分糟糕的一年。
  春天的旱灾,夏秋的蝗灾。
  涝灾是没见到,可一旱灾一蝗灾却是让整个黄淮都耽搁了一年。
  朝廷的赈济工作是很给力的,但再完美的赈济也不可能一个不漏的照顾到三百多万受难百姓。一直到了中秋时候,黄淮连降了十天秋雨,雨势不大,却连下十天,真正的化解了悬挂在黄海平原头顶大半年时间的旱灾。也没有耽搁了冬小麦的种植。
  而到了冬天,这里又狠狠地降了几场大雪。瑞雪兆丰年,这是好事。而转过年来,老天爷给脸,是风调雨顺,黄淮大平原上受灾的旧有痕迹像是湖中的波澜,被迅速的抚平,现今的黄淮还是一派丰收景象。
  徐州一带的农场全部成了金色的海洋,无数的小麦还在抓紧最后的成熟冲刺期。
  麦子在微风的吹动下,形成了金色的麦浪,一起一伏,沙沙作响,似乎是一首优美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这是丰收的喜悦!
  麦浪滚滚,麦香飘飘。滚滚的麦浪把黄淮大地都染成一片黄,把天空染成一片黄,黄的殷实、篷勃,黄的惊心动魄、金光灿灿。
  这是陈汉的根基。粮食的丰收是陈汉国势昌盛的鉴证。盛夏虽然炎热,可这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激动人心的季节。
  另外,同样是在徐州府城,西北城郊的黄河岸边,一座工地正在忙碌的施工者。无数工人蚁穴里的工蚁,紧张、勤奋而有序的忙碌着。
  在工地的南侧,三座蒸汽机正在发出震人耳朵的轰鸣声,每个蒸汽机都连带着一个铁质的‘水车’,水车立在一个大大的‘锅’中,锅子里被倒入了一车车的碎石子、沙子、水泥等。然后一锅锅的混凝土被这些蒸汽机搅拌,当搅拌结束,打开锅子的阀门,倾斜下来的混凝土由江边上立着的另一台蒸汽机带起的传送带,运到自己应该去的地方。
  陈汉要在徐州建立起中国第一座黄河大桥。技术上有没有难度?当然有。但能不能克服?一样可以。
  黄河下游的水深是很浅的,比泰晤士河口地区的水深浅多了。
  但黄河底部的淤泥淤沙绝对会给桥墩的建设构成很大的麻烦。
  而在工地的西头,一辆两侧各带着两个大轮的高大而奇特的蒸汽机械正如一头巨兽般静静立在中央,机械前低后高,其头首部委还有着一个高高竖起的烟筒,浑身漆黑,最后则如阶石高凸,又如是格子间,空出的地方都安装着玻璃,四周围绕着十几名身穿红黄色工作服的工人。
  蒸汽怪物为铁木混合结构,长近两丈,宽有六尺【两米】,高则接近一丈四尺【五米】。这就是中国第一代定型的蒸汽火车头了。
  徐州黄河边的这个工地那就是开海铁路的施工地之一,也是最最重要的施工地之一。如果这儿的黄河大桥构建不能成功,那么铁路桥也就不用相望了。开海铁路也会成为陈汉的一个大笑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8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